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陆川县2024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冬天河水结“冰”C.厨房蒸笼旁的“白气”D.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2.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是10m/sC.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是5∶1D.如果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为1∶3,二者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3.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A.制定实验计划 B.猜想与假设C.发现并提出问题 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4.变声期特指青少年在13岁至16岁之间声音发生变化的时期。变声期时,女孩的喉部变得狭小,声带较短、较薄、振动频率高,声音变的比较尖细;男孩子的喉腔变大,声带较宽、较厚,振动频率低,声音变的比较低沉而粗。根据以上描述,变声期发生最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声音的()A.大小 B.音调 C.音色 D.响度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 B.C. D.8.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以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A.响度与音色 B.响度与音调 C.乐音与噪声 D.超声与次声9.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C.像距一定大于物距 D.像距一定小于焦距10.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11.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C.在屏上可能不成像 D.在屏上一定有像,可能是缩小的像12.对密度定义式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二、填空题13.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___色光;若只被蓝光照射,该三角梅看起来是___色的。1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15.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云层,干冰迅速_____成二氧化碳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成小水滴,下落而形成了雨.(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6.一块质量为20g的冰化成水,质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cm3。[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三、实验题17.(8分)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A.凸透镜B.凹透镜(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18.(8分)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框内数据表示的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秒表的显示时间(格式为分:秒,精度为0.01秒)。(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写公式)。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2)小车从B到C运动的距离为________m,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车从A到C全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19.(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表明像与物的_______相同.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四、作图题20.(8分)在如图中,作出光线AB经过凸镜的折射光线。(____)21.(8分)完成图中的光路;(______)五、计算题22.(10分)我国约有4亿多人配带近视眼镜,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1)根据题中提供的两种镜片的物理属性,综合比较,如果你想配近视眼镜,你会选择哪种镜片?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2)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玻璃镜片的质量为多少?(3)有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以钛合金镜架的质量。材料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透光量92%91%密度/kg•m﹣31.3×1032.5×1038.0×1034.5×103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磨损耐腐蚀23.(12分)一场大雪后,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上积雪厚度为180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如图所示,已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求:(1)积雪的密度(2)在该地面上100m2积雪的质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题目详解】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这是蜡烛熔化形成的,不是液化现象,A项不合题意;B.冬天河水结“冰”,这是液态河水凝固成固态冰,不是液化现象,B项不合题意;C.厨房蒸笼旁的“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选项C符合题意;D.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树叶上,这是凝华现象,不是液化现象,D项不合题意。2、A【题目详解】A.乙物体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所以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物体的速度是故B错误;C.甲和乙的速度相等,其速度之比为1∶1,故C错误;D.根据公式可知,在甲、乙物体速度相等的情况下,其时间之比等于路程之比,所以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故D错误;故选A。3、C【题目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故选C。4、B【题目详解】振动发声时,发声体越短越薄时振动频率就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所以青少年男生、女生变声期发生最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声音的音调变化。故选B。5、C【题目详解】A.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物质种类及物态等因素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在描述热量时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或“具有”,故B错误;C.热传递方向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与内能大小关系无关,故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故C正确;D.晶体熔化或者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6、B【题目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A选项正确;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B选项错误;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选项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故D选项正确.故不正确的答案选B.7、B【题目详解】A.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两个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B.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还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C.很显然,图中两个力大小不等,故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D.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故选B。8、A【题目详解】A.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发出声音,声如擂鼓,说明声音很大,指响度.像鼓声指音色.符合题意.B.A中分析声音很大指响度.但由于没有指出鼓声的高低,没有反映声音音调.不符合题意.vC.海蚀洞受到浪潮的冲击是没有规则的,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超声和次声人们都无法听到,人们听到的声音如擂鼓,不属于超声或次声.不符合题意.9、C【题目详解】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D.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u,由此可得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像距一定大于物距,故C正确、D错误;故应选C.10、D【题目详解】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即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故选D。【题目点拨】11、D【题目详解】当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缩小的清晰的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当物距减半后,一定大于一倍焦距,可能大于或等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一定有像,且可能是缩小的像,故选D。12、D【题目详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密度与物体的体积也不成正比或反比。故选D。二、填空题13、红黑【题目详解】[1][2]红色的三角梅只能反射红色光,其它色光都被三角梅吸收,当红色三角梅只受到蓝光照射时,照在三角梅上的蓝光被吸收,没有光被反射,玫瑰花看起来是黑色的,所以玫瑰花会失去美丽的光彩。14、匀速加速10.75A【分析】(1)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但速度大小增大的运动叫加速运动;(2)根据图中信息,根据计算;(3)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题目详解】解:(1)甲图中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小车进行直线运动,所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乙小车进行直线运动,所以乙小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2)甲图中小车1s走过的路程为:100cm即1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是v=,乙图中小车前2s内走过的路程为150cm即1.5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是v=1.5m/s;(3)丙图中A为匀速直线运动图像,B为加速直线运动图像,甲图小车为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A.【题目点拨】本题速度计算和对图象的理解.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15、升华凝华液化【题目详解】第一空.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很容易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第二空.干冰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即发生凝华现象;第三空.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变为液态的小液滴,即发生液化现象.16、不变20【解题分析】知道冰的体积和冰的密度,利用m=ρV求冰的质量,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知化成水水的质量;再利用V=求水的体积;【题目详解】冰化成水,状态改变,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因为ρ=,所以水的体积为V水==20cm3。三、实验题17、(1)1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B;(5)放大;(6)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所以图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实验前,应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此时物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原理;(4)蜡烛向左移动,它的像也向左移动,说明折射光线会聚在光屏左侧,在不动光屏的情况下,若再次成像,需使透镜的折光本领变弱,所以应在凸透镜左侧再安装一个凹透镜;(5)当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6)把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烛焰发出的光能从透镜的下半部分通过凸透镜射到光屏上,所以成的像依然是完整的,只不过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变暗.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18、v=小0.5000.43.750.24大【题目详解】(1)[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越短,计时越困难;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2)[3]小车从B到C运动的距离为sBC=6.00dm-1.00dm=5.00dm=0.500m[4]小车从B到C运动的时间为tBC=3.75s-2.50s=1.25s平均速度为(3)[5][6]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全程所用的时间为3.75s,全程的路程为s=10.00dm-1.00dm=9.00dm=0.900m平均速度为(4)[7]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根据公式会使的测量的时间t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19、大小虚像【题目详解】由于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现在B能够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A的像与物是等大的;由于平面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作文评语模板及优化建议
- 智能楼宇运营与维护手册
- 民族传统纹样文化传承教学方案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绿色上教版)
- 企业年金政策制定与执行指南
- Unit 4 Eat Well Section A(Pronunciation)(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第15课 横折折折钩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人美版三年级下册-人美版
- 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汇报
- 医院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
-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指南
- 小米公司的KOL合作与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 数学在日常生活应用模板
- UL2595标准中文版-2015电池驱动设备的要求中文版
- 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10组)
- 提高有风险患者预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落实率品管圈PDCA案例汇报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 《外汇交易原理与实务》(第3版)-电子教案
- 淋巴瘤病病人的护理
- 保安员礼貌用语培训
- 期中综合测试卷(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02【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