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舍《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年老舍《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年老舍《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年老舍《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年老舍《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老舍《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驾驭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微环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微环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实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暖和,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宏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育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尝文中朴实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微环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始终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化”,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蜜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妙的呼喊,就是‘妈妈’”。是历史,给予母爱亘古的深厚;是深情,给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恒久地离去了。抗日斗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马上告知他,胆怯 加重他的孤独苦痛。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一般而又宏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宏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依次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恒久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洁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始终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恒久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惜,年年夏天开很多花。”

——勤劳诚恳仔细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或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忱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凳子,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和善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爱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毅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缓缓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作者笔下是一个特别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恳而且做事仔细细致,她热忱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和善坚毅,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2.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良好的生活习惯)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好客的习性)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看法,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肯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软而硬的性格)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非常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称作是“生命的教化”?

老师对学生的教化是交给学生学问,讲道理,而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化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静默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赐予“我”深远的影响。

3.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儿女深情的母亲,请同学们细细品尝文章的语言,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

(1).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合在一个细微环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缓缓的走去”。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恋恋不舍的内心活动。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气,那就是她的一颗炙热的爱女之心。(这幅画面如此生动感人离不开作者胜利的细微环节描写,细微环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微小而又详细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微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2).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不自胜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烈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一般,细致品尝,却别有深情,虽恋恋不舍却不曾挽留,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深厚、内敛而含蓄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到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感情,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第13段结尾处,“今日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第14段中写“我”两次违反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谢,

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伤心,伤心!”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苦痛。

5.文章为我们呈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关键在于胜利的运用了细微环节描写,细微环节体现人物的性格,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生活细微环节体现的。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老舍,请同学们选取一个生活细微环节写一段自己与父母间感人的故事。

三、总结:

有一种爱是不能被怀疑的,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母爱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道也道不尽,写也写不完,就让我们把这份感谢之情化为实际行动,用爱,用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课前演讲,导入新课。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写给谁的,(母亲),那你们的母亲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和你母亲之间的故事,请同学们说说看。

《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作品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散文以其平实、真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令读者开卷如沐春风般的温馨。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验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特别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恳,做事仔细;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和善坚毅,对子女充溢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这种挚爱深情让人读来不觉涌起阵阵酸楚,一汪热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本文是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实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

二、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闻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化,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和善、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育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课文内容分析: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依次号,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方法记住它。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在小组内通读全文。老师相机板书学生遗留的问题。

简单读错的字:撮土供应提倡就寝

不易理解的词语:出阁敷衍铜活张罗刮痧筹划2、抽查课文朗读状况。抽查每组一名同学在全班读一到两个自然段。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依次写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老舍母亲的形象。

明确——时间依次:

母亲出嫁→我的诞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11我的母亲

勤俭诚恳,做事仔细

乐于助人,宁愿吃亏

坚毅和善,酷爱儿女

深深“影响”了我

1.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也许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依次组织支配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诞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始终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晰。

2.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详细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特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看法??但是,在做人上,我有肯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化。

问题小结:老舍先生诞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血汗灌养下,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这体现了母亲平凡而宏大的一生。

文章结构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诞生等状况。其次部分(第7—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忱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其次课时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竞赛,老师示范朗读,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一般话水平,强调情感体验和感恩教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围绕课后思索练习题第四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用无华的语言所表达的淳厚情感。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解答课后思索练习题第三题。

1.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整理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爱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务

二、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毅特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静自若地爱护儿女。(2)北平多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方法中想方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详细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宏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非常困难的状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详细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犹如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合在一个细微环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