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理性,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自觉意识与能力。探究自然,把握世界,追求“真”,是一种理性能力;研究社会,认识自己,崇尚“善”与“美”,也是一种理性能力。前者为“科技理性”,后者为“价值理性”。两种理性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追本溯源,在人类古代的朴素思想中,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东方儒学,都暗含了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初始合一的样态。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作为重要范畴与核心概念,有两个来源: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与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逻各斯”对自然界本质规律的探究与“努斯”对心灵自由的导引,构成了理性认识外部世界与追求心灵超越的双重意义与功能。虽然古希腊文化尚未对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作出明确界定,但这两种理性在先哲的论述中是合一的。对于东方儒学,有人认为它过度注重价值理性,造成了科技理性的缺失。其实不然,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东方儒学传统中从未分离。当然不可否认,儒学文化系统中的科技理性是以价值理性为目的的,但这并不代表对科技理性的排斥。实际上,儒学在求“善”与“美”的同时包容了求“真”的成分。比如,《易传》在“天人合一”价值基础上,究万物之理,就内嵌着自然观、科学观与方法论。然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自然界征服能力的增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开始出现某种失衡,表现为科技理性的片面凸显与价值理性的日渐式微。科技理性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等问题,探究自然规律这一“真”的领域,表达的是一种客观必然性,并通过主观能动性对其加以运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与资本逻辑的主导,科学技术几乎成为人类文明的代名词。正如美国科技哲学家普特南所言:“科学的成功把哲学家们催眠到如此程度,以致我们认为,在我们愿意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之外,根本无法设想知识和理性的可能性。”与科技理性相对,价值理性主要回答的是世界“应当是什么”“怎样才更好”等问题,赋予世界以“善”与“美”,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价值合理性。科技与价值是理性天平的两端,科技理性的过度凸显带来了价值理性的式微。科学技术并非万能,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苦恼。比如,由于缺少价值理性的规导,科技会成为盲目的力量,不顾自然生态,肆意征服、掠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运用科学技术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容易造成精神家园的荒芜与意义世界的干瘪。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只有彼此平衡,相互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与功能。脱离科技理性支撑的价值理性犹如“空中楼阁”,会因地基不牢而坍塌;缺少价值理性引领的科技理性犹如“没有罗盘的舵手”,会因方向不清而迷失。为避免“坍塌”与“迷失”,我们应秉持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合一的理念,推动物质世界的创造与精神家园的构建。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科技理性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可以窄化为科技化,并不意味着人文价值理性就没有现代价值,现代化要建立在科技理性“动力工具”与价值理性“方向指南”合一的完整理性基础上。我们应以完整的理性文化把握实存的与应然的人类社会,以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互济共缔“真善美”的新时代。(摘编自牛绍娜《推动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后者能够引领前者,显得更为重要。B.“逻各斯”“努斯”为古希腊哲学重视,二者可分别被视为“价值理性”和“科技理性”。C.东方儒学对价值理性的重视超过科技理性,但后者也内蕴于儒学对价值理性的追求中。D.价值理性衰微,会削弱其规导作用,从而使科技理性过度膨胀,使科技成为盲目的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阐释核心概念,再以时间为序展开论述,揭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B.文章用“其实不然”“当然不可否认”等词语,表明价值判断,彰显论述的严谨性。C.文章引用普特南的话语,突出了科技理性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D.文章在阐述两种理性的关系时,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说理透彻形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德才皆具者,圣人也”,这种观点表明儒学蕴含着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独合的思想。B.科技理性重视客观必然性,价值理性关心主观价值合理性,二者相互融合才能“真善美”兼得。C.尽管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彼此之间都不可缺少,但在当下社会,应该更加重视价值理性的弘扬。D.若要改变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局面,使二者相互融合,就需要复兴东西方的某些源头文化。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了一定的笔法,这就是“春秋笔法”。孔子常用不太明显的字眼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并且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一直被历代中国文人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上,如诗歌、小说等。他们不直接表明态度,而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多用精微语词,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春秋笔法”如今还被运用在现代新闻报道中,在《南方周末》的一些报道中就可以窥见其踪。“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它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同一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当时的国君、大夫得《春秋》一字之褒者,其荣甚过天子之命服;得春秋一字之贬者,其辱过于天子之刑戮。在这个意义上,春秋笔法是披着曲笔外衣的直笔,大义,不偏离,不歪曲,不隐瞒。如《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郑国国君灭弟弟段的做法很阴险,所以称其为伯,而不称为庄公;弟弟不像弟弟,所以称段,而不称弟;兄弟间像两国国君作战,所以称克。兄之老谋深算,弟之骄纵贪婪,兄弟之间为了夺君位而你死我活的恶斗,全部透露出来。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在现当代作家中,深得春秋笔法、精于讽刺者无过于鲁迅。他的杂文中常用似断实连的结构,将严于斧钺的诛心之笔,藏于明褒暗贬、注彼写此、旁敲侧击之中,从而锻造出独具匠心的具有巨大表现力的行文笔法。或是才一触及问题便故意戛然而止,或是在引用材料之间不加综合联缀的话,或是附记长过正文,表示有更深更痛的意思无法写出,这些留下空白的地方,都是为了避免行文刻露,而引导读者自己用思考去补充、去深入。这种笔法,需要读者细读揣摩,“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摘编自黎荔《作为民族传统的“春秋笔法”》)材料二“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权利和话语模式,历经由经及史、由史及文的历史嬗变,发展至今,仍活跃在政治话语、外交话语、新闻话语、文学话语乃至日常话语中。当我们了解新闻时,不仅仅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能从事实的叙事中体会到讲述者(叙述者)的价值判断。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迫切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式的话语体系,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声。在学术界,中国声音、中国话语还远没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因此,回归传统,以当代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角对古典重新发掘、梳理、阐释,将古典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进而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已成为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对“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伴随着建立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应声而作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现,这表明构建中国叙事学体系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长期延续这种写作模式,对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是十分不利的。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关于“春秋笔法”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传统考据学的基础上运用还原批评、阐释学和叙事学等方法,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首先就应把“春秋笔法”还原到它产生的起始点上,考察它在起始点上是怎样形成的,具备怎样的功能。“春秋笔法”并非仅仅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修辞手法。从源头上看,“春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涉及到作者在整部作品所要表达或寄托的美刺褒贬问题、结构安排问题、事件因果逻辑关系问题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关系问题。“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春秋笔法”是中国独有的理论范畴,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尤为突出,是中国式话语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的贡献。(摘编自李洲良《春秋笔法研究三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的暗寓褒贬、微言大义的笔法,后也指曲折表达、隐含褒贬的写作手法。B.“郑伯克段于鄢”这6个字,透露出史家的道德观,暗含对郑庄公和公叔段失之兄弟之仪、兄弟相斗的不满和批判。C.社会经济的崛起,未必能带来与之匹配的话语体系,当今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D.史官和作家的是非判断、价值取向受经学观念影响大,故而,“春秋笔法”特征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自于儒家经典,运用于历代各文体,活跃于当今话语中,这使得“春秋笔法”既古老又鲜活。B.鲁迅的文章之所以让人难懂,可能与他精于讽刺,采用似断实连的结构、明褒暗贬的笔法有关。C.不能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叙事研究,是中国叙事学无法摆脱西方叙事理论影响的原因。D.如果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对它的认识就不能只局限于修辞方面。6.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材料一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三子者出,曾晳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B.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左传·隐公四年》C.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D.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7.论证严密,是优秀学术文章的必备要素。请结合文本,分别从论证思路和论证语言角度,对材料一的论证严密性加以分析。

8.有同学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春秋笔法”,因为需要“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请你根据材料二,向他概括说明“春秋笔法”的重要性。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幸楅瓶毕淑敏我喜欢丝绸和瓷器。不仅因为它们为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脚力最矫健、行走最远的商品,更因为它们独特的俊美。任何一种人工的纤维,至今都无法抵达丝绸的高贵和精彩,就算表面上模拟的有几分似了,一贴到皮肤上,那感觉也全然不同,人的触觉和天然的丝绸更熨帖。瓷器呢,简直就是魔法师。来自大地的凡土,经过艺人的手和火焰的烘烧,成仙得道,变得光洁如水、晶莹夺目。总感到瓷在用这造化,表达意味深长的哲理。2009年国庆,我在江西景德镇做了一个青瓷的瓶。初起,在那女师傅的摊子上,琳琅满目的样品,让我一时无法确定到底做个什么物件好。看出我的犹疑,女师傅说:“就做个瓶吧。”我这时一眼看上了一个盘子的坯,问:“做个盘不好吗?”女师傅说:“盘也好。不过要是我,还是会选瓶。”“为什么呢?”我当然要问。“瓶,代表平顺安宁啊。你没见中国古代的案几上,人们都摆瓶的。天天看到瓶,念叨着瓶,就是一种许愿,人就会平安的。”女师傅慈眉善目地说。面对古人这种饱含心理学暗示疗法的理由,你还能抗拒么?于是,就动手来做瓶。想手下这温润的泥,在混浊杂乱的深壤中,闭目养神了千万年,突然间就见了太阳。原本面目模糊无筋无骨的粉尘,被劳动赋予了形体,就成了花瓶或盘盏的坯。它鲜白、柔和、素净,温软,一如晨曦初现时的清。女师傅端来一碟黑色的液汁,把毛笔递给我,道:“在瓶上,写好你想说的话,画上你喜欢的图。”我说:“手笨,恐怕写不好画不好的。”女师傅说:“自己写的画的,好看不好看并不要紧,意义格外不同。”见我执了笔,她又叮嘱道:“这碟子里就是古法青花的染料,你看它是黑色的,烧过之后,就变成靛蓝色了。记得要事先想周全啊,下笔之后,就没法再改了。”我屏住气,画上了几笔,写上了几个字。这些字和画,驮着我的心意,沁入了青瓷泥坯的肌肤。署上时间和名字之后,我问师傅:“然后呢?”师傅说:“然后你就把它交给我。它会被送到古窑,要整整烧它3天共72小时。”我问:“然后就好了吗?”女师傅轻叹了一口气说:“那可也不一定。要看这瓶的运气呢。要是炸了裂了,都没有法子。总会有这样的事儿,我们退你钱。但愿你这瓶平安。”之后,我回了北京,静静的等待中充满了惦念。常常想到这个瓶正在能熊的炉火中修行,烈焰包绕,熠熠生辉。如同我们的意志,经过了磨炼和时间,才能与万物黏成一体。青瓷之中,凝固了大地的疆土,吞咽了江河的净水,吸附了一些古老手艺的染料,那里面有稀有元素的玄妙配方。还有动物皮毛扎束起的笔锋灵韵,那是狐狸的尾巴吧?我描画图案、书写姓名的时候,从笔尖看到了一点跳动的金红色。瓶身上有我和家人的名字,代表着我们的身心。奔突的炉火如炙红的绸,要围绕着它旋舞3天。它会灼痛吗?祈愿这个瓶没有砰然的炸裂,没有琐细的网纹,它从容轻巧安然涉险,不动声色地跨过火海,终于又重回云淡风轻的人间。想起明朝时的海船,载了万千的青花瓷器,遭遇风暴沉入海底,几百年波海翻滚环伺四周。一朝出水后,那瓷器们依然娇蓝着雪亮着,一如北欧少女飞扬的眸。纵是出了意外成了废品,击打后,爆成数不清的碎片,也可以镶在墙上地上,成一幅残缺的妆点。终于,那瓶被安全地送达了我家。打开包装的一瞬,我又一次屏住了呼吸。我终于又看到了它,恰如灾难后亲朋重逢。经过千度以上的高温浴洗,它亭亭玉立,一如既往的周正、安宁、温润、亲切可人,让人想起满月时分风平浪静的海,毫无瑕秽的闪着银钻般的微光。这瓶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柔软,弹之铮铮作响,犹若侠骨激荡。我看到了那瓶身上的图案,一丛兰花娴雅地开放着,仿佛有沁人心脾的幽香逸散而出。我母亲名中有一个“兰”字,谨以此瓶寄托我无尽的思念。我看到了那瓶身上手书的两个字——“幸福”,清晰坚定,蓝得振聋发聩,宛若蚀刻到了瓶的骨。(选自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之《幸福瓶》)文本二1079年,不丹因王旺楚克四世首先提出了“国民幸福的总值比国民生产总值更重要”。这个国民幸福总值被简称为GNH。也称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真谛,其实就是挑战国民生产总值——这个顽固地引导着全世界都向钱看的指标。不丹人认为:幸福指数的核心是经济和非经济发展目标的平衡,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发展自身的一个目标,而是一个完成许多其他更重要目标的方式。不丹人把幸福量化,提出了一个有着290多条指标的幸福测定表格。他们认为:只有是可以衡量的,才能够实现。这些指标度盖了社会生活最广泛的各个方面和它的各种环境因素,来反映影响个人和社会幸福的金字塔的各个方面。如果真理真的只存在于细节之中,那么这个包罗万象的民意调查,力图穷尽每一个组成幸福的细微部分,寻求尽可能接近真相的答案。(选编自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之《幸福试卷像一匹藏着精灵的土布》)9.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之所以喜欢丝绸和瓷器,不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骄傲的发明之一与销售最远的商品,而是因为它们的俊美无可匹敌。B.女师傅慈眉善目地说中国古代的案几上都摆瓶,人们天天看到瓶,念叨着瓶,就是许愿平安,作者不能抗拒,就做了瓶。这就是一种精神控制(PUA)。C.女师傅轻叹了一口气说烧瓶要是炸了裂了,都没有法子,而且总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意在说明瓷器烧窑的失败率高。D.文本选取丝绸、兰花、字画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意象,有力地衬托了“幸福瓶”的内涵,丰富了文章意蕴。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首段将丝绸和瓷器进行对比,突出了瓷器比丝绸更为神奇高贵且富有哲理的特点。B.“闭目养神”“面目模糊无筋无骨”等词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前者突出了做瓶的泥的深厚底蕴,后者突出了劳动者的创造力量。C.文本写“画上了几笔,写上了几个字”,但并没有写明画什么画写什么字,这样就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D.文本以第一人称视角,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表现了“我”对幸福的种种感悟与诠释。11.文本一画线句富有特色,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要赏析。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请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谈谈你对幸福感的理解与认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材料二;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上命给钞市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小民鸠敛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上问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上问其故。对曰;“诏书数下端免灾伤租税。不听开除,必令有司依额征纳,此其过之大者。”上颔之。青州民刘中等奏;“自永乐中岁歉,流徙畿南枣强县凡二百余户,居二十年,已成家业。今有司遣还山东,乞附籍枣强。”上谓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唐宇文融括流民,过期不首者谪边。州县承风劳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表,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表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经,皆水潦之后,秋田获,朕甚悯焉。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赦!”(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州A县B承C风D劳E扰F百G姓H逃I窜J尔K其L申M饬N有O司P以Q此R为S戒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之勿夺”的“与”是给予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去所与”的“与”字意思相同。B.“爱之而已矣”的“爱”是爱护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字意思不同。C.“但得民安即已”的“但”是只要的意思,与《促织》中“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的“但”字意思不同。D.“玄宗卒至播迁”的“卒”是最终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认为主管官吏不去调查出产的物品,全都令郡县向百姓征敛,官吏趁机行奸作恶。这些要全部禁止。B.杨士奇认为郭资不遵诏书,令地方官员仍按旧额征税,这是他为政最大的过错。皇上取消他晋升的任命。C.青州百姓请求将已成家业的二百多户附入枣强户籍,皇上认为都是自己的国土,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即可。D.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他认为户口繁盛是因为休养生息,户口减少则定有大兴土木和战争之事。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

(2)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

17.武王向太公询问的“治国之道”在材料二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加以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8.下面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处着笔来写景,绵延千里的江水,巍峨高耸的山城,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阔的岳阳图。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诗人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灯影摇曳;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通过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C.尾联的“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19.本诗与《登高》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