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市赛一等奖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_第1页
先秦史市赛一等奖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_第2页
先秦史市赛一等奖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_第3页
先秦史市赛一等奖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_第4页
先秦史市赛一等奖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空坐标时空定位

伟大的大变革先秦史——春秋、战国时代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政治上: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形成;各国改革变法;争霸兼并战争,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经济上:铁器时代(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巨大变化,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初步确立起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文化上: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诸子百家思想,则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阶段特征总体特征: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大发展时代一、巩固基础领域变革方向一、巩固基础领域变革方向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阶层国野界限渐除,贵族没落,平民日趋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和受重用;铁器牛耕出现,农工商业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诸侯崛起争霸,地主阶级形成争霸兼并,战争激烈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瓦解私学兴盛、百家争鸣小农经济重农抑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传统文化奠基“士农工商”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诸侯擅自分封,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地方割据,社会转型私商的出现冶铁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诗经》、楚辞、帛画通史架构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社会大变革时期:1、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解体。2、选官制度上,士的崛起、军功授爵、官僚政治兴起,贵族政治逐渐衰落。3、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为秦朝发展出完备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奠定了基础。一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例题: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诸侯争霸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D法家思想的推广【解析】春秋时期的采邑制发展到战国的郡-县两级制,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的加强,根源于生产力的提高小农经济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和分封制崩溃均是表象,郡县制的形成是法家思想的推广的结果,但不是根源,选择B项符合题意。B151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131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151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A183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D172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A(二)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经济政策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经营方式水利工程手工业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成为我国古代基本经济政策,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铁犁牛耕”(二牛抬杆,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经营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租佃经营方式出现。春秋:芍陂(quebei楚)、邗沟han吴,最早的运河。战国:以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等为代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中国冶铁业产生和使用铁器确切时间是在春秋,春秋晚期出现我国最早的人工铁器。战国时期炼钢和淬火技术有所发展。铁农具推广。★夯实巩固:全面认识古代小农经济;我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官控商业局面被打破,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人地位较高,货币多样。出现大商人与繁荣的商业中心。战国时期已出现商业集中的趋势。城市中出现商业区“市井”。商业例题: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D试题分析: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故选D。A项是在春秋以后出现的;BC项是说的一个意思,是在我国的战国以后出现的。点评: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民营(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出现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形成:1、原因: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自耕农为主体辅之地主、皇室、国家多种土地形式辅之以重农抑商、编户齐民等政策维护3、特点:(1)一家一户:即以家庭为单位;(2)男耕女织:①实行性别的简单分工;②以种植业为主,辅之以家庭手工业、家庭养殖业。(3)自给自足:①满足于家庭的吃穿等基本需要;②还要交纳赋税地租;③不能完全自给自足,盐铁需要外买。(4)精耕细作:人均拥有土地有限;农田基础建设得到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5)其它: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脆弱性大,依赖集权;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区域性……小农经济4、认识(归纳)(1)自耕农拥有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2)有利于精耕细作,发展生产力;(3)承担赋役,有利于国家财政及建设,有利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4)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③落后性: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④脆弱性:统治者的过度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等,多数农民就会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⑤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观念。1概念:“编户”:国家将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编制户籍“齐民”:国家保障平民利益,法律面前身份齐等2沿革:春秋战国:各国变法,推动户籍登记制度秦汉时代:制度完善,“编户齐民”成为平民百姓代名词3范畴:含义类似于后来的居民百姓,以区别于贵族官僚及奴婢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岳麓版教材)(其它观点:士农工商,四民基本都属于编户齐民)编户齐民背景:贵族分权的分封制向君主集权的郡县制的转变。变迁:——消除了原分封采邑制下国人与野人之异、公民臣属于国君与私人臣属于卿大夫之别;——统一成为接受国家授田、授爵,为国家提供赋税、徭役和兵役臣民。编户齐民的赋役【功用】国家通过户籍制度以掌控全国土地、人口状况,方便财政、建设与军事的调度与运用。编户齐民类别内容赋人口税算赋(成年)、口赋(未成年)土地财产税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税役徭役国家征调从事劳务活动兵役国家征调从事军事活动(三)春秋战国的文化艺术★概述:文化上,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思想教育文学科技百家争鸣,儒学产生,士阶层崛起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产生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奠定现实主义传统。屈原创作具有南方特色的楚辞,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适合表达情感,奠定了浪漫主义传统。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等。★夯实基础:百家争鸣(历史背景、各派代表人物的主张,历史影响)诸子百家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农家杂家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丘、孟轲、荀况墨家墨翟法家韩非子道家老聃、庄周兵家孙武、孙膑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名家惠施、公孙龙农家许行杂家吕不韦诸子百家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丘、孟轲、荀况仁;礼;德;民贵君轻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法家韩非子法、术、势;专制集权;变革道家老聃、庄周自然无为;齐物逍遥兵家孙武、孙膑军事谋略,克敌制胜阴阳家邹衍阴阳五行,五德始终纵横家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注重谋略名家惠施、公孙龙辨别名实同异的逻辑农家许行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杂家吕不韦兼取各家之长诸子百家探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焦点是什么?1人性善恶。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孟子主张“君轻民贵”;荀子主张“君舟民水”。3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庄子提出“天与人,不相胜”,人应顺应自然。4如何治国。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法家主张“法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等。探究问题:诸子百家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变动的阶级关系?

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反映了春秋末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希望通过“仁爱”“德治”等手段,维护旧的社会秩序的愿望。2老子主张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反映了春秋末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面对社会动荡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庄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等,反映了小生产者(下层劳动人民)要求社会安定,建立公平社会的愿望。4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等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希望统治者争取民心、维护统治的愿望。5韩非子主张“法治”,要求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愿望。孔子孟子荀子仁民本思想礼人性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仁仁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礼克己复礼有礼者敬人礼法并施人性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仁仁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礼克己复礼有礼者敬人礼法并施人性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仁仁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礼克己复礼有礼者敬人礼法并施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二、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仁仁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礼克己复礼有礼者敬人礼法并施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战国时代:儒家成为显学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孔子:汉为先师;魏晋为先圣;明为至圣先师孟子:宋从祀于孔庙;元为亚圣探究:先秦儒学的基本特点1政治思想:重视传统、注重继承;讲仁政、重民本;政治规则伦理化。2伦理思想:强调仁和礼。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有很大关系。4教育思想: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探究问题:先秦儒学丰富的思想内涵1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2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3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务。4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齐之以礼。5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6强调修养践履的重要性。儒家认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儒家关注现实政治,具有理性精神。181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173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A(1)经济:铁器牛耕出现,农工商业发展——生产发展要求变革并提供变革基础(2)政治:社会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化——变法是实现制度更替的有效途径(3)军事:争霸兼并战争激烈——变法能富国强兵,赢得军事胜利(4)文化:私学兴盛、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各国变法的思想武器(四)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1、背景(四)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2、表现(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2)春秋鲁国(前594年):“初税亩”(3)战国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4)战国楚国:吴起变法(5)战国秦国:商鞅变法3、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背景1经济、政治、军事、文化2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户籍制度,编制什伍组织,实行连坐法。制定秦律。4风俗:推行分异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内容3特点1核心内容是“奖励耕战”和实行“法治”。2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4评价1积极:推动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探究:商鞅变法怎样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提高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3、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政治上:(1)制度建设:县、郡设立。(2)实现诸侯国之间的局部统一(3)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经济上:(1)铁犁牛耕使用(2)大型水利工程兴修(3)小农经济产生(4)土地私有制确立(5)工商食官被打破,出现大商人和许多大市场科技文化上:(1)百家争鸣;(2)私学兴起,文化下移;(3)科技硕果累累(举例);(4)诗经、楚辞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探究问题: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发展时期?(1)王室腐化衰微:犬戎之祸,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威严丧失(2)诸侯兴起竞雄:兼并战争(土地、人口)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尊王攘夷、会盟称霸)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封建宗族国家——小农经济的中央集权国家(3)阶级崩解:部分贵族沦为平民,国君抑制贵族——士农工商(4)经济:井田制、集体劳作——土地私有、小农经济(5)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百家争鸣(6)制度:封建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贵族制逐步被官僚制取代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瓦解的表现

183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4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恒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18342.(12分)示例一:看法:《汉书·古今人表》体现尊孔崇儒的思想。说明:班固把历史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儒家“仁”、“礼”的思想,维护等级秩序、颂扬“仁政”的历史观。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尧、舜、周文王是施行仁政的圣王,等级最高;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以及法家的商鞅和韩非,尽管才能非凡、贡献卓著,仅列为“中人”;施行暴政的夏桀、商纣列为“下下”人(愚人)。结论: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