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同步练习第五单元:20 谈创造性思维(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1页
(2023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同步练习第五单元:20 谈创造性思维(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2页
(2023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同步练习第五单元:20 谈创造性思维(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3页
(2023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同步练习第五单元:20 谈创造性思维(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4页
(2023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同步练习第五单元:20 谈创造性思维(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渊博(yuān)压榨(yà)根深蒂固(dì)B.汲取(jí) 思维(wéi) 锲而不舍(qì)C.恭喜(gōng) 对称(chèn) 孜孜不倦(zǐ)D.模式(mó) 创意(chuàng) 不言而喻(y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B.实现梦想需要一以贯之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付出,那些急功近利、只付出一点努力就妄图一步登天的人,结果注定失败。C.他觉得领导的那句话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D.我们应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这种非凡的灵感,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充实。

4.下列诗句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谷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它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5.选文第3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6.下列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A.渊博的知识B.持之以恒的毅力C.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D.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1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B.选文第2段的问题,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人人可以创新王伟勇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③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做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比如,学生做一个课题: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能力和态度。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9.第⑤段画线句“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中加点的“第一流的汤”在文中喻指什么?10.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11.文中说“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都是创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下列四个选项不属于作者所说的创新的一项是()A.勇于思考,大胆、积极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B.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C.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D.做题时可以参考标准答案,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表达交流12.学习完《谈创造性思维》后,九(3)班拟举办一次“跳出习惯思维怪圈”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1)【变换角度谈一谈】请你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进行立意。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齐宣王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其中也没有被发现。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乐手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①从南郭先生的角度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齐宣王的角度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齐湣王的角度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示例做一做】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句有创意的话,从中感受一下汉字表形表义的无穷魅力。示例众对人说: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或:“人对众说:一会儿没见,哥儿几个就玩上杂技叠罗汉了。”)丰—干林—木甲—由提升训练13.(2021·四川泸州)学校将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下是校团委发出的活动通知初稿,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通知全校同学:为激发莘莘学子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丰富文化自信,学校定于6月30日晚7点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请大家准时光临。校团委2021年6月28日

知能演练·活用1.D解析A项,“压”应读“yā”;B项,“锲”应读“qiè”;C项,“孜”应读“zī”。2.C解析C项,“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潜台词”借指不明说的言外之意。二者语意有重复。3.然而即便也相反往往甚至逐渐4.B解析通过课文内容可知,“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因为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与B项意思相符。5.B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应结合上文内容思考和辨析。6.C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选文中下列内容思考:“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从中可以提炼出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即渊博的知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的毅力。7.C解析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有渊博的知识,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具有创造力。8.人人可以创新。(或: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9.平凡的人把普通的事做得很好。10.通过学生创新与成人创新不同特点的比较来证明“人人可以创新”。11.D解析参考标准答案不是创新。12.(1)①要有真才实学才有出路。②用人不察。③打破“大锅饭”,让人展示个性才华。(言之成理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