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园狮子林仿建苏州狮子林探析
自清朝康熙以来,江南园林的概念被广泛引入。皇家园林的园林艺术实践。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对江南园林赞赏有加并命画师摹绘为粉本,携图以归,并作为皇家造园的参考乃至范本。在此背景下,皇家园林中出现了众多成功摹仿江南园林的案例,最著名的当属清漪园中仿无锡寄畅园建的惠山园,此外还有圆明园安澜园仿海宁陈氏园,长春园茹园仿江宁瞻园等实例。苏州狮子林在乾隆年间于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被仿建了两次,其中在避暑山庄的仿园即为文园狮子林。文园狮子林在临摹母本的过程中做到了“仿”中有“创”,呈现了更为精彩的园林景致。本文既是对文园狮子林写仿当时苏州狮子林(清中期时为黄氏涉园)过程中的“仿”、“创”手法的分析和总结。1文园狮子林的历史1.1扩大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布局狮子林历史悠久,历经多次兴衰,格局、建筑、植物等也多有变化,但具有转折意义、影响较大的可计3次:(1)建园之始——元、明狮子林始兴于元代,是禅宗高僧惟则(1298—1368)坐禅修身之所,命名为狮子林菩提正宗寺,简称狮子林。当时的狮子林热闹非凡,参禅悟道、题诗作画者众多,其中有重要影响的倪瓒《狮子林图》即绘于明初。(2)黄氏涉园——清中期乾隆初年,狮子林被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在改建过程中将寺、园分离,并将狮子林改为“涉园”,从佛寺禅林演变为私家园林。乾隆第二次南巡时首次来到狮子林,但当时园内景致并不完善,后经修缮。乾隆第三次南巡时,园内景致整修完毕,乾隆赏后命画师描摹狮子林景象带回京城,后于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分别进行了仿建。(3)贝氏私宅——民国1917年,上海巨商富贝润生购得狮子林,历时7年对其进行整修,命“狮子林”旧名,使其重新名噪苏州,也确定了近代狮子林的格局。本文研究的是文园狮子林与苏州狮子林的对比,重要之处在与仿建与母本的关系,从文中不难看出兴建文园狮子林参考的原型母本正是乾隆二十七年的黄氏涉园。关于涉园的平面构成、建筑位置在之前的文献中并没有准确的记载和描述,仅可通过《南巡盛典图》中的插图(图01)看到涉园的基本布局。依据文献的记载和乾隆《南巡盛典图》中对狮子林的描绘,利用现今狮子林的平面图反推涉园布局,尝试复原了一版涉园时期的狮子林平面图(图02),作为对比的母本。1.2苏集砂的应用,主要考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在避暑山庄东南方向,在继长春园狮子林后第二次对苏州狮子林进行了仿建,称为文园狮子林。此次仿建以倪瓒《狮子林图》的意境为主,营造一处大型的表现假山池水景观的天然山水写意园林。文园狮子林可参考研究的平面资料更为丰富,以王福山先生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绘制的文园狮子林实测复原平面图最为真实可靠,但是其中并未交代文园狮子林十六景中藤架和石桥的位置。以《钦定热河志》中文园狮子林图(图03)及描述藤架石桥部分的诗词①为据,在王福山先生所绘文园狮子林平面图的基础上,对文园狮子林的平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图04),并用软件绘制了相应的模型(图05),便于之后的对比分析。2相似的造园要素摹仿是创新的基础。仿建园林都有与原型相近相似的造园要素、主题、意境等,不管于哪一方面,最终目的都是通过这些客观的手法带给游者似曾相识的景观感受。2.1文园狮子林的兴修乾隆皇帝数次临幸狮子林,后于北京仿建两次,这种行为不能简单归结于狮子林的造园艺术,其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了主要原因。乾隆皇帝自诩“十全老人”,自幼受汉文化影响颇深,除了政治、军事、经济的领导者,他还想成为天下文人的精神领袖,甚至有以个中翘楚倪瓒自比之意。乾隆皇帝先是对倪瓒的《狮子林图》(图06)甚是欣赏,而后游玩只是为了在园林中寻找画中山石林木意趣的自然意境而已。苏州狮子林,即当时的涉园是作为倪瓒画中文人情怀的现实载体而吸引乾隆皇帝的;加之帝王政务缠身,不能时常寄情山水,反而对自然山水之趣有着强烈的向往。文园狮子林的兴建是为了达到帝王与文人精神的共鸣,为了实现“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的目的,所以成为了众多摹仿实例中较为特殊的一例。其他方面的摹仿和创新均在此基础上进行。2.2建筑的对位关系从平面图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文园狮子林对涉园在整体布局、山水结构等方面都有进行了摹仿,即同为自然山水空间与院落建筑空间的叠加(图07)。涉园东部主要是以御书楼这一中心重要建筑为中心,通过假山围合造景营造游赏空间;西部主要为较开敞的“C”形水系空间,建筑散布园内,以北部密度较大。文园狮子林将这一山水相嵌的基本空间格局延续下来,在此基底上,“院落空间”中建筑的对位关系也并无太大变化。相同的空间格局使观赏者更容易的联想到母本的景观感受,这正是写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2.3建筑要素:小体积建筑,仿仿建筑涉园内共有9座建筑,2座为景亭,除3座集中于园西北部外,其他4座建筑则相对独立。文园狮子林园内建筑共有15座,数量上超过了涉园;但是除了园西部增建的横碧轩在涉园中并无原型,其他建筑在位置、体量、层高等方面,均可与涉园中的建筑一一对应。由表0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文园狮子林在建筑的各个方面上都仿照涉园建造,只有小香幢和横碧轩两处有所不同。江南建筑多小巧精致,文园狮子为还原江南狮子林的氛围,也应用了小体量建筑,一方面避免了皇家建筑过大在小空间内产生的拥塞感,同时又能更充分的展示建筑艺术和趣味。在细节上,清閟阁的山墙还保留了南方多见的封火山墙做法,注重摹仿江南建筑的韵味。院墙这一建筑要素也值得一提:苏州城内的涉园,为与周边街巷相隔,所以建有较高的院墙,也使得“城市山林”的桃源意境得以体现;因文园狮子林建在文园岛上的独立性,可以不设围墙。但为了保证还原苏州狮子林独特的“城市山林”的意境,文园狮子林保留了围墙圈定范围这一手法,但院墙高度较苏州狮子林更低,与园外景致的衔接和渗透更好。2.4扩大了狮子林的空间,提升了文园的质量狮子林素来以假山艺术驰名,文园狮子林中东部也仿母本以假山造景,营造山林意境。文园的假山在气势上体现了北方雄壮的特色,同时也有苏州狮子林假山中的精巧结构和路线安排,使人身在北方也能体会到吴中狮子林假山的曲折蜿蜒和上下穿行的乐趣。水系的摹仿在文园狮子林中是显而易见的,形态基本相同,而植物方面文园也进行了有选择的借鉴摹仿。历史记载,苏州狮子林中早在建园之初有古松五棵,因此又被称为“五松园”,诗画中多有描述。文园狮子林在园内东侧假山外的土山之上片植松树,与园墙之外的松树进行呼应,形成园内、外景色自成一派的苍松翠林景观。3还原皇帝主观感受对苏州狮子林的“仿”奠定了文园的基本结构,在还原帝王主观感受的同时;但是要更加充分的表达乾隆皇帝所欣赏的倪瓒图中的意趣,则要在上文“仿”的基础上进行园林要素的再设计、再创作。3.1扩大空间,拓展山水空间苏州狮子林在苏州城内,地势平坦,园中的池水、假山并不能遮盖平地造园的缺点,对自然山水形态的摹拟存在局限性;园址周边环境多为民居,与外界环境交流很少,只能是在自身基址范围通过人工的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以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自然山水意境。文园狮子林较苏州狮子林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改进了平地造园的缺陷。园址选择在避暑山庄东路湖区的文园岛,整体上西侧平坦,东、北、南三侧堆土成山,形成半围合之势,可谓自然山形水系完整,地形变化丰富。文园狮子林将建筑、假山等要素的营造都置于大的山水构架之中,减轻了人工雕琢的痕迹,从而在整体建成效果上比涉园时期的狮子林更加自然,山林气息更胜。如果说院墙是对有限的城市空间的摹仿,那么山形地势的利用则将“城市”融入到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世外桃源”之境中,反映了仿建的根本意图。3.2中央建筑空间的变化苏州狮子林的独立性和私密性,使其园林景色也都集中在园内。文园狮子林作为避暑山庄的一部分,突破了苏州狮子林自成一体的空间营造方式,注重园内外环境的交流,融于大环境中。首先体现在文园狮子林西侧新建的横碧轩与周围环境的呼应上。涉园院墙之外不为园主所属,无法与外界相呼应,所以园西部为院墙及长廊。而文园的西侧有银湖、水心榭等景观,由陆路入文园时必经水心榭,横碧轩在面朝银湖的西侧增加了抱厦,变建筑背面为正面,使西立面成为对外部大环境的主要展示面,又使得其可以赏银湖之景,拓展了文园狮子林的观赏视线。其次文园狮子林内林木茂盛,又借园外远处的磬锤峰余脉的景色,从水心榭看去,文园内建筑假山若隐若现,山形地势与建筑相互协调,前有银湖水面为衬,后有自然山林为底,建筑与自然相辅相成。酷暑来临之时,由水心榭望去,横碧轩抱厦前绿荷成片,景色尤佳(图08-09)。第三,文园利用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周围视线景域十分宽阔。为便于欣赏园内外景色,景亭都立于园中各处制高点上,丰富了园内竖向空间的变化,增加园内赏景的角度和方位。园内亦可借景园外,使空间景致相互穿插、相互交融,加强了园内外的联系,使得文园更好的融入避暑山庄的大环境中。3.3文园的假山在整体上的表现为了人景观设计的运用首先假山石材的选择进行了改变,文园狮子林重视假山与整体环境风格的相宜,放弃了母本使用的太湖石,改用承德当地的一种青白石,这种石头石质坚硬且带有纹皱,较之太湖石的玲珑更有北方山石雄壮的特色,与山庄整体自然山林景致相符。文园狮子林将追求《狮子林图》中的意境放在首位,并未像现在的狮子林过分追求繁杂的堆叠技巧。叠山过程中强调假山的山脉走势和整体高低变化,不纠结于一石一峰的独秀之景。文园狮子林的假山经过重新设计和再梳理形成四脉,脉络走势清晰。整体上的走势和脉络展现了北方山脉的连绵互通,同时又符合避暑山庄的整体意趣。文园的假山也并不缺乏技巧的体现,园中占峰亭、凝岚亭下均有石洞,各假山石洞间有石阶、步道等相互贯通。假山的游览路线被巧妙的安排,指引性强,使人体会到在假山中穿行的乐趣,欣赏了园中的景致。3.4游线中“藏”水“入园”的水系设计文园狮子林对苏州狮子林的“C”形水系的进行了扩展和再创造,将水系变为可寻源探根的活水。在处理上还强调水面大小相间、形态对比明显。水系从东侧入口处先“抑”,“露”于假山间,“扬”于西部大水面,后又“藏”于南部小水面,最终缓缓从水门流出,融于西部银湖之中。这样的手法使文园内水系的效果比涉园优秀许多。文园在游线组织上增加了北方少见的水路乘画舫入园。这种入园方式使人如同置身江南水乡,在此过程中观赏者的感官体验地点由陆上变为水中,人与景物的距离被拉进。同时,人从低于普通视点的角度进行观察,周围景色环抱之感更甚,与在陆地赏景感官差异极大,园中景致也多了一层“画意”在其中。对园中水系的创新是文园对苏州狮子林原有设计的升华,增加了文园的自然情趣和游赏乐趣,丰富了园内的景观内容和层次,也更为贴近建园时所追求的意境(图10-11)。3.5清阁、封火山清閟阁、小香幢、探真书屋、缭青亭这组建筑组合十分巧妙,在文园狮子林中显得极为特殊:从东部的假山石道可以进入小香幢的二层,而小香幢在二层也与清閟阁相通,下至清閟阁一层后沿廊拾阶而上可达缭青亭,从缭青亭通过西侧游廊能到达探真书屋,出书屋向东又可折回清閟阁二层,形成环状的游线。除此之外,清閟阁为悬山顶、封火山墙,位置居中,其两侧的探真书屋和小香幢各有一侧为歇山顶,如同清閟阁的一对翅膀,在造型上相互呼应。这种趣味性极强的建筑组合出现在皇宫御苑中,也是一大创新。文园狮子林内的景亭丰富多变,这些亭子的平面形状、屋顶制式、所用瓦的种类等都各不相同,虽然数量达7个之多,但安排合理,各具趣味,并无重复繁琐之感。横碧轩这一建筑也使得文园更加精彩。横碧轩在母本中并无相对的建筑,是在仿建过程中新设计的,它与清閟阁、占峰亭、清淑斋一同完善了整个文园部分的院落空间。这一建筑丰富了园中建筑物的种类和功能,它西侧的抱厦是园中独有的,也是园中欣赏银湖景色的最佳地点,也是文园狮子林西立面上的点睛之笔,弥补了苏州狮子林西部无景可赏的遗憾(表02)。3.6与周围植物景观的融合涉园为私园,空间有限,虽无明确的文献可依,但可推测园中植物景观多为搭配成景的小组团模式,强调小空间范围内的趣味性。文园狮子林追求的并非一院之内的寸山尺地,在植物造景方面更重视与周围的植物景观相融合,所以大量的采用与山林地中相同的植物品种:文园狮子林内外油松、旱柳、槐树相间而生,延伸至院墙之外,真正达到了自然山林的意境。同时,园内也不乏精致的植物造景,如东部土山上的桃树以及纳景堂内栽植的银杏,既表达了造园时所追求的“世外桃源”的寓意,又带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图14)。4作为基础的仿造体验文园狮子林对苏州狮子林的写仿无疑是“以园仿园”,对园林意境的追求高于摹仿母本形态,重在对自然山林之趣和世外桃源之境的表达。在“仿”的方面,文园狮子林在继承了其精神追求的基础上,对苏州狮子林的空间布局、建筑体量、以及造园要素都有清晰的摹仿痕迹,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空间再现的效果,以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效果评估监测协议3篇
- 小卖部承包合同范例3篇
- 入伙协议书格式合同3篇
- 年薪制劳动合同范本3篇
- 保温板施工监控3篇
- 绿色IT与计算机硬件的环保设计考核试卷
- 纸质宠物用品市场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分析考核试卷
- 服务标准化与医药研发服务考核试卷
- 真空泵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劳动合同终止的多样情形解析
- 2024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答案3份)
- 钢结构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 JJF 2221-2025导热系数瞬态测定仪校准规范
- 华为手机协议合同
-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公司两班倒管理制度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5年春)教材变化详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