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付爱米丽的玫瑰》南方传统的形象化_第1页
《给付爱米丽的玫瑰》南方传统的形象化_第2页
《给付爱米丽的玫瑰》南方传统的形象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付爱米丽的玫瑰》南方传统的形象化

《爱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在20世纪30年代4月发表的最著名的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以凝练的笔触、独特的结构成功地塑造了爱米丽·格里尔森(EmilyGrison)这个艺术典型。有意思的是,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福克纳的深意。也许,揭示这一篇名的象征内涵要比诠释小说内容本身来得更富有挑战性?也许,在这篇名的隐喻中福克纳故意深藏着他秘而不宣的隐衷?一巴伦的死——“传统的教化”小说分为五小部分,故事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生镇,第一部分从爱米丽的去世倒叙开始,讲述她在世时年轻一代的镇长官员上门追税的风波;第二部分叙述她曾不顾邻居反对、拒绝清除从她家地窖中冒出的臭味的事件与她父亲的死;第三部分是爱米丽与荷马·巴伦的恋情和买毒药的事;第四部分关于爱米丽的老年生活及她的去世;第五部分始于两个堂姐妹及镇上的人们来为爱米丽举行葬礼及最后在她为自己布置的新房中发现荷马·巴伦的腐尸终止。表面上看,这五部分杂乱无章地纠集在一起,时序来回颠倒,故事悬念迭出,福克纳正是通过这种非传统的叙述手法来迫使读者注意故事的有关时间的主题,运用回忆来描写爱米丽·格里尔森神秘的一生,讲述了一位被剥夺了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妇女如何逃避现实以至于精神失常的故事,表现了新旧南方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这不是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荒山野岭间的鬼怪故事,因为爱米丽是生活在“我们杰弗生镇上”有名有姓的真人。但她与普通人又不同,因为她“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不言而喻,她代表着大势已去的南方种植园经济及贵族势力,是旧秩序、旧道德准则的化身。但她又是旧制度、旧观念的受害者和牺牲品。镇上的人在把她看作“传统的化身”甚至是“一座纪念碑”的同时,就已经剥夺了她作为有血有肉的正常女人的权力,剥夺了她爱的自由。爱米丽几乎与世隔绝了一辈子,她惟一一次恋爱(与来自北方的铺设道路的工头——荷马·巴伦),在镇上传统势力的干预下,终告失败。为了拥有巴伦,爱米丽毒死了他,也断送了自己的幸福。从此,她便将自己封闭在破败的宅院里,与巴伦的尸体和银制用具上他的名字相伴渡过了余生,于苦苦挣扎中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和骄傲。爱米丽的死象征着南方古老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彻底灭亡和消失;反映了种植园经济、蓄奴制的瓦解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二爱米丽姐下的悲剧性选择《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格瑞尔森小姐长得矮小肥胖,“看上去胀鼓鼓的,犹如长期泡在死水里的青白的死尸”。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终身未嫁的女人还有一副极端固执死板高傲的脾气——沉默寡言,见人不理,我行我素,如何能成为美国南方文化传统的崇高象征呢?细想想,福克纳所列举的爱米丽小姐的壮举无非是不向镇里纳税达四十年之久;平日端出与真实家境不符的高贵虚架子;不识好歹,把因她父亲去世前来慰问的邻居们一律拒之门外;还在三十多岁上找了一个在镇里人看来地位低下的北方佬当情人,大模大样一起在街上兜风散步,令镇里人感到耻辱不堪。显然这些都不足以使爱米丽小姐成为那个南方小镇的一座精神丰碑。如果说爱米丽小姐有什么非凡之举,那就是她对爱的一种近似于畸形的执著和捍卫,不惜用凶杀来表达极至的爱情。吸引了福克纳的也许正是爱米丽作为悲剧性人物在悲剧环境中作的悲剧性选择。也就是说,使福克纳激动的是爱米丽这样乏善可陈的女人却具有希腊悲剧英雄的火山般激情和为了追求爱情而敢于毁灭的勇气。在福克纳笔下,爱米丽的激情是如此震撼人心,以至于即使爱米丽永远把自己隐藏在冷峻的沉默中,周围的人们仍然可以无误地察觉她的不凡的热情的天性。其实镇上的人们在闻到从爱米丽家飘出的奇异恶臭之后即开始了对爱米丽的尊崇。四十年后才发现的北方佬遗骨只不过证实了他们当时就有的猜想。福克纳写这个故事的用意非常清楚:能使一个谋杀故事成为伟大艺术作品的是对人的激情的非凡的充分表达。因为在现代西方诗学看来,激情是通向诗意的颠峰——崇高(sublime)——的桥梁。福克纳的爱米丽小姐通过凶杀,即通过极度强烈的诗人激情,而进入了一个绝对主观的世界。细想之下,福克纳可能暗示了爱米丽小姐一生的顶点,所谓eudaimonia(亚里士多德用语,意思接近于中文的华彩、怒放、优秀、极度喜悦幸福),正是在她杀人的时刻实现的。对于福克纳的艺术世界来说,作为激情的最充分、最极致的表达,爱米丽小姐的谋杀超越了世俗的罪恶观念从而构成了美学的崇高。爱米丽的个性冲突、所作所为源于她南方古老而辉煌的家庭背景,福克纳用神秘、暗语、象征等写作方法来揭示爱米丽是南方腐朽传统的象征。在小说中,福克纳虽然猛烈抨击了爱米丽身上的传统观念,一再批评爱米丽的“无法接近”和“怪僻乖张”,但对她悲惨的一生又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明确指出她的“无法逃避”和无法出走,而生存下去的希望竟来自本也属于传统的“昔日的荣耀”,在那里人们才能找到“不朽的力量”。爱米丽最终选择了与世隔绝的活死人般的生活,但她的内心何曾熄灭过生的希望?她那立在窗前如神龛中雕像一般注视窗外的身影着实让人心痛,而这种心痛决不仅仅为了她一个人。对她在恶劣环境下仍然渴望过正常人生活的勇气和顽强的人性,福克纳深表敬意,为此他真诚地向爱米丽献上了一朵“玫瑰”。三南方意识对美德教育的反抗众所周知,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福克纳起着这样一个虚幻的篇名似乎想要抹去读者头脑中固有的小说概念。这种自我颠覆的方式,使小说产生了仿佛是对一位已故人物做传记的幻象;或者说,这也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在这背谬中留出一丝让人错愕的空隙,从而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透过这一悖论式的“破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福克纳对他小说人物的偏爱,泄露了他对爱米丽小姐这一形象所含有的深切的怜悯之情。这篇小说犹如是对爱米丽小姐所做的一次满怀敬意的缅怀和充满深情的回忆。“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默诵这一句式,宛如瞥见了福克纳在深秋的落叶时节,手持鲜花、摘下礼帽正站在爱米丽的墓碑前凭吊。福克纳写下这一意味深长的篇名,并不是为了要增加小说的戏剧性,而是出于内心不由自主的需求,它道出了福克纳对爱米丽这类人物的迷恋与惋惜等复杂情愫,反映了他内心深层对业已湮灭的某些“东西”的追怀;是在暗示着他在对某些已逝事物的悼念,反映了他意识形态中对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等观念与价值存有的复杂心态,泄露了他对美国社会进程中采取的某些方式持有保留态度的真相。福克纳始终把自己看作南方社会的一分子,保持着对于南方天然而深厚的情感。他反对资产阶级工商文明,为传统美德的沦丧、传统生活方式的解体感到痛心疾首。尽管福克纳对南方社会中的各种罪恶的腐败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但他对南方社会、对南方的生活方式及其传统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之所以一生都在尖锐地批评南方,正是因为他是那样深深地爱着故乡那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正如福克纳所说:“我爱南方,也憎恨它。这里有些东西我本不喜欢。但是我生在这里,这是我的家。因此,我愿意继续维护它,即便是怀着憎恨。”这种矛盾恰好构成了福克纳情感意识及其小说世界的无穷魅力。这从镇上老一代对爱米丽的矛盾态度中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她的贫苦与孤独,小说中随处可见“poorEmily”的字眼,人们关注她、可怜她,想方设法帮助她,甚至为她有所“寄托”——指她与巴伦在一起——而“高兴”。但他们却不希望她这么一个被他们看做是南方“传统的化身”、出身高贵的小姐嫁给他们所仇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