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提升卷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明朝“阁权只有通过皇权的批准或与皇权相结合才会具有政治功能”,皇帝甚至可以通过“中旨”“内批”,不经过内阁直接向外廷发号施令,使票拟之权落空。这表明,明代内阁()A.发挥了辅佐作用B.明显依附于皇权C.不属于行政机构D.办事具有程式化2.下表是关于明清海禁政策的不同记述。据此可知()内容出处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还颁布“迁海令”。明王朝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人民版必修二历史教科书中国清代前期实行“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接受了这一观点。百度百科1684年康熙皇帝诏告天下曰:“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皆开海贸易”。1787年《皇朝文献通考》A.中西方对海禁政策的认识不同B.明清厉行海禁维护小农经济C.海禁政策实施状况需全面论证D.西方操作导致海禁观点盛行3.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开始实行“金牌信符制”,即通过发放金牌信符,确定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纳马予茶关系,三年为一周期,可以茶50万斤换马1万多匹。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推动了民族间经济交流B.传播了中原农耕技术C.解决了明朝的边患问题D.正式确立了朝贡体制4.《清实录》中“一体”一词出现过8435次,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皇太极认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康熙“视四海一家、中外一体”,“满洲、汉军、汉人,朕(雍正)俱视为一体并无彼此分别”。这反映了清前期()A.继承发展了“大一统”思想B.实现境内无差别一体化发展C.消除了民族间固有基本矛盾D.在开疆拓土中实现国家统一5.入关前,满族重视主奴差别,强调笃诚事上的传统。入关后的清朝诸帝无不强调满洲官僚贵族要“毋忘根本”,反对“学彼(汉人)伪习”,如“虚伪浮华、沽名钓誉、结党揽权”。清朝诸帝旨在()A.强化思想文化的控制B.抵制儒家伦理的渗透C.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D.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6.有学者认为,假如康熙皇帝是在慈禧太后死后继承帝位的,他的命运与溥仪大概不会两样;但如果让溥仪成为顺治皇帝的继承人,清朝的历史肯定也会与现在的不同。这主要反映出()A.历史进程是由英雄人物引领的B.时代和个人素质共同影响历史进程C.皇帝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素D.历史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7.《雍正起居注》中记载:“联将内制皮匣发于诸臣,令其封锁奏达。盖取坚固缜密,他人不敢私开也。”这表明清雍正朝实行了密折制度,大臣亲笔书写后放入雍正颁给的带锁皮匣,并派亲信送往京师,直达御前。据此分析,密折制度()A.避免了朝廷决策出现失误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取缔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D.削弱了内阁丞相行政权力8.下表为康熙年年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内容摘录。由此可知,奏折制度()上奏内容上奏时间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康熙三十二年七月贺亲征噶尔丹获胜折康熙三十五年七月闻太仓有人起事折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巡盐张应召居官情形折康熙六十年八月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B.赋予了中央机构决策权C.滋生了因循守旧风气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控制9.1683年,康熙帝将郑成功的灵柩从台湾迁至福建南安,并亲题了“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的挽联。第二年,康熙帝下令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于福建省。材料反映出康熙帝()A.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考量B.强化满汉民族交融的举措C.开启台湾隶属中央的需要D.获得明朝遗民认同的手段10.据下表可知,满族统治者()时间大事1623年努尔哈赤“着每旗出小旗长一人”,带人“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并要求“谨慎防守”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A.坚持发展平等的对外关系B.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事务C.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成D.具备一定的疆域边界观念11.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口频繁流动、更深度的区域开发、城市的发展和区域性贸易活跃、国家制度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及其调适、民间组织的兴起、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等等,这些变化伴随着危机。经济、文化领域剧烈变化必然对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战。以下对明清时期的变化与挑战理解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直接导致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B.西方殖民者的东进是明清时期社会变化的根源C.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完全是反方向的,造成了社会的危机D.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与世界是同步的,构成后者的组成部分12.明清时期,双林镇的绸庄常“赊丝于机户,即收其绢,以牟重利”;在南浔镇以产“苏经”闻名,农家“取丝于行,代纺而受其值,谓之料经”;宁波的鱼业牙行,分鲜行和里行,都对渔帮放款,约定以所获鲜、咸水产抵偿借款。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江南市镇商品经济高度专业化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的渗透C.商人逐渐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D.货币供求矛盾催生商业发展13.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主张以唱游方式启蒙幼童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旋揖让”“拜起屈伸”等来发展儿童肌肉筋骨,使其强健体魄。王阳明的教育思想()A.否定传统伦理道德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C.关注人的身心发展D.具有反君主专制倾向14.明末的李贽曾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他认为六经不过是官吏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只不过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据此可知,李贽()A.蔑视传统权威和教条B.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C.彻底否定了孔孟儒学D.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15.清代中后期,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除了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等宏大叙事的历史剧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如《一捧雪》《蓟州堂》等。这表明()A.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逐渐加剧B.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影响广泛C.艺术受外来文化重大挑战D.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16.1592年利玛窦来华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者,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利玛窦在南昌被称为“利举人”,在北京被称为“利进士”。这说明了()A.选官制度呈现开放特征B.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C.入乡随俗助力西学东渐D.东西文化相互吸收借鉴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安抚向位之初议,归一处于永顺,归四处于酉阳,岂无故而为此。因此议出而永顺始有反唇。何以一立盟书称各照古界管业而遂贴然无譁【哗】乎?此四处之古界者若以归酉而帖然,则永顺何以反唇?若以归永而帖然,则酉阳岂甘尽弃。总之,土司田地,其本来得于何处,惟土司各自知之,必不尽吐于汉官也。若必以汉法绳之,则反激而多事。故明剖之不服,而模稜【棱】于古界二字,反为心服。非真模稜已也。古界二字汉官视为模稜,而在土司之自为根抵,则不啻若苍素。但仍其古界之无言,即以夷治夷之道也。以不分明之地而各称古界,是即夷人之所谓分明者耳。夷人以自私自利为恒情,但于自私自利之中而各有均得,则私而反以为公,此所以终为夷俗,而终不可以汉法绳之者也。此古界之言,向位所以解两家之结者,岂非必夷官乃能调夷俗者乎?——摘自《处理永顺酉阳土司争地仇杀案残稿》(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制度,并概括其特点。(6分)(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明清政府管理民族事务的措施,并进行评价。(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首先,在时间上江南的瘟疫频数在有清一代呈不断增多之态势,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其次,清代江南的急性传染病尽管数量繁多,但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重要性明显超过其他地区。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伴随新的疫病尤其多发。但是随着清代医药和社会救疗事业的进步,江南瘟疫的频数虽然不断增加,但由此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呈下降之势。材料二有清一代对瘟疫的认识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比如人们开始认为疫气是不正之气混入病气、尸气以及其他秽浊之气而形成的,这无疑促进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对瘟疫病原的认识更加接近现代认识。其次,由于水质状况的恶化,改善水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随之加强,诸多疫病开始加入卫生方面的考虑。在人工免疫方面,国人不仅发明并推广了人痘施种术,甚至比欧洲还顺利的推广和普及。在医疗救助方面,由传统社会救济慈善机构逐步向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方向发展,这为近代医院的推广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基础。——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清代江南瘟疫爆发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江南瘟疫爆发产生的影响。(8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和《礼记》中已有关于政府对外事务的内容,“译”是政府外事工作的重要部分。汉代设译长主管传译和奉使,还在西域诸国设立译员,使其“佩汉印绶”。唐朝大量任用来自西域的粟特人从事外交翻译工作。辽、金、元为保证政令上传下达,设置了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还为各级官员配备通事、译史,并组织专人将历代史书、四书五经、《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汉文典籍翻译为少数民族语言。明朝初年,政府开始积极训练本土翻译人才,以蒙古语为培养重点。——摘编自夏登山《对中国古代翻译大潮的陞新认识》材料二下表为明末清初翻译的部分东西方论著*类别领域书名译为中文的西文著作天文学《测天约说》《恒星历指》数学《几何原本》《几何要法》物理学、工程学《泰西水法》《奇器图说》釆矿冶金《坤舆格致》军事技术《火攻契要》《海外火攻神器图说》生理学、医学《泰西人身说概》《药露说》哲学、逻辑学《名理探》《穷理学》译为西文的中文著作儒学四书、《诗经》、《易经》、《礼记》等哲学《老子》文学杂剧《赵氏孤儿》、小说《玉娇梨》等*注:明末耶稣会士到华传教,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一次翻译高潮。在宗教著述之外,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一些科学著作和哲学伦理学著作。1613年,大臣李之藻上书,力陈翻译西方历法、算法、水利、地理、医理等书之必要。1629年,明朝为修订历法设立历局,组织传教士与国内历算专家编译数学和天文书籍。——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翻译活动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翻译高潮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空间分布图——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据图指出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分布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10分)
答案第Ⅰ卷(选择题)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阁权只有通过皇权才具有政治功能,皇帝可以不经内阁直接向外廷发号施令,说明明代内阁依附于皇权,并不具备独立的地位,故选B项;辅佐是协助的意思,而材料强调内阁的依附,排除A项;明代内阁是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属于行政机构,排除C项;程式化强调格式、规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表述,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前,根据百度百科的记述,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且该观点来源于英国商人,马克思也接受了该观点,据1787年《皇朝文献通考》记载,在康熙帝统治时期,主张“出洋贸易”,并没有实行海禁政策,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实施状况需全面论证,故选C项;表格内容述及的是不同来源的史料对明清时期是否实施海禁政策有不同的观点,并没有涉及对海禁政策的“认识”(侧重于作用或影响),排除A项;据《皇朝文献通考》记载,康熙帝主张“出洋贸易”,并没有厉行海禁政策,排除B项;表格内容仅是列举不同来源的史料对明清时期是否实施海禁政策有不同的观点,并没有述及该观点的“盛行”,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朝通过“金牌信符制”对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的茶马贸易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推动了民族间经济交流,故选A项;据材料“可以茶50万斤换马1万多匹”可知,双方交换的是茶叶和马匹,并非技术交流,排除B项;“金牌信符制”下茶马贸易对明朝边患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无法根本解决边患问题,排除C项;明太祖1371年确立朝贡体系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史实错误,排除D项。4.【答案】A【解析】“一体”出现的次数多,且通常用于满汉、中外的关系描述,这说明清前期关注满汉和中外的统一性,这是对中国古代历代“大一统”思想的继承,故选A项;材料中的“一体”主要强调宏观关系上的服从于中央政权的统一性,至于具体管理上,根据所学可知当时实行因俗而治的方式,并不是全无差别,排除B项;民族间的固有矛盾通常是经济利益矛盾或信仰冲突,不会因为皇帝的政治宣传而消除,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判断是否清前期有开疆拓土的行为,且材料中的满汉均属于原本领土范围内的,不需要开疆拓土,排除D项。5.【答案】C【解析】入关前,满族重视主奴差别,强调笃诚事上,入关后强调满洲官僚贵族要“毋忘根本”,反对“学彼(汉人)伪习”,如“虚伪浮华、沽名钓誉、结党揽权”,是由于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各位皇帝要确保统治秩序稳定,自己的江山稳固,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满族的官僚贵族不能学习汉族的“虚伪浮华、沽名钓誉、结党揽权”等“伪习”,不属于思想控制的范畴,排除A项;清朝诸帝所反对的“虚伪浮华、沽名钓誉、结党揽权”并不是儒家伦理所提倡的,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抵制儒家伦理渗透的结论,排除B项;入关后清朝统治者最关心和关注的并不是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而是维护好自身的统治,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康熙和溥仪的生活时代及个人素质都有较大差异,如果把任何一个人进行互换,清朝的历史将会被改写,据此可知,时代和个人素质共同影响历史的进程,故选B项;英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并不能扩大为“引领作用”,排除A项;皇帝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关键因素”,排除C项;据题干中“假如”、“如果”可知题干所述仅是一种假设,与“偶然性和必然性”都没有关系,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联将内制皮匣发于诸臣,令其封锁奏达”“盖取坚固缜密,他人不敢私开也”“大臣亲笔书写后放入雍正颁给的带锁皮匣”“并派亲信送往京师,直达御前”,结合所学可知密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故选B项;制度本身的效果更关乎于制度推行的状况,因此再完美的制度也不一定在结果上能够避免错误,排除A项;密折制度与军机处并无冲突,两者在事实上共存,共同加强了专制皇权,排除C项;清代内阁不同于明代,地位有所降低,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清代也无正式的丞相,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表格呈现的“上奏内容”可知,奏折内容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故选D项;奏折制度使皇帝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排除A项;皇帝实行奏折制度的目的在于将权力进一步集中于皇帝之手,皇帝对密折的批示并不与内阁大臣商讨,对中央机构决策权是有所削弱的,排除B项;奏折制度具有震慑和控制臣下的作用,对整顿吏治起到一定的作用,排除C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康熙帝所题挽联意指郑成功收复台湾之举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主观目的是为笼络郑氏家族,这有利于稳定东南沿海局势,化解郑氏后人与中央政府的矛盾;结合所学,1684年清朝康熙时是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是出于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考量,故选A项;满汉民族交融是清初统治者推行的用以调和满汉关系的民族政策。清军收复台湾是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不是满汉民族交融,排除B项;结合所学,元朝时期台湾已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C项;据材料分析,康熙帝题挽联的行为是为获得明朝遗民认同的手段,但第二年在台湾设府置县的行政规划是出于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前往朝鲜边界一带驻守”“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可知,满族统治者对边界管理已经有了相关规定,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边疆观念,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满族统治者对边界的管理,而非对外交往,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边界管理,属于对外事务,而非本民族的事务,排除B项;据所学,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是在近代形成,与材料时期不符,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经济、文化领域发生的剧烈变化对原有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战。而明清所处的14~18世纪,正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时期,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开始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对旧的封建秩序产生巨大冲击。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与世界上同步的,构成后者的组成部分,故选D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主要源自于自身小农经济高度发达、专制集权的长期发展等内部因素,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新航路开辟对其并未产生直接的影响,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源来自于内部因素,西方殖民者东进前已经逐渐发生,排除B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点,这与西方世界社会发展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绸庄、丝行和鱼业牙行对其行业提前投资或贷款,以获取利益,说明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渗透,故选B项;商品经济的专业化指⼀个地区专门主要经营少数经济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商人贷款给农户,而非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排除C项;市场需要推动商业发展,而非货币供求矛盾,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使其强健体魄”可知,王阳明不止关注儿童的礼义廉耻,还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反映了其对人身心发展的关注,故选C项;王阳明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并未否定伦理道德,排除A项;王阳明的思想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但材料中其教育思想强调思想教育与体能教育结合,并未体现主观能动性,排除B项;明末清初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王阳明的思想未涉及这方面内容,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六经……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六经……只不过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可知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结合所学李贽思想,他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标准,故选A项;李贽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未有本质性突破,未构建独立的新的理论体系,排除B项;李贽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并未彻底否定了孔孟儒学,而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彻底否定孔孟儒学,排除C项;材料“六经……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说明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为“万世之至论”,未涉及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的信息,无法得出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材料“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可知,随着清朝商品经济发展,京剧的世俗化色彩浓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在宫廷中日渐兴盛,故选B项;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剧表现在: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农民起义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京剧是本土文化,不是外来艺术,排除C项;“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只说明在宫廷中的流行,而非整个社会,且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主流”的结论,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了解中国……”“盛赞孔子”“利举人”“利进士”等可知传教士利玛窦主动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动融入中国,证明基督教与儒学相通,助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故选C项;据材料“被称为”等可知利玛窦并不是真的考取了举人和进士,而是因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中国社会的融合,使他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利玛窦积极入乡随俗助力西学传播,并没有体现儒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利玛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并没有体现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借鉴,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17.(12分)【答案】(1)土司制度;(2分)尊重传统;因俗而治。(2点4分)(2)示例:都司制度(明);(2分)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增强经济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点4分)【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据材料“土司田地”可知是土司制度。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古界二字汉官视为模稜,而在土司之自为根抵,则不啻若苍素”可知,明朝管理者认可传统“古界”在解决土司矛盾的意义,体现出尊重传统的特点;据材料“夷人以自私自利为恒情,……而终不可以汉法绳之者也”可知,明朝统治者注重因俗而治。(2)第一小问措施,据所学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等知识,可以补充为都司制度。第二小问评价,据所学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可知,都司制度在政治方面能够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在经济方面,能够增强经济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8.(14分)【答案】(1)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密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卫生观念及生活习惯;温度、气候与生态环境;外来输入;医疗条件。(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影响:疫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阻碍江南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但另一方面,促使时人对疫病的认识更加科学理性(或病菌说被国人接受并融入传统医学);时人的预防、卫生观念和行为也取得了进展;产生了公共卫生的观念与意识;官僚和社会对疫病治疗活动有所发展;促使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后世疫情防控提供宝贵经验。(8分。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应包含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解析】(1)据材料一“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可知,人口分布密度和交通便利程度;据材料一“急性传染病尽管数量繁多,但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重要性明显超过其他地区”可知,卫生观念及生活习惯;据材料一“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伴随新的疫病尤其多发”可知,温度、气候与生态环境;据材料一“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可知,外来输入疫病也会导致瘟疫爆发;据材料一“但是随着清代医药和社会救疗事业的进步,江南瘟疫的频数虽然不断增加,但由此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呈下降之势”可知,医疗条件。(2)据材料一“在时间上江南的瘟疫频数在有清一代呈不断增多之态势,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疫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疫病的发生导致人口死亡,阻碍江南经济的发展;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疫病发生甚至会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据材料二“人们开始认为疫气是不正之气混入病气、尸气以及其他秽浊之气而形成的,这无疑促进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对瘟疫病原的认识更加接近现代认识”可知,促使时人对疫病的认识更加科学理性(或病菌说被国人接受并融入传统医学);据材料二“由于水质状况的恶化,改善水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随之加强,诸多疫病开始加入卫生方面的考虑”可知,时人的预防、卫生观念和行为也取得了进展、产生了公共卫生的观念与意识;据材料二“在人工免疫方面,国人不仅发明并推广了人痘施种术,甚至比欧洲还顺利的推广和普及”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据材料二“由传统社会救济慈善机构逐步向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方向发展,这为近代医院的推广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基础”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官僚和社会对疫病治疗活动有所发展;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为后世疫情防控提供宝贵经验。19.(16分)【答案】(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设置专门人员、机构;服务于国家现实需要;由官方主导。(8分)(2)新变化:由官方政府主导变为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由政务文书为主变为西方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文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普外科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征收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生应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文旅游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儿童保健儿童膳食及生长发育健康评估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呼吸科呼吸机操作技能测评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工程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城镇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医药物流仓库管理流程标准
- 急性高原反应救治课件
- 项目初步验收汇报
- 概算控制管理办法
- 黑龙江省公物仓管理办法
- 商用厨房设计汇报
- 战术搜索教学课件
- (高清版)DB31∕T 1578-2025 微型消防站建设与运行要求
- 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全部含翻译,重点解析)
- 热学(讲练)(原卷版+解析)-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 农家乐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