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与技术(1)Extractionandisolationtechnology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操作技术、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熟悉各种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3.了解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程序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程序经过文献资料或民间用药的调研或通过现代药理学的筛选研究发现天然药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然后将其开发成新药。已知某种成分或某类成分具有药用价值或已成为新药,根据动植物的亲缘关系,寻找含有这种或这类成分的动植物,进而将其开发成新药。如黄连素。在不明确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将临床疗效明确的经典方、经验方或经药效学研究具有开发价值的复方中药开发成新药。在搞清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基础上,将有效部位开发成新药,如地奥心血康、银杏叶制剂等。用这种方法开发的新药具有临床疗效稳定、质量易于得到保证等特点。从天然药物中发现潜在药用价值的活性单体即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先导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将其开发成新药。天然物药品(一类新药)的开发研究过程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酶法提取
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概念: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原理: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渗入药材组织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从而将成分提出。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影响因素:溶剂的选择、提取方式、药材的粉碎度、温度、时间、浓度差等,其中选择适当的溶剂是提取的关键。溶剂的选择主要从溶解度方面考虑-----“相似者相溶”原则,同时要注意到溶剂易回收、安全低毒、价廉等因素。溶剂的极性:与介电常数ε有关,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排列如下:
石油醚<苯<无水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提取溶剂的类型: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
水极性强,穿透力大;糖、蛋白质、氨基酸、鞣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大多数苷类、无机盐等亲水性成分;安全、经济、易得但水提取液(尤其是含糖及蛋白质者)易霉变,难以保存,而且不易浓缩和滤过。亲水性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溶解极性成分,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一些亲脂性成分也有很好的溶解性能;提取范围较广,效率较高,提取液易于保存、滤过和回收;易燃,价格较贵,有些溶剂毒性较强。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与水不能混溶,具较强选择性;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脂、游离生物碱及一些苷元等;提取液易浓缩回收,穿透力较弱,常需长时间反复提取,且毒性大、易燃、价格较贵、设备要求高,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正丁醇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乙醇和甲醇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提取方法: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渗漉法超声提取法浸渍法: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的条件下浸泡一定时间,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
冷浸法取药材粗粉,置适宜容器中,加人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酸水、碱水或稀醇等,密闭,时时搅拌或振摇,在室温条件下浸渍1~2d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滤过,用力压榨残渣,合并滤液,静置滤过即得。
温浸法浸渍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浸渍时间较短,能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由于温度较高,浸出液冷却后放置贮存常析出沉淀,为保证质量,需滤去沉淀。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及含淀粉、果胶、粘液质、树胶等多糖物质较多的药材。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装置中,连续添加溶剂使之渗过药粉,自上而下流动。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动态浸提方法。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
粉碎将药材打成粗粉排气打开下部出口,缓缓加入适量溶剂,使药粉间隙中的空气排出
浸渍流出的渗漉液倒回筒内,继续加溶剂使保持高出药面浸渍24~48h
渗漉流速控制在每千克药材每分钟2~5ml收集渗漉液收集的渗辘液约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适用于提取遇热易破坏的成分,能保持良好的浓度差,故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溶剂消耗多、提取时间长。选用溶剂多为水、酸水、碱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等。
浸润用溶剂(每1000g药粉约用600~800mI溶剂)润湿,密闭放置l5min至6h,使药粉充分膨胀。
浸润用溶剂(每1000g药粉约用600~800mI溶剂)润湿,密闭放置l5min至6h,使药粉充分膨胀。装筒药粉装量一般以不超过渗推筒体积的到2/3装筒分次装人已润湿的药粉药粉装量一般以不超过渗推筒体积的到2/3煎煮法:是将药材加水加热煮沸,滤过去渣后取煎煮液的一种传统提取方法。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
取药材饮片或粗粉,置适当煎器(勿使用铁器)中,加水浸没药材,加热煮沸,保持微沸,煎煮一定时间后,分离煎煮液,药渣继续依法煎煮数次,合并各次煎煮液,浓缩即得。一般以煎煮2~3次为宜,小量提取,第一次煮沸20~30min,大量生产,第一次约煎煮1~2h,第2,3次煎煮时间可酌减。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于冷浸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不易被水、热破坏的天然药物的提取,但不宜用于提取含挥发油成分及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含多糖类丰富的药材,因煎提液钻稠,难以滤过,同样不宜使用。回流提取法: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
使用低沸点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等加热提取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时,为减少溶剂的挥发损失,保持溶剂与药材持久的接触,通过加热浸出液,使溶剂受热蒸发,经冷凝后变为液体流回浸出器,如此反复至浸出完全的一种热提取方法。
将药材粗粉装人圆底烧瓶内,添加溶剂至盖过药面(一般至烧瓶容积(1/2~2/3处),接上冷凝管,通人冷却水,于水浴中加热回流一定时间,滤出提取液,药渣再添加新溶剂回流2~3次,合并滤液,回收有机溶剂后得浓缩提取液。本法提取效率高,但溶剂消耗量较大,操作较麻烦。受热时间长,故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不宜采用此法。适用于脂溶性较强的天然化学成分的提取,如甾体,萜类,蒽醌类等连续回流提取法:第一节提取方法和技术一、溶剂提取法是在回流提取法的基础上改进的,能用少量溶剂进行连续循环回流提取,充分将有效成分浸出完全的方法。操作时先在圆底烧瓶内放人几粒沸石,以防暴沸,然后将装好药材粉末的滤纸袋或筒放人提取器中,药粉高度应低于虹吸管顶部,自冷凝管加溶剂人烧瓶内,水浴加热。溶剂受热蒸发,遇冷后变为液体回滴人提取器中,接触药材开始进行浸提,待溶剂液面高于虹吸管上端时,在虹吸作用下,浸出液流人烧瓶,溶剂在烧瓶内因受热继续气化蒸发,如此不断循环4~10h,至有效成分充分被浸出,提取液回收有机溶剂即得。
为了防止长时间受热,成分易被破坏,也可在提取1~2h后更换新溶剂继续提取。该法提取效率高,溶剂用量少,但浸出液受热时间长,故不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适用于脂溶性化合物,药量少时多用该法进行提取。超声提取法一、溶剂提取法
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浸提有效成分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使溶剂易于渗人细胞内,同时超声波的强烈振动能传递巨大能量给浸提的药材和溶剂,使它们做高速运动,加强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加速有效成分的浸出,极大地提高了提取效率:
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任务保证书3篇
- 建筑保温施工防震动改造合同3篇
- 银行柜员述职报告(26篇)
- 叉车交易合同模板3篇
- 企业孵化合作合同3篇
- 卖房授权委托书注意事项3篇
- 工程进度计划调整与工期控制3篇
- 环保教育主题班会(3篇)
- 建筑设计部门设计师派遣协议3篇
- 定制家具零售合同3篇
- (修订版)粮油质量检验员理论考试复习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保险行业客户画像分析与精准营销方案
-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50道及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练习100题及答案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国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编制说明)
- 食堂大米采购招标文件
- CJT 216-2013 给水排水用软密封闸阀
- CJ-T250-2018建筑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及管件
- 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
- 2024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培训讲义全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