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为民无止境_第1页
勤廉为民无止境_第2页
勤廉为民无止境_第3页
勤廉为民无止境_第4页
勤廉为民无止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勤廉为民无止境——记保山市人大代表杨善洲

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多元)的林场,而且他已将林场无偿上缴给了国家。现在仍然精神矍铄地住在大亮山,无偿担任该林场场长,继续实践他“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荣膺“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他被很多人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一、二十多年住深山,艰苦拼搏办林场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出于对他几十年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并取得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对此婉言谢绝。他对普书记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

时任保山地区行署林业局局长的史记武明白老书记的心事,他也很清楚,施甸县很贫困,老书记欲前往的大亮山,土地更是贫瘠,连野樱桃和杞木树都难成活。于是他多次劝老书记要种树就在保山城区附近种。可杨善洲说:“我就要去大亮山,家乡的林子多年前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严重,这样下去,子孙的日子怎么过?”

杨善洲退休后决心上山造林,开始全家都反对,说他为人民服务几十年,该休息了。但是见他决心已定,就不再说什么,因为全家人都认定他在做一桩高尚的事。他满怀深情地说:“自己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只要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就不会‘退休’,况且白天栽树,晚上烤火,不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吗?”

大亮山位于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900米—2982米之间,平均海拔达2600多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他12岁失去父亲,陪着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还当过7年石匠。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以供他读书和维持生计,是大亮山养活了周边的群众,给了许多像杨善洲这样的穷孩子上学的机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大量的原始森林在大刀和斧头的肆虐下,倒在地上,继而又被大火焚烧,就这样刀耕火种……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童山濯濯,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石开始裸露,山间溪流开始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农民以开荒扩大耕种面积,恶性循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深思熟虑之后,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大亮山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3月3日,他卷起铺盖,当晚就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

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杨善洲就这样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第一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深夜,突然狂风四起,他们正在抢修被风掀翻的棚子时,滂沱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之民如父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满腔热忱为人民。他曾说过,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为“人民币”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他舍得献出自己的一切。他把享受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他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具有永远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人格魅力。

这位石匠出身的农民,后来虽然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但在世俗人的眼里,他的所作所为似乎与他自身所处的“高级”地位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他穿着农民的服装走上地委书记的位置,仍保持淳朴的本色。他脸色黧黑,双手粗糙,身穿蓝色卡几布中山装。或许没有一个陌生人在看到他之后会想到,他竟然是一位地位不低的高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戴着竹叶帽或蓝色布帽、穿着草鞋的地委领导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乡秘书见他脚穿草鞋,头戴竹叶帽,以为他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这种着装虽然令人诧异,但在他所处的特殊年代却惊奇地表现出这位中国农民对自己出身的尊重,也同时使他与其曾经走出乡村时的那些父老乡亲的距离保持住了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可贵的是,他的这种“朴素”,不是一种有意的“作秀”,而是一个高级干部与当时的中国农民同甘共苦所表现出来的本来形象。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听来还叫人觉得意味深长:当时大家都在穷,我一个地委书记能富得起来吗?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雨季,家里来信说,房子漏雨、已经难以居住,叫他无论如何要想点办法寄点钱回去帮助家里修修房子……杨善洲翻遍了自己办公室及住房里所有的箱箱柜柜,都无法找到一张有钱的“存折”。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身上仅有的30元钱寄回去,并认真地向家里写了一封信:我实在是没有钱,这一点可以由秘书作证;房子漏雨,人难居住,也确实很困难,现将这30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的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别以为我有钱,即使有了钱,也不能搞特殊化,这一点请您们予以理解……

1995年,杨善洲早已退休并到大亮山为国家植树造林去了,家里再次为盖房子的事发愁,同时也是为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不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五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了,但这五万元的债怎么还?为此,他的老伴张玉珍专门找到了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助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老伴说:几十年就攒了这么点钱?9600元,能还五万?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这个已入末年的老人那无奈而真诚的态度,老伴含着泪水回老家去了。为了不拖累儿女,杨善洲决定卖房。刚刚盖起的房子,家人还没入住,便很快被卖出去了。这个很少进城、长期生活在农村老家的地委书记的妻子,又一次泪水满面地抽泣起来:我理解他,他虽然当了30多年的大官,但身上确实没有钱,这是我知道的;他连家都顾不来,还能有什么钱?

作为一个地委书记,与一般人相比,他的工资并不低。那么他的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在施甸基层工作过的一些乡镇干部反映:这个人用钱手很“散”,乐善好施,到了哪个村听说有人生活困难,就安排大队(现在的村委会)干部:先用我的工资去买点粮食或被子一类的东西,帮助困难户渡过难关;哪个生产队没有买籽种的钱,他立即拿出钱叫秘书去买种子……另据大亮山林场职工介绍,杨善洲具有菩萨心肠,退休之后,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对于奖金,要么婉言谢绝,要么他就把钱用在植树造林、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上。从中可以找到杨善洲为什么老是“穷困”的原因:他把“大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他真正的家里还能有多少呢?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个为官一方的官员,所做的事是“大事”还是“小事”,要问民众,不是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吗?“大事”、“小事”成功的标准,其最后鉴定、评判的权力应该是百姓。1986年6月,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一个名叫杨春兰老人的申诉:他因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说是杨春兰偷了他家的猪,有关部门立即将杨卖的猪送还给这家人,并罚他赔80元钱。杨春兰老人是一个靠买卖为业的农民,从来没有偷窃行为,他喊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知道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定期报告他本人。工作组与信访办的人立即着手深入调查。终于水落石出: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来转卖给他的,杨春兰对此毫不知情,他平时并没有任何偷窃行为。最后由地委一位领导专门组织调查组与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杨春兰老人得知自己的冤案被纠正后,专程赶到地委办公室要感谢地委书记杨善洲。杨善洲知道后,对秘书说:“感谢什么?我们还要感谢他呢——是他把自己的冤情告诉了我们!”后来地委办公室派人把这事转告了杨春兰,老人感动得老泪横流,激动万分,感激涕零,跑到村前一个山头上,远远地对着保山城长跪不起,瞌了9个响头……

身为地委书记,杨善洲“当权”多年没有为小山窝里浑身尘土的妻子孩子们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本本,有个工作人员主动为杨善洲的妻子制作了“农转非”报告,但被杨善洲坚决卡住。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窝,睡处有个“窝”就行。为了自己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和铸就绿色王国的梦想,他已无法顾及这许多了。

杨善洲无私奉献为人民,不为名也不为利的精神,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许多讴歌杨善洲的“民谣”在当地被广为传唱:“施甸有个杨老当(因‘文革’期间被定为‘当权派’,群众都习惯这样称呼他),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杨善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