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_第1页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_第2页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_第3页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_第4页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三、卡尔·罗杰斯四、亚伯拉罕·马斯洛五、乐观体验的心理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职业满意度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时代精神:反主流文化运动。对社会不满。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性恶论)行为主义的观点:人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其中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白板说)人本主义的观点:它假设让人应该对其行为负主要责任。(性善论)人性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在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哲学中很多观点成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的责任2、此时此地3、个体的现象学4、人的成长1、人的责任存在主义的观点: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也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做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只是因为身体上有局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使患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2、此时此地人本主义的观点: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我们不应该成为过去的牺牲品。反对人的人格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3、个体的现象学关注产生的认知经验,但并不试图将这些经验还原为它的构成要素。人本主义的观点: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4、人的成长人本主义的观点: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通过自我获得发展的过程成称为“成长过程”。(罗杰斯)三、CarlRogers(CarlRogers,1902-1987)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对教育心理学也带来了重要的冲击,他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中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他同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这个理论与他所称的认知性学习是相对的。(一)人格的自我理论基本假设: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一)人格的自我理论现象场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对感知过、经历过的事物都赋予一定的主观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个人现象场包括有意识的感知和无意识的感知,有意识的感知是决定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自我概念含义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内容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其相关的评价;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一)人格的自我理论自我概念罗杰斯的自我与精神分析的自我的区别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人格的自我理论自我概念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理想自我: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可以用Q分类法来测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能够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一)人格的自我理论Q技术的实施(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

两个基础假设人的行为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着;所有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自我实现倾向指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方式发展其所有的潜能。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两个层面它引导机体产生维持生存与发展的行为,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所共有;指向个人成长,维持和增强自我,为人类所特有,与人格发展关系最密切。(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自我实现倾向自我实现倾向通过机体评估过程来引导行为。机体评估过程: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我们自身来评价经验的过程。机体评估过程是自我实现倾向的反馈系统,使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自我实现。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这种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与积极看待相反,那些漠不关心、蔑视、讥讽、冷淡、憎恨、打骂等称为消极看待。(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关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积极看待提供者根据一定评价标准来评判对象的品行或成就,只有达到标准才提供积极看待,否则就提供消极看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给某个人积极看待与他某一具体的行为无关,而是因为我们把这个人当作一个整体来接受和尊重,认为值得把他作为一个积极看待的对象。价值的条件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给予积极或消极看待的条件。积极看待有极为强大的力量,因此,价值条件可能干预甚至替代机体的评估过程,从而阻止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的健康成长。(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二)人格发展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提示提倡多给个体一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不是说价值条件一无是处。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刻意回避价值条件的影响,甚至在我们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和我们形成内在标准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价值条件是不可缺少的。罗杰斯反对的是价值条件的影响广泛和强大到超过、替代、干预个体的内在自我评价,这时人格健康才会受到损害。治疗的根本就是给予患者大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使他的内在自我评价重新强大健康起来。(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机能完善者指依照机体内部估价过程而不是外在价值条件生活的人。机能完善者的特征经验的开放自我的协调机体评估过程无条件的积极自我关注与同事和睦相处机能完善者的形成关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要求有一个无条件积极看待的成长环境。(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四)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治疗师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患者,而是提供一种氛围,使患者能够自己帮助自己。(四)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注意事项治疗师必须与患者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恰当的治疗关系要求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不意味着治疗师必须赞成患者的所作所为,特别是那些可能会造成伤害的行为。治疗师可以通过反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3、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结果就是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真实的情感的联系,也不可能成为心理和谐的人。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我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的需要对稳定、安全、保护、秩序等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的需要对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需要对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和完满的需要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需要的层次3、对心理健康的人的研究他们能够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去改进。比普通人更少受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心理健康都具有创造性。能够产生高峰体验(指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咱是的力量和惊奇。)自我实现的人是什么样的?五、乐观体验的心理

1、乐观体验对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投入,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扰他们,这是感受到的是乐观体验。2、日常生活中的乐观体验和快乐只要方法得当,那么任何工作都可以给你涌动体验。乐观体验快乐从哪里来?人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