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离设备 铜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_第1页
《空气分离设备 铜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_第2页
《空气分离设备 铜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_第3页
《空气分离设备 铜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_第4页
《空气分离设备 铜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JB/T7260—XXXX空气分离设备铜焊缝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本文件描述了焊接方法为气焊、氩弧焊及气焊和氩弧焊的组合焊(也可采用电焊、埋弧焊及电焊和埋弧焊的组合焊)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照相方法,规定了焊缝质量的分级。本文件适用于空气分离设备中母材为铜及铜合金且厚度不大于20mm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检测和分级活动,其他母材与铜或铜合金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检测和分级活动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323.1-2019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GB/T11533标准对数视力表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19348.2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JB/T7902无损检测线型像质计通用规范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公称厚度nominalthickness检测对象名义厚度。3.2透照厚度penetratedthickness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3.3圆形缺陷roundflaw2JB/T7260—XXXX长宽比不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3.4条形缺陷stripyflaw长宽比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3.5透照厚度比ratioofmax.andmin.penetratedthickness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3.6缺陷评定区defectevaluationzone在质量分级评定时,为评价缺陷数量和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区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3.7小径管smalldiametertube外直径D0小于或等于100mm的管子。4人员要求4.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符合NB/T47013.1-2015中4.1的要求。4.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按照辐射安全与防护法规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4.3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应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5表面要求5.1熔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简称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不应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混淆,否则加以修整。5.2工件表面应当有永久性标记作为对每张射线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不适合打钢印标记时,可采用透照部位草图或其他能追溯的方法标注。6射线照相技术要求6.1总体要求6.1.1射线照相技术要求应符合NB/T47013.2-2015中AB级的规定。6.1.2射线透照方式应符合NB/T47013.2-2015中5.5.2的规定。6.1.3射线透照方向应符合NB/T47013.2-2015中5.5.3的规定。6.1.4焊缝透照厚度比应符合NB/T47013.2-2015的5.5.4的规定。3JB/T7260—XXXX6.1.5工业射线胶片应符合NB/T47013.2-2015中4.2.2和5.4的规定。6.1.6增感屏应符合NB/T47013.2-2015中4.2.6的规定。6.2像质计6.2.1像质计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选用10号、13号线型像质计,丝号为10~19,材料为3#纯铜。6.2.2像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作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铜丝应在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6.2.3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像质计及采用双壁单影法透照时,像质计只能放在胶片侧的工件表面上,此时应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像质指数值达到规定要求。6.2.4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技术时,像质计应放在源侧,每隔60°放一个,至少三个。6.3标记及其位置6.3.1底片应有透照年月日、产品图号、工件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中心标记、搭接标记等。这些标记随同透照部位一起透照。6.3.2透照返修部位时,应增加返修标记。R1、R2等表示返修次数。6.3.3当像质计只能放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旁边加“F”标记。6.3.4属于扩探检查的透照部位,应在底片侧序号前加“K”标记。6.3.5所有标记离焊缝边缘至少5mm,并应与工件上的标记相符。6.4重叠长度在用分段透照方式对焊缝进行100%透照时,相邻两片的重叠长度不应小于10mm。6.5射线能量的选择6.5.1在通常情况下,随着射线能量的减低,射线照相图像的对比度就增加,因此在曝光时间许可下,应尽量采用最低的射线能量,不同透照厚度所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见图1。6.5.2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对铜及铜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50kV。4JB/T7260—XXXX图1透照厚度和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6.6曝光参数的选择以曝光曲线和透照工艺为依据选择曝光参数。为达到规定的底片黑度和防止用高电压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曝光量推荐选用不低于15mA·min。6.7射线照相等效系数在不同的管电压下,铜与钢的等效系数见表1。表1铜与钢射线照相等效系数的近似值铜--钢6.8透照的几何条件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图2的规定。5JB/T7260—XXXX图2确定检点至工件表面距离的诺模图6.9散射线的屏蔽在暗盒后面应放置厚度不小于2mm的铅板,以屏蔽背散射线的影响。检查背散射的方法应按GB/T3323.1的规定。6.10胶片处理胶片的暗室处理应严格按照胶片说明书或公认的有效方法处理。药液应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并注意温度、时间和抖动对冲洗效果的影响。胶片处理应满足GB/T19348.2的规定。手工冲洗和自动冲洗胶片宜在曝光后8h之内完成,最长不应超过24h。7底片质量6JB/T7260—XXXX7.1黑度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使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值均满足表2的要求。表2底片的黑度范围7.2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底片上应显示的最小铜丝直径,其影像长度不应小于10mm。透照厚度与相应的像质指数应符合表3、表4、表5的规定。表3线型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射线源侧单位为毫米>1.2~2.0>2.0~3.5>3.5~5.0>5.0~7.0>7.0~10>10~15>15~25表4线型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射线源侧单位为毫米>2.0~3.5>3.5~5.0>5.0~7.0>7.0~12>12~18>18~30>30~407JB/T7260—XXXX表5线型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单位为毫米>1.2~2.0>2.0~3.5>3.5~5.0>5.0~10>10~15>15~22>22~38>38~487.3其他要求其他要求应满足NB/T47013.2-2015中5.16.3的规定。8底片的观察8.1底片应进行干燥处理,处理后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定,室内光线暗淡适中,照明用光不应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8.2观片灯的亮度和照明范围应可调节,底片的观察条件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底片观察条件>2.59焊缝质量分级9.1一般要求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尺寸、数量和密集程度,焊缝质量分为四级:a)Ⅰ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状夹渣;b)Ⅱ、Ⅲ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c)焊缝缺陷超过Ⅲ级者为Ⅳ级。9.2圆形缺陷的质量分级9.2.1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定义为圆形缺陷,其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带有尾巴(在测定尺寸时应包括尾部)等不规则的形状,包括气孔、夹渣和夹钨。8JB/T7260—XXXX9.2.2圆形缺陷用评定区进行评定,评定区为10mm×10mm。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部位。9.2.3评定圆形缺陷时,应将缺陷尺寸按表7换算成缺陷点数。表7缺陷点数换算>1~2>2~3>3~4>4~6>6~8>812369.2.4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见表8。表8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9.2.5圆形缺陷的评定区框线要与焊缝平行,与框线外切的缺陷不划入评定区,不计入点数。与框线相割的缺陷划入评定区,计算点数。9.2.6圆形缺陷的质量级别按表9的规定。表9圆形缺陷点数>10~15>15~2512336969.2.7Ⅰ级焊缝和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的Ⅱ级焊缝内不计点数的圆形缺陷,在评定区内不应多于10个,超过10个下降一级处理。9.3条形缺陷的质量分级条形缺陷的质量分级应满足NB/T47013.2-2015中6.1.6的规定,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按表10的规9.4铸铜与型材对接焊缝质量分级铸铜与型材(两类不同材料)对接焊缝质量分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9.5小径管的透照要求小径管的透照应满足NB/T47013.2-2015中5.5.6的规定。9.6综合评级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条形缺陷(包括与评定区框线相割的情况在内)时,先各自评级,然后把两者级别之和减1作为最终级别。9JB/T7260—XXXX表10条形缺陷长度单位为毫米ⅠⅡⅢⅣ注2:条形缺陷评定区是指与焊缝方向平行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矩形区,T≤25mm,宽度为4mm;25mm<T≤100mm,注3: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条形缺陷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缺陷的间距10检验报告和底片的存档10.1射线照相检验结果的全部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并写出检验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检验部位、透照草图、透照方法、透照规范、缺陷名称、质量等级、返修情况及透照日期等。10.2底片及经有关责任人员签字的全部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妥善保存7年以上,以备随时核查。11射线照相的防护射线照相防护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JB/T7260—XXXX(规范性)铸铜与型材(两类不同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