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没有幻觉的个人自主性刘擎①“成为你自己!”②无论是激励、劝导还是告诫,这句陈腐不堪却又历久弥新的格言总会与你相遇,感召你,或困扰你。它被反复传诵着——在奋斗者的励志故事里,或是在艺术作品的点题处。③但是,“成为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在叮嘱我们“不要成为别人”,因为与人雷同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吗?是在呼唤我们依照自己独特的想法来生活吗?可“自己独特的想法”又从何而来呢……④《本真性的伦理》以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这些问题。把握这本书的主题,可以从书名中的关键词入手。在西方哲学中,“本真性”有着特定的含义: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与影响,这是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查尔斯·泰勒力图阐明,基于个人自主性的现代文化源自一种历史性的深刻转变。马克斯·韦伯曾以“世界的祛魅”来表达超验秩序的解体,但泰勒提醒我们“这些秩序在限制我们的同时,它们也给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意义”。在世界祛魅之后,人们不再能够将自己与超越自我的更大视野相伴相随,于是产生了某种失落,“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⑤
。这成为现代文化深刻的困境。⑥和许多思想家一样,泰勒关切到了现代人的这种困境。他清楚地看到了“生活被平庸化和狭隘化,与之相联的是变态的和可悲的自我专注”。一方面,他坚持主张对本真性的追求是一种道德理想,对这种理想的漠视来自对现代文化一知半解的偏见。另一方面,他力图揭示对本真性理想的追求和实践要求某种超越自我的背景条件,如果无视这些条件,将会陷入一种幻觉性的个人自主性,从而导致个人的自我沉湎与放任,最终背弃本真性的理想。⑦本真性对内在标准的强调容易演变为“唯我主义”,好像关注内在的自我就足以生成道德准则,外部世界要么是多余的,要么是实现个人自主性的障碍或敌人。⑧泰勒指出,这种独白式的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幻觉:“内在生成这种事情,如果理解为独白式的,则是子虚乌有。我对我的同一性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我独自创造了它,而是说,我通过与他人的、部分公开、部分内化的对话,订立了这个同一性。我自己的同一性根本上依赖于我与他人的对话关系。”⑨让我们来考虑泰勒给出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宣称自己非常独特,因为
,这种独特性不会令人赞叹。相反,一个人若有卓越的钢琴演奏才华,或者长于准确地表达深刻的哲学思想,或者总是真诚友善地待人接物……那么我们会认为这些独特性是有价值的。⑩强劲的“成为自己”的现代文化中,事物的价值被认为是被“我”所赋予的。“我”珍视某种事物,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内在固有的价值或意义,而是因为我的珍视才使得它具有价值或意义。但是,这种价值主观论可以成立吗?只要我们发问,“你为什么会珍视它?”回答也许是“我认为”“我相信"或者“我决定”,但完全没有回答“为什么"。⑪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追问,那么任何认真给出理由的回答都会显示,那个单独的“自我”实际上并没有独自赋予或创造价值。那些看似高度自主的价值决定,在背后往往是有渊源和来路的,是由许多经历和故事造就的,是在关系中形成的。价值判断需要依据价值尺度,而价值尺度不可能由“自我”来发明创造,我们只能“选用”和“改造”价值尺度,这正是关系性的自主性观念所揭示的结构性规范限制。我们选用的价值尺度可能并不一致,对具体事物的价值判断可能发生严重分歧,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价值是不受约束的或是由自我任意决定的。⑫个人自主性是一个值得捍卫的理想,它激发人的创造性,要求一种自我负责的精神,鼓励人们过更真诚和更充分的生活。现代世界的许多成就与价值来自个人对本真性的追求。但如果完全依据唯我论,我们实际上无法形成可以判断高低好坏的价值标准。《本真性的伦理》一书的要旨在于指明,基于唯我论的本真性是一个幻觉,而只有通过将自我的构成理解为关系性的,理解为对超越自我之共同背景的依赖,我们才能恰当地理解和实践个人自主性的理想,才有可能克服对本真性的误解和滥用。(有删改)【注】本文是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查尔斯·泰勒的著作《本真性的伦理》的中文版序言。1.根据文意,在第⑤段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2.下列事例最适合填入第⑨段画线处的一项是(
)A.他的头发正好是3732根。B.他可以看清50米开外的一行小字。C.他精通五国语言。D.他背诵圆周率可达2765位。3.有一种人生态度曾被概括为“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依据文意,下列哪一种观点不能用来支持这一人生态度(
)A.价值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B.同一性是个体独自创造并发现的。C.应有一个判断高低好坏的价值标准。D.对本真性的追求是一种道德理想。4.这篇序言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查尔斯·泰勒的思想,也给我们阅读社科类学术专著的方法提供了不少启示,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在这两方面的收获。
5.作为驳论,《本真性的伦理》一书对“唯我论”的批驳针对性强,逻辑严密。请结合第⑥到⑫段进行分析。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人们把贾宝玉与薛宝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概括为“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这种称呼最早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的《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它很快地、一致地为读者和研究者接受并应用。因为这种概括与实际情况贴切--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金(锁);同样,林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木),而贾宝玉则为石头幻化。“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这两个词语并列而呈现出来的时候,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特别在我们要将薛宝钗与林黛玉加以对比的时候,就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金玉”是富有、高贵的意思。而“木石”呢?就得多做一点阐释了。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里,“木石”常常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境界。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孟子》中,“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这里虽还未表达出一种明确的思想含义,但作为圣人的舜,在深山里喜与木石居住在一起,也反映出一定的倾向性了。晋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借隐士之口,不满当时“上古质朴淳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叶并兴……”的状态,明确提出了“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阮籍的这种思想,在后世的许多高洁自好的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长远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精神共识。这在一些著名文人的诗文书画中颇不少见。唐代诗人、古文大家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既有政治上被排斥的愤懑,又有新居地的人文环境不适应的烦恼,于是在《与萧翰林俛书》中表达他对世俗的厌弃,与木石相伴的意愿。北宋的苏轼,他的弥足珍贵的《木石图》画了一块大石压着一株干枯的弯树,其旁是一些幼竹和嫩草。苏轼的友人米芾在《画史》中称此画发泄出苏轼胸中的一股“盘郁”不平之气。此画据考乃苏轼被贬官杭州时所作,虽然他自己没有题字,但可想象与上述柳宗元的情状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再回头来看阮籍、柳宗元、苏东坡等人,他们都是一些有愤世嫉俗思想性格的人,他们产生的“木石”情结的内涵和原因都是相通的,也因此,尽管这些人的世界观、思想性格是复杂的,但他们又都具有不同流俗、高超劲洁的可贵一面。钗黛的对立在作品中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其中又有不少可以归结到俗与脱俗的对立这一重要基点上来。当然,其具体内容是丰富厚实、多彩多姿的。(摘编自曾扬华《钗黛之辨·“金玉”与“木石”》)材料二:《红楼罗》甲戌本拟神话“木石前盟”中,主角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为木,神瑛侍者就一定为石。因神瑛是掌管万石之事的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神瑛侍者未修炼成男身之前应是一块石头,且“瑛”意指“像玉的石头”,“瑛”和“神”相连,即指有神性的石头。按照“绛珠仙草-绛珠仙子-林黛玉”的逻辑发展线索来辅助推断贾宝玉的前世今生,即是“有神性的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因此“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木石前盟”中的“石”不是顽石,因曹雪芹塑造的顽石与神瑛侍者差异很大,二者到凡间的目的相左。顽石因补天未果,被弃置青埂峰下,不愿固守为“石”的命运,百般恳请僧道带它离开,到人间的“富贵场温柔乡”中经历一番。顽石到人间是要封妻荫子,延续家族的荣华富贵,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而现实中的贾宝玉完全没有顽石的人生价值观,却完全具备神瑛侍者的特征。神瑛侍者下凡之前为“情痴”,倾注感情浇灌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下凡是要经历一段情缘。神瑛侍者代表真性情;顽石代表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神瑛侍者与顽石本互不相干,顽石尚未修炼到可以下世为人,只好被神瑛侍者夹带入世,成为贾宝玉身上佩戴之“玉”,时时欲左右贾宝玉的价值观与婚姻观,所以神瑛侍者的后身贾宝玉才要砸“玉”。神瑛侍者为“石仙”,但没有脱离自己的“石”之本真状态。一石一草一木,天地初生时即存在,石与木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木石前盟”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誓约”,但作者却只提他们的前身“石”和“木”,说明作者更强调“木石”的自然属性,所以,“木石前盟”之意即木、石代表的是不忘本原状态的、源于本性的感情。(摘编自袁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阐微-基于<红楼梦>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的视角》)材料三:“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作为支撑《红楼梦》的结构性框架,这两则神话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木石前盟”代表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追求爱情的自由,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象征,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正的两情相悦;“金玉良姻”代表了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在这种模式化的框范设计中,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必将被毁灭。它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木石前盟”的神话意象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金玉良姻”的原始意象象征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世俗性。(摘编自张丽红《爱情原型的神话意象-论<红楼梦>“木石前盟”的象征意义》)6.下列对“木石前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木石前盟”暗合中国古代传统文人高超劲洁的精神,表现了宝黛爱情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脱俗。B.材料二的“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两人经历情缘后一起下凡。C.材料二的“木石前盟”中的木和石具有自然属性,二者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D.材料三的“木石前盟”代表着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其神话意象象征着宝黛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所以当它们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时,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应用。B.阮籍的“木石思想”影响了后人,柳宗元的《与萧翰林俛书》和苏轼的《木石图》二者都表现出与其相通的精神共识。C.灵虚真人掌管万石之事,神瑛是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所以神瑛侍者一定是“木石前盟”中的“石”的前身。D.“金玉良姻”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象征着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和世俗性。8.下列出自《红楼梦》的情节,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到的宝钗之“俗”或黛玉“脱俗”的一项是(
)A.“点戏”一节里,宝钗迎合贾母,点了热闹的《西游记》与《鲁智深醉闹五台山》。B.宝钗听说金钏儿投井后忙来安慰王夫人,并说金钏儿“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C.黛玉初进贾府回复读书的问题,对贾母说“只刚念了《四书》”,对宝玉说“些须认得几个字”。D.黛玉担心落花随水流到不干净的地方而葬其于土,还作诗感慨“质本洁来还洁去”。9.三则材料都就“对立性”做了阐释,请简要概括各则材料中包含的最主要的对立关系。
10.《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见到了出家的宝玉,听其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请你用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的形象简析歌词中贾宝玉“归彼大荒”的原因。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香市茅盾“清明”过后,我们镇是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月。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面上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①),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调“借佛游春”是也。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座前的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鉴赏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革命②”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设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此平日里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里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管。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的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那么姑且到唯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仍认真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门,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的男女老小总共有到三十个!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1933年7月文本二:成功地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来铺排事实表现主题,是《香市》显著的艺术特色。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不仅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从来就是艺术创作中作家们所常常用到的一种极有力的表现手段。同一乡镇的“香市”昔盛今衰,前后迥异,孤立地看,难见深意,但两相对比,就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并能启人深思。农民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尚且如此凄凉,使人失望,终年岁月的辛酸悲苦就可想而知了。读了这篇散文,在读者的心海里激起的只能是对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憎恶和诅咒的思想情绪。《香市》的另一艺术特色,是在散文创作中成功地创造和运用了窥斑见豹、大题小做的艺术手段,表现了30年代初旧中国的历史巨变。作者在《茅盾散文集·自序》讲过一段名言:“从来有‘小题大做’之一说。现在我们也常常看见近乎‘小题大做’的文章。不过我以为随笔之类光景是倒过来‘大题小做’的。”“我的意思是:大题不许大做,就只好小做了。”“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揭露在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下旧中国江南农村殖民地化的过程,这是个“大题”,但在白色恐怖下不能直言“大做”,只好“小做”。通过旧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一个小侧面“香市”昔盛今衰的变化来表现。这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创造能力和选取、挖掘题材的艺术匠心。浓郁的乡土气息,是《香市》的第三个艺术特色。茅盾生长在农村,但在都市里长大。而他的血液里还保留着乡村的“泥土气息。他曾说:“我爱的,是乡村的浓郁的‘泥土气息’。”他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指出,“乡土文学”在描写“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香市》从题材、内容上看是属于“乡土文学”一类,完满地达到了上述要求,它通过对“香市”今昔巨变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朴素的色彩鲜明、有声有色、时代性很强的江南农村的风土人情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节选自陆维天《“香市”昔盛今衰因何在》)【注释】①蚕花廿四分:浙江一带方言,称蚕茧的收成为蚕花。这里的“蚕花廿四分”是希望蚕茧能有廿四分的好收成。②革命: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1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以后……不准举行‘香市’。”不仅表明重兴香市的时代背景,并且说明“革命”以后的时代环境、社会文化对香市具有直接影响。B.“香市”的场地被瓜分,暗示了“香市”衰败的缘由:国内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导致江南农村经济凋敝、破产的根本原因。C.作为反映现代文明技艺水平的“南洋武术班”的表演,技艺高了,但是看客反倒少了,更加有力地深化了农民生活“今不如昔”的悲剧。D.“香市”的主角由农民变为现在的小商人,表明只是采用“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的商业手段无法重兴“香市”,还得需要其他商业手段。12.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公安分局”和“蚕种改良所”具有象征意义,“公安分局”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蚕种改良所”象征着反动的军阀势力。B.文本一的主要意图并不在于介绍故乡习俗和追忆儿时生活,而是以“香市”的今昔变化,揭示“旧中国江南农村殖民地化的过程”(文本二)。C.文本一通过“窥斑见豹、大题小做”(文本二)的艺术手段,生动传神、浅白直露地描写了“香市”今昔的历史变化及其原因。D.文本二中“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在文本一中则是通篇“今不如昔”的整体对比,但其他对比似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本文的一大遗憾。13.文本一画横线部分是怎样描写“香市”的?请结合文简要说明。
14.文本二说,“香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乡土气息”在文本一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燕后胡服,王令让之曰:“事主之行,竭意尽力,微谏而不哗,应对而不怨,不逆上以自伐,不立私以为名。子道顺而不拂,臣行让而不争。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反亲以为行,慈父不子;逆主以自成,惠主不臣也。寡人胡服子独弗服逆主罪莫大焉以从政为累以逆主为高行私莫大焉故寡人恐亲犯刑戮之罪以明有司之法赵燕再拜稽首曰;“前吏命胡服,施及贱臣,臣以失令过期,更不用侵辱教,王之惠也。臣敬循衣服,以待今日。”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今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变籍而弃经也。且习其兵者轻其敌,便其用者易其难。今民便其用而王变之,是损君而弱国也。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古今异利,远近易用。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故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昭后而期远也。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吾闻信不弃功,知不遗时。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踰九限之固,绝五径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战国策·赵策》)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胡服子/独弗服/逆主罪莫大焉/以从政为累/以逆主为高行/私莫大焉/故寡人恐亲犯刑戮之罪/以明有司之法/B.寡人胡服/子独弗服/逆主罪莫大焉/以从政为累/以逆主为高/行私莫大焉/故寡人恐亲犯刑戮之罪/以明有司之法/C.寡人胡服子/独弗服/逆主罪莫大焉/以从政为累/以逆主为高/行私莫大焉/故寡人恐亲犯/刑戮之罪以明有司之法/D.寡人胡服/子独弗服逆主/罪莫大焉/以从政为累/以逆主为高行/私莫大焉/故寡人恐亲犯刑戮之罪/以明有司之法/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令让之曰”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B.“国有固籍”与“杯盘狼籍”(《赤壁赋》)两句中的“籍”字含义不同。C.“阴阳不同道”与“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同。D.“知不遗时”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相同。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用君臣之道指责赵燕不服从命令,并告诫他如果不这样做,可能受到杀戮之刑。B.牛赞劝谏赵武灵王不可“胡服骑射”,他认为原来的制度方便百姓,如果改变,容易损害国君削弱国家。C.赵武灵王认为贤能的人观察时俗,却不受制于时俗,士兵不适合使用,风俗不便行事,就应该合理地进行变革。D.牛赞被赵武灵王说服,听从赵武灵王的命令,率领军队,开疆拓土达千里,用胜利诠释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
(2)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的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此驻守。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诗人一幅头巾,一根藜杖,在深秋傍晚,登上城北门楼,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状态和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B.第二句写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感受到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西风劲吹,百草摧折,一片肃杀,愁绪袭上心来。C.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重要关塞,诗人曾驻守于兹。今日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宣告边境上的紧急情况。诗句传达了诗人对战事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D.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北方的消息。然而这次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深深的关怀和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20.本诗以“横槊赋诗”抒怀,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发出感叹。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不同。
六、名篇名句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磁场耦合优化-洞察及研究
- 中考数学总复习《 圆》基础强化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备考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重工重检管理规定
- 自考专业(公共关系)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自考专业(金融)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环保公司数据备份管理规章
- 自考专业(国贸)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高分题库(历年真题)附答案详解
- 潜在客户拓展营销活动方案
-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英语真题(无答案)
- 2025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下载
- 急性阑尾炎病人护理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考政治主观题背诵提纲汇编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顾问合同
-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第3版)课件全套 张有光 00 课程简介 - 12 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
- 馕小屋管理办法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钢结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