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白杨礼赞(名师教学设计·简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白杨礼赞(名师教学设计·简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白杨礼赞(名师教学设计·简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白杨礼赞(名师教学设计·简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 白杨礼赞(名师教学设计·简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白杨礼赞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4.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歌,猜一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生:白杨树。师:没错,就是白杨树!你们看,它笔直的干、聚拢的枝,白得朴素,绿得生机。茅盾先生在西北见到白杨树时,他便“惊奇地叫了一声”,并满怀激情地写了一篇文章——《白杨礼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来看看茅盾眼中的白杨树是怎样的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婆娑”“秀颀”“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等重点字词。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及《林家铺子》等。◎背景链接1940年,茅盾赴延安参观、访问,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作者在重庆写下这篇文章。◎文体知识托物言志散文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往往会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目标任务二:初读感知,寻找“不平凡”。◎找关键句。请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力求上进的精神。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注意作者用词的变化。从“那”到“这”,从“实在”到“决不是”,从“赞美”到“高声赞美”,说明了什么?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的,表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不平凡”在直接赞美的语句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行文的感情线索。◎研读课文,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何处?生长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原,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境美自身形貌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形美内在气质不平凡力争上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神美3.目标任务三:分析形象,理解“不平凡”。◎阅读课文可知,本文第5段着重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5段,用“圈点法”画出描绘白杨树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并完成下面的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整体形象力争上游外在形象干(正直)①____________,绝无旁枝枝(团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进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皮(朴质)光滑,有银色的晕圈,淡青色内在气质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参考答案]①笔直②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③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④倔强挺立第2课时1.目标任务一:学习技巧,感悟“不平凡”。(1)欲扬先抑◎文中第2、3段作者的感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雄壮(伟大)—单调—惊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详细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做好了情感铺垫。◎第7段作者为什么先说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后又夸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欲扬先抑。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接着又说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夸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写既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2)烘托◎作者意在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用一大段文字写西北高原?作者在开头先描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3)对比◎文章最后一段写楠木有什么作用?与白杨树形成对比。将两种树的不同品格和所代表的不同人物进行对比,突出赞扬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2.目标任务二:学习象征手法,礼赞不平凡之人。◎本文借白杨树来象征北方广大抗日军民,这就是托物言志,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我们以前也接触过,比如《金色花》中的“金色花”,《荷叶·母亲》中的“荷叶”。你能说说象征手法的特点吗?象征手法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一般来说,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的特点。◎通过白杨树,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文章第7段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有什么共同特征?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所折射出来的精神与农民和哨兵身上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特征极其相似,这样就构成了象征。◎结合下面一段话,说说白杨树除了象征农民和哨兵外,还象征什么。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它“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磨折不了,压迫不倒”,这与当时根据地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3.目标任务三:拓展延伸,仿写练笔。◎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读者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可作为奉献精神的象征。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可作为高洁品质的象征。◎写作时恰当地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象征手法,从露珠、莲花、泥土、落叶、蚂蚁、粉笔等事物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完成一次片段写作。泥土,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单调的颜色,它是那么地不起眼,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它用养分哺育世间万物,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耕种,用粮食养育我们。我赞美泥土,赞美它的博爱无私,赞美它的朴质坚强,赞美和它一样辛勤劳动的农民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结束语:同学们,一篇优秀的散文,就如一幅隽永的画,恰似一首读不尽的诗,茅盾先生的散文达到了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让白杨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让我们再次以茅盾先生写的小诗《题白杨图》作结,向白杨树的精神致敬,向中华儿女身上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致敬!三、作业布置课外阅读《白杨》(袁鹰)、《松树的风格》(陶铸),进一步领会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