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与美洲文明_第1页
非洲与美洲文明_第2页
非洲与美洲文明_第3页
非洲与美洲文明_第4页
非洲与美洲文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非洲与美洲的人类文明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欧大陆及北非地区,居住在这些地区中的各个民族的历史活动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主体。但是在中、南非洲和美洲等地也存在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和劳动,存在着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文明体系,其中一些足以自豪地跻身于古代人类文明之林。但相对说来,由于自然的阻隔,这些文明的独立性较强,其总体发展与欧亚大陆文明相比较尚处于较后进的状态。一、非洲文明非洲大陆幅员广袤,是世界第二大陆,北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东北有苏伊士地峡与亚洲相联,西南濒大西洋,东临印度洋。整个大陆物产丰饶,气候炎热,由于地理因素所致,其文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撒哈拉沙漠以北,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区文明的发展程度最高,尤其是尼罗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定居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曾在上古时代创造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自公元前4世纪起,古埃及和北非地区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又成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的属地,公元7世纪后又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部分,前述各章已对此多有述及,故本节内容只涉及东非、西非及中南非各地文明的概况。位于西起乍得湖,东至红海、印度洋、北连埃及、南抵赤道的东非地区,由于受到埃及、阿拉伯等先进文明的影响,较早地出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社会。【阿克苏姆古国与埃塞俄比亚王国】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塞白人就渡过红海,移居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与当地的库希特各族逐渐融合,社会发展加速。公元前后形成以阿克苏姆城为国都的古代国家。公元4世纪国王厄查纳在位期间,为阿克苏姆国家极盛时代。凭籍由象骑军和水军组成的强大武装,厄查纳四外征战,扩展国疆,不仅占有北埃塞俄比亚地区,还兼有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地区。6世纪。加列布王时期,阿克苏姆与拜占廷结盟,出兵阿拉伯半岛,与东方波斯帝国争锋。阿克苏姆文明的农牧经济相当繁荣,尤其是依仗地利,发展起较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其巨额收益成为王权的重要财源。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阿克苏姆国家建有相当完备的国家机器和典章制度,其国君自诩为“万王之王”。4世纪时,国王厄查纳率先皈依科普特派基督教,将其作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在王权的支持与推动下,基督教广为传播。阿克苏姆国家的精神、文化、政治生活无不刻上基督教的深深印记,具有深厚的基督教色彩,并对后世的埃塞俄比亚文化影响至深,埃塞俄比亚是中古时期非洲大陆上的唯一基督教国家。公元7世纪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兴起,势力扩至整个北非,并控制了红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从而使阿克苏姆古国逐渐衰败。12世纪,自称是摩西后裔的阿高人建立起扎格维王朝(1137-1270年)。埃塞俄比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270年,叶库诺■阿姆拉克在达尔建立所罗门王朝,开始进入统治埃塞俄比亚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帝国时代。帝国皇帝仍冠以“万王之王”的头街。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中央加强对地方王公的控制;在皇权保护下,教会也大肆扩张势力,占据大量地产,教士上层成为帝国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14-15世纪,埃塞俄比亚的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土地大多掌握在皇室和教俗封建主手中。广大农民承担着沉重的实物地租和劳役贡赋,同时奴隶制残余仍较深厚。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埃塞俄比亚地方王公割据势力渐起。北方阿拉伯人的扩张始终构成对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强大威胁,特别是16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崛起,更使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危机加剧。同时,南方游牧民族加拉人也不断北上入侵,攻城掠地,此外,西欧葡萄牙殖民主义势力又源源东来,致使埃塞俄比亚帝国内忧外患,腹背受敌,逐步衰败下去。【古老的努比亚文明】 苏丹位于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古称努比亚。公元前3千纪时,努比亚已建有国家。公元前16-公元前14世纪时,埃及人入侵努比亚。公元前12世纪末,经过反埃及侵略的长期斗争,努比亚形成了独立国家----库施王国,立都纳巴塔。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库施王国国势强大,曾北上入主尼罗河流域,成为古埃及历史上的第25王朝。但不久势衰,退回努比亚。公元前6世纪中叶,库施王国国都移至麦罗埃,故而史称麦罗埃王国。公元1世纪前后,麦罗埃进入繁荣时期,与埃及、阿克苏姆、印度、西非都有贸易往来。及至4世纪,麦罗埃统治集团内讧迭起,国势渐衰,并一度被阿克苏姆国家征服。基教于6世纪中叶传入麦罗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不久南下开始对努比亚进行蚕食,但直至13世纪才最终完成对努比亚全境的征服。从此,伊斯兰教排挤基督教,使努比亚渐渐伊斯兰化,成为阿拉伯文明世界的1部分。【索马里和桑给巴尔】 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在国际贸易的带动下,公元前后,该地就曾出现1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后渐发展为众多的城邦国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泽拉、摩加迪沙、马林迪、蒙巴萨、桑给巴尔和基尔瓦等。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徒浪潮波及东非。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地,左右逢源。考古学证明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东非各城邦普遍盛行奴隶制经济,其政治结构为君主制,文化上具有穆斯林色彩,伊斯兰教在诸城邦的政治、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城邦之间,弱肉强食,时有战争发生。13世纪北方伊法特一度称雄。15世纪前期,摩加迪沙曾独占鳌头,继而以基尔瓦为都的桑海黑人国家崛起,控制了摩加迪沙、蒙巴萨、马林迪等著名商业城邦。当时阿拉伯著名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等人对东非诸城邦的繁荣都作了相当生动的记载。在中国旅行家汪大渊、费信等人的笔下也有许多有关东非城邦的宝贵记载。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开始侵入这1地区,此后200年中,葡萄牙人对东非大肆掠夺,猎取黑奴,破坏生产,致使往昔相当繁荣的商业失去勃勃生机,不断凋弊。【西非诸国文明】 撒哈拉沙漠以北、南临几内亚湾、西起大西洋、东至乍得湖的广大地带为西非地区。此地居民多为苏丹语系的黑人,所以西非也称西苏丹。自远古起,西非与北非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关系。西非地区盛产黄金,为北非诸先进国家所亟需,而北非地区所盛产的盐,又是西非所稀缺之物,两地之间互求、互补的关系致使撒哈拉商路经久不衰。由于商贸繁荣,西非地区的文明发展受到较先进的北非文明的强烈影响。特别是公元6-7世纪,伊斯兰教传及西非,推动了这1地区文明发展的步伐。自8世纪起,西非地区先后有加纳、马里和桑海3个国家政权隆替变更,称雄1方。【黄金之国一加纳】 加纳国家大致形成于公元3世纪左右,其统治者据说为肤色较白、从北方迁来的柏柏尔人。8世纪末,素宁克族黑人夺取政权,建西塞■通卡尔王朝,立都昆比•萨利,该王朝的统治达数百年之久。王室独占了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上游地区的诸多金矿,并控制着食盐贸易,十分富庶。号称“黄金之王”的加纳诸王倚仗财富,装备大军,四外征战,成为西非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王国。自11世纪中叶始,北非柏柏尔人的阿尔摩拉德王朝为夺占黄金和奴隶大举入侵加纳。初始,加纳人的抵抗受挫,失城陷地,濒于亡国之险境,但广大民众坚持抗战,终于在1087年把入侵者逐出国土。然而经此番长期抗战之后,加纳王朝的元气大伤,国势日衰,内有分裂割据,外有异族频频入侵,及至13世纪,加纳终为马里所灭。【庞大的马里帝国】 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康加巴地区的马里,原为隶属于加纳的小国,其居民多为曼丁哥族的马林凯人。8世纪前后,他们接受了伊斯兰教。13世纪初,马里逐渐崛起,先是打败宿敌索索人,后又征服业已衰败的加纳。14世纪上半叶,曼萨・穆萨统治时期,马里国势达到顶峰,其版图西起大西洋,东至加奥,并北抵撒哈拉,南达赤道热带森林,成为撒哈拉以南的庞大帝国。据说国君曼萨•穆萨曾率大队人马途经埃及前往麦加朝觐,一路慷慨施舍,挥金如土,大肆炫耀财富,使北非及欧洲诸国都被这位“金矿之王”的豪富所震惊。他还以重金礼聘大批穆斯林学者来到马里,大规模引进阿拉伯文明,使马里文化昌明,盛极一时。马里帝国拥有1支10万余人的军队,控制着众多国家和部落。在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发展起相当繁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廷巴克图、瓦拉塔、加奥等重要商镇。14世纪,北非著名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曾周游马里,对其繁荣的文明状况作了生动的描述。14世纪末,马里陷入内部混战、外族入侵的困境之中,国力日蹙。15世纪下半叶,马里遭到原属国桑海的频频进攻,丧失大半河山,成为偏安一隅的小国。17世纪,马里亡于班巴拉人。【称雄西非的桑海帝国】 继加纳、马里之后,称雄西非地区的是桑海帝国。桑海人原来居住在尼日尔河中游,后逐渐溯流而上,于9世纪末占领加占奥,以此为都建立国家,历史上又称早期桑海国家为加奥王国。13、14世纪之交,强大的马里帝国一度征服桑海,但不久,桑海便重新赢得独立,与马里帝国继续抗衡。15世纪下半叶,桑海逐渐强大起来,在国王索尼■阿拉的统率之下,经30年征战,终于压倒马里,吞并其大部分国土,夺得廷巴克图、泽内等商业重镇。15世纪末,桑海阿斯基亚王朝建立,历代君王一方面进行改革,修备文武,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阿拉伯文化,奖掖学术,开办学校,依靠伊斯兰教势力巩固国家政权。桑海帝国由此进入辉煌时代,成为西非地区最大、也是最后1个帝国。然而仅半个世纪左右,桑海便匆匆走出了繁荣时代,内乱不已,国力渐枯。1590年,桑海又遭北方摩洛哥入侵,连丧廷巴克图、加奥、泽内等重镇,失去西非霸主地位。此后,桑海国家又苟延了近百年时光,1680年终于灭亡。桑海霸权覆亡后,西非地区陷入部族混战之中,经济萎缩,一片荒凉,经济文化中心南迁,在几内亚湾一带出现了贝宁、伊费等小国。【班图人的大迁徒与中南非洲文明】 中部、南部非洲的文明历史与非洲其他地区相比,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征:一是文明发展程度较低;二是文明发展进程与操班图语的尼格罗人各族的大迁徙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南部非洲的土著居民是属于科伊桑语系的布什曼人(萨恩人)和霍屯督人(科伊人)以及身材矮小的俾格米人。他们的经济生活或以狩猎、采集为主,或以畜牧为主,社会发展缓慢,尚处在原始公社阶段。公元初年,原居住在赤道以北喀麦隆高原的班图人,由于受到北方民族的压力,开始向赤道以南地区迁徙。这种波浪式的民族大迁徒的过程为时长久,一直绵延到19世纪,对中南非洲的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它推动了这1地区各个部落和民族的融合过程,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且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具有特色的文明。班图人的迁徙大体可分为3支:西支主要分布在扎伊尔河下游的西赤道非洲一带;东支主要分布在赤道非洲中部和东非内陆地区,16世纪时到达东非沿海地带;其中1支则向南迁徙,分布在南部非洲广大地区。在班图人所建成的国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有刚果和津巴布韦。大约在14世纪前后,西班图族的刚果人建立起自己的国家,首都为姆班扎,其版图大体为今日刚果共和国西部和安哥拉西北地区。刚果的主要经济部类是农业,同时也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刚果的国家体制相对完备,拥有常备军和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从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殖民者的势力开始入侵刚果。随着大批财富被劫夺,成千上万劳动力被掠卖,年轻的刚果文明逐渐枯萎。大约在13世纪,南班图族的马绍纳人以今日的津巴布韦为中心,建立起1个相当强大的莫诺莫塔帕国家,15世纪时,该国国势处于巅峰状态,广拓疆土,政权稳固,农牧业、冶铁业及采金业相当发达,对外贸易也十分兴隆。但从16世纪以后,葡萄牙人垂涎莫诺莫塔帕的黄金,千方百计对其进行渗透和侵略。莫诺莫塔帕国家与诸多非洲古国一样,在欧洲殖民势力的掠夺下,渐渐破败、衰亡。二、孤独的美洲文明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美洲是世界第三大陆,由北美洲和南美洲两大部分组成。北美洲主要包括格凌兰岛、加拿大和美国。美国以南地区则为南美洲。因其长期成为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故又称拉丁美洲。美洲文明的创诰者主要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关于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人种渊源世界学术界尚无定论,其中一说是,他们均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种。大约在距今4-5万年前,亚洲西伯利亚一带的部分蒙古利亚游猎部落,多批次地通过当时白令海峡之间的陆桥进入美洲,成为美洲最早的居民,而后,他们由北向南逐步迁徙,在距今1万年左右,分布到整个美洲大陆的各个地区。历史上把这些部落称之为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迁入美洲的时间较晚,且主要居住在美洲的北端。此外,尚有部分学者认为,南太平洋岛屿的一些岛民曾在数万年前驾驶舟筏,跨洋越海迁至南美地区。及至16世纪初,美洲人口总数约为1500万-4000万。在整个人类古代文明的体系中,美洲文明是1种极为独特的类型,这突出地表现为,它是1种在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的状态下独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同时,美洲辽阔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得美洲文明内部的各种文明之间隔绝、闭塞的特征极为明显。美洲文明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各个地区的文明发展极不平衡。当大多数地区尚停留在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阶段时,也有少数地区进入了以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主的、相当强盛的奴隶制时期。此外,与亚欧大陆的古代农耕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不同,美洲的古代农耕文明皆起源于高原地带。【神奇的马雅文化】 马雅人主要分布在今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一带。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初,玛雅人已发展起定居的农业文化。公元初到9世纪期间,在尤卡坦半岛南部佩腾湖附近曾先后兴起1批城邦。它们多以气势恢宏的金字塔祭祀建筑为核心和象征,其中有文字记载的就达110多个,科潘、提卡尔、帕伦克等最具代表性。尤卡坦半岛北部在公元6世纪时形成奇钦•伊查城邦,并成为当地的政治中心。10-11世纪,马雅潘、乌斯马里等1批城邦相继生成,及至12世纪末,马雅潘的势力逐渐强盛,先胜奇钦•伊查,后败乌斯马里,压倒四邻,一跃成为半岛北部的霸主和整个马雅文化富有活力的中心,“马雅”这1称谓遂由此而生。1441年,乌斯马里率领诸弱小城邦联合反抗马雅潘的霸权统治,一举焚毁马雅潘城。然而此后半岛诸城邦却彼此失和,相互混战,陷入长达百余年的内战之中,耕地荒芜,瘟疫流行,文明衰落。16世纪上半叶,当西班牙殖民军侵入尤卡坦半岛时,兴盛了千年之久的马雅文化已告结束。马雅社会虽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组织单位,土地为公社集体所有,但其内部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已经相当尖锐。贵族占有大量肥沃田地,公社农民却必须承负各种贡赋和徭役,必须为贵族耕作。同时,奴隶占有制已相当发达,战俘奴、债务奴及罪囚奴的数量很大。使用奴隶劳动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城邦的首脑称哈拉奇•维尼克(意为“大人”),其权力至高无上,职位世袭。军事贵族和祭司僧侣是马雅城邦政权的两大支柱。前者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统司征税、治安、司法和作战等各种军政职责;后者则以神意代言人的身份为世俗政权服务,并充任各级统治者的顾问。祭司僧侣由于通晓历法,掌握文化知识,因而在社会生活中享有极高的权威。农业生产是马雅文化的经济基础。马雅人是世界上最早培育玉米的居民,所培育的玉米多种多样,有的籽棒较大,需6--7个月才能成熟;有的籽棒较小,仅3个月便可长成。此外,马雅人还培育出众多作物品种,农作物有西红柿、南瓜、菜豆、甘薯、辣椒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可可、烟草、龙舌兰和蓝靛等。但马雅人的生产技艺相当落后,尚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石刀、石斧、尖头木棒是其主要生产工具。马雅人的物品交换也相当发达,存在着许多市场上可供交换的商品,交换方式多以物物交换为主。同时,可可豆已成为1种相当重要的交换媒介。马雅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不高,却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化成就。他们独创出完整的象形表意文字体系,由850个图形和符号组成,既能表意又可标音。强烈的历史意识是马雅文化的1大特点。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勒字记事1次。现已发现马雅诸城邦遗存下来的石碑、石柱数百个。马雅文化的最高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数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其水准较之亚欧大陆古代文明的最高水平相差无几。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祭祀活动,由受专门训练的祭司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搜集了大量的天文数据。他们发明的“马雅历”,属太阳历,以365.2420天为1周期,其精确度超过欧洲的格里高利历。金星运行周期为584天,与现代天文观测结果极为接近。此外,马雅人还相当准确地预测出日蚀的发生。就天文知识的水平而言,马雅人要比中世纪欧洲人高出许多。数学上,马雅人不仅独创出20进位法,而且把“0”的符号也用于计算中,显示了杰出的创造天才和高超的抽象能力。金字塔、宫殿、广场等规模宏大的石头建筑是马雅文化中最为生动的物化象征,几乎每1个马雅城邦都有大规模的建筑群,如科潘城邦遗址方圆达数公里,所有建筑既宏伟壮观,又饰以精美的浮雕、石刻,给人以美奂美仑的享受。马雅金字塔无论在外型或功用上,都与埃及金字塔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为尖顶,马雅金字塔则为平顶;埃及金定塔是法老的寝陵,而马雅金字塔则是神庙建筑的组成部分。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壁画艺术是马雅人卓越艺术才华的又1表现,其中以作于6-8世纪的帕波南帕克壁画最为著名,也可以说它是整个人类古代文化中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神鹰的属民---阿兹特克人】 阿兹特克人属于印第安纳瓦语系奇奇梅克族的1支,因其位于墨西哥西北的故乡阿兹特兰而得名。与历史悠远的马雅文化不同,阿兹特克属于后进的文明类型。当公元11世纪时,阿兹特克人尚处于游徙不定的原始社会阶段。自1069年起,他们开始由北向南迁徙。据传部落保护神齐罗波特利曾向阿兹特克人作过1个奇异的神谕:不论何地,如果见到1只神鹰立在仙人掌上啄食凶蛇,那么此地便是你们阿兹特克人的永久居住之地。此后200余年间,阿兹特克人一直颠沛流离,苦苦寻觅这1神定的居所。1325年,他们终于在特斯科科湖的1个小岛上见到了神鹰口衔凶蛇栖于仙人掌上的神奇景象,于是便以此为定居之地,建造起特诺奇蒂特兰城,即今日的墨西哥城。而神鹰衔蛇则成为今天墨西哥合众国的国徽。定居之后的阿兹特克人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代,人口与经济实力大为增长。剽悍威猛、英勇善战的阿兹特克人在不断的征伐中,势力愈益强大。15世纪初,又与邻近的特斯科科人和特拉科班人结成部落联盟,继续扩张。到15世纪末,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中、南部建起1个以特诺奇蒂特兰城为中心的大帝国。孟泰祖玛二世在位时期(1502---1520年),帝国达于极盛。国制完备,军队强大,四方来朝,交贡纳赋,占地广袤,帝国臣民约为600余万。然而正值此时,西班牙殖民者科泰斯于1519年侵入墨西哥,并于1521年,攻陷特诺奇特诺兰城。农业是阿兹特克人的主要经济门类,其主要成就是其独创的“浮园耕作法”和大规模的水利灌溉体系。他们的生产工具以木器为主。虽不知用铁,但已能冶炼金、铜,其产品多作为祭祀和装饰之用。制陶、石刻、纺织、羽绣等手工技艺相当高超,其产品质地精良,形状别致,精美绝伦。建筑是阿兹特克人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至的领域。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规模宏大,面积13平方公里,房屋6万余幢,共有居民20-30万。100余座巍峨壮观的金字塔形神庙、宫殿、亭台栉次鳞比。而这座与亚欧大陆任何1座都城相比都毫不逊色的帝国都城竟建在1个湖心岛上。各种交通、水利设施一应俱全,别具匠心。全城4面环水碧波荡漾,楼台庙宇倒映于湖水之中,景色之富丽令西班牙入侵者为之倾倒,慨叹其为“世界花园”。但这种辉煌的文明背后也存在着野蛮与残暴的阴影。阿兹特克文明的宗教色彩极为浓厚,一切皆以神祗意志为命,盛行活人献祭之风,动辄成百上千。为此阿兹特克人常年与外族交战,征讨人质,作为牺牲献给神灵,致使周边藩属部落与其交恶。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特诺奇蒂特兰城时,就充分利用了阿兹特克帝国与藩属的紧张关系,最终在众多印第安人的协助下,摧毁了阿兹特克帝国。【"太阳的子孙”创建的印加帝国】美洲大陆最大的文明中心,是南美中央安第斯山脉高原由印加人创造的印加文化。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生活在今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地带的印第安人就已进入了定居农耕的阶段,并创造了一系列古文化中心,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纳斯卡文化、莫契卡文化、提亚华纳科文化、瓦里文化、契姆文化等。人们一般将这些文化统称为前印加文化。在此基础上,印加人建立起强大的印加帝国,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印加文化。印加人是奇楚亚语系的部落之一,原以狩猎为生,后由蒂蒂喀喀湖北上,于12世纪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建立号为“塔宛亭苏”(意为“四方之国”)的国家。传说印加族是太阳之神的后裔。“印加”1词意即“太阳之子”,故印加国君也被人尊称为“印加”,后来西班牙人就一直以“印加”来称呼这个国家。印加国在其开国君主曼科■卡帕克的率领下四夕卜征战,扩张兼并。到第8代国君比拉科恰在位时(15世纪初),印加已成为安第斯高原的强国。至此,印加人有了较为可信的历史编年。此后历代国君征服了整个秘鲁和厄瓜多尔,灭掉契姆王国,控制了整个安第斯中部地区,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16世纪初,帝国达到极盛时期,疆域南北绵延4000公里,面积9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万。印加国王权威极高,被视为太阳的化身,尊称为“印加•卡帕克”。(意即“伟大的子孙”),每当国君出巡时,臣民须匍伏道旁迎送。整个帝国以首都库斯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