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光明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光明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光明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光明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光明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光明区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答案】A2.迄今为止,在山西运城地域内已发现石器遗址400余处。阅读下面“考古档案”卡片,从中可以得知这一地区的远古居民考古档案◆出土的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棒、石杵;◆纺织、缝纫工具有石纺轮、陶纺轮、骨针等;◆狩猎和捕鱼工具有石镞、骨镞、弹丸、网坠等◆挖土工具有木耒等◆收割工具有平月形石刀、石镰、骨铲等◆出上农作物有粟、高粱、大豆、以及麻类作物等A.使用打制石器 B.过着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生活C.以狩猎和捕鱼为生,过着定居生活 D.已经从事农业耕作,创造了农耕文化【答案】D3.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D4.传说中炎帝教我们祖先耕种,被尊为神农。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贡献巨大,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那么,假如一人被称作“当代大禹”,此人的身份应该是()A.水利专家 B.农业专家 C.医学专家 D.造车专家【答案】A5.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A6.《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答案】D7.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答案】D8.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A.古代中国的饮酒文化 B.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C.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D.古代青铜的纹饰演变【答案】C9.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指()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草书【答案】A10.春秋时代,愈来愈多的人对“天命”产生了怀疑,“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轻天重民”的思想越来越突出。传统观念的转变反映了A.迷信思想被打破 B.儒家思想广泛传播C.统治者实行仁政 D.周王室地位衰落【答案】D1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感。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华夏族这种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诸侯纷争 B.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 D.百家争鸣【答案】B1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写道;“对于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那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战国授田制(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所谓生产力的进步应该是()A.青铜业、手工业有所发展 B.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C.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D.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并推广【答案】D13.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答案】C14.《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交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答案】D15.数据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措施中的时间秦与六国交战战争结果全胜失败互有胜负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65次58次3次4次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答案】D16.《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孟子C.墨子 D.韩非【答案】D17.《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答案】D18.“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周朝【答案】C19.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答案】D20.“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材料意在强调()A军事形势将恶化 B.农民起义要爆发C.管理制度待完善 D.残暴统治失民心【答案】D21.“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A.反对周厉王的“国人” B.张角领导的黄巾军C.刘邦、项羽 D.陈胜、吴广【答案】D22.汉文帝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赋税,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景帝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父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 B.稳定社会局势 C.缓和阶级矛盾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2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答案】B二、综合题(共两题,24分)24.水生命之源,造就了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依水而居——见证文明诞生】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为民治水——传承中华文明】材料二: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责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順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习近平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既,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水动秦基——关注王朝兴衰】材料四: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夭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大禹治水”是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习近平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总结该水利工程的作用?(4)根据材料四并根据所学回答,“水动秦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你有何感悟?【答案】(1)原因:受南北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侯差异的影响,南方的河姆渡人生活处的降水更多,北伐半坡人相对干燥一些。(2)通过疏导的办法治水;道家。(3)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作用:灌溉、防洪、水运等。(4)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5)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实施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兴盛;实施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这是因为,受南北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侯差异的影响,南方的河姆渡人生活处的降水更多,北方半坡人相对干燥一些。【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順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可知,“大禹治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这是因为通过疏导的办法治水,这体现的是道家思想。【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可知,这体现的目的是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作用是灌溉、防洪、水运等。【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知,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小问5详解】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实施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兴盛;实施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25.我国疆域辽阔,历代王朝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姜尚于营丘,建立齐国……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建立鲁国……——《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为了巩固疆土,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论证充分)【答案】(1)分封制郡县制。(2)论点:制度创新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统一、历代王朝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论证:①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②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为了避免再次分裂,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的统一需要不断创新制度,所以,今天也需要不断创新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可知,这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论点必须正确,论据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