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模拟试卷(二)_第1页
历史模拟试卷(二)_第2页
历史模拟试卷(二)_第3页
历史模拟试卷(二)_第4页
历史模拟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7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2.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3.《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A.规模大 B.耗费大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A. B. C. D.6.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7.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8.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9.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说明《海国图志》()A.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C.使国人反侵略意识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10.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11.据统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经济中,商业资本始终大于工业资本.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利于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B.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C.有效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渗透D.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12.英国议员塞克斯这样评价一位中国人:“他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明……谁晓得几十年后,这个伟大国家……不会有铁路深入纵横全境,不会被燃煤车辆的‘哐当’行进声和电流的闪光惊动而迸现活力?”这位中国人是()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孙中山13.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B.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C.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D.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14.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D.寻找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15.“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应出自()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16.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17.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18.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他的这一宣示()A.推动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B.第一次公开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C.体现了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程度D.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追求是()A.男女平等 B.推崇神灵 C.人民主权 D.歌颂人性20.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 B.行政、立法、司法分立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 D.议会至上21.研究者发现,18世纪“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据此,18世纪医学进步的源动力在于()A.医学工作者的努力 B.生物进化思想的促进C.“科学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22.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A.英西战争 B.英法战争 C.英荷战争 D.普法战争23.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分别是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的宣传画,两者都()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24.有文章在讲述欧洲近代绘画史时指出,某一画派“在浪漫主义的冲击下,成了保守、迂腐的象征”。该画派是()A.现实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代主义 D.新古典主义25.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试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26.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27.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28.“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该思想主张灵魂的得救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也无需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该思想的提出()A.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实现了教徒的思想自由29.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①魏良辅始创昆曲,为昆曲塑造出灵魂②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剧舞台③“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④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0.奥斯威辛集中营、戈雷岛是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标准是()A.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型的天才杰作B.作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提供一种特殊的见证C.一定时期内对纪念物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D.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34题为加试题,各10分.3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信执法,取得成功。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32.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加试题】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留居欧洲,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孙中山接受了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土地权益的思想。孙中山试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缓解社会的阶层矛盾.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在孙中山的力主下,“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二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要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认为在当时的革命情形下还不能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因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会起来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来那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命”.三是认为要对农民宣传土地政策,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农民都能够联络起来,有很好的团体。四是主张和平解决土地问题.联络全体的农民同政府合作,慢慢协商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土地矛盾,“使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摘编自蒋阳兵《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形成的原因。【加试题】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秦王扫六合》李白材料二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①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②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③唐大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的措施,请简述“秦王扫六合"的积极意义。(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秦始皇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17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关键信息是“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解答】依据材料“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矛盾激化、亲情疏远”、“有僭越频发的可能"可判断该政治体制是分封制.在分封制的背景下,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强大,西周晚期出现了“僭越频发的可能”,故A正确.宗法制是按血缘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郡县制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C.礼乐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故选A.2.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考点】1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宋代政府扩大招生范围的目的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目的分析即可.【解答】题干材料反映了从唐代到宋代招生范围的变化,宋代政府扩大招生范围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和扩大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不可能向社会基层扩展,故A项错误.扩大招生范围与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从唐代到宋代招生范围的变化主要是巩固封建统治,不在于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故D项错误.故选B.3.《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A.规模大 B.耗费大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进行思考.【解答】材料“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反映了从事此种手工业的人员多,花费巨大.根据所学可知是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为皇室和贵族服务,不进入市场.故选D.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阶段特征.需要掌握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和对汉代、唐朝、宋朝、明朝政治、经济、科技状况的识记.【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唐朝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唐朝末年火药运用于军事;长安是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故B项正确.汉朝还没有白瓷,火药也没有运用于军事,故A项错误.宋朝国家处于局部分裂状态,故C项错误.明朝不符合“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D项错误.故选B.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A. B. C. D.【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需要掌握隶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造成明显的波磔”的分析判断出书法是隶书,结合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的特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造成明显的波磔”可知,反映的是隶书的特点,A项是小篆,应排除.B项是隶书,符合题意.C项是楷书,应排除.D项是草书,应排除.故选B.6.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内容以及产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百家争鸣的具体史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材料中卡看不出,思想界的统一趋势.B.材料中,国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C.由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思想没有交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人们的思想顾忌较少,为孔子形象变异提供了文化背景和必要的社会条件.故选D.7.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宣扬了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解答】“舍宅为寺”的现象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道教和儒学的问题,故B错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不能说明佛寺的集中,故C错误;“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只能说明佛教盛行,与中国传统结合,与世俗化无关,故D错误.故选A.8.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考点】B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解答】材料提到,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故A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故选A.9.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说明《海国图志》()A.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C.使国人反侵略意识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考点】B2:魏源与《海国图志》.【分析】本题考查《海国图志》.需要掌握《海国图志》的意义,同时还需要注意新思想的萌发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可以看出《海国图志》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故D项正确.A项题干没有体现,应排除.B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应排除.C项不符合《海国图志》的史实,应排除.故选D.10.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外来的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同时,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沿海向内地、城市向农村逐渐渗透.【解答】材料中机坊和领取原料完成织品的有织机农民之间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在福州附近各村,故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渗透到农村,故D项符合;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农产品商品化,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问题,故B排除;材料并没有明确提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容,故排除C.故选D.11.据统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经济中,商业资本始终大于工业资本。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利于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B.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C.有效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渗透D.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商业是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独立经济部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其主要功能是为产业资本家采购原料,推销产品.【解答】在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大多数资本家都在经商,而在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大多数资本家都在发展工业,“商业资本始终大于工业资本”,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英国议员塞克斯这样评价一位中国人:“他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明……谁晓得几十年后,这个伟大国家……不会有铁路深入纵横全境,不会被燃煤车辆的‘哐当'行进声和电流的闪光惊动而迸现活力?”这位中国人是()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孙中山【考点】9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解答】”他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明…谁晓得几十年后,这个伟大国家…不会有铁路深入纵横全境,不会被燃煤车辆的‘哐当’行进声和电流的闪光惊动而迸现活力?“指的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13.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B.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C.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D.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考点】9Q: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需要掌握红军长征的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提供的地理位置可知,反映的是山西省,大别山为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可知,红军要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故B项正确.题干的地理位置是山西省,武汉会战是在湖北,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进军的方向是湖南、湖北、江苏等省,故D项错误.故选B.14.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D.寻找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考点】FL: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关键信息是: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解答】“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的方式;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材料中的主张.故B正确.C与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不符,故排除.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排除D.故选B.15.“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应出自()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考点】F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解答】依据材料“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属于《共同纲领》的内容,故B正确.A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关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表述与五四宪法不符,故排除C.八二宪法,也不存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D.故选B.16.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考点】G4: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G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G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需要掌握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得出题干中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分析得出相同点.【解答】题干中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中国的国情不符,并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大减,故ABC三项错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公有化程度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将土地的经营权承包为农民,三者都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故D项正确.故选D.17.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考点】P3:“中体西用”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结合李鸿章的活动和思想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结合所学可知,是指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正确.A项是魏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18.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他的这一宣示()A.推动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B.第一次公开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C.体现了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程度D.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考点】HE: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考查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的原因.【解答】A项,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排除;B项,1995年江泽民第一次公开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项,体现了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程度,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排除.故选C.19.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追求是()A.男女平等 B.推崇神灵 C.人民主权 D.歌颂人性【考点】81:古希腊哲学.【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高考中对古希腊哲学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智者学派的思想,②苏格拉底的思想,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解答】“显露出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追求是歌颂人性,故D正确;ABC材料未涉及,排除.故选D.20.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 B.行政、立法、司法分立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 D.议会至上【考点】69: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要求学生联系美国1787宪法的内容来分析材料.【解答】A.选项与材料中,“控制住自己“要求无关.B.从材料中可知要求政府控制住自己,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它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原则.C.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原则,而不是人民主权的原则.D.议会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不是美国1787宪法的基本原则.故选B.21.研究者发现,18世纪“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据此,18世纪医学进步的源动力在于()A.医学工作者的努力 B.生物进化思想的促进C.“科学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考点】EV: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本题考查18世纪的医学进步.需要掌握18世纪的医学进步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可知,强调的是“科学革命”对18世纪医学进步的影响,故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生物进化思想出现在19世纪中期,而且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故选C.22.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A.英西战争 B.英法战争 C.英荷战争 D.普法战争【考点】55:英国的殖民扩张.【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需要掌握英法战争中英国胜利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结合英法战争时期英法两国的国家性质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结合所学可知,英法战争时期,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法国属于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了制度优势,故B项正确.英西战争时期,两国均是封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英荷战争时期,两国均是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普法战争时期,两国均是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B.23.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分别是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的宣传画,两者都()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考点】D7: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来分析他们的共同点.【解答】A.图一是斯大林模式,图2是罗斯福新政,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两者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调动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斯大林体制之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C.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有区别,罗斯福所处的是经济危机的环境中.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故选A.24.有文章在讲述欧洲近代绘画史时指出,某一画派“在浪漫主义的冲击下,成了保守、迂腐的象征”。该画派是()A.现实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代主义 D.新古典主义【考点】I6:新古典主义美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影响,要求结合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社会现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绘画产生于19世纪初,而现实主义绘画,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在浪漫主义风格之后.B.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也在浪漫主义风格之后.C.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美术流派.D.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到浪漫主义的冲击,最终走向衰落.故选D.25.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考点】E2:美国霸权主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和强权政治的表现,要求学生结合美国二战以后的外交政策的特征来分析.【解答】A.漫画体现的是美式民主在其他国家不能推广,与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无关.B.漫画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无关.C.漫画与多极化趋势无关.D.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美国试图将他的这种民主嫁接到世界的众多国家,你信了美国干预其他国家政治,反映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故选D.【加试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26.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考点】V4: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分析】根据材料中“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并将其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这样做的主要募额滴在于强化思想的统一,结合题干选项进行问题解答.【解答】A、材料未涉及考生课业负担的有效信息点,排除;B、将《五经定本》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这样做的主要募额滴在于强化思想的统一,正确;C、儒学当时的地外已经很高,排除;D、材料强调该点的目的在于,统治者对儒学进行梳理主要是为了强化思想统一,巩固统治,排除.故选B.27.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考点】V6: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分析】根据材料中“海隅”关键信息,可以判定是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解答】ABC,材料中的“海隅"可知与海有联系,排除;D、由材料中的“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说的是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正确.故选D.28.“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该思想主张灵魂的得救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也无需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该思想的提出()A.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实现了教徒的思想自由【考点】L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需要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核心思想“因信称义”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核心思想“因信称义"的意义的理解、识记.【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在信徒和上帝之间有一个教会,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人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打击了教会的宗教权威和思想专制,故A项错误,C项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矛头并非民众,不会动摇民众的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实现教徒的思想自由,故D项错误.故选C.29.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①魏良辅始创昆曲,为昆曲塑造出灵魂②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剧舞台③“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④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3R: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重点考察昆曲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艺术特征,要求学生结合昆曲的基础知识来回答.【解答】①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魏良辅,生于1489年,时代与元朝末年不符.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浣纱记,将昆曲剧目贴上戏剧舞台.③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恰恰反映的是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长为主的艺术特征.④昆曲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急于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正因为他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故选D.30.奥斯威辛集中营、戈雷岛是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标准是()A.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型的天才杰作B.作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提供一种特殊的见证C.一定时期内对纪念物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D.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考点】Z9: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掌握奥斯威辛集中营、戈雷岛的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奥斯威辛集中营、戈雷岛概况的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有“死亡工厂”之称.1942年1月20日举行的万湖会议通过“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杀;15世纪﹣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岛上隐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由此可知,奥斯威辛集中营、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标准是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34题为加试题,各10分.3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信执法,取得成功。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考点】4D:罗马法.【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法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2)本题考查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解答】(1)“明德慎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法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罪刑法定”“商鞅以诚信执法”“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司法方面,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工具;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公正、诚信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将“法"“理"“情”结合,扩大法律的社会影响.(2)第一小问,“以祭谷神、奉献于神”“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来分析.故答案为:(1)特点: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法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司法方面,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工具;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公正、诚信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将“法”“理"“情”结合,扩大法律的社会影响.(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封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间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32.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考点】9W:中国近代史综合.【分析】(1)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主流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解答】(1)本题主要从经济、政治、八股取士等角度进行分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