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复习总结_第1页
寄生虫复习总结_第2页
寄生虫复习总结_第3页
寄生虫复习总结_第4页
寄生虫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生虫:放弃了自生生活方式,而暂时或永久的寄生于人或动、植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取营养,赖以生存,并损害对方,这类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称为寄生虫。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

(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3)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

(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

(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

转续宿主(transporthost):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生殖潜能

(1)雌雄同体(2)节裂或节片生殖(3)产生大量的虫卵或幼虫(4)细胞分裂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夺取营养物质致宿主营养损耗,抵抗力降低。

(2)机械性损伤:造成组织损伤或破坏(移行、吸附、阻塞、压迫等损害)

(3)毒性与免疫损伤:分泌物、排泄物及代谢产物引起组织损害或诱发超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的特点:(1)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2)多寄生现象(3)幼虫移行性和异位寄生溶組織內阿米巴形态

有滋养体和包囊两时期。

1.滋养体:运动、摄食及增殖阶段。为10~60mm,伪足运动,外形多变。

外质―透明凝胶状

内质―颗粒溶胶状有球形状核,直4-7mm,核周染色质粒,核仁居中。食物泡

2、包囊:圆球形,直径10~20mm。外被厚囊壁,内有核1~4个,核仁居中。

未成熟包囊---有1~2个核、棕色的糖原块和棒状拟染色体(1个或多个)。

四核包囊---成熟包囊(感染阶段)。

生活史

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4核包囊(感染阶段)→分裂形成8个滋养体(二分裂增殖)→包囊前期→包囊,随粪便排出。

致病

致病机制:

致病因子破坏细胞外间质,接触依赖性的溶解宿主组织,抵抗补体的溶解作用--组织溶解,形成溃疡。

1、肠阿米巴病:典型病变→溃疡口小底大的烧瓶状。

2、肠外阿米巴病:无菌性、液化性坏死,滋养体多在脓肿边缘。肝(常见)、肺、脑脓肿。

临床表现: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

1、肠阿米巴病:侵袭肠壁(盲、结肠)引起。典型表现为阿米巴痢疾,分急性和慢性。肠阿米巴病并发症:肠穿孔和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急性期:腹泻(一日数次或数十次),粪便果酱色、伴奇臭并带血和粘液,里急后重。腹痛、胀气、厌食、呕吐。急性暴发性痢疾--儿科,严重和致命性的疾病。大量粘液血便,持续里急后重,呕吐,广泛腹痛,体温升高,血压降低。

2)慢性期:间歇性腹泻、腹痛、胃肠胀气和体重下降,一年以上。阿米巴性肉芽肿形成。

2.肠外阿米巴病:滋养体进入静脉、经血行播散至其他脏器引起。

1)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青年男性易发。多见于右叶,以右叶顶部为主。症状:发热,右上腹痛并向右肩放射,肝肿大、伴触痛,寒战、盗汗、厌食和体重下降。肝脓肿穿刺可见“巧克力酱”样脓液,且可检出滋养体。

2)肺阿米巴病:多发性,多见于右肺下叶,因肝脓肿穿破膈肌而继发。

症状:胸痛、发热、咳嗽和咳“巧克力酱”样的痰。

3)脑脓肿:患者94%合并有肝脓肿,皮质的单一脓肿。

症状:头痛、呕吐、眩晕、精神异常等。45%的病人可发展成脑膜脑炎。

诊断

1.病原检查:查到滋养体和包囊即可确诊

1)滋养体检查: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

脓血便或稀便-找到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可确诊(新鲜、保温)。

(2)脓肿穿刺液涂片:

2)包囊检查:

碘液涂片染色法:慢性患者或带虫者的成形粪便-查包囊。

2.免疫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作为辅助手段。流行病学

1、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

2、传染源:持续排包囊的带虫者和慢性患者。

3、感染途径:经口传染---食用含有成熟包囊的粪便污染的水源、食品或餐具污染。

4、包囊抵抗力强,适当温度下可存活数周。

5、昆虫(蝇、蟑螂)携带包囊。

防治原则

治疗:1、甲硝唑(首选),替硝唑.奥硝唑。

2、带包囊者:巴龙霉素、喹碘方(肠壁不易吸收)。

预防:1.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2.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

3、搞好环境卫生和驱除有害昆虫。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治疗所致疾病原虫宿主传播途径二、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的比较治疗所致疾病原虫宿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皮肤暗色素,脾肿大是最主要的体征,贫血,全血象减少.首选五价锑化合物黑热病白蛉(鞭毛体)和人(无鞭毛体),犬白蛉杜氏利什曼原虫皮肤暗色素,脾肿大是最主要的体征,贫血,全血象减少.首选五价锑化合物黑热病白蛉(鞭毛体)和人(无鞭毛体),犬白蛉杜氏利什曼原虫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痢特灵)、替硝唑旅游者腹泻,贾第虫病蓝氏贾第鞭毛虫人,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兽共患病.水粪便污染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痢特灵)、替硝唑旅游者腹泻,贾第虫病蓝氏贾第鞭毛虫人,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兽共患病.水粪便污染腹泻和消化不良腹泻和消化不良甲硝唑(灭滴灵)炎症表现男女生殖器官炎症和不孕阴道毛滴虫甲硝唑(灭滴灵)炎症表现男女生殖器官炎症和不孕阴道毛滴虫人直接和间接三、疟原虫

形态

疟原虫基本结构:核、胞质和胞膜

1、红细胞内三个主要发育期:

1)滋养体: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呈环状。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胞质增多,伸出伪足,胞核亦增大,胞质中开始出现疟色素。RBC变大变浅变形,出现薛氏点等。

2)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核分裂多个,胞质未分裂。

成熟裂殖体:胞质分裂,核被胞质包绕形成裂殖子。疟色素集中成团。

3)配子体(雌、雄):部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成配子体。

雌(大)配子体:虫体大,胞质致密,核小致密,多偏一侧,疟色素多而粗大;

雄(小)配子体:虫体小,胞质稀薄,核疏松较大、位于中央,疟色素少而细小。

生活史

需要人和按蚊二个宿主。

1.在人体内的发育:

1)红外期(肝细胞):2)红内期(红细胞内):侵入红细胞的过程:识别附着于红细胞膜表面受体红细胞变形形成纳虫空泡纳虫空泡密封

裂殖子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子雌、雄配子

2.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雌、雄配子体-蚊胃-受精形成合子-动合子-卵囊-反复分裂形成孢子增值-子孢子

致病

致病阶段―红内期裂殖体。

1、潜伏期: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红外期发育时间、红内期经裂体增殖达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2、疟疾发作: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3、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疟疾的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

疟疾复发: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只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4、贫血: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甚。

5、脾肿大:脾充血、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热带巨脾综合征”―非洲、亚洲。

6、凶险型疟疾:凶险型疟疾:凶险型疟疾绝大多数由恶性疟原虫所致,间日疟原虫引起的脑型也可以。a.治病机制:凶险型疟疾的致病机制是聚集在脑血管内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粘连,造成微血管阻塞及局部缺氧所致。出现脑型和超高热.b.临床表现:常见的有脑型和超高热型,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衰竭、意识障碍、呼吸窘迫、惊厥、昏迷、肺水肿、异常出血、黄疸、肾衰竭、血红蛋白尿和恶性贫血等。【免疫】(1)先天抵抗力(naturalresistance):这种抵抗力与宿主的疟疾感染史无关,而与宿主的种类和遗传特性有关.西非黑人为Duffy抗原阴性血型,镰状细胞贫血者.(2)适应性免疫:人体在感染疟疾后诱导产生有效的免疫。此种免疫为种特异性,对异种疟原虫的攻击基本上无保护作用,此外,还有株和期的特异性.疟疾疫苗:子孢子疫苗(抗感染疫苗)、肝期疫苗(抗红细胞外期疫苗)、无性血液期疫苗(抗红细胞内期疫苗和抗裂殖子疫苗)和有性期疫苗(传播阻断疫苗)等【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从受检者外周血液中检疟原虫是确诊的最可靠依据.2.免疫学检查:(1)循环抗体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循环抗原检测: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疟原虫的循环抗原能更好地说明受检对象是否有活动感染。3.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PCR和核酸探针已用于疟疾的诊断【防治】1.预防: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灭蚊和使用蚊帐及驱蚊剂,预防性抗疟药.2.治疗:疟疾治疗应包括对现症病人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和疟疾发作休止期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外期休眠子)。传染源 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者传疟媒介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易感人群 除反复多次的疟疾感染者和婴儿四、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湄公和马来血吸虫

在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一种。寄生于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可致血吸虫病

形态

成虫:

雌雄异体,圆柱形,雌雄虫合抱。有发达口、腹吸盘,

雄虫:粗短,乳白色,背腹扁平,腹吸盘以下形成抱雌沟。

雌虫:细长,前细后粗,呈灰褐色,居抱雌沟内。

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薄,无卵盖,有一小棘,壳周附残留物。内含毛蚴。毛蚴和卵壳间可见可溶虫卵抗原(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油滴状毛蚴分泌物)。

生活史1)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2)生殖系统:雄虫由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和生殖孔组成。雌虫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生殖孔.(2)虫卵:成熟虫卵大小平均为89μm×67μm,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卵壳内侧有一薄层的胚膜,内含一成熟的毛蚴.(3)毛蚴:从卵内孵出的毛蚴游动时呈长椭圆形,静止或固定后呈梨形,平均大小为99μmX35μm。周身被有纤毛,为其运动器官。体内前部中央有一袋状的顶腺,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等物质(4)尾蚴:血吸虫的尾蚴属叉尾型,长约280~360μm,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前端为头器,内有一单细胞头腺。钻腺:2对称前钻腺,内含钙、碱性蛋白和多种酶类。3对称后钻腺,内含丰富的糖蛋白和酶。(5)童虫:尾蚴钻人宿主皮肤时脱去尾部,进入血流,在体内移行直至到达寄生部位,在发育为成虫之前均被称为童虫(schistosomulum)。【生活史】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多种哺乳动物致病和临床表现

急性血吸虫病:发热、肝脾肿大、肝区压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等;呼吸系统多表现为干咳,有气促、胸痛。

慢性血吸虫病:小量多次感染,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隐匿型患者一般无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间歇性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肝肿大,无压痛。发展史:毛蚴--感染钉螺无性繁殖可产生成千上万条尾蚴--皮肤接触,吸盘粘附于皮肤表面,酶,强烈伸缩活动和尾部的摆动而钻穿宿主皮肤--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进入肝门静脉,雌、雄合抱--再移行到肠系膜静脉及直肠静脉寄居、交配、产卵【致病】1.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瘙痒的小丘疹,全身水肿及多形红斑2.童虫所致的损害: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患者可有潮热、背痛、咳嗽、食欲减退甚至腹泻、白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3.成虫所致的损害:静脉内膜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4.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肉芽肿(IV型超敏反应),干线型肝纤维化门脉高压,引起肝、脾肿大,腹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等症状。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常伴有肝区压痛、肝肿大左叶较右叶明显。重症患者可有神志迟钝、黄疸、腹水、高度贫血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或脓血便呼吸系统 干咳,偶可痰中带血丝,有气促、胸痛,X线检查,见点状、云雾状或雪花状浸润性阴影慢性血吸虫病隐匿型患者 一般无症状,少数可有轻度的肝或脾肿大,但肝功能正常有症状患者 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肝肿大,脾多数呈轻度肿大

诊断

1.病原学检查:

直接涂片查虫卵--重感染病人和急性感染者(检出率低)

尼龙袋集卵法:适于大规模普查。

毛蚴孵化法和定量透明法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慢性尤其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粪便查找虫卵有困难)

2.免疫学检查:皮试、酶标、环卵沉淀等

流行与防治

1.流行因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2.传染源:病人及保虫宿主(病牛)

3.传播途径: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

4.疫区类型:平原水网型、江湖洲滩型、山区丘岭型。

5.防治:

1)消灭传染源:吡喹酮为首选治疗药物;

2)切断传播途经:消灭钉螺(药物为氯硝柳胺);加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3)保护易感者: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个体防护

绦虫概论1、绦虫(tapeworm)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ClassCestoda),因成虫背腹扁平、长如带状而得名。2、寄生人体的绦虫有30余种,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Cyclophyllidea)和假叶目(Pseudophyllidea).3、绦虫生活史各期都营寄生生活,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幼虫需在1~2个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五、链状带绦虫(TaeniasoliumLinnaeus,1758)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或内脏,引起囊尾蚴病。【形态】成虫乳白色、带状,长约2~4m,前端较细,向后渐扁阔,整个虫体的节片均较薄,略透明。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31~43μm。胚膜内是球形的六钩蚴,直径约14~20μm,有3对小钩.幼虫称猪囊尾蚴或猪囊虫,白色半透明、卵圆形的囊状体,大小约(8~10)mmx5mm,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惟一的终宿主,同时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猪和野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治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寄生在人体小肠的成虫:临床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囊虫病:猪囊尾蚴对人体的危害远较成虫为大。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皮下及肌囊尾蚴病 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5cm,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常分批出现脑囊尾蚴病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神经精神症状.国内将脑囊尾蚴病分为6个临床型:①癫痫型;②脑实质型;③蛛网膜下隙型;④脑室型;⑤混合型;⑥亚临床型。眼囊尾蚴病 通常累及单眼,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眼内虫体蠕动,重者可致失明【诊断】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询问有无吃生猪肉和排节片史。2、囊尾蚴病的诊断:皮下或浅表部位的囊尾蚴结节可采用手术摘除活检。眼部的囊尾蚴可用检眼镜检查;对于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可用X线、B超、CT和MRI等影像设备检查3、免疫学试验:IHA,ELISA,Dot—ELISA,检测循环抗原【流行】1.分布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但感染率不高,主要流行于欧洲,中南美国家以及亚洲的印度等国。我国分布也很普遍2.感染方式和特点人体猪带绦虫病是因为误食囊尾蚴引起,,而囊尾蚴病的原因则是食入了该虫虫卵。3.流行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①饲养猪的方法不善致使猪感染囊尾蚴,.②人食肉的习惯或方法不当。【治疗】驱虫治疗病人管好厕所、猪圈加强肉类检查线虫线虫(nematode)因虫体呈圆柱形而得名,其种类繁多,全球约有1万余种。线虫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见于水和土壤中,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营寄生生活的种类中,可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的我国有35种,其中重要的有蛔虫、鞭虫、蛲虫、丝虫、钩虫、旋毛虫和粪类圆线虫等。似蚓蛔线虫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简称人蛔虫或蛔虫(roundworm),是一种最常见的人体消化道寄生虫,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蛔虫呈世界性分布,估计全球蛔虫感染人数高达12.7亿(1997)。据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我国人群的蛔虫感染率平均为12.72%,较20世纪90年代初调查的44.91%显著下降。【形态】1.成虫: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雌虫长20~35cm,甚至达40cm以上,最宽处直径为3~6mm;雄虫长15~31cm,最宽处直径为2~4mm。2.虫卵在人体粪便查见的蛔虫卵有受精卵(fertilizedegg)和未受精卵【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泥土--虫卵污染过的食物或水--肺泡--消化道受精卵--粪便--感染期虫卵--幼虫--第三次蜕皮--受精卵【致病】幼虫致病少量幼虫移行经过肺时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量幼虫在肺移行时,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点状出血,引起蛔虫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成虫是主要致病阶段(1)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 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呕吐、腹痛、腹胀。儿童发育障碍,惊厥、夜惊、磨牙,偶尔可出现异嗜症等(2)超敏反应 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膜炎以及中毒性脑病(3)并发症 由于蛔虫具有钻孔的习性,钻入胆管、胰腺管,阑尾,甚至钻人肝,气管、支气管【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主要依据从粪便中查见虫卵或虫体【流行与防治】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或伊维菌素感染原因: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不良卫生习惯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七、钩虫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其中属于人兽共患的钩虫有9种,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Dubini,1843),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Stiles,1902),简称美洲钩虫。【形态】成虫:成虫细长,长约1cm,活时为淡红色,半透明,死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略向背侧弯曲。顶端有1个发达的角质口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缘有2对钩齿,而美洲钩虫口囊腹侧缘有1对板齿。雄虫末端膨大,由角皮层向后延伸形成膜质交合伞。虫卵椭圆形,大小约(57~76)μm×(36-40)μm,两端钝圆。卵壳较薄,无色透明,卵内通常含2~4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3.幼虫钩虫幼虫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杆状蚴自由生活期幼虫,虫体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口腔细长,有口。丝状蚴(filariformlarva)长约0.5~O.7mm,体表覆有鞘膜,口腔封闭,在与咽管连接处有2个角质状的矛状结构,称口矛或咽管矛孔,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细,后段膨大成球状【生活史】人体小肠-粪便排出体外--土壤中--人体皮肤--穿刺侵入皮肤内--肺泡--小肠虫卵--杆状幼--丝状幼--成虫【致病】两种人体钩虫的致病机制相似,幼虫,成虫均可对人体造成损害以成虫在小肠寄生阶段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幼虫所致病变主要是丝状蚴侵入皮肤和幼虫在体内移行对宿主造成的损害。成虫所致疾病: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消化道症状和贫血。早期或急性期的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实验诊断】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培养法

痰液涂片查钩蚴【流行】传染源:患者和带虫者

疫土:存在有感染期幼虫的土壤。人与疫土接触而感染。

食生菜、种水稻可致钩虫感染。

钩虫感染率最高的是半农半商的菜农。

成虫所致疾病成虫所致疾病1消化道症状钩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可造成散在性出血及小溃疡.早期食欲亢进,后期常因贫血,胃酸降低而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便秘。异嗜症.2贫血钩齿或板齿及口囊咬附肠壁,摄取血液和肠粘膜为营养,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头昏、乏力、轻度气促、心悸3婴幼儿钩虫病幼虫经胎盘或乳汁感染婴儿.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面色苍白,消化功能紊乱,发热,精神萎靡,肺偶可闻及罗音,心尖区有明显收缩期杂音,肝、脾肿大,贫血多较严重,血红蛋白低于5Og/L,生长发育迟缓蚊

蚊属于双翅目。主要种属有伊蚊、库蚊、按蚊。

蚊类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的主要区别:

喙细长,比头部长几倍,便于吸食液体食物或穿刺吸血。

翅脉特殊,被有鳞片。

足细长,足及身体其他部分均有鳞片。

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虫体长1.6-12.6mm,灰褐、棕褐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

头:复眼、触角和触须各1对。触角分15节,第3节后称鞭节,各鞭节有轮毛。触角雌、雄有别:雌蚊轮毛短而稀,雄蚊的长而密。口器(喙)为刺吸式口器,由上内唇、舌各1个,上下颚各1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于鞘状下唇之内,为传病的重要结构。

胸: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足1对,中胸翅1对,后胸平衡棒1对。中胸、后胸各有气门1对。

腹:分11节,第1节不易见,2-8节明显,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生活史

全变态,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蚊虫示意图

生态

雌蚊多在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通常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

蚊的季节分布与温、湿度和雨量有关。长江中下游,蚊种每年3月开始出现,5月密度上升,7~8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气温低于10℃,蚊进入越冬。大多数蚊虫以成蚊越冬,而微小按蚊以幼虫越冬,伊蚊则以卵越冬。

吸血习性

蚊也是通过吸血传播疾病的,了解蚊的吸血习性能察知其与疾病的关系。只有雌蚊才吸血。蚊的活动主要是指寻觅宿主吸血的行为,其活动能力与温、湿度,光照等有关。雌蚊在10℃以上开始叮人吸血,伊蚊多在白天吸血,多种蚊种在夜晚吸血。偏嗜人血的蚊种如嗜人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兼嗜人畜血的蚊种如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偏嗜人血的蚊往往是蚊媒疾病的主要媒介。

栖息特性

蚊吸血后即寻找隐蔽、阴暗和避风的场所栖息。室内多栖息于蚊帐内、床下、屋角、门后、墙面及杂物上。室外多栖于草丛、洞穴、树下及人畜房舍附近的农作物中。

栖息习性大致分为3类:①家栖型: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待胃血消化、卵巢成熟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嗜人按蚊。②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吸血后稍在室内停留,然后飞出室外栖息。③野栖型:如大劣按蚊,自吸血至产卵完全在野外。

重要传病种类及疾病的关系

1.嗜人按蚊:我国独有的蚊种,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2.中华按蚊:是广大平原,特别是水稻种植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3.微小按蚊:分布南方山区和森林地带,是该地区疟疾的主要媒介。

4.大劣按蚊:是热带丛林型按蚊,是海南岛疟疾的传播媒介。

5、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致倦库蚊分布于南方广大地区;淡色库蚊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两者都被称为“家蚊”,是室内常见的刺叮吸血蚊虫。

6、三带喙库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