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民族工业的兴衰
在中国经济地图上,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领导者”,沈沈市拥有数十处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第一个发动机装置,第一个高速推进器,第二个自动车床。。。它们不仅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三维标志。它见证了沈沈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反映了沈沈市丰富而独特的工业文明。而如今,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大量的工业遗存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被拆毁,还有一些厂房面临着即将被拆除、废弃或不恰当利用的命运。因此掌握现存沈阳工业遗存的家底,并保护住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存应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课题。双重势力、两国资本的双重现状,为沈阳金融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两大体系。在两沈阳近代史中体现着双重强势的作用,即本土势力与本土文化同外来势力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本土势力与本土文化以奉系为代表,外来势力与外来文化以日本为代表。在双重强势的作用下,沈阳的工业形成了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两大体系,两股强势相互竞争。民族工业的兴起在时间上早于外国资本工业,在规模上也远远大于外国资本工业。1931年沈阳沦陷以前,民族资本工业是沈阳工业的主流力量,1931年以后,外国资本工业的规模和水平逐渐超过了民族工业。沈阳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由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刺激作用,盛京(沈阳)地方当局曾作出修建铁路、开设矿山、兴办学堂、开设工厂的努力,形成早期工业的萌芽。奉系资本建设与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和铁路系统,成为沈阳近代的早期工业和民族工业的主体。沈阳的民族工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3年沈阳建市(设奉天市政公所),沈阳近代工业初创后的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大东工业区;1923~1931年沈阳沦陷,形成了以机械和军事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体系,新开辟了西北工业区。直到1931年东北沦陷以后,沈阳民族工业被日本人的枪炮所催毁和侵占。因此,沈阳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沈阳东部的大东工业区和北部的西北工业区(图1)。沈阳工业基地的建设,为园外来资本工业在沈阳的发展始于日俄战争之后,比沈阳本土的民族工业晚10年左右。外资工业主要分布在商埠地及后期建成的铁西工业区之中。1907年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沈阳被迫“自行”开埠,建成商埠地(分为正界、北正界、副界和预备界四部分),外资首先在北正界建起了丝织厂、英美联合烟草公司等,此后在正界建成东亚烟草、大安烟草等。1945年东北光复,遭日本疯狂掠夺之后的沈阳工业已濒临崩溃和全面瘫痪。1949年解放以后沈阳工业被注入了腾飞的活力,飞速复兴、发展、壮大,并大展雄风成为共和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沈阳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将大量资金投向沈阳的工业建设。特别是将其中的76.8%用于发展机械工业。“一五”建设确立了沈阳的基本工业构架及其地位。沈阳工业随后的发展使它成为中外瞩目的工业之都。日本和沈阳时期目前,沈阳尚存的工业遗存大体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沈阳民族工业的一些遗存,主要集中在大东区和皇姑区;第二种是日伪时期,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沈阳时期的工业遗存;第三种是解放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发展起来的工业遗存。后两种主要集中在铁西区。今天沈阳市的工业遗存主要分布在大东区、铁西区和皇姑区三个区域,这三个区的厂区和企业的规模宏大,连接成片,在城市空间和城市形态上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另外还有很多工业遗存散落在其他区域,但与集中分布的三个工业区相比,其他区域的工业遗存相对较少。工业再生资源丰富,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大东区和皇姑区是沈阳市工业现存量最大的工业区。区内有大量可置换的与需重新盘活的工业用地,水、煤、气、电等工业基础设施完备,有相当丰富的工业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大东区的工业遗存以东北大马路和大东路上分布的最多,有些工业企业中现存有工业历史建筑、厂房、工业设施等,如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原东三省兵工厂)(图2、图3、图4)、东基集团公司(原奉天南满兵工厂)、沈飞公司、新光机械厂、五三工厂、老龙口酒厂等,这些工厂目前仍在使用,所以保存状况比较好。工业遗产在缺乏由于结构性的老化与衰退,产品和设施调整的巨大压力,高新技术调整的明显不足,以及旧体制的沉重包袱,2002年,沈阳市政府做出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决定,铁西区政府开始组织实施企业重组、“东搬西建”工程。到2007年底,共从市区搬迁企业239户,腾迁土地7.4平方公里。工业区被赋予了新的城市功能,沈阳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变化。随着老工业街区的改造,工业企业在老城区逐渐成为零星遗迹。目前,铁西区的北二路、北一路、北四路、建设大路、沈辽路、保工街、兴工街、云峰街的工业厂房几乎全部被拆除,大量工业遗产被推倒、铲平,铁西的经济虽然发展了,但铁西区工业文明的历史却遭到了重创和泯灭。而铁西区建设大路以北的工业区西侧的工业遗产目前还处于正在使用、生产状态,如水泵有限公司、东北制药总厂、沈阳汽车齿轮厂、变压所、沈阳市第四橡胶厂等。目前铁西区工业遗存的情况如图5所示,蓝色的为现存的工业遗存,红色的为已经拆迁的(图5)。辽宁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沈阳市对待工业遗存采取的保护措施大体上有三种状况。工业文物的保护沈阳近年来编辑、整理、印刷了一批工业文物保护资料。铁西区整理出了“铁西区创造的新中国500个第一”,大东区出版了“大东区文物古迹普查汇编——民族工业部分”“大东工业的起源与发展”“大东工业之最”等。这些资料的整理为进一步做好工业文物保护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一些历史比较久远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或是原工业厂房、历史建筑、生产工具等,沈阳市采取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及认定工作。如矿山机器厂内的杨宇霆办公楼(图6)、原京奉铁路辽宁总站(图7)、原奉天驿(现为沈阳站)(图8)、原铸造厂翻砂车间(现为沈阳市铸造博物馆)(图9)等文物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肇新窑业公司(图10)等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对于一座老工业基地来讲,这些被认定的工业遗产与众多的沈阳市曾经的或现存的工业遗存相比,显然微乎其微,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期待着今后更多的工业遗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行列。航空馆、造币厂、充分发挥了观赏园沈阳市对工业建筑遗存采取最多的保护方式为将其改造为展示馆、档案馆,有的还建起了博物馆。如老龙口酒厂的酒文化博物馆、沈飞的航空博览园、造币厂的观光厅,以及蒸汽机车陈列馆、铁西区的工人村文化展示馆等,这些展馆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沈阳市铁西区依托50年前亚洲最大的铸造企业—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建设的1.78万平方米的铸造博物馆,复原再现中国最大的工人聚集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人生活原貌的“工人村生活馆”,成为沈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品牌。沈阳铸造厂的历史沿革在铁西区工业企业纷纷“东搬西建”的过程中,沈阳铸造厂也搬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厂也被列为拆除对象。然而,一些有着浓厚“工业文化”情结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希望将铁西区现存的、有限的工业文化遗产完整地予以保护,因此,沈阳铸造厂才得以留存下来。沈阳铸造厂始建于1939年,是亚洲最大的铸造企业,再早为日本高砂制作所。1946年4月,高砂制作所、松田制作所、津村制作所等7家日本企业合并建立了沈阳机器厂,1956年更名为沈阳铸造厂,占地33万平方米,职工人数多时达5800人,年最大产量达38500吨,生产铸件上万种。2007年4月17日,沈阳铸造厂浇注完最后一炉铁水后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沈阳铸造厂大型一车间(翻砂车间)被作为沈阳工业遗产的代表保留了下来,并改建成一座能够充分反映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工业文脉的博物馆,因此成为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铸造博物馆。沈阳铸造博物馆成了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代表,该馆通过再现工业建筑的形象、再现原来工业生产的场景、再现铁西区工业发展的历程,使铸造博物馆浓缩了沈阳近代的工业文化,成为了沈阳市近代工业辉煌的真实见证。这座占地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1.78万平方米的铸造博物馆,分设工业会展、文化演艺、创意产业、铁西工业发展回顾等展区。馆内展出了原沈阳铸造厂的设备和铸件,冲天炉、地坑炉、电炉、焖火炉、烘干窑、砂处理流水线、除尘设备、砂箱、砂型、木型及一些工人的常用工具等,总共2000多件,完整地展现了铸造的7大工艺流程,用大量的实物、文字、图片,再现了铸造厂工艺车间的原貌(图11、图12)。铁西工人村企业开发层沈阳铁西“工人村生活馆”,是根据原沈阳铁西工人村改建而成。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始建于1952年9月,共建成143栋起脊闷顶式苏式风格建筑,形成了总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是共和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工人居住聚集区。2003年,铁西工人村全面改造拉开了帷幕,一排排三层住宅楼轰然倒地,一幢幢红砖灰瓦的七层大楼拔地而起。只有位于赞工街2号附近的7栋老楼作为一种记忆符号,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经过改造变身为工人村生活馆。该馆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7栋3层苏式红砖建筑围合而成,是我国首个以工人生活为题材的博物馆。该馆恢复了当时的“大合社”、粮站、邮局、抗大小学、幼儿园等原貌,其中复原了不同年代13户典型家庭真实的生活场景(图13)。工业遗迹的保护利用沈阳还有一些工业设施被较好地利用为工业景观,如沈阳万科新榆公馆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将位于小区基地边缘的一条废弃的铁路线平移至小区中,然后以铁路为轴线组织小区的景观。在铁路上加载了草池、花池、花车、浅水池、喷泉等一系列景观功能,在铁路旁边还设置了铁制的钢铁工人雕塑,以强调基地曾作为钢铁加工厂的文脉特征。通过对铁路功能的转换,提升了小区的文化底蕴,再现了铁路的价值,使当地的工业文脉得到延续(图14、图15)。沈阳是享誉国内外的工业文化之都,是以工业文明而著称的城市,所以整个城市的建设应体现它的工业特色,展现工业城市的风采。保护能够体现工业景观特色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水塔、烟囱、铁路等,努力维持和恢复其原有的风貌,使其作为景观要素保留下来,组织到城市的景观系统中,使沈阳体现工业城市的特色(图16)。对于沈阳的工业遗存,我们不要仅拘泥于简单的博物馆方式,应拓宽思维,采用多种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体现出沈阳的特色,如再利用为工业主题公园、艺术家工作室、工业旅游、办公楼、购物中心、餐馆,甚至可以改作住宅。因为简单的博物馆方式相对于较大数量的工业遗存项目,其覆盖比例显然不足,若不拓宽再利用的思路,将导致工业遗存因不能发挥经济作用而遭遇被拆毁的命运,我们期待并努力使更多的有价值的工业遗存能在我们的城市存活下来(附表)。铁西工业区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其“南宅北厂”布局和道路网框架依从于日本人1932年完成的“奉天都邑”计划,这是立足于伪满洲国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范本
- 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核标准流程
- 读后感文章:从书中学会的道理7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与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 成长的岁月话题作文6篇
- 企业招聘流程与岗位匹配分析表
- 2025年教育科技行业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驾驶员安全心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45604-2025船舶与海洋技术大抓力平衡锚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备考题库
- 2024年河南郑州航空港投资集团招聘真题
- 电力线路高空作业安全培训
- 理疗师管理制度
- 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以产业大脑为例
- 论中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 物业公司接管写字楼项目工作时间倒推计划表(T日为入驻日)
-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图文
- 儿科学本科课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