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
选出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愿为市鞍马(市:买)
问女何所思(思:思念)
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
D.
赏赐百千强(强:强壮)2.
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A.
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
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
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
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3.
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A.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B.
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C.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D.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4.
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
喷涌
珠丝马迹
缠绕
红熟B.
谰语
班谰
亘古
申吟C.
丰绕
飘扬过海
泛烂
桨液
D.
镐头
土穰
蚱蜢
原野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4)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6.
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____________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7.
文学常识《木兰诗》是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____________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它属于____________,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____________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8.
阅读分析。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1)
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2)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一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
A
与莫名的
B
。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3)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4)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5)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选自《读写日报》作者
叶子)(1)
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穹(
)
拽(
)
潸(
)
夙(
)(2)
将“怅然”和“感动”选择填入文中的A、B处。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沦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0.
阅读理解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
()(2)
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
(3)
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4)
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1.
翻译下列句子。(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12.
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1)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万里写入胸怀间。(3)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4)自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六、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3.
选词填空。(1)“想起这些,我多么________(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个个都那么________(留心、细心、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安静、肃静、寂静)!(3)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4)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____(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5)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_______(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_______(谢意、敬意、敬爱)。(6)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_(装进、塞进、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答案】1.
D
2.
A
3.
B
4.
C
5.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
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
7.
北朝民歌
郭茂倩
叙事诗
木兰
8.
【小题1】“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小题2】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小题3】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小题4】从全文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9.
【小题1】qióng
zhuài
shān
sù【小题2】B
A【小题3】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
丢失,失落【小题4】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小题5】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小题6】排比、比喻【小题7】注意要求: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小题8】注意赏析的步骤和要求。
10.
【小题1】①记功
②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小题2】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小题3】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小题4】“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11.
(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2)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还赏赐了很多的财物。(3)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女儿;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窗户梳妆打扮起来。
12.
(1)奔流到海不复回(2)黄河落天走东海(3)黄河远上白云间(4)黄河人海流更上一层楼(5)长河落日圆
13.
(1)懊悔(2)专心、安静(3)严肃
(4)温和
(5)忠诚、敬意
(6)塞进
【解析】1.
此题为文言词语的理解。D项中“强”应为“有余”。2.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填写语句的能力。具体解题时,首先应细读题干要求,搞清提示内容的特点;然后逐项理解每个语句的意思,辨明其各自的特点;最后再逐项与题干对照,选取其最为吻合的一项。本题参照已给出的提示内容“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一句来判断,与其最为吻合的一句应该是“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故选A。3.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化的能力。平时要注意总结句式变化的规律,但是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怎么变化,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本题B句是表述没有先后之分,没有改变原意;其他各项都强调了后一句。结合题意,故选B。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写错了。A项中应为“蛛丝马迹、红薯”;B项中应为“斑斓、呻吟”;C项中应为“丰饶、漂洋过海、泛滥、浆液”;D项中应为“土壤”。故选C。5.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填空时需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意思填空。文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意思是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所以是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概括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意思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思是木兰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表现了木兰归乡心切。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文学常识,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要准确记忆,不可张冠李戴。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人称的分析能力。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的使用可以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本文中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所概括的段落,从文中找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以“谁做了什么事”的句式来概括,语言一定要简洁。可答: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作用的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标题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文章线索;渲染某种气氛,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双关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文章以“土地的誓言”为题可谓独具匠心,从全文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9.
此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书写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注意“夙”的读音。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词语运用的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句子的表达目的,运用得体的词语的填充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中词语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针对本题,结合内容主题分析,魂牵梦萦: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沦落:丢失,失落。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语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及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来理解。本题可以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要先做好此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所谓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要把词语放入原句中,然后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仔细体味、揣摩,理解词语的含义。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即可。本题结合句子及所积累的知识,可知,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及对文章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中要求,抓住重点词语,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筛选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文中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
本题考查句式的仿写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要求: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要求从修辞和叠词的运用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叠词)+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注意赏析的步骤和要求。10.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北新区联盟2025年下学期普通高中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数学试题含解析
- 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语文试题5月质量检查考试试卷含解析
- 武汉东湖学院《光谱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土木工程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期末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职称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影视编导专业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 T-CACM 1218-2019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粗隆间骨折
- 可口可乐灌装封口线机器人工作站控制系统设计
- 漂珠检测报告
- 永不言败不放弃不抛弃
- 《用户画像-大数据时代的买家思维营销》读书笔记
- 产妇护理脓毒血症
- 2023年英语四级听力真题(第一套)题目-原文与答案
- 有机化学(下)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 船舶概论课件
- 儿童哮喘疾病宣传海报
- 大学生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北工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