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行为与对策_第1页
学生问题行为与对策_第2页
学生问题行为与对策_第3页
学生问题行为与对策_第4页
学生问题行为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对策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状况突出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还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

有专家推算,到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病的负担将从今天的1/5上升到1/4左右。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而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

根据北京大学沃建中博士对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比例是82.7%,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比例是2.5%。数据分析

据沃博士介绍,一般而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其中中学生这个群体表现得尤为严重,而恰恰是他们最易被忽视。虽然中国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由于中国中学生基数大,即使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只占百分之几,也是不少的数目,患有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也可能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还处在被忽视的角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一、问题行为的界定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各种内外部行为。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人得到了适宜的治疗。二、问题行为的分类1.英国心理学家拉特(M.Rutter)的分类

拉特把问题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的一种叫做A行为(AntisocialBehavior),也就是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包括毁坏自己的或他人的物品、不听管教、撒谎、欺负弱小、偷东西等;另一种叫做N行为(NeuroticBehavior),即神经症行为,包括身体上表现出的肚子痛、呕吐,情绪上表现出的烦恼、害怕新事物及新环境、拒绝上学、睡眠障碍等。2.美国心理学家奎伊(H.C.Quay)的分类奎伊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研究后,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社会化攻击型行为,表现为参加不良的帮派、离家出走或逃学等。(2)失常型行为,表现为好吵架生事、责难他人,故意破坏财物却很少有罪恶感等。(3)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行为,如注意的持续时间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转移等。(4)焦虑、退缩型行为,表现为自卑、紧张、胆小、压抑、容易退缩等。(5)精神病行为,表现为不停地重复所说过的话、表述不合实际的想法等。(6)多动型行为,表现为坐立不安、情绪烦躁、无法放松等。三、问题行为的辨识及辅导策略以逃学为例行为线索分析层次一:因为不能完成师长的要求而逃学可能的线索表征:1、大部分为临时起意2、容易为某种事物所迷惑而忘了应该做的事3、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无法完成4、生活显得较散漫没有纪律,没有做计划的习惯可能原因贪玩、好奇,寻求欲望的满足父母疏于管教未培养出学习兴趣受同伴朋友影响娱乐场合的诱惑辅导策略预防性处理:1、善用教学媒体,利用有效地教学方法以及生活化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2、提醒其父母关心子女,并了解其平常交友情况与活动的场所3、家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4、家校共同提供正当的休闲活动5、培养解决学习困扰的能力6、加强点名及日常管理,遇到缺席立即查明危险性(立即性)处理1、立即与家长联系,尽快找回学生。2、运用各种渠道,查明学生可能去处,并尽快找回。3、了解原因,协助其回到学习环境里,而不被标为坏学生。层次二:以逃学为手段达到某种目的可能的线索表征:1、对父母、家长常有不满的情绪,而以唱反调公开反抗父母、师长。2、成绩长期不佳,而以逃学来规避现状。3、人际关系不良。4、讨厌家庭(学校)生活。可能原因父母、家长期望过高,觉得不被父母、师长接受。父母、家长管教过于严苛,觉得父母、师长不了解,不关心自己,而有反抗权威和报复心理。逃避同学欺负。课业的压力。逃避处罚。辅导策略预防性处理:1、建立学生能发表意见的渠道。2、父母、师长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鼓励自我比较。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指导学生疏解压力的方法。6、妥善运用奖惩原则。危险性(立即性)处理:1、发现学生逃学,应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联系。2、尽快个别咨询,了解逃学原因,协助解决困难。3、让学生了解逃学所造成的后果及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害处。4、实施小团体辅导,协助改善人际关系。层次三:习惯性的逃学可能的线索表征:1、经常无故缺席。2、经常无故不回家。3、结交不良朋友。4、流连于不良场所。5、常伴随吸烟、偷窃、说谎、游荡等偏差行为。可能原因贪玩。意志力薄弱,容易被引诱。家庭功能失调。父母管教态度不当。对学业没有兴趣。不良朋友引诱或胁迫。辅导策略预防性处理:1、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2、协助学生练习“自我控制”。3、老师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动态。4、善用教学媒体,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5、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提供适性发展的方向,如参观技艺教育。6、父母应多关心子女,了解其平常交友情况、活动的场所。7、随时关心学生,多给予鼓励。危险性(立即性)处理:1、向教导处、辅导处报告,并请求支持。2、针对原因实施个别辅导。3、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使其配合学校的辅导策略。4、协助学生适性发展。四、案例分析1、师生冲突事件(1)问题与危害叛逆心理是指青少年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2)形成原因主观原因:青少年看问题片面和偏激。他们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往往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偏差度较大,因此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行为极端。客观原因:1、老师不懂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3)心理教育策略经常持久的心理辅导本人的自我调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帮助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教师要换位思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宽容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复教师原因:1、教师过分强势,学生受了委屈。包括: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主次颠倒、是非混淆、功过不分。2、教师处事不公,学生不服。包括:明显的不公平、自己不能觉察的不公平。3、教师办事武断,一意孤行,学生宣泄班级潜在的不满情绪。比如:留作业、罚作业不考虑学生承受能力。4、教师不给学生面子。包括:讽刺、挖苦、辱骂、侮辱学生人格,让学生无地自容,即语言暴力。1、坚持事实第一,态度第二,不能颠倒过来,不能搞“态度挂帅”,一把抓住学生的态度不放,即使有理也得等你承认态度不好以后再说。压服的结果是为下一次冲突埋下了种子。2、平等相待,不能光要求学生道歉。当然,片面要求老师“忍辱负重”,也不公平,而且会助长歪风。3、你发火我不发火,教师不要应战,不要去撞学生的枪口,更不必让学生气个半死。一旦教师失态,就会陷入被动局面。教师应采取的策略2、严重扰乱纪律原因:听不懂、学不会。早就会了。没有规则意识(一走出家门就处处碰壁,社会化障碍)。自控能力差,明知故犯,想改改不了。他们是能力问题,而不是认识问题。表现欲强,想引起别人(教师、同学、异性)的注意。经医院确诊的真正的多动症。对策:教师心理要健康,不要一看到学生违纪就上火。孩子的精力是洪水,一定要有一个出口。学习渠道堵塞,就要找另外的出口。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少批评,多提醒,提建议,常鼓励。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矫正。对学生的表现欲给予适度的满足,使他们的表现欲望能正常得以释放。对有些特殊的学生采取“消退法”,不予理睬。3.偷拿钱物原因:习惯不好,乱丢乱放,误以为被别人偷去了。从小到别人家里乱翻抽屉橱门,家长不以为然,逐渐养成了乱拿人家东西的坏习惯。报复他人。强迫性偷窃,已经养成习惯,追求过程的刺激。品德不良,以占有他人物品为乐,没有羞耻心。这样的孩子,往往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家长。家长溺爱无边,导致孩子物欲膨胀。被高年级学生或校外团伙所逼迫,被动偷窃。对策:不要吓唬,虚张声势,不要用各种方式去翻书包或衣兜,更不要凭主观臆断制造错案。教师要有“破案”意识和“破案”能力,训斥、吓唬、说教是没有用的,要的是不动声色、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不把握事实真相和证据,就没有对当事人真正有效的教育。“疑罪从无”的原则对学生来说特别适用,在这一类事情上冤枉学生,将会给他造成终身的伤害。破案才是对这一类学生最好的教育,他们才有可能总结和接受教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对初犯者及时进行行为矫正。总结(一)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见的失误

1、以管代教,以罚代教;

2、泛道德化,忽视心理;

3、主观武断,情绪冲动;

4、怨天尤人,不善反思;

5、老生常谈,说教成风;

6、好请家长,间接惩罚;

7、一味迁就,片面施“爱”;

8、简单归因,不提假设;

9、只求药方,不查病根。(二)给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的操作建议:

1、以静制动,以冷制热——先做“战略停顿”;

2、先作分析,延迟判断---不是反应越快越好;

3、不究态度,不说气话;

4、平和“询问”,切勿“审问”;

5、控制第一反应,不说学生“又是你!”多问自己“为什么?”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