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_第1页
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_第2页
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

1热加工处理的残余应力剩余力是指材料及其产品在机械加工和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平衡材料及其产品的力。在各种机械和钢结构制造过程中,特别是经过焊接等热加工处理,无法避免地会在结构内部造成很大的残余应力。加工后的残余应力将影响到腐蚀、开裂、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同时也会对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巨大影响,对结构的强度造成很大危害,历史上许多灾难性破坏事故大多是由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引起。因此,研究和测量构件中残余应力对生产和科学试验有着重大的意义。2残余应力的测量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共形成了数十种测量方法。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可分为机械释放测量法和非破坏无损伤测量法两种。机械释放测量法,是将具有残余应力的部件从构件中分离或切割出来使应力释放,然后测量其应变的变化求出残余应力。它主要包括钻孔法、分割切条法释放法、逐层铣削法等。其优点是测量的精度较高,但对构件的损伤较大。非破坏性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磁性法、超声波法、电子散斑干涉法等。它对被测构件无损害,但成本较高。目前,国内外常用测定残余应力的方法和原理如下:2.1残余应力的测量1)钻孔法:这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高,对构件的破坏性小,操作简单方便,在工业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直径d0的钻孔外侧有一直径为d的圆环,并在圆环上设置测点,与x轴成α角,其释放的径向应变εx和εy与钻孔释放的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可按带孔无限板的弹性理论,同时承受双轴膜应力σx和σy的条件求解。为了确定未知的双轴残余应力,可采用3个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其方法原理如下: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是采用特制的箔式应变花粘贴在预测工件的表面上,在应变花中心钻一小孔,产生局部应力释放,应变片感受出应变变化,该应变称为释放应变,可由连接各个应变片的应变仪测读出来,通过弹性力学公式可得到在孔深范围内的平均主应力(σ1σ2)和主应力方向角(θ)。2)切条法:很多情况下可以假设残余应力主要是单轴作用的,在要测量的残余应力的方向,把构件切成大量的窄条,并由释放的应变求得应力,σx=-Eεx。可用锯条进行切条,释放应变由可拆御的应变计或粘贴的电阻应变计测量。双轴残余应力的确定是不可缺少的技术,在切条法中,给出相互垂直的x和y方向要测量的正应力σx和σy,假定在板厚方向应力不变,测量基线或应变计通常设置在板两侧,然后把板切成若干方块,残余应力σx和σy可由释放的应变εx和εy求得:在确定整个平面应力状态时至少需要3个测量方向,可采用由3个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其原理与钻孔法相似。3)逐层铣削法:是采用铣、研磨抛光、腐蚀、电解腐蚀或电火花剥蚀等对已磨削表面进行剥层,使表面残余应力释放,引起试件产生变形,由此变形量的大小,再根据弹性理论可以推算出被削层内的应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测定厚度上梯度较大的内应力。2.2残余应力的测量1)X射线衍射法:X射线对晶体晶格的衍射发生干涉现象,可求出晶格的面间距,并确定残余应力。由于X射线的穿透深度极浅,它只能在表层深度30μm左右的范围测量。它的优点是可以测量出应力的绝对值。但该方法对试件表面要求十分严格,且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和日本材料学会都把X射线衍射法作为测量材料应力的标准使用。2)中子衍射法:它是一种测量构件内部残余应力的常用方法。通过研究衍射束的峰值位置和强度,可获应力或应变的数据。但中子的穿透深度比X射线大得多,可以用来测量焊接构件沿层深的残余应力。由于材料中参与反射的区域较大,故中子衍射法可测定很大区域内基体中平均残余应力。3)磁性法:利用磁致伸缩效应来测定应力,当应力变化时,由于物体的伸缩引起磁路中磁通的变化,并使感应器线圈的感应电流发生变化,由此变化可以测出应力的变化。它的最大特点是测量速度快,非接触测量,适合现场,但测试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可靠性和精度差,量值标定困难,对材质较敏感,且仅能用于铁磁材料。磁性法都是需要外部激励磁场来工作,因此带来了磁化不均匀,设备笨重,消耗能源,剩磁和磁污染等问题。4)超声波法:当没有应力作用时,超声波在各向同性的弹性体内传播速度与有应力作用时传播速度不同,利用超声波波速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残余应力。从理论上讲,只要发射超声波功率足够大,可穿透任意厚度的工作,因此它适合测量大型构件的三维残余应力,但测量精度低,只能测试高值残余应力,该方法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5)电子散斑干涉法:它是一种激光干涉技术。当构件有应力作用时,材料表面产生形变,干涉条纹图形即发生变化,通过干涉条纹的变化可知构件的应力变化情况。它只能测量构件表面的应力情况。测量时对抗震性要求很高,且在暗室条件下工作,工作环境受到很大的限制。6)金属磁记忆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记录在工作载荷作用下设备和金属结构局部应力集中区产生的漏磁场。磁记忆方法的特殊点在于,其原理是利用在工作载荷作用下形成的金属稳定位错滑移带区域中所产生的自有漏磁场,金属磁记忆法兼有无损检测功能和断裂力学所提供的潜力。除了以上测量方法外,近年来有一批新的测试技术应用而生,如用屈服条件确定残余应力,无损电测法,脆性涂层法,云纹法,反向叠加应力法,热评估法,硬度法,数字散斑法以及压良叠加应力测量法等,有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测试方法综合起来应用。3残余应力消除应力主要特点由于构件中残余应力的不良影响,科技人员针对构件中残余应力的控制与消除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通过改善加工工艺参数,尽量减小残余应力,另一方面提出一些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1)局部低温势处理:对于焊接件而言,在焊缝近区两侧不太宽的范围内加热,及中间近区部位冷却,造成一个温差,使焊缝和近区的材料受到拉伸并达到塑性变形的程度,此塑性变形抵消焊接过程中的压缩塑性变形,从而使焊缝近区拉伸残余应力消除。2)磁振动消除残余应力技术:将工件在固有频率下进行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振动处理,消除其残余应力,获得尺寸稳定的一种方法,振动消除残余应力就是用振动处理的方法来代替热时效和自然时效,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特点。对于焊接残余应力越高,振动时效处理降低应力越多,均化效果越好。3)爆炸法消除残余应力:它是利用爆炸冲击波的能量使样品塑性变形,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爆炸时可使金属在拉伸残余应力区产生伸长塑性变形,在压缩残余应力区产生压缩塑性变形,两种情况都可导致残余应力的降低。4金属基结构损伤的影响在确定金属和金属结构的残余应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