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组成_第1页
原子核的组成_第2页
原子核的组成_第3页
原子核的组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点一、天然放射现象与三种射线(一)天然放射现象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2.物质发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作天然放射现象。3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或等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发出射线。(二)三种射线1.射线:(1)是高速粒子流,其组成与氦原子核相同;(2)速度可达到光速的eq\f(1,10);(3)电离作用强,穿透能力较弱,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2.射线:(1)是高速电子流;(2)它的速度更大,可达光速的99%;(3)电离作用较弱,穿透能力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3.射线:(1)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m以下;(2)电离作用更弱,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要点二、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2.中子的发现: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一种质量与质子相同,但不带电的粒子,称为中子,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4.原子核的符号5.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组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eq\o\al(1,1)H、eq\o\al(2,1)H、eq\o\al(3,1)H.要点突破一:α、β、γ三种射线的比较种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组成高速氦核流高速电子流光子流(高频电磁波)质量4mp(mp=1.67×10-27kg)eq\f(mp,1836)静止质量为零带电荷量2e-e0速率c穿透能力最弱,用一张纸就能挡住较强,能穿透几毫米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厚的铝板电离作用很强较弱很弱在磁场中偏转偏转不偏转2.三种射线在电场、磁场中偏转情况的比较(1)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偏转半径较大,β射线偏转半径较小,γ射线不偏转,如图所示。(2)在匀强电场中,α射线偏离较小,β射线偏离较大,γ射线不偏离,如图所示。二: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符号eq\o\al(A,Z)X)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3.同位素(1)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数目,进而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所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它们的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题型一:天然放射现象与三种射线题型二:原子核的组成要点一、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2.衰变类型(1)α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eq\o\al(238,92)U的α衰变方程:eq\o\al(238,92)U→eq\o\al(234,90)Th+eq\o\al(4,2)He。(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进行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eq\o\al(234,90)Th的β衰变方程:eq\o\al(234,90)Th→eq\o\al(234,91)Pa+eq\o\al(0,-1)e。3.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二)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2.特点:(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3.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的衰变。要点二、核反应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一)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或者发生状态变化的过程.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核反应方程eq\o\al(14,

7)N+eq\o\al(4,2)He→eq\o\al(17,

8)O+eq\o\al(1,1)H.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二)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2.应用:(1)射线测厚仪:工业部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来测厚度.(2)放射治疗.(3)培优、保鲜.(4)示踪原子: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后可以探测出原子到达的位置.(三)辐射与安全1.人类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2.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用具等的污染.要点突破一:衰变半衰期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衰变方程eq\o\al(A,Z)X→eq\o\al(A-4,Z-2)Y+eq\o\al(4,2)Heeq\o\al(A,Z)X→AZ+1Y+eq\o\al(0,-1)e衰变实质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2eq\o\al(1,1)H+2eq\o\al(1,0)n→eq\o\al(4,2)He1个中子转化为1个质子和1个电子eq\o\al(1,0)n→eq\o\al(1,1)H+eq\o\al(0,-1)e典型方程eq\o\al(238,92)U→eq\o\al(234,90)Th+eq\o\al(4,2)Heeq\o\al(234,90)Th→eq\o\al(234,91)Pa+eq\o\al(0,-1)e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半衰期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衰变规律N余=N原,m余=m原式中N原、m原分别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余、m余分别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影响因素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外部条件、化学状态无关半衰期规律是对大量原子核衰变行为作出的统计结果,可以对大量原子核衰变行为进行预测,而单个特定原子核的衰变行为不可预测二:核反应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条件用α粒子、质子、中子,甚至用γ光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实质用粒子轰击原子核并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规律(1)质量数、电荷数守恒;(2)动量守恒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eq\o\al(14,

7)N+eq\o\al(4,2)He→eq\o\al(17,

8)O+eq\o\al(1,1)H(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eq\o\al(9,4)Be+eq\o\al(4,2)He→eq\o\al(12,6)C+eq\o\al(1,0)n(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eq\o\al(27,13)Al+eq\o\al(4,2)He→eq\o\al(30,15)P+eq\o\al(1,0)n;eq\o\al(30,15)P→eq\o\al(30,14)Si+eq\o\al(0,+1)e.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等号连接,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2.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与技巧(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eq\o\al(A,Z)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eq\o\al(A′,Z′)Y,则衰变方程为:eq\o\al(A,Z)X→eq\o\al(A′,Z′)Y+neq\o\al(4,2)He+meq\o\al(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eq\f(A-A′,4),m=eq\f(A-A′,2)+Z′-Z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题型一:原子核的衰变题型二:核反应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要点一、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核力: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相互作用,即存在一种核力,它使得核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这种作用称为强相互作用。2.强相互作用的特点(1)强相互作用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2)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超过10-15m,相互作用不存在。3.弱相互作用(1)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质子转变的原因。(2)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其力程只有10-18m。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要点二、结合能与质量亏损(一)结合能1.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2.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叫作比结合能,也叫作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最稳定。(三)质量亏损1.质能方程:物体的能量与它的质量的关系是:E=mc2。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要点突破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在不同尺度上发挥作用(1)引力相互作用:引力主要在宏观和宏观尺度上“独领风骚”。是引力使行星绕着恒星转,并且联系着星系团,决定着宇宙的现状。万有引力是长程力。(2)电磁相互作用:电磁力在原子核外,电磁力使电子不脱离原子核而形成原子,使原子结合成分子,使分子结合成液体和固体。(3)强力:即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强力将核子束缚在一起,强力是短程力。(4)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质子转变的原因。弱相互作用也是短程力,其力程比强力更短,为10-18m,作用强度则比电磁力小。二:核力的性质(1)核力是四种相互作用中的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2)核力是短程力。约在10-15m数量级时起作用,距离大于0.8×10-15m时为引力,距离小于0.8×10-15m时为斥力,距离为10×10-15m时核力几乎消失。(3)核力具有饱和性。核子只对相邻的少数核子产生较强的引力,而不是与核内所有核子发生作用。(4)核力具有电荷无关性。核力与核子电荷无关。三: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关系(1)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其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原子核,两者相差越多。(2)形成原因:①若质子与中子成对地人工构建原子核,随原子核的增大,核子间的距离增大,核力和电磁力都会减小,但核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当原子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不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这个原子核就不稳定了。②若只增加中子,因为中子与其他核子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所以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所以稳定的重原子核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③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若再增大原子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根本没有核力的作用,这时候再增加中子,形成的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四: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结合能把原子核分成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比结合能等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中核子个数的比值,它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曲线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轻核和重核的比结合能都比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要小2.质量亏损核能的计算(1)质量亏损Δm的理解:所谓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消失,而是减少的质量在核子结合成核的过程中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了。反过来,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总质量要增加,总能量也要增加,增加的能量要由外部供给。3.质能方程E=mc2的理解(1)根据质能方程,物体的总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物体质量增加,则总能量随之增加;质量减少,总能量也随之减少,这时质能方程也写作ΔE=Δmc2。(2)运用质能方程时应注意单位.一般情况下,公式中各量都应取国际单位制单位。但在微观领域,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往往比较麻烦,习惯上常用“原子质量单位”和“电子伏特”作为质量和能量的单位,1u对应931.5MeV能量。题型一:核力题型二:结合能与质量亏损要点一、核裂变(一)核裂变的发现1.核裂变:铀核在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块质量差不多的碎块,这类核反应定名为核裂变。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eq\o\al(235,

92)U+eq\o\al(1,0)n→eq\o\al(144,

56)Ba+eq\o\al(89,36)Kr+3eq\o\al(1,0)n。3.链式反应: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继续与其他重核发生反应,引起新的核裂变,使核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这样的过程叫作核裂变的链式反应。4.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核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作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作临界质量。(二)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反应堆,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燃料:铀棒;(2)慢化剂:石墨、重水和普通水(也叫轻水);(3)控制棒:为了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当反应过于激烈时,将镉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作控制棒。2.工作原理核燃料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3.核污染的处理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深埋地下。要点二、核聚变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核聚变。2.核反应方程:eq\o\al(2,1)H+eq\o\al(3,1)H→eq\o\al(4,2)He+eq\o\al(1,0)n+17.6MeV。3.条件:使轻核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4.宇宙中的核聚变:太阳能是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成氦核释放的核能。5.人工热核反应:氢弹.首先由化学炸药引爆原子弹,再由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爆炸。6.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比较:(1)优点: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②地球上核聚变燃料氘和氚的储量丰富;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2)缺点:核聚变需要的温度太高,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要点突破突破一:核裂变1.典型的裂变方程(1)eq\o\al(235,

92)U+eq\o\al(1,0)n→eq\o\al(139,

54)Xe+eq\o\al(95,38)Sr+2eq\o\al(1,0)n(2)eq\o\al(235,

92)U+eq\o\al(1,0)n→eq\o\al(144,

56)Ba+eq\o\al(89,36)Kr+3eq\o\al(1,0)n2.核能的释放由于重核的核子的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核子的平均质量,因此,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会发生质量亏损,释放核能。3.链式反应发生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2)有足够浓度的铀235;(3)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4.裂变反应的能量大小: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一个铀235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按200MeV估算,1kg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8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裂变时能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5.核电站的主要部件及作用组成部分材料作用裂变材料(核燃料)浓缩铀提供核燃料减速剂(慢化剂)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也叫轻水)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控制棒镉棒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热交换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传输热量防护层厚水泥层防止放射线泄露,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造成伤害(1)消耗的核燃料少;(2)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可采用储量大,所能提供的能量大;(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突破二:核聚变1.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轻核间的距离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m以内,这要克服原子核间巨大的库仑斥力作用,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有一种方法就是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2.轻核聚变是放能反应: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3.聚变方程:eq\o\al(2,1)H+eq\o\al(3,1)H→eq\o\al(4,2)He+eq\o\al(1,0)n+17.6MeV。4.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的区别重核裂变轻核聚变放能原理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放出核能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放出核能放能多少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要大3~4倍题型一:核裂变例一.下列关于核反应方程及描述,正确的是()A.He+Al→P+n是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的核反应方程B.U→Xe+Sr+n是核聚变方程C.H+H→He+n是α衰变方程D.N+He→O+H是α衰变方程【答案】A【分析】A.该方程是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的核反应方程,找到了放射性的同位素30P,故A正确;B.该方程是核裂变方程,但书写错误,不是核聚变方程,故B错误;C.该方程是轻核聚变反应,故C错误;D.该方程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方程,故D错误。题型二:核聚变例二.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核反应方程及其表述都正确的是()A.He+Al→P+H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F+H→O+He是α衰变C.H+H→He+γ是核聚变反应D.U→Sr+Xe+3n是核裂变反应【答案】C【分析】A.该方程书写错误,电荷数两边不相等,故A错误;B.该方程是人工转变方程,故B错误;C.该方程是核聚变反应,故C正确;D.该方程书写错误,反应物中应该有中子,故D错误。故选C。5.5“基本”粒子要点一、基本粒子与粒子的分类一、“基本”粒子(知道电子、中子、质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1.人们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把它们叫作“基本粒子”。2.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很多新粒子不能看作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并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复杂的结构。二、发现新粒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π介子,后来发现了超子等。三、粒子的分类(知道粒子的分类及其作用,了解夸克模型)1.强子:是参与(填“参与”或“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强子。2.轻子:不参与(填“参与”或“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以及τ子和τ子中微子都是已发现的轻子。3.规范玻色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中间玻色子(W和Z玻色子)、胶子。4.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要点二、夸克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1.夸克、夸克模型:1964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等人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