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武穆遗像》补遗_第1页
《岳武穆遗像》补遗_第2页
《岳武穆遗像》补遗_第3页
《岳武穆遗像》补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武穆遗像》补遗

几天前,作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了岳庙藏品的明朝。我不知道岳飞的照片与我以前看到的照片什么不同。后来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查阅了一些资料,方知这幅画像大有来头:它的原始底本竟然出自南宋秘府,应是当时宫廷画家奉命绘制并经朝廷认可的岳飞标准像。《朱仙镇岳庙集》是一部以宋金朱仙镇之战和岳飞冤狱为核心内容的专题文献汇集。编者李濂(1489年~1566年),字川父(一作川甫),号嵩渚,祥符(今开封市)人,明正德九年进士。早年在湖广、浙江、山西等地任过10年中下层地方官,有循吏之称。38岁蒙诬免官,里居40年,潜心治学,以博学闻名于世。一生先后编有《河南碑刻目略》、《汴京遗迹志》、《汴京九异记》、《国朝祥符人物传》等十余种,而《朱仙镇岳庙集》则为其中之一。李濂自言他对岳飞与朱仙镇的有关资料,“自童子时”即“有志裒录”,经过数十年的收集,“倏忽白首”,方始成书,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镂版行世。现仅有一残本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朱仙镇岳庙集》卷首的《岳武穆遗像》分画像和《像赞》两部分,各占一面。画像取人物肘关节以上部位,略大于现代的所谓胸像。画面中岳飞方面广颡,两颊丰满,目光炯炯,神情端庄,须眉疏淡,腮边无髯。头戴直翅幞头,身着文官朝服,手捧笏板,作进见皇帝状。像的上端,通栏横题“岳武穆遗像”五篆字。《像赞》四言八句:“赫赫武穆,天开骏功。声震河洛,威吞犬戎。枭桧忌武,乌台勘忠。齐名诸将,愧死英灵。”后署“金华王柏”。字体非隶非楷,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横画两头上翘,颇有南北朝时《爨宝子碑》、《嵩高灵庙碑》笔意。这种怪异字体,既与中国传统的木版印刷字体迥异,也不可能出自碑学思潮兴起以前的明代刻书人的手笔,惟一合理的解释,便是它与岳飞的画像(包括“岳武穆遗像”篆字标题)都是直接从某一权威版本翻刻而来。沿着这一思路,我们果然在王柏的《鲁斋集》中查到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先祖侍讲平时无玩好。守鄱阳日,于洪丞相家摹传古贤像六十余轴,皆纸本也。其原出于秘府,有手泽题其上。不幸收藏太密,蚁蠹几尽,得全者无几,而又散留它位。某尝传写二十余本,初未之奇也。旧本既失,益可宝爱。近嘱潘伯远篆题其姓名,暇时因各赞数语,悬之素壁,典刑凛然。1据此,知道王柏的祖父镇守鄱阳时,曾据洪丞相家所藏“原出于秘府”的古贤像临摹六十余轴,带回家中。王柏早年又据其祖父的临本选临二十余幅。后因保存不善,其祖父所临旧本大部损毁流失,王柏的临本则被保存下来。另据《像赞》原文,知道他所临摹的这批“古贤像”,包括从唐代郭子仪、陆贽、韩愈直至南宋的张浚共25轴,岳飞画像便是其中之一。王柏(1197年~1274年)字会之,号鲁斋,金华人,南宋后期著名学者。年逾三十,始从朱熹门人研究理学。治学笃实精细,曾长期主讲台州丽泽书院和上蔡书院。晚年回到故里,以讲学著述终其身。一生教授弟子无数,著书三十余种。其著述多佚失,今存《鲁斋集》为其六世孙王迪于明正统年间重辑。“先祖侍讲”即王柏的祖父王师愈(1122年~1190年),字与正,一字齐贤。绍兴十七年登进士第,与朱熹同年。历任长沙、严州、信州、鄱阳等地方官员,乾道中召除金部郎官兼崇政殿説书。朱熹为其撰《神道碑铭》,称其“有本有文,■望隐然,为东州之重”2。洪丞相即洪适(1117年~1184年),字景伯,南宋名臣洪皓长子。金石学家、诗人、词人,与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史。至于洪适如何获得包括岳飞在内的六十余轴古贤像,尚待进一步考证。那位为王柏临本“篆題其姓名”的潘伯远,身世不得其详。但知南宋时期有金华潘氏,为书法世家。从宋高宗时的潘良贵、潘时叔侄,直到宋理宗时的潘继先,世代善书。潘继先与王柏同时,又以长于篆书名重乡里,有石刻篆书“金华福地”四大字传世。王柏请他来“篆題其姓名”,为这批古贤像增色,应当是很有可能的。如果这种推测不错,那么伯远就是继先的字了。明代嘉靖初年李濂出任宁波同知时,与浙东一带学人有广泛的交往,对旧家文献尤为留心寻访。这幅“原出于秘府”并附有王柏《像赞》和潘伯远篆题手迹的《岳武穆遗像》,很可能是他通过王柏后人临出副本,后来收入《朱仙镇岳庙集》的。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巨变之后,不但南宋秘府和洪适家的藏件早已损毁无遗,而且王柏临本也已杳如黄鹤,而《岳武穆遗像》独能借《朱仙镇岳庙集》得以流传于世,实在是弥足珍贵。在中国封建社会,为当代功臣名将绘制图像,悬于宫廷,是最高统治者表彰忠良、为臣民树立典范的重要手段。汉宣帝时绘霍光、苏武等11人画像于麒麟阁,唐太宗时绘长孙无忌、魏征等24人图像于凌烟阁,对后世影响深远,遂使“麟阁画图”、“貌写凌烟”成为建立丰功伟绩和获得崇高地位的象征。岳飞作为南宋时期功勋卓著的爱国将领,绘其像于秘府,表彰其功勋于朝堂,以激励人们为收复失地、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统一而建功立业,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早在绍兴四年(1134年)邵缉献给岳飞的一首词中,就代表民间发出为岳飞“麟阁画图”的呼声:日落旌旗,霜侵甲胄,塞角声唤寒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戟交横。频笑顷,羌戎授首,千里静欃枪。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尽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3然而,当时岳飞的资望还不足以服众。更重要的是,当时朝廷中坚持投降卖国路线的主和派势力强大,高宗皇帝本身就是投降派的总后台。所以在那时提出为岳飞“麟阁画丹青”,实际上就像唐人李贺的诗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4一样,不过表达了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即便在岳飞的军功和地位最为显赫的时候,朝廷为其“麟阁画丹青”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至于被害之后继续蒙受不白之冤、不断遭受诬蔑与清算的二十多年间,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我们推测,洪适据以临摹的秘府藏《岳武穆遗像》原件,亦即《朱仙镇岳庙集》所收《岳武穆遗像》的原始底本,应是宋孝宗为岳飞冤案平反之后的作品。其具体绘制时间,应在孝宗即位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至洪适罢相的淳熙二年(1166年)这四五年之间。洪适据其临出副本,也当在这段时间之内。既然宋廷为岳飞绘制图像已在他含冤被害二十多年以后,画师已无法以本人为模特进行创作,于是图像是否符合人物原貌,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对此,我们也做了一些粗略的研究,认为不但其真实性不成问题,而且基本上达到了“风神宛转”的境界,是传世岳飞画像中规格与水平最高,也最具权威性的作品。首先,朝廷为当代大臣画像,事体重大,从主事者到执笔的画师,都非常慎重。这样产生的作品,一招一式都必有所本,而不可能面壁虚构。其次,岳飞一生转战南北,朝野上下,交游甚广。38岁遇害,属于英年早逝。到朝廷为他画像之时,同僚或旧部中,比他年轻的自不必说,和他年龄相仿甚或比他年龄更长的也有不少人还健在。事隔二十多年,他们对岳飞的音容笑貌应该还记忆犹新。如果画像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在他们那里是很难通过的。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岳飞生前虽然不曾获得“貌写凌烟”的殊荣,但是民间画师为他绘制的画像却早已到处流传。据《百氏昭忠录》记载:建炎庚戌仲春,岳公观察总熊罴之师,以捍国保民为志,爰自桐川次于阳羡。时方外侮内盗交寇四境,举邑生灵几死而复生者屡矣,皆公之造也,其德孰加焉。人莫不谓“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无以见其报称不忘之意,乃立生祠,绘英雄卓绝之姿,修泌水芬馨之奉,子子孙孙,瞻事无斁。5其平曹成也,湖南官廪无以供给,县令率皆逃去。侯军啖死已三日,故能灭曹成。迄今江左士庶,间写其像以事焉。6六月,先臣始入城论囚,即诸酋罪之尤者数人,各置之法,余悉称诏贳只。市不易肆,虔人欢声如雷。至今父老家家绘而祀之……虽更权臣之祸,亦不变。7岳王为招讨数月,破江西贼大小百余火……民复安堵。故湖之南,江之西,比屋绘像,事王如生。8那些在“权臣之祸”中有幸被保存下来的民间版画像,便为宫廷画师们提供了间接的素材,从而保证了人物基本体貌特征之真,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其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进而达到“风神宛转”的妙境。如果拿《岳武穆遗像》同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做一番比较,那么上述的观点将会得到进一步印证。刘松年(1155年~1218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著名画家。《中兴四将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真迹目录》、《石渠宝笈》、《南宋院画录》著录,为流传有序的历代宫廷藏品,今存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90.6厘米。画中绘南宋前期“中兴名将”刘光世、韩世忠、张浚和岳飞四人,各携随从侍卫一人,俱全身站立,自左至右依次排列。图中人物体态、神情、站姿、衣饰各不相同。其中岳飞体态稍胖,头偏大。清人阮元将其相貌特征概括为“面大而方,广额疏眉,两颊甚丰,目圆鼻尖,自口以下,重颐甚长,无髭须”,大体符合画像的实际。把它同《岳武穆遗像》进行对照,我们发现二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这种吻合,甚至可以通过某些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看出来。例如《岳武穆遗像》是胸像,不大容易表现人物体态的胖瘦,但通过下巴与脖子相接处二三道明显的褶皱,还是把岳飞体态较胖的特征非常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这与《中兴四将图》中“自口以下,重颐甚长”的特征如出一辙。前面论证过,《岳武穆遗像》的制作,至迟不会晚于洪适罢相的乾道二年(1166年),而从《中兴四将图》上“岳鄂王飞”的题字,可以推知此画的创作再早也不会早于宋廷追封岳飞为鄂王的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两幅画的创作时间相隔至少40年以上,作者都不可能以真人为模特进行创作,而二者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体貌特征又是如此相似,只能理解为他们都参考了岳飞在世时以真人为模特绘制的肖像资料。当然,二者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髭须的有无和头饰的不同。前者有髭须,后者“无髭须”;前者戴直翅幞头,后者戴软巾。两幅画像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也不同。前者手捧朝笏,老成持重,神情端毅,显然已是功高德茂的朝廷重臣;后者袖手而立,白净面皮,眉目疏朗,“恂恂如书生”9。岳飞28岁破戚方于广德军,当地民众就为他“绘英雄卓绝之姿”,供奉于生祠,“犹以为未至,皆欲图像于家……晨昏钦仰”5。此后,大军到处,恩泽所及,更是“比屋绘像,事王如生”。直到数十年之后岳珂到虔州民间搜集其祖父的事迹时,还看到“至今父老家家绘而祀之”。这说明,南宋时期民间流传岳飞一生不同年龄段的画像一定不少,这就给后来的专业画家按照各自不同主题的需要进行创作时在素材上留下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中兴四将图》为突出岳飞年轻有为、后来居上的儒将特征,自然应取他早期画像为素材;《岳武穆遗像》既然是作为藏于秘府、传之后世的标准像来绘制的,必以其功业鼎盛时的画像为素材,方可“典刑凛然”。都是取材于岳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