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修改)_第1页
第一朵杏花(修改)_第2页
第一朵杏花(修改)_第3页
第一朵杏花(修改)_第4页
第一朵杏花(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第一朵杏花主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运用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5、初步感受不用提示语的对话表达方式,并懂得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那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2、齐读课题,比较:“一朵杏花”和“第一朵杏花”有何不一样?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二、初读感知,感悟杏花之美。1、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竺可桢简介:20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的史册上,镌刻着这样一个名字——竺可桢,他和鲁迅是老乡。1928年,在南京主持建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毛泽东幽默地对他说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你管天我管地,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竺可桢写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连续38年37天,其间一天未断,共计8O0多万字。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2、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交流,相机学习生字。你找到的是这4句吗?(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2)……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3)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4)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出示第一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①我想你一定留意了红颜色的字,这两个生字可要读准了。谁来读!A株,翘舌音,在这里是量词。读词:一株杏树,我们还可以说一株()。而“守株待兔”中的“株”是指——(树根)。B泛,前鼻音,读读句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泛”字用得非常好,正因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红”。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二句:……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zhànzhài)开了花瓣儿。①“绽开”的“绽”应选择哪个读音?“绽开”就是(展开)的意思。出示第三句: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琅琅上口。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②这句话把春风写得既形象又生动,一起来夸夸春风。③老师觉得这个“皱”字用得神奇。把这个字一起读两遍。说到“皱”,你想到的是——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用上“皱”不仅写出了春风轻拂过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④你能像老师一样说说其他红颜色字用得巧妙的地方吗?出示第四句: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①阳光下,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是美的,一起读一读。哪个字用得最好?(捧)什么样的东西你会捧,怎样捧的?(珍贵、小心翼翼)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是哪天开放的吗?”生读(1)竺爷爷为什么要“弯下腰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2)理解“习惯地问”:想象感悟:爷爷看到杏花开了,会习惯地问【引读】,看到桃花开了,他会习惯地问……看到北海的冰融化了,他会习惯地问……听到知了叫了,他会习惯地问……——这就是习惯地问,这是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孩子对竺爷爷的问题感到有些奇怪“哪天?今天开的。”爷爷补充了一句——【引读】“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强调的是“第一朵”,第二朵行不行?他需要一个非常正确的答案。这话中,他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引导,板书:精确观察)3.小结:抓住关键的词句,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竺爷爷观察事物不仅仔细而且要求精确。朗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竺爷爷的科学态度。三、品读第二次看杏花。(学习第6--15自然段)1.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来到。读读这段简洁优美的文字,读出春景的美丽来。2.第一朵杏花胀得鼓鼓的,就要开放了,小孩子又来到院子里,等着盼着,啊,花开了!小孩子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他是怎样喊的?(急切、迫不及待、兴奋、激动、边跑边喊)指读。孩子,你为什么那么兴奋、激动、急切?3.同桌合作读第8—14自然段,读懂对话:(1)听到孩子的呼喊,竺爷爷连忙走出书房。同学们,这里又有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它没有提示语,你知不知道分别是谁说的?指名一对学生读。(2)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加合适的提示语:先让学生讨论孩子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的动作、心情,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的语言、动作,感悟情境,自由发挥,可以是语气、心情、动作,注意两人所加的提示语尽量不要相同,避免重复。(3)交流:指名若干学生读。(4)同学们给竺爷爷和孩子加的提示语有所不同,但加得都很有道理。老师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选出了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分组分角色读)(5)可是课文足足有六句对话没有加提示语,为什么呢?同桌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后小结:不用提示语也是人物对话的一种,在这里能更好地体现出竺爷爷和孩子之间对话时激动、急切、兴奋的心情。(6)男女生分角色读5.听到这个好消息,——【引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刻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指读、理解“顷刻间”【评价:激动、欣喜】齐读。6.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竺爷爷看到了——【引读】连杏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而这第一朵杏花是竺爷爷和孩子精确观察的结晶,它能不珍贵吗?阳光下它显得更美了。再读。7.竺爷爷走回到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引读】清明节,虽说是一朵小小的杏花开了,但它是春天里的第一朵杏花,这朵杏花竺爷爷和孩子整整等了一年,竺爷爷怎能不严肃认真地记下呢?不仅仅是第一朵杏花,竺爷爷精确观察到的很多很多物候现象他都一一郑重地记下来了。8.齐读第15节,四、品读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1.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1)指名读。(2)理解“精确”:用竺爷爷的话,就是不能用哪些词语?(3)结合图片,猜测四朵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答时用上“估计”“推测”“大概”“也许”“可能”等词,引导理解“精确”。(4)第一次看杏花,刚刚绽开四朵杏花,但竺爷爷会在日记本上记下大概是昨天开的吗?会记下也许是前天开的吗?都不会!他需要的是——【引读】“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他一点儿也不马虎,也容不得一点的马虎,这种科学态度就叫——一丝不苟。板书:一丝不苟(5)指导朗读。2.出示“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你们看,这就是课文中的竺爷爷,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春去冬来,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回家后他都认真地记载下来,他的日记本就是大自然的缩影。就是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记录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资料,为他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竺爷爷用他的勤奋和努力,为中国的气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气象学家的尊重。3.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他说过的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竺可桢”五、总结全文:这就是令人敬仰的科学家竺可桢爷爷,他一生(引读板书)坚持观察、仔细观察、精确观察,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书写了他伟大的人生!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正是体现了竺爷爷的这种科学精神。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向竺爷爷学习,凡事都能做到坚持、仔细、精确。六、布置作业。1、搜集交流竺可桢爷爷的小故事2、今后的习作中能仿照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