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虫害详细讲解课件_第1页
葡萄病虫害详细讲解课件_第2页
葡萄病虫害详细讲解课件_第3页
葡萄病虫害详细讲解课件_第4页
葡萄病虫害详细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0/7葡萄病虫害防治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不让某些病虫害进入本地区(阻水、灭虫灯)第二道防线:减少病原基数,降低菌势(用药)第三道防线:减少降低病虫害爆发的几率在生产中,最实用、工作量最大、防治效果最理想、最有意义的防治工作是第二道防线的防治。

防治!防治!先防后治!病虫害防治理念2023/10/7一、葡萄休眠期及萌芽前的病虫害防治目的: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病菌基数,从而为全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措施:包括2个方面的工作:清园措施、使用农药铲除菌源。二、葡萄发芽后开花前的病虫害防治目的:杀灭、控制越冬后的病、虫,把越冬后害虫的数量、病菌的菌势压低到很低的水平,即消灭病虫的有生力量。防治重点:在气候湿润,雨水较多的地区,防治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

三、葡萄落花后到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落花后是防治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透翅蛾的重要时期。对于多雨地区,主要防治霜霉病、灰霉病。病虫害防治时期2023/10/7葡萄的主要病虫害有40多种,真菌性病害约27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病3种,线虫病3种,虫害10多种,另外还有生理病害5种。以及缺素症。病害葡萄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十多种。主要有: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白粉病、锈病、褐斑病、穗腐病、黑腐病、菌腐病、灰霉病、房枯病等。虫害

主要有:蚜虫、螨虫、介壳虫、葡萄透翅蛾、虎天牛、虎蛾、叶蝉、盲蝽蟓等。肥料:萌芽肥、膨大肥、转色肥、月子肥、底肥。概述2023/10/7

全世界报道100多种葡萄病害,我国80多种。传统的四大病害为: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和黑痘病。近年来上升的病害:白粉病、灰霉病、酸腐病。其他病害:穗轴褐枯病、蔓枯病、根癌病、褐斑病、毛毡病、扇叶病、根结线虫病等。葡萄病害2023/10/7一、霜霉病1.1分布与为害

世界性病害,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我国以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发生较重。流行年份,引起叶片大量焦枯早落,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甚至引起秋节二次开花而死树。2023/10/71.2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还可危害果梗、幼果等。叶片受害,正面出现初为半透明油渍状淡黄色小斑,边缘不明显;扩展为黄褐色多角形大斑,背面形成白色的霜状霉;后变黄枯死。多个病斑常融合成大斑块,叶片迅速焦枯、卷缩,并脱落。侵染幼果通常先从果梗开始,在果梗上产生淡褐色凹陷斑,潮湿下生稀疏白色霜霉状物;向果实扩展梗洼处先发病,并向下扩展,受侵染部位呈褐色,干缩凹陷变硬;潮湿时在病果表面生白色霉层。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1.3病原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形成球形吸器深入叶肉细胞吸收养分。孢囊梗:自叶背气孔伸出,丛生,无色,大小400-780um×6-11um,单轴分支3-6次,分支处近直角,末端有2-3个圆锥状小梗,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有乳状突起,大小13-39um×8-21um,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单孢,肾形,侧生双鞭毛,能游动,具双游现象,大小7.5-9.0um×6-7um2023/10/72023/10/7卵孢子:生长后期在病组织中形成,黄褐色,球形,外壁很厚,表面平滑,略具波纹状起伏,直径27-36um,卵孢子形成芽管,顶端形成孢子囊。2023/10/71.4发病规律-侵染循环

初侵染来源:以卵孢子随病叶在土壤中越冬;卵孢子在潮湿土壤存活长达2年;气候温暖地区,能以菌丝在芽鳞或未脱落的叶片内越冬。传播与侵染:卵孢子萌发形成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气孔或皮孔侵入。潜育期:7-12d,从气孔中伸出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囊萌发进行再侵染。发病动态:一般6月份开始发病,7月增多,8-9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份病叶早落。2023/10/7发病条件气象条件: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一般若5~9月温度偏低、雨水多且分布均匀,则常流行栽培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栽植过密、棚架过低、通风透光差、田间湿度大、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加重病害。品种:一般美洲系统葡萄较抗病,欧亚种感病叶薄品种发病较重2023/10/71.5病害控制清除残枝落叶、僵果。萌芽前,石硫合剂。葡萄展叶后,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喷药保护。重点时期在6月中下旬。一旦出现病叶,立即喷施内吸性治疗剂,如氟吗啉、烯酰吗啉、缬霉威、霜脲氰、吡唑嘧菌酯、甲霜灵、杀毒矾、乙磷铝霜霉威等。保护性较好的药剂:波尔多液及其他铜制剂、噁唑菌酮、丙森锌、百泰(品润)、代森锰锌等。2023/10/7二、

炭疽病2.1分布与危害

又称晚腐病,我国葡萄产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及黄河各地普遍发生,多雨年份病果率可达70%,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2.2症状

一般只出现在着色或近成熟果实上,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并凹陷,在一些品种上呈不规则斑块。逐渐长出黑色小粒点,常呈轮纹状排列。潮湿时,溢出粉红色黏状物。病斑可扩展至半果或整果,果粒变褐软腐或逐渐干缩为僵果。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2.3病原有性: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很少见。无性: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分生孢子盘垫状,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上生平行排列小枝。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或棍棒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椭圆形,两端各含1个或中间含1个油球,10-35um×3.7-7.0um,孢子集结成团,呈绯红色最适温度:产孢15-28℃,萌发28-30℃。2023/10/72.4发病规律

病害循环越冬:以菌丝体在1年生枝蔓表层组织及病果梗僵果、叶痕等处越冬。传播: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侵入: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或通过皮孔、伤口侵入果实。病菌一般在幼果期侵入。潜伏侵染:幼果大多不表现症状,到着色或近成熟时才显症。再侵染:发病后,病部很快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2023/10/7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常导致病害流行。株行距过密,架式过低,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均利于发病。品种间抗性也有差异,一般欧亚种感病,欧美杂交种抗病,果皮薄的品种发病重,早熟品种可避病,而晚熟品种往往发病较重?生产上较抗的品种有超宝、赛必尔2007、赛必尔2003、无核1号、刺葡萄等。2023/10/72.5病害控制果园卫生。铲除越冬菌源。果实套袋,但必须加强套袋前的防治。喷药保护:从坐果后到近成熟期,应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喷药保护+治疗。有效治疗剂有咪鲜胺、甲基硫菌灵、苯丙醚环唑丙环唑等。2023/10/7三、

白腐病3.1分布与危害

又称烂穗病、水烂病、腐烂病,全球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北部发生严重。一般年份果实损失15%-20%,流行年份达60%以上。2023/10/7

3.2症状主要危害果穗,也可危害枝蔓和叶片。一般先从近地面部位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向上蔓延。果穗受害,多发生在果实开始着色期,初在穗轴和果梗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进而病部皮层腐烂,极易与木质部剥离。果粒受害,多从果柄处开始,很快蔓及整个果粒,病粒呈淡褐色软腐,极易脱落。后期,病穗轴及病粒表面密生初为灰白色,后为灰褐色的小粒点。潮湿时,小粒点可溢出灰色黏液。枝蔓受侵染,先产生水浸状红褐色斑,后变为黑褐色长条形凹陷斑,密生灰白色小点,最后病蔓皮层组织腐烂纵裂成乱麻状。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淡褐色、水渍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型的病斑,略具同心纶纹散生灰白色至灰黑色小粒点,后期病斑干枯易破裂。2023/10/72023/10/72023/10/73.3病原

白腐垫壳孢Conielladiplodiella在病组织内菌丝密集形成子座,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子器,球形,直径100-150um,壁较厚,灰褐至暗褐色,底部壳壁突起呈丘状,其上着生分生孢子梗,单胞,不分支,长12-22um。分生孢子初无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单胞,卵圆形至梨形,一端稍尖,内含1-2个油球,大小6-16um×5-7um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成熟果汁中萌发率可达90%以上,在成熟蔓浸汁中萌发率最高;最适萌发温度28-30℃,RH100%,萌发率80%,低92%时,不能萌发。2023/10/72023/10/73.4发病规律

越冬与初侵染: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表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在土壤病残体中存活4-5年,病残分解后,可在土壤中腐生1-2年;地面和表土20cm内病菌占总菌量的80%。传播与侵染:分生孢子或带菌土粒借雨滴飞溅传到受侵染部位;伤口侵入,一般不侵染无伤果粒,但可直接侵入果梗和穗轴。潜育期:最短为3d,最长8d,一般5-6d。由于潜育期短,再侵入次数多,因此,该病流行性很强。2023/10/7发病条件气象条件:与降雨关系密切,雨量大病重,每逢雨后出现发病高峰;暴风雨或雹灾后,易导致流行寄主生育期:着色期及成熟期后,果穗外渗营养物增多,病害加重;7-8月雨季,是发病高峰;最大1次降雨量>60mm,预示发病盛期即将来临环境与栽培:土质黏重,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病重;篱架比棚架发病重;近地面的果穗、新稍及叶片,尤其距地面40cm以下的果穗病重抗病性:品种间有差异,巨峰感病;红玫瑰香、龙眼等次之;紫玫瑰香、野生葡萄等发病轻2023/10/73.5病害控制果园卫生。越冬菌源铲除(特别是重病果园在发病前进行地面撒药灭菌:福美双:硫磺:碳酸钙=1:1:2混匀,15~30kg/hm2)。提高结果部位。果实套袋。喷药防治:关键时期7-8月,有效药剂:无特效药,有效果的药剂有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2023/10/7四、

黑痘病4.1分布与为害

又名疮痂病,我国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病最重;常造成葡萄新梢和叶片枯死,幼果脱落,果实品质变劣。2023/10/74.2症状为害部位:叶片、新梢、果实、果梗、穗轴、卷须等绿色幼嫩部位。幼果受害,初为深褐色小圆斑,后扩大成3-8mm,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且稍凹陷病斑,形似“鸟眼”状。病斑仅限于表皮,潮湿时生乳白色黏质物,病果变小、味酸。幼叶受害,初为红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中央灰白稍凹陷,边缘暗褐或紫褐色,后期可穿孔呈星状,病叶扭曲、变形。新梢、穗轴、果梗、卷须受害,初生褐色近圆形小斑,后扩大为中央灰黑色、边缘深褐或紫色、中部凹陷并开裂病斑,近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4.3病原有性态: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ampelina,我国尚未发现无性态:葡萄痂圆孢Sphacelomaampelinum分生孢子盘垫状,半埋生于寄主组织中,突破表皮后长出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产孢细胞短小,圆筒形,无色,单胞,大小3.5-6µm×3-5.5µ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或长椭圆形,稍弯,内含1或2个油球,大小4-7.5µm×2-3.5µm2023/10/7

分生孢子形成要求25℃左右和较高湿度,菌丝生长温度10-40℃,最适30℃。子囊着生在子座内梨形子囊腔内,内含4-8个子囊孢子褐色至暗褐色,具3个隔膜。2023/10/74.4发病规律侵染循环越冬: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蔓等病组织,或病果,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北方果区以后者为主)。传播侵染:葡萄萌芽展叶时,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幼叶和新梢上,产生芽管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侵入后病菌在寄主细胞间扩展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潜育期和再侵染:6-12d,24-30℃下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2023/10/7发病条件气候:春夏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寄主组织生长迅速、老熟缓慢感病期延长,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干旱少雨病轻。生育期:越幼嫩组织越易被侵染。5月始发,6-7月发病盛期,7-8月病情缓慢,9-10月病害停止发展。品种抗病性:一般欧亚种较感病,欧美杂交种和美洲种抗抗病。其他利病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架内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施N过多、枝叶过密等。2023/10/74.5病害管理

抗病品种:如京亚、高妻、藤稔、巨玫瑰、无核早红等。清除菌源。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关键期开花前和谢花70%-80%,发芽前喷1次铲除剂。开花前、谢花70%-80%、果实玉米粒大小时各喷1次药有效药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亚胺唑(霉能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代森联、丙森锌、铜制剂。2023/10/7五、白粉病5.1发生与为害

世界性病害,在中国多发生于北方干旱种植区。5.2症状

主要危害新叶、新梢和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病部出现白色粉斑,后变灰白色,叶片卷缩干枯,果实、新梢病部出现黑色星芒状花纹,其上覆盖白色粉状,后生小黑点。常导致果实破裂。2023/10/72023/10/72023/10/72023/10/75.3病原有性态:葡萄钩丝壳Uncinulanecator,闭囊壳球状,附属丝多胞,顶端卷曲呈钩状,子囊4-6个,卵形或近球形,子囊孢子4-7个,单胞无色,卵形或椭圆形。无性态:托氏粉孢霉Oidiumtucheri。分生孢子串生,椭圆形或卵形,单胞无色。2023/10/75.4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组织或芽鳞内越冬,也可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子囊)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入表皮,产生吸器吸收营养。潜育期一般为14-15d.有多次再侵染。侵染和病斑扩展最适温度20-27℃;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最适RH(湿度)40%-60%。嫩叶、幼果易感病。干旱、多云、闷热天气特别利于发病。一般6-7月发生,8-9月发病盛期。2023/10/75.5病害控制加强栽培管理果园卫生萌芽前铲除剂(2-3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药防治:保护性药剂还有硫制剂、内吸治疗剂主要是三唑类杀菌剂,还有烯肟菌胺、吡唑醚菌酯等2023/10/72023/10/72023/10/7葡萄灰霉病2023/10/7葡萄根癌病的症状识别地上部位症状。在茎的基部和老蔓上着生大小不一的癌瘤。受害植株由于皮层及输导组织被破坏,树势衰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变黄,尤其是植株上部的叶片,果穗小而散,果粒不整齐,成熟也不一致。病株抽枝少,长势弱,严重时植株干枯死亡。根部症状。在葡萄的根部,尤其是近地面的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癌瘤,初发时稍带绿色和乳白色,质地柔软。随着瘤体的长大,逐渐变为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老熟病瘤表面龟裂,在阴雨潮湿天气易腐烂脱落,并有腥臭味。

2023/10/7葡萄根癌防治措施

杜绝在患病园中采取插条或接穗,选用抗病砧木。在苗圃或初定植园中,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并挖净残根集中烧毁,同时用1%硫酸铜、20%龙克菌SC400倍液消毒土壤。

苗木消毒处理。在苗木或砧木起苗后或定植前将嫁接口以下部分用1%硫酸铜浸泡5分钟,再放于2%石灰水浸泡1分钟;或用20%龙克菌SC300倍液浸30分钟,以杀死附着在根部的病菌。

及时清除田间病瘤。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可先将癌瘤切除,带到田外处理,并把病瘤附近的土壤换成好土,然后向病部抹20%龙克菌SC250倍液、2%的春雷霉素WP500倍液或72%的农用链霉素SP600倍液。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修剪,负载量要适当。雨季及时排水,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田间灌溉时合理安排病区和无病区排灌水的流向,并且在农事操作时防止伤根,以防病菌传播。做好冬季埋土防寒工作,防止枝蔓受冻,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以避免病菌侵染。基肥应在果实采收后尽早施入,多施有机肥料,适当施用酸性肥料,改良碱性土壤,使之不利于病菌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