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的心理类型上_第1页
受害人的心理类型上_第2页
受害人的心理类型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害人的心理类型上

受害人心理特征的研究属于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范畴。相关专家不再忽视减少或预防犯罪并在法庭诉讼中的经济补偿作用。1975年和1976年先后二次在耶路撤冷和波士顿召开了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受害人心理类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早已被不少法医学家所认识。作者就近年鉴定的3676例伤害案中受害人的心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要讨论。鉴定结果及心理特点分析从作者1991年8月至1997年4月受理的3676的伤害活体损伤鉴定的资料中,收集受害人的有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损伤程度、案件性质等,重点根据破案后掌握的他们在案件中的作用、心态等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人为地将其划分为4种心理类型。1.为暴力活动的发生提供条件指在涉及的暴力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受害人,他们虽然最终在暴力活动中受伤,但他们挑起暴力活动的发生,并促成暴力活动的发展,或为暴力活动的发生、发展提供条件。2.活动中被伤者的受害人指那些积极、主动参与暴力活动,而在暴力活动中受伤的受害人。他们赞同、支持暴力活动并为其发生、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对暴力活动持有某种积极态度,但不是暴力活动的主导。3.运动类型指那些并未主动涉及暴力活动的发生、发展,也没有直接参与,但却因某些个性特征或利益关系等原因被牵连而受伤的人。4.故意概述诉讼中所受损害为初创期,在诉讼中故意有关费用纠纷,诉讼中故意有关指那些参与所涉及的暴力活动,但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或者虽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但在诉讼中却故意夸大或造作某种损伤,企图诬陷他人或骗取经济赔偿的人。作者同时还分析心理类型与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以及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分析1.青少年阶段行为特征参与型1698例,最多见,占46.19%。其中男1376例,女322例,男女之比为4.27:1;其次为挑衅型,1155例,占31.41%,男性1007例,女148例,男女之比高达6.8:1,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人885例,占76.62%,具有明显的青少年阶段行为特征;被动型较少,有802例,占21.82%,男595例,女207例,男女之比为2.9:1,其中老年人、妇女、儿童、精神病患者较多;欺骗型者人数最少,仅21例,男2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9.5,与其他几型显著不同。2.岁不高,年龄以20岁为主3676例中男性2978例(81.01%),女性698例(18.99%),男女之比为4.3:1。年龄最小的12岁,最老者87岁,30岁以下的青少年2374例(64.59%),除了欺骗型以外,均以40岁以下的年青人占多数,3676例中前三型3055例中的占83.42%;而欺骗型40岁以下者仅3例,且在31岁以上,而另外18例均在40岁以上。3.心理类型与性别的关系网络欺骗型女性显著多于男性(19:2);其他三型均以男性多见(2978:677)。4.农民与工人地位四种类型中均以农民为最多见(1908例,51.90%),其次为工人(1080例,29.37%),此与作者工作单位所处地理环境有关,所以文化水平亦多为小学(1073例,29.18%)和初中(1698例,46.19%)。挑衅型中农民与工人共有1609例(43.78%),其中文化程度高低不齐,文盲所占人数也不少;参与型中以农民最多,861例(23.42%);被动型中以农民、学生和干部较多,高中文化程度302例(37.5);欺骗型中均为农民和工人,文化程度较低,且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文盲有14例。4.参与型和被动型重伤者仅限于挑衅型和参与型;轻伤者也以挑衅型(694例,60.00%)与参与型(459例,27.03%)多见;轻微伤以参与型(1156例,68.08%)和被动型(486例,60.59%)多见;欺骗型均为轻微伤。青少年自身特点心理类型是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教育、疾病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人的心理学特征,一般称为性格。一个人的心理类型不仅影响其社交、学习、工作及社会行为,也与其身体发育和疾病有关。暴力冲突中的受害人,其心理类型不同,直接影响着其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后果,从而影响法医学鉴定。因而对受害的心理类型的分析,有助于法医学鉴定的实践。人的心理类型很复杂,本文探讨性分类完全依笔者在实践中的观察主观划分,不一定准确,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心理类型都包括进来,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仅供参考。挑衅型者好斗为其主要的心理特点,因此以男性和3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见,具有典型的青少年特征。反映出年轻人发育不够成熟,社会经验较差,容易冲动和受激惹的心理特点。同时,不少青少年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很多青少年用粗暴的方式概括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绪,常以暴力行为来维护自我形象,企图以此树立威信,抬高身价,也是促使其挑衅闹事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暴力活动中这些人往往不顾及后果,攻击他人的同时,也成为被人攻击伤害的主要对象,所以损伤程度多重。参与型与被动型者虽然也以30岁以下的青年多见,但30岁以上的人也不少。欺骗型者与以上三型显著不同,一是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5,二是年龄偏大,40岁以上者10人,占47.62%,可能与其老于事故及女性的性别特点有关。受害者心理类型与职业,尤其是与文化程度也有关。文化程度较低者,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较差,因此,挑衅型和参与型者显著多于被动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有理性,法制观念较强,多以巧妙的方式避免使用暴力,而选用其他方式解决冲突。所以提高文化程度是加强法制教育,减少伤害案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损伤程度方面分析,所有重伤和大部分轻伤见于挑衅型和参与型,而被动型和欺骗型所受的损伤均较轻,尤其是欺骗型者全部为轻微伤。欺骗型者欺骗和夸大伤情的心理动机是为了诉讼有利和获得经济赔偿。但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一般不懂得医学知识,所以其欺骗行为易被识破。作者认为,法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