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博文,引发网友热议。1964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21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这看似极为巧合,但巧合中又有着深刻的必然。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民日报》曾评论说:“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家乡的传统文化是乡愁的载体: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历史名人、风俗人情……因此,记住乡愁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为此,你的家乡拟举办一次以“家乡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并征求你的建议。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你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提出你的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人民日报》在给青年人的信中写道: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1933年《东方杂志》发起全国性“征梦”活动: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你的个人生活有什么梦想?今天,也不妨想想你的答案,这个答案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我们无需掩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它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但我们也深知,一只风筝要飞起来,必须站到时代的风口。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近了。未来的中国并不缥缈,就在大家的手里。复兴中学正在举办“青年,国家,时代”主题征文,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恐怕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从一出生,就具有令人称羡的国际化基因,这是现代中国在这代青年人身上打下的最鲜明烙印。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年轻人由被动到主动,背后更彰显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悄然改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也同样为你提供了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得天独厚的开阔眼界,让你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张望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比较视野,让你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更为复杂的人和事。也正因此,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头脑灵活的我们,肩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使命。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么今天,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你的心中应该有十足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摘编自《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2018年2月《人民日报》)围绕“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申论。要求:①归纳材料观点,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②提出对策、列出方案并进行论证;③观点明确,客观中肯,逻辑性强;④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3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安徽祁门的一位农村女孩——江雪霞。这个出身农家的江雪霞是全县高考文科状元。大学毕业后,已在大城市找到高薪工作的她,最终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家乡当茶农,凭着“学霸”的拼劲自创粽子茶,一年卖出40万颗,帮村里贫困户、留守妇女每户增收5000元。有人认为高考状元就应该留在大城市,村里人也认为“读书好就要跳出农门”。面对这些议论,江雪霞却说:“高考第一名就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吗?”她认为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更多的人!高考文科状元回村当茶农,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巧合含必然,奋斗筑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这三项成就令国人自豪和骄傲,引发网友热议。特别巧的是他们都发生在同一天——10月16日,三个巧合跨越57年的同一天。这辉煌成就的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努力奋斗,这一巧合是跨越半个多世纪不懈奋斗的必然。生逢盛世,吾辈当自强,这是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牢记的历史使命。想当年,革命的成功也不是巧合,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从“小红船”到“大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为新时代中国梦不断奋斗。揆诸历史,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次奥运会成功举办,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天……一个个小的片段,慢慢组建成了一部奋斗史。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营养剂”,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奋斗经验,还能将其转化为各项工作的内驱力,再创新的佳绩。忆往昔,科技的成果更不是巧合,是中国人自己奋斗的必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为了摆脱困境,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科学家们心存信念,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一朵蘑菇云从罗布泊深处腾空而起,中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没有外国人参与,是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这个爆炸不是偶然,更不是巧合,这是我们奋斗的必然,从此揭开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序幕。看今朝,我国科技领域飞速发展,更是几代科技人不懈奋斗的结果。科技领域的奋斗让中华民族在复兴路的伟大道路上越走越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曾提到“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S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也不是巧合,这都是几代科技人不懈奋斗的结果,奋斗让祖国强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一代青年奋斗前进的无悔信念。奋斗的集结号已经吹响,青年生逢其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懈奋斗,我辈应努力奋斗,以无畏的担当,书写出更华彩的篇章,接续奋斗出每一个巧合与必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图文混合式材料。审材料:材料给的是一条博文,叙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可以证明我们空间站的太空驻留能力已经是世界一流。这三件大事是不同年份发生的,但都在10月16日同一天,这三张同一天的号外,记录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奋进脚步。这三件国之大事能一个接着一个成功,原因何在?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付出,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这“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看似巧合,但巧合中又有着深刻的必然。“世上事哪有这么多巧合,所有巧合回头望去,皆有迹可循”。考生要思考的必然,要思考的感悟和认识,在于无数中国人的奋斗精神,这精神可以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可以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还可以是其他的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种精神在我们青年上要得到传承,青年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巧合纯属意外,但奋斗的精神是必然的。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才有我们今天的一个又一个必然的成功。行文思路:由“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的博文引出观点“回头看巧合,奋斗铸必然”,接着论述成功被误读成“巧合”,通向它的路上一定有奋斗的“必然”,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成就了中华民族今日之辉煌;然后举出材料中的原子弹、航空航天事例进一步论述成功不是“巧合”,而是无数人接续的奋斗的结果,再联想到中华百年历史,救国时、建国时、兴国时,无不是奋斗铸就的。最后再次照应观点“回头看巧合,奋斗铸必然”。立意:1.跨越时空不谋而合,国家崛起是必然。2.成功之中蕴巧合,奋斗之下有必然。3.跨越时空似巧合,接续奋斗是必然的。4.巧合实为必然,奋斗创造非凡。5.巧合蕴含必然,实力铸就辉煌。6.时空之巧合,历史之必然。7.巧合中含必然,奋进中筑成功。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家乡传统文化”审题立意。材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与乡愁息息相关,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为此题目设定了一个拟举办“家乡传统文化”主题展览的情境,要求考生提出建议。要想提建议,需要学生了解这次展览分成几个版块,要展示家乡的什么,换言之,就是要对家乡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了解的内容可以是材料中提到的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历史名人、风俗人情……,也可以有其他内容,如传统工艺、传统美食等等。在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建议这次展览分成几部分,各自的主题是什么,要展示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价值。这里可以将传统文化与乡愁、与文化自信关联起来。其次,作为建议,也可以提议展览的形式多样,比如有实物展示,有传统技艺的表演,有情景剧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人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豪感,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最后,注意建议要分条列举,表达条理清晰。立意:1.传承传统文化,记住乡愁。2.守住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3.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3.例文: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中央主要领导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是最富生命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这是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青年自身成长、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今天,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需要青年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探索尝试,并不可怕;负重前行,不是吃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唯有不断探索尝试,勇于走在前列,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壮丽的人生。有驻村当“第一书记”的年轻干部说,驻村扶贫是很辛苦,但是看到老百姓的笑脸,就觉得自己“真正来过,没有白活”。青春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的褒奖,更是自己内心的充实,是“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饱满人生。温室中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唯有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才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王中美在电焊行业扎根19年,终成中国建造队伍中的“女焊将”,把青春画卷书写在跨越大江大河的大桥之上;年轻的“月宫一号”团队,完成了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正是青春的力量。从国家民族看,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从个人成长看,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青年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同志曾满怀激情展望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同样如此。抬望眼,这样的前景多么壮丽、多么催人奋进。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越往前走,越需要爬坡过坎、负重前行。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作家冰心曾写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时代使命,舍我其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在时代的潮流中,在历史的进程里,以奋斗与担当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诗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审材料:《人民日报》给青年人的信围绕“青年、国家、时代”,探讨追求、圆梦这一话题,最终回归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对话奋斗追梦的中国青年,“未来的中国并不缥缈,就在大家的手里”,对青年们寄以殷切的期望。回顾历史是为了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激励当代青年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远的志向,认识自己在新时代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所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作文立意兼顾“青年、国家、时代”即可。审任务:复兴中学正在举办“青年,国家,时代”主题征文,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立意】1.做时代好青年,担起家国责任;2.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3.奋勇担当是青年的时代责任。【素材】1.中国青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奋进者。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是先辈们的;理想和信念。如今,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在战役中,青年们像先辈们一样,听党话,跟党走,无论是冲锋在前“医者仁心”的年轻白衣天使,还是“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铮铮誓言的年轻战士,无论是在防疫定点医院、科研院所,还是在城乡社区、田间地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力量让党旗、团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飘扬。2.新青年是美好社会的创造者。中国的发展,依靠青年的奋斗,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导航。在站起来和富起来的过程中,时代青年,充当主力军的角色。积攒了知识、见识、智慧和的财富,向着伟大的复兴迈进。运用科技创造,繁荣先进文化,坚持四个自信……中国强起来了,有能力战胜西方列强的围堵,战胜洪水地震疫情等天灾,取得了经济发展、成功举办北京奥运、航空航天、脱贫攻坚完美收官等巨大成功。因为他们知道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享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3.新青年是时代发展的先行者。我们不会忘记一大批“五.四”爱国青年,吹响了时代战斗的号角,警醒国人麻木的心灵,高擎爱国大旗,明确反帝反封建任务。正是这场空前的伟大运动,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带领人民用14年赶跑日寇,用28年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因此领袖毛泽东说:“世界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建设祖国更需要青年,孙家栋等老一辈为了这样的期待,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努力奋斗,创造共和国的辉煌。4.例文:立足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自五湖四海,去南国北疆,在五十多年的光辉岁月里,中国与世界发生了无数的故事,多少挑战与机遇,抉择与怀念在世界舞台上不断上演。我认为,无论世界之风云如何变幻,时代之潮流如何涌动,中国都应该继续坚守华夏之不变底色,立足世界舞台,奏响中国声音。中国声音是自强与奋斗的足音。唯有依靠自强与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把脚跟站稳,将歌声唱响。1965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1年女排夺冠,2012年“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中国人民奋斗前进的脚步从未停顿,自强不息的硕果也始终累累挂于枝头。自强与奋斗永远是中华民族不变之主旋律,当之无愧的国之根基。在世界舞台上,中国亦应持续奋斗,积功兴业,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足音响彻天地。中国声音是开放与包容的声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历经多少风雨,中国与中国人民对外开放的诚意不会变,和平包容的善意不会变。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积极号召各国首脑商谈和平事宜。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里迎难而上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一带一路”宏图伟志里谱写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中国始终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在开放与包容之路上一直是坚守不移的跋涉者、行动派。开放与包容的中国声音是新时代高昂的咏叹调,势必在世界的舞台上空持久回荡。中国声音是自信与坚定的声音,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带来的文化自信,五十年的革故鼎新最终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对本民族本国家最深刻的自信。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飞行员王伟面对外敌英勇牺牲,中国人对保卫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从未动摇。在地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挑起经济争端的背景下,吾辈英雄儿女之气魄又岂能因他人的打压而有一丝一毫的减弱?仍在世界舞台上放声歌唱中国声音。“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新时代的青年人们!时代的星星火炬已交付于我们的手中,责任与希望的重担亦已托付我们的肩头,让我们英勇地接过这份使命,在世界的舞台上奏响中国声音!让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演绎精彩华章!【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申论的能力。要点: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功能。“申论”简言之“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观点,并展开论述。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申论五种常见形式的文章写作: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类试题;综合类试题;对策类试题;总结概括类试题。对于高考而言主要是进行议论文写作。申论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等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考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审题:理解分析所给材料是写好申论的关键,也就是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环节。第一段展示了时代的进步,新时代新青年越来越国际化。第二段从个体把握机会的角度鼓舞年轻人主动选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好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第三段从国家层面说明时代青年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担起责任和使命。这里的角度和侧面很丰富,考生可以从历史、仁人志士、国家、屈辱、发展、自信、底气、未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方面来联想想象,写作时力求思维开阔、脉络顺畅、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话题为“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申论。话题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写作时可以借助喻体,使得表达更形象生动,当然论证过程中亦可以从本体——中国跻身世界,实力不可小觑的角度加以分析。要求:①归纳材料观点,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②提出对策、列出方案并进行论证;③观点明确,客观中肯,逻辑性强;④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以上要求文章中能找到即可。【立意】1.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2.中国文化遍及世界;3.中国够硬气,中国人有底气;4.站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素材】1.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继续迈出坚定有力的发展步伐,让各国看到更多活力与希望。“十四五”时期,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传递出重大利好信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确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对坚定全球战疫信心和稳定世界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互联互通紧密程度,将实实在在惠及世界各国民众。2.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等11国代表签订条约。因为这一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称为《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阿拉斯加举行。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20年了,两个甲子时光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不是那个中国了!2021年的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实力,让中国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充满底气、满怀硬气。3.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正是靠着这股一往无前、豪情万丈的精气神,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从战疫情、抗洪涝,到促改革、推开放;从抓脱贫、惠民生,到保增长、稳大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我们以令世界惊叹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书写出载入史册的“中国奇迹”。5.例文:统一小我和大我,为家乡做贡献“状元回家当茶农”引起的议论点无非是从农村奋斗出来的高材生又回到了“起点”。为何会有这般诸多争议?这背后折射出了社会存在下的一个谬误观念。似乎状元归乡在大多数人眼里是自降身份,重回原点。于是“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死灰复燃,“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时兴起,抱着“她应选择高薪资酬而非重回农村”的想法亦不是少数人。然而,这些观点与那些斜视的人认为画挂歪了有何区别,他们只是从自己固化的思维考虑,却往往忽视了本质的东西。但是于江雪霞而言,这里的“起点”只不过是位置意义上的起点罢了,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开阔的视野和眼界,回到农村自然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从她“自创粽子茶”“帮村里贫困户、留守妇女每户增收5000元”就可见一斑。在大城市找到高薪工作的江雪霞回到农村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不亚于在大城市所创造的价值,只是个人追求不同,有人追名逐利,有人醉心于社会和国家发展。脱离小地方确实是大多数小镇“做题家”的梦想,但也有人深谙自身追求,为出生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摆脱标签做自己,寻求发展新机遇被贴上的“状元”的标签,就意味着将来也是能够在大城市发展并立足的佼佼者,至少许多人固执地认为对于江雪霞来说,农村没有出路,城市才是最好的发展道路。而江雪霞就是在摆脱人们强加在她身上的标签,做真正的自己,颇有“虽天下人,吾往矣”的勇气。业已六年,江雪霞的事迹才被报道,不仅是对江雪霞为家乡做出杰出贡献的赞扬,更是向那些不骛于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人们抛出的一截橄榄枝。城市已然饱和,而乡村却找寻不到一二十青壮年。与其挣扎在人海中灵魂碌碌,不如回到家乡,将所学化为所成,将世俗关于成功的定义打破。时代在发展,人们不必为了生计远赴他乡,城市也不应所有人的追求。就像江雪霞一样,以一己助三千多户茶农的生活无忧,用个人价值为家乡创造价值,也应是才子的追求。我们应当打破偏见,支持每一个努力打破舒适圈,敢奉献、勇作为的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属于时评类作文,要把握材料的核心,即对于一个优秀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后该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回到农村创业,哪个更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我们究竟应该依据什么来作为择业的标准,这是考生应该思考和回答的核心问题。考生应站在一个优秀大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