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族的形成_第1页
德意志民族的形成_第2页
德意志民族的形成_第3页
德意志民族的形成_第4页
德意志民族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所谓“迟到的民族国家”,是指德国迟至世界更迭以后的2001年,才真正发展成为一个正常的民族国家,即拥有内政和外交完全自主权的、统一的、既在客观上也在主观上获得国际平等的民族国家。从历史上和当今看,德国都是一个“迟到的民族国家”。与其它世界大国比起来,它在国家发展和世界地位等很多方面都落在后面:它统一成为民族国家比别国晚,成为大国、工业国、殖民帝国或世界大国以及成为共和国或代议制民主国家也都迟于其它国家,因此,一种不想再异于他国的平等要求格外迫切与强烈。具体表现在争取国家主权独立和实现国家统一上;主权独立和国家统一对其它西方大国来说已是不成问题的现实,但对1949年建国的西德来说,却意味着要经历一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长征”。直到世纪更迭以后,德国才既在客观上、也在主观上实现了国际平等这一外交政策实质目标。德意志兰形成民族国家的进程可以说是被延误了.首先,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阻碍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实现。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保证。在欧洲中部这块土地上,直到1871年才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没有王权就不可能出现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的融合和产生,也发生在封建时代,但由于德意志兰最终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民族的形成就处于一种艰难、分裂、悲惨和扭曲的境地。其次,“罗马皇帝”称霸欧洲的梦想延误了民族国家的出现。从公元962年的“罗马帝国”到11世纪中的“神圣罗马帝国”,再到14世纪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罗马皇帝”一直将称霸欧洲作为其理想和目标,德意 志王国一直是处于侵略别人而很少遭人入侵的状态,这就使得它没有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统一的必要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对外扩张的战略,也使得上层统治者无暇顾及帝国内部事务,从而忽略或延误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设。德意志政治的分散性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经济上德意志仍然处于分散状态,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仅有少数几个工商业中心,而这些中心的利益差别很大,南部和北部的商业活动不能对接,东部和西部缺少贸易往来,大城市多半分布在边区,和外国的联系比和本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没有形成类似英国伦敦那样大规模的全国性工商业中心。17-18世纪,德国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不承受商业不景气的苦难。20世纪90年代末,德国的一个大学女生卡特琳一直为一个问题所困惑,甚至她的私人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使她备感痛苦。可惜的是,他并不是少数人。德国人认同危机的产生,首先源于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人文地理和政治地理。这样的说法,似乎颇有地理决定论之嫌。不过德国的地理位置对于德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是不能视而不见的。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这个“中间位置”或曰“中间地带”(Mittellage)对于德意志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有,既可能促进亦可能阻碍其发展。13世纪以后19世纪之前,德国所处的环境总的来看对于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极为不利。“身处欧洲中央”的后果是:“中部位置规定着他们的命运;而构成欧洲的中部,被许多民族所包围,这也是德国人的命运。数百年来,这个中央是弱势的,所以它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各种各样的征服欲都是开放的。至于“中部位置”是不是如新保守主义历史学家所言,是决定德国历史发展的终极因素,还有待探讨。但是这个特点对于德国历史的负面影响则是明确无疑的:“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这个事实,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和政治后果。德国拥有数目庞大的直接与之接壤的邻国,还被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界线穿透,而这些边界更多地是由历史和政治决策、而不是由自然地理所规定。③国人在文化生活中也遭受着分裂,共同的相互归属感殊难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二,东西德国分属东西阵营,成为各自阵营的桥头堡,相互对峙,这就是德国的宿命:“克里米亚效应”,即德国的统一与分裂不取决于德国人,而是取决于德国的强邻,这大概也是“中间位置”之后果的当代版本。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族国家———第二帝国的建立,就是得益于沙皇俄国在俄土战争中的败北;倘若沙俄得胜,俾斯麦未必能遂其愿。1990年的两德统一,若没有东欧阵营的衰落及由此产生的内乱,没有苏联的自顾不暇,大概也殊难成功。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加剧了敌对状态,相互的隔阂而非融合,在东西部之间制造着疏离,即便是两德统一后已经20年,双方在文化上、情感上的距离还未完全抹平。除了地理位置之外,人口和版图面积也是影响德国人民族认同的因素。德国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面积也属于欧洲的大国行列。正是这个“大块头”,在德国的民族意识形成过程中使德国人备受尴尬。在外部,这个“大块头”对于邻居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使他们对于德国始终保持警惕甚至敌意;而在内部,“大块头”也阻碍了德国民族国家的进程。在德国历史上,政治发展的断裂是一个普遍现象,德国历史是“一个充满断裂的发展”。④老帝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却日益衰败,其大国地位的下降,造成了帝国意识的断裂;近代德国市民阶级在同贵族的对抗中最终失败,使市民被迫向贵族投降,从而造就了市民传统的断裂;三十年战争摧毁了德国的城市,造成了德国城市传统的断裂;小邦割据的政治格局,造成了大国传统的断裂;等等。缺乏传统,却恰恰成了德国文化的传统,“传统缺失”(Traditionslosigkeit)造成了“历史缺失”(Geschichtslosigkeit),其后果必然是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集体记忆。断裂意味着连续性的缺失,也就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认同缺少一个最重要的支撑点。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您爱德国吗”,或是“您为自己是德国人感到骄傲吗”的问题,缺乏历史发展连续性的德国人当然是不易回答的。于是受访者对于问题就要提出限制性的疑问和修正:是哪一个德国?是什么时候的德国?您说的德国是什么?如此一来,民族认同就成了问题:“人们可以看出,如果联邦德国想要从她的历史中汲取认同的话,处境相当艰难。构成她的传统的脉络太多,可能的结合点又太成问题……历史学家阿努利弗·巴林疑虑重重地说,我们的历史中没有一个问题是大家可以取得一致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有争议的。”⑤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德国国歌遭遇的尴尬看出。现在的德国国歌歌词取自19世纪德国诗人封·法勒斯雷本创作于1841年的《德国人之歌》。但是这首国歌在一个半世纪里经历了大起大落,有的时代把它定为国歌,有的时代里它又被废弃,直到二战之后才在没有国歌的尴尬中勉强被重新定为国歌。但是三段歌词中,前两段因为有沙文主义嫌疑,而且在历史上已经被污名化,故而不堪作为一国之国歌,所以现在的德国国歌也只采用三段歌词中的第三段。一个国家的国歌有如此曲折的经历,在世界各国中或许也是独一无二的。战后德国的状况、德国的政治文化的发展,给德国人提供了许多认同替代品,形成了当代德国人的三个认同基础:“不安”(Rastlosigkeit)、“抽象”(Abstraktion)和“忙碌”(Werkeln)。“不安”的实质是安全感缺乏症,导致了美英学者所说的“德国人的恐惧”(GermanAngst);“抽象”实则是指德国人因为缺乏一个概括性的认同概念,所以在认同问题上丧失了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理解认同问题时往往倾向于作局部的、零星的理解;所谓“忙碌”就是“不管从什么事物中都搞点什么出来”(ausallemetwasmachen),或者说一种“创造性的折腾”,却也发挥着建构民族认同的作用:“通过忙忙碌碌和钻牛角尖,德国人找到了一条通向认同的可行之路:把世界上存在的事物都拿过来并在其中建立联系时,德国人的认同活跃起来了”,“德国人从中发展出了他们的‘创造性的忙碌’这种独一无二的能力和特殊的天赋”。“创造性的折腾”消耗着德国人的精力,转移着他们的注意力,与德国传统的完美主义结合,反倒成了一种美德:“创造性的忙碌表现在具有世界声誉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当中,这种忙碌使德国人得以在‘中立’的领域为自己及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②德国人在科学、技术、文化中的创造性以及在经济中取得的成就无疑也得益于此,但是否能从中建构出一个新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大可值得怀疑。基于民族认同的困境,德国人无法正常地表达其民族情感,只好把民族情感投射到所谓“次级价值”上,诸如勤奋、秩序感、节约、严谨、诚信、守时等“德意志美德”上。但是即便如此,多少也受到了认同危机的“牵连”,所以经常可以听到老一辈人的感叹: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从前那样勤奋、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