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_第1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_第2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_第3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_第4页
pkpm一些参数设置及pkpm钢筋输出文件简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般状况下模拟施工加载取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符合逐层施工的实际状况。模拟施工加2则可以更合理的给根底传递荷载。简单构造设计人员可以指定施工次序。模拟施工加载的选择一次性加载模型,计算时只形成一次整体刚度矩阵,用于多层模拟施工加载1.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本层加载对上部构造没有影响,总刚矩阵由构件单刚形成,程序默认算法。用于多高层3.2,逐层加载模型,n层会有n用于多高层,较少承受。模拟施工加载3,版有。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高层首选。构造要用一次性加载。要知道由于模拟施工加载计入了施工引起的变形下的节点力矩是不平衡的。只有一次性加载下才是平衡的2、修正后的根本风压一般就是荷载标准规定的根本风压,对于沿海和强风地带对风荷载敏10%~20%5%承受。3、对于高度大于150M0.01~0.02,0.02。4、侧刚计算方法:一种简化计算法,计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当定义有弹性楼板或〔用此法会有肯定误差;总刚计算方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大。对于没有定义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两种方法结果一样。〔以下转贴〕“刚性楼板”的适用范围:绝大多数构造只要楼板没有特别的减弱、不连续,均可承受这个假定。相关留意:由于“刚性楼板假定”没有考虑板面外的刚度,所以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梁扭矩折减系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6”的适用范围:全部的工程均可承受。相关留意:由于已经考虑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则梁刚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减。板的面外刚度将担当一局部梁柱的面外弯矩“弹性板3”的适用范围:需要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格外大,外刚度担当荷载,不使梁柱配筋削减,以保证梁柱设计的安全度。“如厚板转换层中的厚板,板厚到达1m以上。而面外刚度则需要按实际考虑。“板柱构造”。设计时可以进展梁的刚度放大和扭矩折减。〔弹性楼板6: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承受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全部构造,但承受弹性楼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共同担当面外弯矩,计算结果中梁的配筋小了,而楼板担当面外弯矩,计算的配筋又未考虑.此外计算工作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板柱构造;弹性楼板3: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无限大,并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适用于厚板转换层;弹弹性板由用户人工指定,但对于斜屋面,假设没有指定,程序会缺省为弹性膜,用户可以指定为弹性板6或者弹性膜,不允许3〕5、依据高规〔JGJ3-2010〕3.7.3条注,抗震设计时SATWE计算结果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6、对于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构造应选择双向地震作用;《高规》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SATWE考虑双向地震并不转变内力组合数。7、振型个数选择原则:《抗规》GB50011-20105.2.2条的条文说明规定: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到达总质量的90%所需要的振型数。〔并非取的越多越好〕33的整数倍〔3N,N≤层数〕;当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912个。《高规》JGJ3-20105.1.13条规定: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的高层构造、混合构造和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简单高层建筑构造宜考虑平扭耦联计算构造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于多塔楼构造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9倍,且振型个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到达总质量的90%。8、周期折减系数:《高规》JGJ3-20104.3.17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粘土砖或其他类似的有较大约束力的材料〕,周期折减系数:框架构造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构造可取0.7~0.8;框架 核心筒构造可取0.8~0.9;剪力墙构造可取0.8~1.0;如果承受柔性连接或刚度很小的轻质砌体填充墙可以适当调整SATWE说明书中:填充墙较构造可取0.6~0.7;填充墙较少的框架构造可取0.7~0.8;框架 剪力墙构造可取0.8~0.9;纯剪力墙构造周期可不折减;9〔或大震JGJ3-20103.111性能水准构造应满足弹性设计的要求;第2性能水准构造除耗能构件的受1性能水准构造考虑;第3、4、5性能水准构造均应按弹塑性计算分析。10JGJ3-20104.3.2〔0.15g〕、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大跨度:跨度大于24M8M的转换构造;长悬臂构造:悬挑长度大于2M的悬挑自身及其支撑部位数底线值即为《高规》JGJ3-20104.3.15规定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11、在SATWE中设定的传给根底的活荷载折减选项在接JCCAD时SATWE传递的内力为没有折减的标准内力,由用户在JCCAD中另行指定折减信息。13、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用于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梁内力的影响。一般工程建议取1.1~1.2,假设在活荷信息中已考虑了不利布置则应填1.0。14、梁扭矩折减系数:0.4~1.0。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影响。1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一般不宜小于0.5。考虑多、高层构造设计中允许连梁开裂,开裂计算时只在集成地震计算刚度阵时折减,竖向荷载和风荷载计算时不折减。16、中梁刚度放大系数:1.0~2.0。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对于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可以在特别构件补充定义处对单构件进展修改SATWE中也可勾选按2010标准取值,此时程序依据《砼规》〔GB50010-2010〕 中第5.2.4条表5.2.4自动计算,此后可以在特别构件补充定义中查看计算结果并可以单独修改。17、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该系数是为了使托墙梁与所托剪力墙协同工作。该系数可以缓刚度放大。18、按《抗规》〔GB50011-2010〕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即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抗规》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竖向不规章构造的薄弱层1.150时为加速度段调整;当为0.51.0时为位移段调整;弱轴方向为构造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多塔构造应按单塔计算或自行指定调整系数。3.5S的长周期结构。〔疑问〕19、实配钢筋超配系数:只对一级框架构造或9度区框架起作用,程序内定1.15,对于非一级框架构造或9度区框架,程序可以自动识别,不需要修改。但严格按标准要求,用一个实配钢筋超配系数不全面,所以对这类构造的抗震设计还应特地争论。20、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用户选择该项参数,原来只对地震作用组合进展该项控制,10版《砼规》〔GB50010-2010〕对全部组合下的框架梁支座进展相对受压区高度验x0.25h0,其他都是x0.35h0,不满足时会按此限值重计算受拉及受压钢筋。针对高规6.3.3条,梁端支座抗震设计时,假设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小于2.75%〔原来为2.5%〕时执行这一条,否则还是按最大配筋率2.5%来掌握。计算模型比较:勾选该项后框架梁端SATWE计算梁配筋是依据内力包络图各自配筋,所以对框架梁中正弯距钢筋无影响。21、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抗规》〔GB50011-2010〕3.4.4条薄弱层地震剪力放1.15JGJ3-20103.5.81.25,1.25。22SATWE自动按刚度比推断薄弱层并进展地震内力放大,但对竖向构件不规章、或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楼层不能自动推断,需要指定,程序不能自动推断的状况两种:a、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珩架等〕向下传递;b、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构造的层间受剪80%。〔计算结果总信息中可以查〕23、指定的加强层个数及相应的各加强层号:由设计人员指定。自动实现如下功能:23、指定的加强层个数及相应的各加强层号:由设计人员指定。自动实现如下功能:a、加强层及相邻层柱、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b、加强层及相邻层轴压比限值减小0.05;c、加强层及相邻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24、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1.0~1.5。25、0.2V0分段调整:此条一般在框架 剪力墙构造中使用。假设不分段则分段数填1.0,0。假设框架柱数量由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可以分段调整,如变化状况简单的应特地争论。调整系数上限值可对程序调整时作出限制,程序缺省的0.2V0调整2.05.0,设计人员可自行修改。26、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不放填0。仅放大顶塔楼的地震内力,不改变位移【PKPM】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梁:Asu1、Asu2、Asu3 为梁上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Asd1、Asd2、Asd3 为梁下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Asv 为梁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v0 为梁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t、Ast1 为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出这一行〔cm2〕G、VT 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梁配筋计算说明:假设计算的ξξb,软件按单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面积;假设计算ξ>ξb,程序自动按双筋方式计算配筋,即考虑压筋的作用;单排筋计算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12.5mm〔假定梁钢筋直径为25mm〕;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计算,此时,截面h0=h-保护层厚度-37.5mm;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掌握。结果进展换算。钢梁:“steel“R2R2其中:R1表示钢梁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R3F3/f。矩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Asc 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掌握〔cm2〕;Asx、Asy 分别为该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包括两根角筋〔cm2〕;Asvj、Asv、Asv0 分别为柱节点域抗剪箍筋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箍筋间距均在Sc范围内。其中:Asvj取计算的AsvjxAsvjy的大值,Asv取计算的AsvxAsvy的大值,Asv0取计算的Asv0Asvy0的大值〔cm2〕假设该柱与剪力墙相连〔边框柱〕,而且是构造配筋掌握,则程序去Asc、Asx、Asy、Asvx、Asvy均为零。Uc 压比;G 为箍筋标志。柱配筋说明:As=2*〔Asx+Asy〕-4*Asc;Sc箍率的要求掌握;柱的体积配箍率是按一般箍和复合箍的要求取值的。圆形混凝土柱:As---为圆柱全截面配筋面积〔cm2〕;Asvj、Asv、Asv0---按等面积的矩形截面计算箍筋。分别为柱节点域抗剪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箍筋间距均在Sc范围内。其中:Asvj取计算的Asvjx和Asvjy的大值,Asv取计算的Asvx和Asvy的大值,Asv0取计算的Asv0x和Asv0y的大值〔cm2〕;假设该柱与剪力墙相连〔边框柱〕,而且是构造配筋掌握,则程序取As、Asv均为零。Uc---为柱的轴压比;G---为箍筋标志。异性混凝土柱:筋标注在一条引出线上,三个数分别为Asz、Asf、Asv。其中:Asz---表示异形柱固定钢筋位置的配筋面积,即位于直线柱肢端部和相交处的配筋面积之和〔cm2〕Asf---Asz〔cm2〕,200mm时按间距200mm布置。Asv---异形柱按双剪计算的箍筋〔cm2〕。积Asv1和Asv2,并取Asv1、Asv2中的较大值输出。钢柱和方钢管混凝土柱:其中:Uc---为柱的轴压比;R1---表示钢柱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R2---表示钢柱X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柱YF3/f。圆钢管混凝土柱:在柱中心标注一个数:R1,表示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力设计值与其承载力的比值N/NuR1,R11.0代表满足标准要求。8.混凝土支撑:其中:Asx,Asy---支撑X,Y边单边配筋面积〔含两根角筋〕〔cm2〕Asv---支撑箍筋面积〔取Asvx,Asvy的大值〕〔cm2〕G---为箍筋标志。Z形式。钢支撑:其中:R1---表示钢支撑正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R2---表示钢支撑XF2/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