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中医培训_第1页
护士中医培训_第2页
护士中医培训_第3页
护士中医培训_第4页
护士中医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技术规范邓行行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穴位或病灶或粘膜导入人体的一种现代外治法。具有药物与直流电物理疗法的二种综合性作用。主治一切内外病症,尤适合比较浅表或血流瘀滞的病症,如外伤血肿,骨质增生等。(一)衬垫法将药液浸湿的药物衬垫直接置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在药垫上再放置以常水浸湿的布衬垫、金属电极板等。放置药垫的电极称为主电极,另一极为辅电极。主电极经导线与治疗机的一个输出端联接(其极性必须与拟导入药物离子的极性相同),辅电极与治疗机的另一输出端相接。亦可将与阳极和阴极相联的衬垫都用药液浸湿,同时分别导入不同极性的药物离子。(二)穴位离子透入法将装有直径1~2厘米铅板的衬垫浸湿药液,放置在一定的穴位,另一极放在颈、腰或其他部位,通上直流电。以上诸法禁忌用于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湿疹、有出血倾向者以及对直流电不能接受者。中药热奄包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适应症: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各种痛症。1、治疗前评估①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②患者体质及热奄部位皮肤情况。③心理状况。2、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活络的作用。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3、禁忌症①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②严重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洞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对药物过敏者④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⑤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4、注意事项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②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艾灸疗法

概述艾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孟子.离娄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灸法的作用1温经通络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3温肾健脾4回阳固脱5益气升阳6消瘀散结拔毒泻热7防病保健施灸的禁忌1禁灸病症: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禁灸部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3.悬灸的三种方法

温和灸12隔姜灸操作

定穴-生姜片(0.2~0.5cm*2-3cm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姜片)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感冒、呕吐、腹痛、痛经面瘫以及风寒痹痛等。隔姜灸隔蒜灸操作定穴-独头蒜(0.2~0.5cm穿孔,捣蒜如泥亦可),-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大蒜)

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多用于治疗未溃疮疡、腹中积块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隔盐灸操作食盐填于脐部-上至生姜薄片——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壮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吐泻、痢疾、四肢逆冷和脱证,但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隔附子饼灸操作定穴-附子片、饼(0.5cm~1cm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壮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萎、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烫熨疗法烫熨疗法是应用发热的物器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烫熨或滚动、摩擦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法,其简便安全,是治疗疾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烫熨治疗包与灸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之一,是以烫熨代针灸,所以适用于针法和灸法许多临床病症的治疗。临床上主要用于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腿痛、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跌打损伤以及产妇暖宫、落枕的烫熨治疗。(三)注意事项1.热证、实证、局部无知觉者禁用。2.热熨前局部可涂层薄油脂保护皮肤。温度过高时,注意加布垫,并注意病员的感觉反应,避免烫伤。3.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泡;烫伤,应立即停止热熨,局部涂以烫伤的药物。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穴位注射疗法作用(1)止痛作用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

(2)防御作用

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以维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

(3)调整作用

穴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