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射阳湖青龙口调蓄效益分析_第1页
建湖射阳湖青龙口调蓄效益分析_第2页
建湖射阳湖青龙口调蓄效益分析_第3页
建湖射阳湖青龙口调蓄效益分析_第4页
建湖射阳湖青龙口调蓄效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湖射阳湖青龙口调蓄效益分析

1基本情况1.1湖荡—自然概况九龙口位于南京市建湖县、宝应县和淮南市楚州县的交汇处。是射阳湖瑶区的中心区域。射阳湖荡区北起建港沟口,向西南经马家荡、收成、沙庄(九龙口)至射阳湖镇一线,再折向东经九里、黄土沟至庙河口一线,是里下河地区最大外排河道射阳河上游的主要调蓄湖泊,湖泊保护面积129.68km2。九龙口荡区湖泊保护范围西至安丰河,东至林上河、城河,北至盐徐高速,南至恒济镇欧冯庄以南300m,保护面积为25.34km2,占射阳湖总面积129.68km2的20.0%。九龙口荡区滩面高程0.8~1.0m,低洼处仅有0.5m,湖底高程-0.3m左右。九龙口荡区的水源主要来自扬州、淮安的客水,通过安丰河、獐浉河、大官河、白马湖下游头溪河等汇入荡区,经荡区东北部蔷薇河、戛粮河、潮河、杨集河,汇入射阳河。九龙口荡区原有湖荡大多漫滩排水,因自然淤积和盲目围垦,大大缩小了过水断面,形成了由蚬河、林上河、钱沟河、安丰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涧河、城河九条自然河道交汇而成的复合水系。在九龙口荡区境内河道长度2.0~5.0km,蚬河河底高程在-1.5m左右,其余河道河底高程一般在-0.3m左右,河口宽度40~50m,河底宽度5~10m。九龙口荡区水体和滨湖岸线按类别划分,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是向建湖县水厂供水的水源地、里下河北部地区向射阳河排水入海的行洪通道、里下河射阳湖荡目前现存自由水面最大的雨洪调蓄区、湿地生态水域、渔业养殖区和滨湖景观娱乐等功能。1985年11月,建湖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九龙口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里下河湖荡湿地和淡水生物资源及人文景观。2011年,九龙口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6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成为省级规划保护的重点湖泊之一,目前湖泊保护范围已完成勘界设桩。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湖泊保护规划》),九龙口湖泊保护面积为25.34km2,占射阳湖总面积的20.0%。其中,湖泊湖荡面积21.53km2(包括现状自由水面9.63km2),第一批滞涝圩2.93km2,第二批滞涝圩0.88km2。2009年12月,已由省湖泊保护管理机构完成对湖泊保护范围勘界设桩。九龙口荡区现建有龙珠岛和水寨工程,其余主要是围网养殖和芦苇地,2005年后,龙珠岛周边围网已逐步清除。涉及1992年后新圩(省政府规定保留的水面积)有14个,面积11.89km2。以养殖和莲藕种植为主,涉及第一批滞涝圩4个,面积2.93km2,以养殖为主。涉及第二批滞涝圩2个,面积0.88km2,目前主要是养殖和莲藕种植为主。九龙口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气象特征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7℃~14.4℃,1月份平均气温-0.3℃~1.3℃,7月份平均气温26.7℃~27.0℃,年无霜期214天,年降水量980~1100mm,降水集中于每年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12月至次年2月降水最少,尚不足全年的10%,全年雨日为110~120d。常年偏东风为主,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则以偏北风为主。1.2农业县2所建湖县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北部,是里下河腹部地区三大洼地之一。县境东枕通榆河与射阳县接壤,南与盐都县隔盐河、皮岔河相望,西承射阳湖与宝应、淮安交界,北与阜宁县毗邻。境内沟河纵横,田畴交错,村镇密布,是典型的水网圩区。建湖县现有土地总面积1160km2,耕地面积59.6kha,内陆水域面积28.5kha。现辖15个镇区,20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80.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7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8.6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22114元,财政总收入18005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5.3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62亿元。粮食总产量68.27万t,粮食商品率73%,油料1.42万t,棉花3723t,水产品8.77万t。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9元。九龙口镇地处建湖县西南部,与扬州市的宝应县、淮安市的楚州区、盐城市的阜宁县相邻。全镇面积71km2,其中,耕地面积3115ha、荡滩2700ha。辖12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71万人。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财政总收入4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2洪水灾害及原因2.1海洋形势分析九龙口荡区处里下河北部腹部地区,形成大洪大涝的情况与里下河腹部全区情况一致。从形成里下河地区大洪大涝的天气系统看,虽有台风、涡切变、槽、涡、切变线等五大类,但主要是6月左右的梅雨和7、8、9月间的台风形成的暴雨。江淮之间特有的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由于受入梅时间迟早、梅雨期长短、梅雨量多寡以及太平洋上空副高位置等因素影响,可能形成水旱灾害。1962年、1965年台风暴雨和1954年、1991年、2003年、2006年、2007年梅雨给里下河地区造成很大灾害。影响九龙口区域最大的是梅雨。根据统计,近20多年来,最高水位高于2.0m防洪警戒水位的年份中近70%年份与梅雨有关系。梅雨量越大,水位越高,洪涝灾害越严重,1991年、2003年、2006年、2007年特大洪涝灾害均因梅雨量过大造成。建湖县城区位于九龙口流域的影响区域,1991年以来的大水年,每次都有大范围淹没,损失惨重。1991年大水,里下河腹部地区水位普遍创历史新高,九龙口上下游的射阳镇、收成庄水位分别达到3.34m、3.25m,建湖水位达到2.78m。2003年梅雨期长达28d,九龙口流域连续降雨达20d左右,射阳镇梅雨总量590mm,占到正常年份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大水造成建湖县直接经济损失达6.42亿元;2006年大水,射阳镇、收成庄、建湖水位逼近历史最高,并创水位历史最大日涨幅,大水造成建湖县直接经济损失5.52亿元;2007年里下河地区再次遭受洪涝灾害,九龙口沿线水位再次接近历史最高,大水造成建湖县直接经济损失1.62亿元。2.2洪水灾害的原因2.2.1气候特点及降水特征九龙口荡区处里下河北部腹部地区,其灾害成因与里下河腹部情况一致。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属平原水网区,为江淮平原的一部分,由长江、淮河及黄河泥沙长期堆积而成,四周高,中间低,呈碟型,俗称“锅底洼”,尤以兴化、建湖、溱潼为最洼;气候处于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汛期降雨量集中,降雨量年际变化也较大,又东频黄海,黄海风暴潮顶托,区内涝水难排。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里下河地区是一个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发的区域。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加上极易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决定了当地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势必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也是里下河低洼区典型的自然灾害。2.2.2湖荡地围垦北塘建湖县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北部地区,境内地势低洼,是里下河三大洼地之一。九龙口湖荡是河湖交织水系,现状荡区围垦严重,1970年,蒋营镇河北、河南两村开始围垦北塘。1992年后,又围占14个圩。围垦使河道堵塞严重,行洪泓道缩窄淤浅,无论是排水还是供水,在湖荡地区都形成较陡的水位比降,使涝情加剧、旱情突出。2.2.3湖荡滞洪涝功能九龙口湖荡是河湖交织水系,原是天然的滞蓄水库。1970年,蒋营镇河北、河南两村开始围垦北塘。1992年后,又围占14个圩。现状荡区养殖区域密集。圈圩使河道堵塞严重,再加上围网,围湖过多,致使湖泊的调蓄容积减少,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里下河湖泊湖荡滞洪(涝)功能对降低里下河腹部全区的最高水位,保护已建圩区的安全作用明显。每100km2滞洪(涝)面积影响里下河腹部地区最高水位在0.05~0.25m左右。九龙口荡区是里下河地区最大外排入海通道射阳河源头的集水湖泊,也是汇集宝应、楚州诸地客水入射阳河过境的过水型湖泊,在里下河地区发生区域性洪水时的调蓄作用不可替代。2.2.4水质保护规划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戛粮河水功能区名称为渔业用水区,2020年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蔷薇河水功能区名称为渔业用水区,2020年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根据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9年批准的《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九龙口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功能是湿地生态景观保护功能,戛粮河段的生态功能是水源水质保护功能,目前,九龙口荡区是建湖县水厂供水的水源地。由于荡区范围大面积养殖,投放饵料,同时白马湖下游头溪河排放淮安境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入荡,加之荡区内部通道堵塞,水流不活,荡区水质有恶化的趋势,需要治理保护。3湖荡水系功能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前提,突出安全性,注重协调性,保持系统性的原则,根据水系规划规范要求,统筹考虑地表水体及其岸线和滨水地带的保护、利用和协调,在保护基础上实现多功能利用;依据《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优先提高湖荡功能中涉及公共安全的防洪排涝、饮用水安全功能;协调对湖荡水系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系统利用,同步协调改善湖荡的复合功能,协调上下游关系、供水与排水关系,协调河湖整治与生态性修复,协调堆土位置及形态与湖荡功能;联系历史整治和规划要求,使湖河整治形成一体,在区域治理中发挥综合效果。3.1工程处理措施3.1.1陆相陆海区林分密度及河道建设标准为保障九龙口区域防洪安全,提高九龙口镇排涝标准,改善射阳湖九龙口区域水质,针对九龙口荡区内现有的两条干河林上河、城河和龙珠岛周边六条汇水河道下段普遍存在河道淤积严重,除涝标准低的问题,规划按照里下河腹部1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拓浚,并加固堤防,完善泵站、涵闸等建筑物工程配套,提高河道防洪除涝能力。疏浚林上河2.0km,城河5.0km,河道标准为:林上河河底高-2.0m,河底宽30m,坡比1∶3;城河河底高-2.0m,河底宽40m,坡比1∶3。以疏浚行洪通道,降低九龙口镇圩区围水高度,加快排涝退水速度,减小洪涝灾害损失。九龙口荡区龙珠岛汇流区湖区浚深1.5~2.0m,局部区域挖深至-2.0m。工程作用是改善湖泊水质和底质,增大干旱期调蓄能力,净化湖区自由水体,畅通南北向行洪通道,加速湖区水流循环,并带动周围河网水体流动,改善水环境。疏浚荡区通道6条,各长1.0km,河道设计标准:河底高程为-1.0m,河底宽度40m,坡比1∶3。工程作用是增加汇流能力,提高龙珠岛周围汇流区水体置换速度,净化沿湖岸的水体环境,保证戛粮河水源水质。镇区防护:为加强对龙珠岛汇流区的冲刷防护,需对其对面镇区进行防护建设。因镇区房屋密集,为减少征地拆迁,拟采用驳岸形式进行防护建设,拟防护长度190m。林上河、城河沿线拆建闸站2座。堆土区安排:林上河、城河弃土部分土方沿河道就近堆放,加固堤防,其余土方与荡区6条通道疏浚土方及汇流区浚深土方运输出湖集中堆放。3.1.2滞涝塘结合绿渠设计为提高九龙口湖荡防洪排涝功能,通过对荡区内1992年后围垦的滞涝圩进行破堤或平堤,可以净增自然调蓄面积约3~11km2,3.0m以下的调蓄水量在可达到0.26~0.43亿m3,增加约0.06~0.24万m3蓄水量,充分发挥“中滞”作用,减轻区域“上抽”、“下排”的压力,有效降低区域高水位,减小洪涝灾害的损失。现状规划可破除的滞涝圩为南北向进出湖荡的干河—林上河、城河沿线1992年后围垦的滞涝圩W28、W26、W26-1、W15、W16等5个圩堤还水,形成自然水面。规划治理8条干支河,疏浚林上河、城河两干河7km;疏浚龙珠岛周边钱沟河、安丰河、新舍河、溪河、莫河和涧河6条支河各1km;新建镇区挡洪墙190m;拆建闸站结合2座。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199.67万m3,土方回填6.31万m3,砌石:998m3,砼及钢筋砼1576m3,用工1.16万工日。3.2非工程措施3.2.1退圩还荡,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九龙口位于戛粮河上游,要保障戛粮河的水质,主要依靠九龙口水体的净化。通过九龙口荡区清退围网、破堤或平堤还水还湖扩大水面、疏浚活水通道,可以增加水环境承载能力,规避戛粮河供水风险,实现安全供水的目标。在九龙口地区荡区水系整治、退圩还湖的基础上实施退渔还荡工程,平整围垦面积约6.37km2,拆除养殖区域约1.39km2,压缩养殖面积,调整养殖模式;加强入湖污染源防治、内源治理;开展生态清淤和生态修复,逐步修复和提升湖荡生态服务功能;建立优化的湖泊资源保护和开发模式,使九龙口成为寓行洪、蓄洪、水源供应、生态养殖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健康湖泊。3.2.2水质水量监测戛粮河是建湖县城区的供水水源地,蔷薇河是渔业用水区,2020年水质目标均为Ⅱ类。每年丰水期,受地表径流影响,水质较差,溶解氧和氨氮指标只能达到Ⅲ类甚至更低的类别。在龙珠岛附近建立监测站点,对湖泊水域、水量、水质、取水排水、污染物入湖、水域与岸线开发利用等湖泊重要指标的自动化监测,应急管理涉湖突发性事件。主要布置一座常规型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设置水质水量监测平台1座,巡测点3~5处,适时监测戛粮河上游水源地的水质水量。按照水利部《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规定要求,建设湖泊所在实验室用房350m2,购置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和巡测装备。3.2.3采用信息化方法进行防洪信息化建设,根据科学进行预报调度方案研究及软件开发,建立完备的防洪除涝决策支持和水质水量监测系统,利用有效的信息采集、通信手段和计算机系统,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应用管理学、系统学、计算机技术以及防汛除涝减灾领域、水质水量监测领域的科学技术,把防汛信息和水质水量采集、传送、处理、分析预测、预报、调度等环节有机联结起。4防洪除涝设计九龙口荡区整治工程兼有防洪除涝、供水、湖泊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防洪除涝是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工程是否可行的关键。本文只对九龙口荡区整治提供对策设想,在此只对各项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