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大唐时期价值观的兴衰
贞观时期是唐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偃武修文”,推行“文治”,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入研究贞观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贞观之治”,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唐朝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拟就贞观文化的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一重儒术重儒,恢复儒术共识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的风云激荡后,贞观初年,社会依然动荡不安,新政权危机四伏。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唐太宗深知帝王之业,草创难守成更难,即位之后多次召集谋臣“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在这场著名的“贞观君臣论政”中,统治集团认识到:历史上秦的国柞短而汉的国祚长,要保住大唐王朝的国祚长久,免蹈隋祚短的覆辙,就必须吸取汉代致治的成功经验,恢复儒术在封建统治中的重要地位。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向群臣宣称:“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认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在一次君臣讨论如何评价和发挥周孔之道时,唐太宗提出:“周孔儒教非乱代所行,商韩刑法实清平之秕政。道既不同,固不可一概也。”魏征更是明确表示商鞅、韩非那一套“权救于当时,固非致化之通轨。”大臣王珪也批评了“重武轻儒”的倾向,认为“前代哲王,任用儒学之士,汉家宰相,莫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而到了魏晋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儒道既衰,淳风大坏,故而社会动荡,政治衰败。要使天下大治,必须重振儒术,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唐太宗听了,“深然其言。”“古称儒学家者流,本出于司徒之官,可以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莫若于此焉。”经过认真总结前代帝王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反复研讨”自古理政得失”,贞观君臣达成了要使国家乱后致治,必须偃武修文,振兴儒术的共识。在贞观君臣的身体力行下,魏晋以来一度衰落的儒学在贞观时期开始全面振兴,并且在新的高度上重新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一直影响后世。1.封教权。封孔,立孔为了提高儒学地位,从唐高祖起就大力宣传尊孔崇儒。据史料记载:“高祖建义太原,初定京邑,虽得之马上,而颇好儒臣。”武德二年,“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乃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考所宜,当加爵土。是以学者慕响,儒教聿兴。”武德七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武德九年,封孔子后代为褒圣侯。唐太宗即位以后,更是在全国大造崇儒尊孔的声势。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为先圣,颜回为先师。”用古典仪式,两边陈放俎豆干戚,加以顶礼膜拜。贞观四年,又下令各州县都要修建孔子庙进行祭祀。贞观十一年,又再次诏令全国尊孔子为宣父,在兖州特设孔子庙殿,专门拨二十户人家维持供养,以示对孔子学说的崇拜。唐太宗不仅尊孔,而且特别敬仰历代名儒与经学大师。贞观十四年二月下诏,求前代通儒经师的后代子孙,特加引擢。贞观二十一年再次下诏,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等二十二位先代大儒配享孔子庙。规定“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后来到玄宗开元二十七年,统治者又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把孔子捧上帝位,并赠孔门弟子数十人为公、侯、伯。贞观以后全国学校无不遍设孔子牌位,从此官学祭孔就沿袭成习。2.唐至唐:观教育的重视要推行“文治”,就必须发展文化教育,培养儒术人才。唐太宗认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人臣若无学识,就不能担负重任。而要获得学识,学校教育当然是重要的途径。唐太宗一再宣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即位以后一直致力于发展学校教育,故而史称:“文皇帝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首先是重建国子监,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628年,又恢复了书学,第二年,又将医学教育推广到各个府州,诏令“诸州置医学”,设医学博士,教授学生。632年,开设了律学,专门培养司法人才。为表示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关怀,鼓励儒生读经,唐太宗还经常到国学听讲经义,“令祭酒、司业、博士讲论。”经常到国子监参加“释奠”仪式。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亲率百官至国子监参加“释奠”,命国子祭酒孔颖达讲解《孝经》,孔颖达讲完后,特敬献《释奠颂》,唐太宗手诏褒美之,并以绢帛赏赐祭酒、博士及优等生。在唐太宗的重视下,贞观时期的学校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史学家杜佑曾这样描述贞观学风之盛:“贞观五年,太宗数幸国学,遂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无何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中唐杰出诗人刘禹锡也对唐太宗的“养才之道”赞叹不已,希望“贞观之风,灿然可复。”这些评论都是对贞观学校教育的赞扬。贞观时期兴旺发达的文教事业,不但提高了全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促进了唐王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且也使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四邻纷纷派遣子弟入唐求学,研究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典章制度,借鉴唐朝先进文化以推动本国社会的发展进步。3.引入儒道,通儒经为贯彻儒术治国的方针,唐太宗十分注意提高儒士的社会地位,以培养、选拔和重用儒术人才的手段来号召全社会尊儒崇经、勤奋学习。还未即帝位时,就“于秦府开文学馆,广引文人学士,下诏以府属杜如海等十八人为学士,给五品珍膳,”与他们共议天下大事。即位以后,又“于正殿之左,置弘文学馆,精选天下文儒学士虞世南、褚遂良、姚思廉等各以本官兼署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暇,引入殿内,讲论经义,商略政事。”贞观二年,又“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经以上,咸得署吏。”在人才的荐举中,同样将儒士放在第一位。贞观十一年诏令河北、淮南诸州长官。“于所部之内,精加采访,其有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为乡闾所推者,举送洛阳宫。”“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贞观十五年号召天下诸州,搜扬所部士庶之内,有“儒术通明,学堪师范”者,限来年二月总集泰山。其后诸帝,大都仿效太宗,搜访天下贤俊,不仅要求其会通儒经,还要求能实践儒家的道德训诫,所谓“至孝友悌,行著乡闾”者。由于唐太宗注重培养和选拔儒术人才,所以贞观时期荟萃于中央政府和国子监六学二馆的,不是当代的儒学大师,就是对儒学有较深造诣者。“凡在朝之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贞观儒臣,官阶既高,升迁又快,体现了唐太宗儒术治国的指导思想。正如元代史学家胡三省指出的:“唐太宗以武定祸乱,出入行间,与之俱者,皆西北骁武之士。至天下既定,精选弘文馆学士,日夕与之商榷者,皆东南儒生也。然则欲守成者,舍儒何以哉!”所谓“东南儒生”,就是指唐太宗信任的虞世南,褚亮等江左名士。4.统一了儒学经典,促进儒学思想的统一自汉代以来,儒家经学长期陷入今古文之争。同时由于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的烦琐和谶讳神学的盛行,以及魏晋玄学的出现,儒家思想的统治作用大为削弱。加上隋末唐初,儒学各派沿袭了南北经学的师承关系,对诸经的思想和解释各有歧异。“师说多门”使学校缺乏统一教材,科举考试缺乏统一答卷,这种局面对唐太宗推行政治大一统极为不利。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适应学校和科举的需要,唐太宗采取了两个重大步骤,完成了对儒家经典的统一。第一步是校刊统一的《五经定本》,颁行全国,供学习考试之用。贞观四年,唐太宗以“经籍去圣文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颜师古利用秘书省的大量藏书,以晋宋以来的古今本为依据,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五经》版本与文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经过两年多的悉心校勘,多所厘正,终于完成了对《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的考定,于贞观七年十一月“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五经定本》作为封建政府法定的经典形式,颁行全国,作为学校的标准教材。第二步是编撰统一的《五经》义疏,对南北经学进行了一次大总结。针对当时“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唐太宗“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五经正义》的编撰,宣告了南北经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经学的终结。从此以后,汉魏以来纷繁的师说一扫而空,经学中的宗派门户之见也销声匿迹。以后无论学校研读诸经,还是科举考试经义,皆以诸经正义为准,使得儒学思想“定于一尊”。唐太宗统一经学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正如范文澜先生所说的唐太宗统一经学“对儒学的影响,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同样重大的意义。”5.主持改善展议、修典、封禅唐太宗为了建立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将制礼作乐作为推行“文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给名儒萧德言的书信中,他说:“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功成而作乐,治定而制礼,是贞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唐王朝初建时,“军国多务,未遑改创,每燕享因隋旧制,奏九部乐。”直到武德九年正月,才由太常少卿,杰出的音乐大师祖孝孙开始修定雅乐。祖孝孙熟习陈、梁、周、齐旧乐,吴楚之音及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大唐雅乐》将南北胡汉音乐熔于一炉,发展和繁荣了唐代的歌舞艺术。后来,唐太宗又主持创作了文舞《庆善乐》、武舞《破阵乐》,前者“广袖曳屣,以象文德;”后者“被甲持戟,以象战事。”它们作为唐初舞蹈艺术的杰作,无疑是唐太宗文治武功的象征。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平定高昌,获一批高昌乐工,交付太常,于是增加了高昌乐,连同过去的九部乐,共有十部。贞观十六年十一月,唐太宗“宴百僚,奏十部乐。”这十部乐既可按曲演奏,又可随声起舞。它的出现显然是贞观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和我国各民族文化融合的伟大成果。除了注重音乐舞蹈的社会效果,提倡“乐和则人和”外,唐太宗还十分重视用封建礼仪来整肃封建秩序。鉴于隋末唐初,“方天下乱,礼典湮没”,贞观二年,唐太宗令房玄龄召集“礼官学士”修改旧礼。贞观七年“始令颁示。”后来由于围绕“封禅”大典,群臣激烈争论,意见纷纭不一。唐太宗又命房玄龄、魏征、王珪等大臣主持修改《贞观新礼》,同时邀请一批著名学者如颜师古、孔颖达、令狐德棻、李百药等参加。孔颖达“与朝贤修定《五礼》,所有疑滞,咸咨决之。”贞观十一年三月,《贞观新礼》修订完毕,共计一百三十八篇。唐太宗诏颁天下,说:“广命贤才,旁求遗逸,探六经之奥旨,采三代之英华,古典之废于今者,咸择善而修复,新声之乱于雅者,并随讳而矫正。”可见,《贞观新礼》第二次修订稿比较完备,可谓集古今礼学之大成。对于制礼作乐的成果,唐太宗非常自得:“昔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久之乃成。逮朕即位,数年之间,成此二乐五礼,又复刊定,未知堪为后代法否?”连一向以“犯逆鳞”著称的魏征也赞扬唐太宗“拨乱反正,功高百王,自开辟以来,未有如陛下者也。更创新乐,兼修大礼,自我作古,万代取法,岂止子孙而已。”贞观君臣之所以把“制礼作乐”当作“万代取法”的事业,是因为封建礼乐在整肃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提出了孔隙之治,加大了宋明理学的培养、传播和传播贞观文化的蓬勃发展,给唐朝乃至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首先是使统治集团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并以之作为唐初调整统治政策的理论依据。唐太宗在推行“文治”中,十分注意将儒家的“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运用于“安人理国”的大政方针中。例如在武德九年十一月,唐太宗和臣下讨论如何安定社会秩序时,提出自己的统治政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一再提醒自己:“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自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作为人君:“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贞观二年,再次提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36由于唐太宗注重“民为邦本”,因而在政治上能任贤致治,从谏如流;在经济上抚民以静,以农为本;在民族关系上爱之如一,绥之以德……。稳定了唐朝初期的社会秩序,随着国家政治局面的安定,贞观时期“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社会经济开始明显好转,民族关系更为融合,出现了后世称道的“贞观之治”。其次是协调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使贞观君臣同心协力,共图天下大治。通过发展贞观文化,唐太宗调整了社会关系。继承与发展了汉代援礼入律的传统,一方面以礼制律,一方面又以刑拯礼之失。如《唐律》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而《贞观新礼》则是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政教思想的最好体现。贞观时期礼学与律学互相渗透,刑外礼内,刑礼相辅而行,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种种复杂而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治理,统治集团将儒家学说灌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君臣共治,上下相亲的局面,使唐太宗度过了隋末唐初的社会危机,实现了乱后致治的战略目标。第三,为统治集团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贞观时期学校种类之齐全,管理之严密,生徒之众多,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蓬勃发展的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科举制又以一定程度上的公平竞争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理论体现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评判中。这一切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贞观以来举国兴文,万众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而丰富的人才储备使得唐太宗能够从容选拔其中“学业优长,兼识政体”的优秀分子充实到各级领导层,保证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第四,推动唐朝文化迈向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的高峰。对异族异国文化的兼容并包,大胆吸收,是贞观文化的一大特色。唐太宗虽提倡崇儒尊孔,但也兼隆佛道,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宣称“己之所好,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但也赞扬道教的教义是“老君垂范,义在清虚。”下诏宣称:“朕之本系,起于柱下”,追认老子为皇祖。对西来佛教的东传也予以包容,玄奘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范文集
-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方案
- 企业尽调流程与报告撰写技巧
- 提升班级团队凝聚力的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 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总结模板
- 日常消防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养老护理员考试试题初级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工地噪声与粉尘控制技术
- IT项目上线前测试及验收标准
-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与实践
-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
- 保安员政审表
- GB/T 2078-2019带圆角圆孔固定的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尺寸
-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课件
- 《新媒体概论(第三版)》课件第5章
- 教学第六章-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课件
- 三国全面战争秘籍大全
- DBJ50-112-2016 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武汉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 2021智慧树答案运动安全与健康-研究生校内课 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