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23出师表课件ppt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1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23出师表课件ppt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23出师表课件ppt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3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23出师表课件ppt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4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23出师表课件ppt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23.出师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页1.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写法,感受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特点。(重点)2.了解诸葛亮兴复汉室愿望和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进步主张,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体会诸葛亮耿耿忠心。(难点)学习目标第2页经过对文言知识梳理,我们扫清了了解课文障碍,你以为全文分为几个部分适当,怎样分?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治国提议。第二部分(6—7):追述以往经历,表示“报先帝忠陛下”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决心。第三部分(8):明确各方责任,结束表文。三个部分第3页诸葛亮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出师表》?精读课文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提出提议原因)第4页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第一条提议是什么?精读课文应该:不应:多听进言,广泛纳谏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广开言路正反对比目:通忠谏之路。第5页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第二条提议是什么?为何要提这条提议?精读课文应该:不应:宫中府中,赏罚一致,作奸犯科者,应交给负责官员处理。

内外有别,偏私不公正反对比严明赏罚目: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第6页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第三条提议是什么?精读课文亲贤远侫宫中之事营中之事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咨先帝简拔之臣咨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荐贤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对比引教训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第7页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三条提议中你认为哪一条是最主要?为何?精读课文亲贤远佞最主要。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才能赏罚分明。第8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出诸葛亮什么品质?精读课文淡泊名利不慕权贵第9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请简明赏析。精读课文这两句语言洗练工整,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示了作者与先主患难与共,对先主忠贞不贰深情,所以千古流传。第10页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先帝三顾之恩)精读课文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原因是什么?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白帝城托孤。刘备在临死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而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第11页精读课文作者自叙身世,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感情?1表示了对先帝知遇之恩感激。2表示了对刘备父子忠心。3表示了兴复汉室决心。第12页精读课文写自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与“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为出师北伐作准备。文中哪些句子表明“出师北伐”条件已经成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诸葛亮此次出师目标是什么?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13页精读课文“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诸葛亮在出师前进行了国事安排,强调郭攸之、费祎、董允职责,启发后主亲贤纳谏。第14页精读课文文中最终一段指出了君臣各自哪些责任?诸葛亮贤臣后主讨贼兴复兴德之言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第15页精读课文文章最终一句话表达了诸葛亮怎样思想感情?结尾是“表”套话,但感情真挚,情绪饱满,意味深长。表示了作者临行之前百感交集,表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无限依恋之情,涕零中隐含着为国事担忧,为刘禅能否采纳提议修明内政担忧。第16页精读课文作者“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通全文,详细表达在哪些方面?(1)主动献言,提出三项提议。(2)主动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3)平定南方叛乱,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4)主动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第17页精读课文总结全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人。知恩图报尽忠守职淡泊名利深谋远虑第18页精读课文读完全文,你是怎样对待诸葛亮“忠”?观点一:诸葛亮“忠”是值得后世赞扬。他“忠”不但仅是出于个人报恩心理,更主要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普通人。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自我价值坚守精神,是一个理想人格精神表达。观点二:诸葛亮“忠”是一个愚忠,是禁锢他沉重枷锁。他只忠于刘备父子,却不知审时度势,忠于自己才能。刘禅昏庸无能,不懂治理国事,即使诸葛亮殚精竭虑,最终也只能抱憾而终。良禽择佳木而栖,明知不可为,又何须辅佐那个扶不起阿斗呢?第19页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本文是奏章,主要讲了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说意见,提出修明政治主张,全文以议论为主。诸葛亮为让刘禅知道创业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大业,故兼叙了自己身世和追随先帝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经过。又因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因而言辞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精读课文写作特色第20页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全文十三次提“先帝”,七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串全篇。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兴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语言格调。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循循善诱,不卑不亢。文中一直使用自谦之词,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口吻,恳切得体。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等;还有一些工整句子,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这使得全文语言颇为精练。精读课文写作特色第21页这篇表文从来受到人们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代表作。文章以恳切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大业,表示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决心。课堂小结课文主旨返回第22页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分析形势提出提议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出师表形势提议有利不利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追忆先帝知遇之恩说明北伐时机成熟本人:讨贼兴复之效朝臣:有兴德之言后主:听信忠言,追念遗命总结全文:临表涕零,感情真挚报先帝忠陛下分清责任表明决心追忆往事陈说理由第23页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劣”中“卑劣”一词相呼应语句。跟踪检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先帝之殊遇”,把相关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返回第24页跟踪检测3.阅读课文1-5段,以下对这部分内容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B.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提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关键是亲贤远佞。C.诸葛亮指出假如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定造成国内政局混乱。D.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含有优良品格,是先帝所器重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C第25页跟踪检测【解析】文中诸葛亮提议后主要广开言路,以防止阻塞“忠谏之路”,要严明赏罚,以防止“内外异法”,并未提到自己远离国都,就会造成国内政局混乱。第26页拓展阅读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劳,你能说出描写了他哪些详细事件吗?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