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_第1页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_第2页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_第3页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肩周炎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临床表现为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尤其是患肢的外展、外旋和后伸明显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肩部肌肉的缩小和结合变得明显,属于中医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临床报道。现将近几年的治疗概况归纳整理如下。1从临床症状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中医治病,辨证施治是其突出特色,针灸亦不例外。对于肩周炎各个医家有其不同的分型方法。周氏王氏以经络辨证分为五型:手少阳经型以肩峰后侧及三角肌后缘处疼痛为主,甚至可放射至前臂背侧之桡、尺骨之间,肩关节活动以外展、内收等障碍为主;手阳明经型以肩峰、肩穴及三角肌中点及其肱骨附着点处疼痛为主,痛可引及肘外侧,甚至可放射至大拇指、食指,肩关节活动以外展、外旋等障碍为主;手太阳经型以腋窝及肩之后廉、肩胛骨处疼痛为主,少数病例可引及上臂内侧,在天宗穴附近常可触及明显条索状阳性反应物,压痛明显,肩关节活动以外展、内收、上举障碍为主;手太阴经型以前胸壁外上方、臂内侧处疼痛为主,痛可引及肘窝、前臂屈侧之桡侧处,肩关节活动以内收、后伸障碍为主。多经混合型上述诸型中之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兼而有之。李氏按疼痛部位和活动受限将本病分为手六经型,并有风寒湿偏盛。张氏等分为三型,以风邪侵袭为主的起病急,疼痛走窜不固定,功能受限或障碍程度较轻,发病年龄较轻;以寒邪侵袭为主的病程较长,疼痛较重,功能受限严重;以湿邪侵袭为主的疼痛不剧烈,以麻木多见,肢体功能受限不显著。2泻邪通经、泻邪黄氏认为本病除常规取局部肩、肩贞、臂、肩、阿是穴为主外,还要随证配穴取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月需俞。孟氏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采用针刺循经起、止两端穴。大肠经之病取商阳、迎香;肺经之病取少商、中府;小肠经之病配少泽、听宫。能通经活络,泻邪止痛,其获效每较常规取穴令人满意。有人认为本病为肩关节经筋之病,阳陵泉穴是足少阳经所入为“合”,又是八会穴之筋会,为治疗筋病之要穴,刺之能舒筋通络收到良效。尚有一些经验用穴亦可获效,如尹氏只取健侧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治疗本病500例,治愈337例(75.4%),总有效率为98.2%,高于电针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有人取天鼎、二间、阴陵泉、肩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胫骨前脊外1横指,单侧肩周炎取对侧,双侧则取双侧穴)、颈臂穴(锁骨上窝中央至锁骨内侧端之中点)、颈夹脊等均有很好疗效。还有人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全息穴位分布规律,主穴选用全息肩穴、脾胃穴,交叉取穴,配合功能锻炼,可加快功能恢复。3治疗方法3.1选取穴位,注重针刺联合透刺:透穴刺法是继《内经》以后毫针应用的一种新的刺法,开始于元代,它刺激量大,针感强烈,效果较好。张氏用局部肩三针透刺法治疗本病80例,总有效率100%。林氏等采用条口透承山、罗氏用合谷透后溪并配合患肩活动,均取得良效。还有阳陵透阴陵、悬钟透三阴交,对于改善远端病症都有效果。齐刺:王氏将“十二刺”中的“齐刺”和“扬刺”方法结合起来,用于肩周炎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方法:取肩部活动时疼痛最明显处或压痛最明显处为针刺中心,根据疼痛的位置或区域大小,以2~4cm为半径对称选取4~8个穴位(穴位可以是经穴、经外奇穴或阿是穴),用毫针直刺或沿肌纤维走行方向斜刺,并在中心再加刺1针。合谷刺:黄氏取肩三针(肩、肩前、肩后)直刺后再退至皮下分别向前后刺入,形成鸡爪形(合谷刺)。把针提至皮下,使患肢固定于患者能耐受的最大位,再行合谷刺后出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主。其效果明显优于自然体位下的针刺疗效。巨刺:蔡氏应用巨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肩周炎。用毫针刺健侧阳陵泉穴,待有针感后再刺与患肩酸困最明显处相对应的点(阿是穴),有针感后令患者做前举、外展、划圈等动作,对肩周炎症状较轻、痛点明显者有明显的即时效果。阻力刺:黄氏采用阻力针法治疗本病。令患者坐位做疼痛的动作,在维持最疼痛的姿势中,寻找最痛点(动痛穴)。在此痛点下针,用高频震颤手法,频率200次/min以上。得气后再把针提至皮下,令病人做最疼痛的动作,在活动时仍行高频震颤的手法,直到疼痛消失或缓解,疗效高于普通针刺组。陈氏通过合谷刺和阻力刺治疗肩周炎,认为合谷刺法和阻力刺法刺激量大,医者需设法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畏针的心理,否则患者易晕针且疗效不佳。雀啄刺:蔡氏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选取肩背部压痛最明显处以及有板滞、牵拉感的部位作为刺激点,进针后小幅度提插,到达病变肌层时即用雀啄样刺法点刺深层病变组织5~10下,然后再往深层进针,可配合远红外线灯照射。此法对于寒痛型效果较好。3.2高血压血气湿滞,先补短空,以温针为主温针灸:杨氏取肩、肩前、肩后、曲池、合谷、天宗、痛点,针刺得气后,插2.5cm的清艾条在针柄上施灸。针刺以疏通经络气血壅滞,灸疗以温通经络散寒,温针结合较单纯针刺组疗程短、治愈率高。直接灸:高氏取肩、曲池、肩贞、肩前穴,将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患者感觉灼热时即用镊子夹掉,再放第2壮。如此施灸4、5壮,患者肩部疼痛可减轻。隔药敷灸:李氏等将威灵仙、苏木、姜黄、红花、细辛、丝瓜络煎煮加入陈醋,用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敷于腧穴,上盖灸盒,置清艾绒12g施灸,总有效率达96%。3.3疗效判定标准走罐:高氏取患者肩峰端为中心,拔罐后向四周作环形推动,以局部皮肤潮红或紫红为度。此疗法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药罐:游氏将当归、川芎、羌活、寄生、红花、独活、牛膝、细辛等装入布袋内煎煮,待水沸腾后放入竹罐,再煮3~5min,然后取罐迅速倒扣在干毛巾上,擦干罐内水分,趁热把竹罐扣在患肩的疼痛部位,总有效率达97.7%,高于普通针刺组。刺络拔罐:许氏在患肩部痛点及周围处,以三棱针点刺后拔罐10~15min,吸出少量瘀血,疗效满意。也可用梅花针扣刺加拔罐。3.4浓度皮内针治疗有气炎病刘氏等应用经络皮部和子午流注理论取风门、肩井、天宗、肩、曲池、阳池为主,配血诲、足三里、中脘等,埋入“皮内针”治疗肩周炎。此疗法为长时间弱刺激疗法,对肩周炎冶疗有独到之处。孙氏则根据《针灸大成》中“灸肺俞则痰气可清,而手臂能举”,在肺俞穴留置皮内针治疗本病,也有一定疗效。3.5火针刺肩峰后配合被动运动陈氏对病程较长、粘连严重而不能活动的患者,用火针刺肩部最痛点并配合被动运动,疗效可靠。刘氏取肩、肩、肩内陵,早期用温针灸,后期用火针点刺,适用于各型肩周炎。3.6取穴、取针电针刺激腧穴有很好的镇痛效应和显著的抗炎作用,取穴同一般毫针,操作简便,节省医生体力。王氏取颈部第四棘突下颈夹脊配肩部痛点,针刺得气后加电针,有较好疗效。3.7“十”字交叉试验方氏取患者健侧头皮运动区、感觉区的中下1/3,用一根针在运动区由上向下竖刺深达帽状腱膜下层,另一根针沿该侧感觉区中1/3后方,由后向前横刺入头皮下,与前根针呈“十”字交叉状,留针或捻转时嘱病人活动患肢(重症患者可做被动活动)。110例中治愈106例,占96.36%。3.8g、地塞米松混合杨氏将0.75%布比卡因4mL、维生素B121000μ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6100mg、强地松龙25mg,计10mL混合后使用。按序找准肩、肩、肩贞三穴位,每穴注药3mL,可使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3.9中医结合治疗嘴唇充血陆氏运用微型针刀在痛点进皮后顺肌纤维方向进行闭合松解,术后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体现了中西医结合诊治肩周炎的特色,对于较重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3.10耳针闫氏对358例患者取肩关节、锁骨、压痛点等耳穴,加体针,治愈349例,占97.5%。孙氏用耳针配合推拿也有较好的疗效。3.11法针王氏等采用腕踝针法,疗效可靠,安全简便。此外,还有穴位埋线、磁疗、蜂针、眼针、激光等方法均有肯定疗效。4局部气瘀痛之及对策针灸治疗肩周炎,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5%~100%。单纯的毫针或电针对本病寒湿不盛者可以有很好的疗效;若寒邪较盛,则加用灸法或用温针灸,尤其适用于年纪较大、体质虚弱者;若体质尚可,可以采用火针疗法;运动损伤造成局部气血瘀滞者,宜用刺络拔罐,推陈出新,祛瘀止痛;对于疼痛剧烈者,可以用水针;病程较长,后期活动严重受限者,可采用针刀剥离。总之,针灸治疗本病是安全可靠的,只要明确诊断、正确操作,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目前各地报道中对本病的疗效尚缺乏统一标准,临床追踪及设置对照等方面亦显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