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1页
四君子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2页
四君子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君子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根据上海的社会科学统计,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为19.6.105,而欧洲和美国的乳腺癌发病率超过50.105,包括美国的75.5.105。每年都有10万新诊断患者和大约3万乳腺癌患者死亡。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常常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证实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或失衡,特别是抗肿瘤能力低下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癌,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术后乏力、纳少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的化疗及放疗等辅助治疗奠定体力基础,可提高放化疗敏感性及完成率,对减少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延长生存期有确切的疗效。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理论及临床实践,提出脾气虚为乳腺癌术后的基本病机,确立了益气健脾的治疗方法,结合现代文献研究及笔者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选方四君子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数据1.1一般数据本研究所有观察对象均为住院病人,总共32例。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小36岁,最大74岁,所有观察对象均进入最终统计分析。1.2组和治疗方法西医诊断标准经组织学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根据1988年UICC(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乳腺癌TNM分期标准属于I~III期者。1.3神疲狂言,临床表现为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第1版)。主症: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异常(溏、烂、先硬后溏、时溏时硬);次症:神疲懒言,口淡不渴,腹痛绵绵,恶心呕吐,脘闷,肠鸣,面色萎黄,浮肿,排便无力,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2君子汤治疗总病例数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四君子汤)17例,对照组15例。基础治疗:术后常规予预防感染,止血,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但不使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治疗组:基础治疗同时在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四君子汤,药用: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每日1剂,煎取400mL,早晚分服,连续服用至术后第14天。对照组:仅进行基础治疗。术后第15天评价疗效。检测时间: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15天各抽取患者静脉血1次。安全性指标:(1)一般体检项目;(2)手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主要观察指标:(1)细胞免疫指标: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D4与CD8比值(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C)功能测定。(2)体力状况评定:根据Kanofsky(KP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3)中医临床症状。3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中医证候疗效:(1)根据乳腺癌术后脾气虚证的临床常见症状,按积分比法进行疗效判定,显示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根据中医证候评分标准,两组证候积分比较,术前及术后第3天P>0.05,两组有可比性;术后第15天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体力状况变化:术前两组卡氏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3天两组卡氏评分比较,P>0.05,两组有可比性。治疗组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5天卡氏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5天卡氏评分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术前、术后第3天两组各免疫功能指标,经t检验,P>0.05,有可比性;术后第15天两组各免疫功能指标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4。两组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5天各免疫功能指标前后经配对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安全性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异常。对照组在观察结束后发现1例肝功能损害,经保肝治疗后转正常。疗效总结:益气健脾方四君子汤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力状况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细胞免疫指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未显示四君子汤提高了乳癌术后脾气虚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分析可能存在诸多因素,如病例数太少,治疗时间比较短,入选的病例均为早中期乳腺癌,病人本身免疫功能低下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机体发生肿瘤时,在肿瘤局部的微环境发生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局部的CD+8亚群增高或降低,或识别肿瘤抗原上发生障碍,但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降低直到很晚才发生。另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实际利用度高低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免疫药理研究证实四君子汤可以增加细胞的免疫活性,使进入循环的癌细胞控制在免疫监控之下,提高具有细胞毒性的T淋巴细胞的攻击能力,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NK细胞的活性。笔者分析四君子汤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如下途径实现:(1)患癌症时,肿瘤细胞总是大量夺取其自身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如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使肌肉和组织中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表现为骨骼肌萎缩、肌病及低蛋白血症,而蛋白转换率异常地升高;肿瘤组织细胞的增殖相对不受正常代谢的调节控制,即使宿主已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肿瘤仍然持续地大量利用氨基酸及蛋白质,而不是利用酮体;肿瘤糖异生、糖酵解增加,葡萄糖不能较直接利用,迫使宿主动员大量氨基酸进行糖异生。四君子汤通过健脾益气,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增加食欲,促进蛋白质合成,对抗肿瘤细胞对蛋白质等的消耗,从而改善机体虚弱状态,提高免疫功能;(2)直接提高免疫功能。药理研究显示:党参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故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白术亦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提高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亚群)在外周血中的数值,对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有抗肿瘤等作用。王江东实验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抑瘤及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茯苓素在小剂量时为免疫促进剂,它可提高动物整体的免疫水平。茯苓多糖在一定剂量下能够保护免疫器官,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甘草酸可以调节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使Th1/Th2保持平衡。另外,甘草酸可显著抑制抗原细胞对T细胞的过度激活作用,并抑制由TNF-α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从而调节免疫反应。有学者观察到党参、白术、茯苓等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的功能。而茯苓中的次聚糖,有抗癌活性。实验研究也表明茯苓,党参,白术等均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通过本研究,笔者体会到对乳腺癌患者应:(1)重视免疫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