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之肝炎病毒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之肝炎病毒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之肝炎病毒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之肝炎病毒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之肝炎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章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TT病毒(TTV)?

己型肝炎病毒(HFV)/fkzl//gjjb//jhsy//fkzx//gjjb/gjml//fkyz/ydy//fkzl/zgjl//byby/byjc//fkzx/cvmxf//jhsy/rljs//fkyz/bdyc//byby/nxby//fkzx/yczx//jhsy/wtrl//jhsy/yaoliu//gjjb/gjxr//fkyz/fjy//fkzl/lcnz//byby/byzl//jhsy/gwy//byby/lcxby//fkzx/ydjs//jhsy/jyzs//gjjb/gjfd//fkyz/pqy//fkzl/ydnz//byby/byyy//fkzx/yjbt//gjjb/gjy//fkyz/ndy//fkzx/ydzx//byby/gjxby//fkzx/ydzz//jhsy/zyjc/病毒性肝炎的分类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RV)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们均非嗜肝病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一、甲型病毒性肝炎●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归类于小RNA病毒科肝炎病毒属●病毒结构:病毒直径27nm,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一)生物学性状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二)致病性●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甲肝●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fkzl//fkzl/lc//fkzl/wy//fkzl/yd//fkzl/zgjl//fuke//fuke/fujianyan//fuke/gjy//fuke/ndy//fuke/pqy//fuke/ydy//fuke/zigongneimoyan//gongjing//gongjing/feida//gongjing/gongjingai//gongjing/milan//gongjing/xirou//gongjing/yanzheng//jbzs//jhsy//jhsy/gwy//jhsy/jiancha//jhsy/shanghuanquhuan//jhsy/wtrl//jhsy/wutongyinchan//jhsy/yaoliu//jryuyue//weichuangfuke//yyhj//zhengxing/cnmxf//zhengxing/xyczx//zhengxing/ydjss//zhengxing/ydzx/●易感人群及免疫力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6个月以内婴儿母亲抗体发病机理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目前观点: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临床特点1.潜伏期:2~6周2.流行季节●散发病例均无明显季节性。3.临床特点●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jrsy//jrsy/by//jrsy/wh//jrsy/yf//jrsy/zd//jrsy/zl//jrsy/zz//kfal//kydt//lylx//qt//qt/azb//qt/fl//qt/lb//qt/md//qt/rtr//qt/rxg//rdxw/szqpz//szqpz/by//szqpz/wh//szqpz/yf//szqpz/zd//szqpz/zl//szqpz/zz//yydt//zjfc//zljs/●甲肝预后良好(五)预后●无慢性化倾向●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发生肝衰竭者罕见

甲型肝炎的预防1.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2.特异性预防: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3.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二、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病原学HBV属嗜肝DNA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wtrl//zy//yc//yl//shqh//gwy/中国是世界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例,每年有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

调查显示,47%的患者担心单位发现他们患有乙肝后会失去工作,48%的患者在被诊断为乙肝后经常缺勤,更有52%的患者由于乙肝失去了获得理想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调查显示,仍有五分之一病人认为乙肝不会发展成肝癌2004年12月,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梅毒,占发病总数的85.17%;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占死亡总数的86.19%。[

生物学性状1.HBV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DNADNAP(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数量最多●管形颗粒:22×40~400nm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空心汤团”2.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DNA3.2kbpre-S1pre-S1蛋白pre-S2pre-S2蛋白SHBsAgpre-CHBeAgCHBcAgPDNAPXHBxAg编码HBsAgpre-S2pre-S1复制方式:HBV吸附CCCDNA转

2.1KbmRNA外衣壳蛋白录内衣壳蛋白

3.5KbmRNA(前基因组)

反转录HBVDNA负链复制+DNA

组装与释放医学全在线3.HBV抗原组成及其临床意义(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曾用名:HA、澳抗生物学性状●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基因整合肝细胞DNA持续表达“空心汤团”HBsAg●HBsAg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生物学性状(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生物学性状(3)HBeAg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HBVC基因前C区C区前C/C蛋白HBeAgHBcAg表达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可存在于血清中生物学性状/wybb//zz//wybb/by//wh//zl//wybblx//wsx//hhx//zsx//txx//wyyybl/●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率为92%左右生物学性状(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DNA仍阳性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生物学性状(5)HBcAg●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6)抗-HBc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6~18个月可终身阳性生物学性状4.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黑猩猩是对HBV最敏感的动物,

HBV尚不能在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目前采用病毒的DNA转染的细胞培养系统5.抵抗力:

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1.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性传播:不少见。密切接触:有可能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致病性与免疫性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毒不严格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3.易感人群(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高发病区:4~8岁(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3)感染时年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4)感染后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致病性与免疫性2.HBV在体内的复制过程是一个逆转录过程HBVDNAcccDNA前基因组RNA3.HBV损伤肝细胞的机理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无细胞致病性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及其介导免疫病理损伤自身免疫引起的病理损伤

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HBsAg携带者HBV与原发性肝癌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抗原抗体的检测 “两对半”HBsAg——病毒感染抗-HBs——保护性抗体抗-HBCIgM——病毒处于复制状态HBeAg——病毒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抗-HBe——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BV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HBxA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