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2_第1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2_第2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2_第3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2_第4页
内酰胺类抗生素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antibiotics)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特点杀菌剂毒性低品种多临床疗效好分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第一节青霉素类基本结构由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及侧链(R-CO-)组成,6-APA中的β-内酰胺环是维持抗菌活性的最基本结构。侧链上的R接上不同基团,就形成了各种半合成青霉素类。按照其来源分天然青霉素

人工半合成青霉素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

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培养液中含有F、G、X、K和双氢F五种成分。青霉素G(penicillinG,盘尼西林)

性质稳定,吸收率高,作用强,产量高,具有临床应用和生产价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青霉素,因其侧链为苄基,也称苄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药动学吸收

Po易被胃酸破坏,im吸收快而全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可透入浆膜腔和胎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脑膜炎时可透入脑脊液。结合率60%代谢少排泄

90%以原形由肾小管主动分泌而排泄,与丙磺舒竞争。

(1)采用复合混悬剂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肌注后在注射部位缓慢溶解吸收,可维持数天。但血药浓度低,只用于轻症病人或风湿病患者预防细菌感染。

(2)合用丙磺舒发生竞争性抑制使青霉素血浆浓度及疗效增强,维持时间延长。

延长作用时间的措施抗菌谱

对G+菌和G—球菌及螺旋体有效;

对阿米巴、立克次体、病毒、真菌、支原体无效。临床应用1.敏感菌感染病的首选:--如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1)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蜂窝织炎、丹毒、猩红热、败血症等。(2)肺炎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脓胸、败血症等。(3)敏感的金葡菌感染疖、痈、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G+杆菌:破伤风、白喉、炭疽杆菌;还有鼠咬热。(治疗破伤风、白喉时需加用抗毒血清以中和外毒素,因主要是外毒素所致症状)--螺旋体(回归、梅毒及钩端)--放线菌:大剂量,长疗程2.

对脑膜炎双球菌有效,但预防时用SD或SMZ,或利福平。3.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作用机制细胞壁

是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膜,坚韧而富于弹性,能维持细菌正常形态,抵抗细胞内外渗透压差,并与胞浆膜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主要成分

粘肽,是含有五肽的N-乙酰胞壁酸(MNAC)和N-乙酰葡萄糖胺(GNAC)在转肽酶催化下形成的多聚体。G+菌和G—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

青霉素作用机制1.与PBPs结合

PBPs是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催化活性的D、D肽酶,如转肽酶、羧肽酶等,是青霉素的结合靶点。阻止粘肽的交叉联结,致细胞壁缺损而失去保护屏障。2.激活自溶酶,细菌破裂死亡。

细胞壁的合成阶段(1)胞质内粘肽前体的形成;(2)胞质膜上乙酰胞壁五肽与乙酰葡萄糖胺连接;(3)在细胞膜外,通过转肽作用而完成交叉连接过程。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因含有高活性的β-内酰胺环,与乙酰胞壁酸五肽的最后二肽即D-丙氨酰-D丙氨酸结构相似,与转肽酶共价结合,使酶乙酰化,转肽作用不能进行,交叉连接受阻。

作用特点1.杀菌剂: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2.对G+菌作用强,对G—菌敏感性低。3.青霉素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不宜与抑菌药合用。4.青霉素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耐药性1.天然耐药

药物靶位PBPs结构的差异2.获得耐药

在不同菌株间的PBP基因间对等重组,产生了低亲和力的高分子的PBP3.药物不能穿透到作用部位

G—菌细胞壁外有脂质双层膜,可阻止大分子抗生素穿入;且外膜上有孔蛋白,减少时引起通道狭窄,大分子难以通过。4.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症状

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以钾盐为重,钾盐大量静注易致高钾血症。2.过敏反应

发生率高,皮肤过敏反应、血清病样反应多见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速发型: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迟发型:斑丘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样反应一般较轻,停药或服用抗组胺药可消失,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3.CNS脑脊液中浓度高时可引起痉挛、癫痫发作、青霉素脑病,甚至昏迷死亡二、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以6-APA为母核加入不同的侧链合成特点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孢菌与青霉素相比较对同一敏感细菌的抗菌强度不如青霉素,且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可口服,作用弱,少用。

2.耐酶青霉素

耐酶原因:侧链的保护

用途: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无效,因MRSA产生了一额外高分子量、低亲和力的PBP2α能替代正常的PBPs合成细胞壁。代表药物: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特点:耐酶又耐酸,可口服。3.广谱青霉素

主要是氨基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作用:对G-杆菌也有效,但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常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特点: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羧基青霉素类: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磺基青霉素:磺苄西林

脲基青霉素类:呋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特点:不耐酶用途:

羧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