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精讲精研】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人口增长与分布2024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姓名:黄树叶§6.1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素养目标课程标准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世界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和人口问题。区域认知:能够分布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由于人口增长而带来的人口问题的差异。地理实践: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全球和我国人口分布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人地协调:以环境承载力和人口问题为背景,提出符合不同国家不同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考向分析从近些年高考看,人口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人口分布、人口的数量的变化及人口问题。高考这部分内容考察是对世界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等知识的实践应用,考生备考时需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容量等基本知识,特别要关注人口的规模大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谋求人地协调发展。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定义: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衡量标准: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特征分布不均衡东亚北美南亚西欧雨林沙漠高纬沙漠纬度>60°N40°~60°N20°~40°N0°~20°N0°~20°S20°~40°S>4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0.4%30%49.4%10.4%6.1%3.5%0.2%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地区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世界面积48.726.919.438.526.844.230.1人口54.947.345.151.362.894.350.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海拔(米)<200200~5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56.2%24.0%11.6%4.4%2.3%1.5%人口分布特征的三维描述描述区域人口分布的整体特征:如描述世界或我国或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的整体特征是“人口分布不均匀”。借助地理事物或方位、交通线、城市等描述区域内部人口密度的显著差异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东多西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描述区域内部人口分布的特殊之处:极大值(即人口稠密区)、极小值(即人口稀疏区)或人口密度差异过于显著的小范围区域。如描述世界人口稠密区即东亚、南亚、北美东部和欧洲西部等人口分布特征的三维描述定义: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衡量标准: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特征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在城镇地区中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黑河腾冲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地、高原、干旱区少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定义: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衡量标准: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特征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在城镇地区中国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气候降水温度降水适中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集中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适宜人类居住和活动,人口分布集中平原低山丘陵高山高原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地形水资源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生活水源、便利的水运等干旱地区逐水而居江河湖泊沿岸地区人口稠密湖泊河流提供提供分布于山麓地带,呈片状分布土壤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而影响人口分布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矿产资源油田开发克拉玛依崛起政治稳定,无战乱的地区往往人口比较密集。具有相同文化信仰的人,往往在空间上集聚。经济水平历史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水平往往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政治军事文化人文因素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人口聚集,形成城市群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断减少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非常明显

定义: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衡量标准: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特征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在城镇地区中国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森林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文化、交通…(基本因素)(决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人口的增长公式:人口增长(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影响因素:人口的机械增长就是由人口迁移引起青壮年劳动力的增长,自然增长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变化,主要指户籍人口,影响青少年比重的变化注意问题人口增长中的“增长”并非一定是人口数量增加。既可以是正增长,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区别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慢,并不一定人口增长数量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区别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有关(如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放宽二胎鼓励生育等)经济因素:古代自然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现代社会由于经济越发达、科技越雄厚的地区,人口负担加重,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发达国家和地区: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较完善)影响,人口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环境(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影响死亡率升高,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趋缓;自然资源因素:自然资源越多,供给人口数量越多,人口数量增加;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主要的突出是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快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困难加大资源/环境/就业等压力人民生活贫困化不利人口素质提高少年儿童比重大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实施计划生育减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口数量多,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新增人口仍然较多,人口压力大;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人口基数大、持续增长;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口流动迁移活跃;家庭传统功能则呈弱化趋势;人口红利消退;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我国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转变人口生育观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实现人口质量红利等定义: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衡量标准: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特征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丘陵城镇地区中国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森林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文化、交通…(基本因素)(决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来表示。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它强调生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因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短板理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的资源,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人均消费水平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定义: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衡量标准: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特征分布不均衡: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丘陵城镇地区中国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森林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文化、交通…(基本因素)(决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容量定义:影响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6人口增长与分布2024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姓名:黄树叶§6.2人口移动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素养目标课程标准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认识世界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综合思维:结合相关材料,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辩证地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能够结合时空的变化,对人口迁移的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考向分析纵观近五年各地区的高考命题内容和趋向,对人口迁移的考察属于热门方向,尤其是针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更为常见。且高考考察往往会结合人口统计资料或近年来社会热点新闻来进行综合考察。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的日益显著,由人口迁移而产生的现象也日新月异。针对我国新型人口迁移的现象考察增多。人口迁移定义: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特点改变居住地跨越行政界线达一年以上前提条件一般以跨越行政区(县级以上)时间限度类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区别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外出活动主要原因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举例“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人类社会早期主要迁往食物或者耕地丰富的地区。迁移特点:规模小、距离短原因: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的吸引;农业社会主要因为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迁移方向:由旧大陆到新大陆迁移特点:规模大、集团性迁移原因:新航线的开辟,人口大规模的国际流动成为可能;殖民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原始经济发展(三角贸易)等意义: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新大陆被发现后迁移方向: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迁移特点:短期移民增加;劳务移民,科技移民增多。迁移原因:经济发展差异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注意】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国际难民迁移已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中东地区是国际难民的主要迁出区,欧洲是国际难民的主要迁入地建国前国内人口迁移方向:①古代历史时期:②唐代至清代:③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特点:频繁、规模大原因:自然条件、战乱、自然灾害等影响: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迁移方向:城市到农村;上山下乡;边疆地区迁移特点:具有较强的组织性、计划性;规模小。迁移原因:国家政策主导;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后迁移方向:农村到城市;内陆到沿海;工况地区迁移特点:自发性;流动性迁移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户籍管理制度的放松。务工与经商人口迁移定义: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特点人口迁移以集团性迁移和大批迁移为主农业社会时期:15-19世纪: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国家,旧大陆到新大陆二战之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①就业困难;②自然灾害风险多;③医疗教育条件差;④公共设施差;⑤环境质量差;⑥生活质量、社会福利差。推力因素拉力因素①较多的就业机会;②较高的收入;③理想的生活方式;④良好的教育条件;⑤稳定的社会环境;⑥多样的文化等。中间阻力因素:

地形、交通、语言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地形地貌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经济发展婚姻家庭文化教育交通和通信政治变革政策战争逐渐减弱,仍为基础因素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产业转型、转移人口迁移定义: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特点人口迁移以集团性迁移和大批迁移为主农业社会时期:15-19世纪: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国家,旧大陆到新大陆二战之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经济发展、交通、政策、战争、产业转移……对地影响迁出地迁入地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镇化等都有重要影响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人口迁移定义: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特点人口迁移以集团性迁移和大批迁移为主农业社会时期:15-19世纪: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国家,旧大陆到新大陆二战之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经济发展、交通、政策、战争、产业转移……对地影响迁出地迁入地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