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导学案_第1页
光合作用导学案_第2页
光合作用导学案_第3页
光合作用导学案_第4页
光合作用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学习重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使用说明】仔细阅读课本P97-100,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解度不同,中的溶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 方法步骤: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T剪碎置于研钵T放入少许 加入5mL 迅速研磨T过滤T收集滤液(试管口用 塞严)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 ,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捷黄邑色-蒞-董(3) 结果分析:捷黄邑色-蒞-董朝萝卜素叶绿素乩叶绿秦b(4)注意:无水乙醇的用途是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目的是保证层析后分离的色素带 ;便于观察分析;TOC\o"1-5"\h\z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层析装置要加盖的原因是 ;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 2、光能的捕获1、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谱1II 1 11種堇色绿叶中的芭素,種堇色k1TOC\o"1-5"\h\z其中叶绿素约占 ,类胡萝卜素约占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因为叶绿素吸收 最少,所以叶呈现 色。这些色素集中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1、 叶绿体的外表具有层膜,内部有许多 ,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 每个基粒都是有一个个圆饼状的 堆叠而成,这些结构称为 。吸收光能的色素就分布在 上。2、叶绿体是进行 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 _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的 。【合作探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有叶绿体吗?【典例分析】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下列哪一种叶片效果最好 (A、 厚硬似革质的绿色叶片B、 衰老、黄绿色的叶片C新鲜、幼嫩、叶浓绿的叶片D、多浆汁或有特殊气味的绿色叶片效果测评】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要加入丙酮或乙醇,其原因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让色素溶解便于叶片研磨成匀浆D.促使叶绿素分离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的光合作用实验证明的是()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氧气是由叶绿体所释放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温室栽培蔬菜,采用什么颜色做顶棚更能提高产量( )A.红色玻璃 B.蓝紫色玻璃C■绿色玻璃 D■无色玻璃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B. 黄光和蓝紫光区域C.绿光和红光区 D. 黄光和绿光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 B. 基质中C.类囊体片层膜上 D.各部位上在提取叶绿素时,加入少量碳酸钙的目的是( )A.增加叶绿素的溶解度破坏膜系统,使叶绿素被充分提取防止叶绿素在提取时受到破坏防止叶绿素与其它物质结合A.绿光和蓝紫光 B.红光和蓝紫光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在哪种光的照射下放出的氧最多( )C.蓝紫光和绿光 D. 红光和绿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C.吸收光能、转变光能C.吸收光能、转变光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实验结果表明,9.在叶滤绿纸体条的上色相素邻提色取素和带分之离间实距验离中最,大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B.C.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D.10.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A.传递光能、传送电子B.传递光能、转变光能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把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 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光谱中明显变暗的区域是()黄光区和蓝紫光区B.红光区和蓝紫光区C.绿光区和红光区D.黄光区和绿光区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叶绿体的外膜上B.类囊体的薄膜上C.叶绿体的内膜上D.叶绿体的基质中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是 ( )A•红光黄绿光B.黄光和蓝紫光C•红光和橙光 D.红光和蓝紫光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粘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在外圈的色素呈()A.橙黄色B.黄色C.蓝绿色D.黄绿色回答有关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一组问题。(1)用丙酮-研磨法提取叶绿体色素时,要以丙酮为提取液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能 有机溶剂。(2)为了加快研磨速度,在研钵中加入 ;为了防止叶绿素破坏,应加入3)置于层析液中的滤纸条,要防止上面的色素细线没入层析液中,这是因为(4)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为:橙黄色的 ;黄色的 ;蓝绿色的 和黄绿色的 。第4节: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应用,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简述化能合成作用【学习重难点】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使用说明】阅读课本P101-105,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 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 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 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4、 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 吸收的是 。5、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 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7、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 技术最终探明了CO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二、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的过程TOC\o"1-5"\h\z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 。⑵条件: 、色素、酶等。⑶物质变化:将水分解为 ,将ADP和Pi合成ATP.⑷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 中。⑵条件: 。⑶物质变化①CQ的固定:C5+CQ②C3的还原:2C3+[H]|' 。⑷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变为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场所条件反应产物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反应式为: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1)概念:植物在 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数量。⑵表示方法:测定一定时间内 消耗或 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⑶影响因素:光照强度、 、H20含量、温度等。2、应用:控制 和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 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四、化能合成作用1、 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的合成作用。2、 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 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 合成糖类。3、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能合成有机物,因此属于 生物,而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属于 生物。【合作探究】1、 萨克斯为什么选择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遮光?2、 如果CQ浓度突然下降(其它条件不变),C3和C5会怎样变化?3、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其它条件不变),C3和G会怎样变化?4、 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区别是什么?【典例分析】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0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0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A.上升;下降;上升B.下降;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上升D.上升;下降;下降【效果测评】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 [H]产生在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呼吸作用的第一、第二阶段 ④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 几位科学家做了几个著名的实验, 关于这些实验设计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意义,不正确的是( )A、 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会死亡一一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CQ,放出Q,从而更新了空气。B、 萨克斯把绿色叶片曝光,遮光部分是作为对照处理一一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C、 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以极细光速照射,曝光是作为对照处理一一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分别标记 CQ和HQ,供绿色植物利用,分析各自放出的氧一一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 H2Q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A、[H]和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H]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C[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H]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下列措施中与提高温室蔬菜产量无关的是()光合 )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都 、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A、增大Q浓度B、增大CQ浓度C、增强光照浓度 D、调整室温C都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D 、都是高等生物的代谢类型光照下的正常生长的某绿色植物,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合成速率(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率)为(1)曲线ABC3合成速率(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率)为(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 7•图为夏季晴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2)对于C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 —过高, 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供应大量减少,以致7S910L112J3141516光合作用强度 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得成大为减少。(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以致光合作用 反应减弱, 和 减少,因而影响_ 反应的进行。—⑷如用14CQ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A.14CO—叶绿素一ADP B.14CO—NADF—糖类C.14CO—三碳化合物一糖类 D.14CO—叶绿素一ATP8•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恩吉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 (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此实验证明了 ()A.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B•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在叶片照光 24h后,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说明()①光合作用需要CQ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能力提升:1.小麦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CQ和H2Q 、H2Q和2C、H2Q和H2Q、H2Q和CQ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B.基质中A.内膜上B.基质中C•片层膜上D•各部位上3.将以过饥饿处理的一片叶子(在黑暗中放置一天)中部的叶脉切断,移至光下照 2小时,经镜检发现,叶片下部产生了淀粉,而叶片上部无淀粉产生,其原因是( )A•A•切断叶脉阻断了CQ的运输B.切断叶脉阻断了H2Q的运输C•C•切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D. 切断叶脉影响上部细胞的呼吸作用4.4.光合作用释放出的Q来自参加反应的()A.CQB.H2QC.CQ和H2QD.GH12Q20g,增—棵重20g,增A■光照B .空气和水分 C.水分 d .空气加的质量来自()6.移,最 在光合可作能用的过程中,能量转变的过程是( )B A■光能TA光能C叶绿体Qc6H12C6D C•光能.光绿素TCH2H1SATP14C的二氧化碳7.来某追科踪学光家合用作含用碳中同碳位原素子在下列分子中的转A.—氧化碳T叶绿素TADPB. —氧化碳T叶绿素TATPC.二氧化碳T三碳化合物T葡萄糖 D•二氧化碳T酒精T葡萄糖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一植物叶片甲,于 105C下烘干,称其重量;到黄昏时,再取同一植株着生位置与叶片形状都与甲基本相同的叶片乙。同样处理,称其重量,其结果是A.甲叶片比乙叶片重 B.乙叶片比甲叶片重C•两叶片重量相等 D.不一定一般来说,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是,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减弱 B .进入叶肉细胞的CQ减少C•温度太高,酶已失去活性 D .光照太强,使叶绿素分解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A■增加室内CQ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下列关于光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