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心得_第1页
《兰亭集序》教学心得_第2页
《兰亭集序》教学心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教学心得

《兰亭序》是东汉著名的《兰亭》。虽然它的写作很好,但通过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很难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学习往往无聊。此外,如果你要求全文背诵,学生们应该放弃自己的胃,享受并寻求兴趣。根据教学安排的进度,这篇课文刚好在阳春三月上,这几天天公也作美,我就想带上学生到教室外面上一节课,在自然中上一节语文课。教师:同学们,《兰亭集序》描写的时间是暮春之初,现在也差不多时这个时节,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我们到“师泽园”去,大家围在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学生一阵欢呼)来到“师泽园”,桃花开得正旺,树木的新叶也开始在转色,环境是很美的。教师:同学们,当时是群贤毕至,那么我们今天也是群贤毕至,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我们现在就回到东晋,去“畅游”一下优美的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我们是山城,崇山峻岭自不必说了,我们身处的这个小环境,也算是“茂林修竹”了。想象一下我们脚下的小石子路就是清流,我们现在就是列坐在清流边,在清流上放上酒杯,当酒杯漂到你的面前,随手取上一杯,饮一口美酒,吟咏几句自己的诗,那是多么的美妙。同学们齐读“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别学生能通过在环境中的感染而背诵了,还有些做出了摇头晃脑的动作,甚是可爱)教师:今天天气怎么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学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四处看看,有花,有草,有竹,有树,是不是感觉到“品类之盛”,再看看浩瀚的宇宙,再想象一下周围有不同的小鸟在鸣唱,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时不是享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学生去感受和想象。教师:同学们现在朗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学生带着感情朗诵。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穿越时空,来到兰亭,感受了诗人们集会时的情景。现在大家自由的去朗诵一下第一段。学生自由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一些同学根据周围的环境,表现出一种陶醉的神情)在本堂课要下课的前几分钟,同学们梳理课文写作的顺序——时间、地点、时间、人物、自然环境。然后按照这个顺序大家背诵课文第一段。学生背诵课文第一段。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很快的完成了第一段的背诵任务。下课前布置作业:同学们写一段“师泽园”的风景,预习第二、三段,先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第一课时完)课文第二段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慨,第二段的情感学生理解起来还不是很困难,但是第三段时比较困难的。教师:有哪位同学来谈谈作者第二、三段抒发了什么情感?同学回答。(第二段的情感一些同学是能够理解到作者是在感慨人生短暂,时间流逝很快,但是第三段的情感基本上答不上来)教师:那么我们回到历史中去。给同学们讲一点“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其中有一种风度就是:清谈,也可以说是玄谈。清谈高手分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建安七子的头把交椅孔融就是死于多嘴,于是名士转而清谈不涉及时事的老庄哲学。何晏、王弼还以“无”字对宇宙的追问开辟了本体论的哲学天地。但何晏是不该带头吃“五石散”的,越吃越精神,越精神越多嘴,随后竹林七贤接班清谈,且一齐喝酒,嵇康还独个儿坚决吃药,结果被鲁迅先生一语道破了天机:加夏侯玄在内吃药的三个都被杀,只喝酒的阮籍混过去了。起初阮籍们是为了避政治而清谈,那么清谈爱好者发展到晋简文帝后,清谈反而相当于现代的文凭吃香了。那么什么是清谈呢?他是以三玄为宗:《周易》、《老子》、《庄子》。魏晋真名士,非于世无涉,在其放达归隐之际,心怀家国、人事,然世道不济,才无所用,故多为出世之流。清谈,一则因其社会,一则因其情节清逸。所论者,皆为老庄之言,志在玄远高洁之境。现在再回过头来理解课文。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