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1.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80cm,体重65kg,他的体积约为()A.0.0065m3 B.0.065m3 C.0.65m3 D.65m3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3.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A.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103gB.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C.矿泉水瓶的体积约为10cm3D.南广高铁上动车平均运行速度约为200m/s4.在物理图像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图线的倾斜程度、图线与横纵坐标围成的图形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下列对如图所示的两个图像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A.图a中图线与横轴的夹角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小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C.图b中水平图线表示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5.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能说出暗语也不能把门打开,这种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7.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A.小冰晶 B.水蒸气 C.小水滴 D.无法确定8.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减小 B.测量产生误差是因为未遵守操作规则C.实验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就能避免误差二、多选题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铝铁铜水煤油比热容/[J·(kg·℃)-10.88×1030.46×1030.39×1034.2×1032.1×103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0.0270.0960.017A.将等质量的铜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放在0℃冰块上,发现铝块熔化的冰更多B.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煤油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可用图线a表示C.将等质量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两端的电压较大D.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拉成等长的铁线和铝线,将它们单独连入电源电压之比为2:3的电路中,通电时间之比为8:1时将会消耗相等的电能10.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把一块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熔化D.水的沸点会高于100℃三、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家庭装修中常用的“水钻”,它在给墙壁钻孔时,钻头与墙壁间摩擦,使钻头的温度升高,工人向钻头注水使其降温,可以看到钻头周围有“白气”产生,这是水蒸气发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水在_____℃时密度最大。12.如图甲所示,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其中沿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图乙是另一支温度计,此时读数是______℃.13.身高1.65m的小萱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那么她的像高______m,她和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若她逐渐靠近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FO与OG垂直,请判断:入射角大小是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玻璃在_____(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15.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对准损伤处喷射液态态氯乙烷,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氯乙烷主要被采用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出后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16.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射到两个透镜上,请画出折射光线。(____)18.在图中根据透镜的入射光线画出出射光线。(_____)19.(10分)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当Rx由5Ω换成10Ω的电阻后,接下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端移动,使______保持______不变,得到了I与R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若实验中始终无法调节电表示数到指定值,则原因可能是______。五、计算题20.(6分)学校开设的四点半课堂,深受学生喜爱。3D打印课程,让学生们将各自丰富的想象变为了现实,切身体验到了科技的力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某同学选用如图甲所示的ABS塑料来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如图乙、丙所示。(1)已知体积为10cm3实心ABS塑料的质量为10.5g,求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该同学用此材料打印出一个复古电视机模型,如图丙所示,体积为50cm3,质量是42g,请通过计算判断作品是否为实心?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21.(6分)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从家门到校门要走,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问:(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题目详解】已知同学的质量为65kg,人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ρ=1×103kg/m3,则人的体积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C【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液体的表面积,三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题目详解】A.用地膜覆盖农田是减慢蒸发;不合题意;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是减慢蒸发;不合题意;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是加快蒸发,符合题意;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是减慢蒸发;不合题意;【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蒸发.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此题的关键.3、B【题目详解】A.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即5.0×104g,故A错误;B.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0.05kg其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故B正确;C.矿泉水瓶的体积约为500mL=500cm3故C错误;D.南广高铁上动车平均运行速度约为200km/h,故D错误;故选B。4、D【题目详解】A.图a中图线与横轴的夹角越大,表示的值越大,由可知物质的密度越大,故A错误;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S=Vm,不是该物质的密度,故B错误;C.图b中水平图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vt,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故选D。5、D【题目详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选D。6、C【题目详解】A.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C.声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的超声波传递能量,故C正确;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7、C【题目详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正确.8、A【题目详解】A.误差是在我们操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优化实验方案减小误差,故A正确;B.测量产生的误差可能因为视觉差异产生的,未遵守操作规则所产生的的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B错误;C.错误是因为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可以避免;误差是在按照正常的操作规范操作后,因为视觉差异、仪器精密程度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故C错误;D.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9、AD【题目详解】A.铝块比热容比铜块大,等质量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温度时,铝块放出的热量多,铝块熔化的冰更多,故A正确;B.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煤油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可用图线b表示,故B错误;C.铜的电阻率比铝小,将等质量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铝线电阻较大,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两端的电压较小,故C错误;D.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拉成等长的铁线和铝线,电阻之比为32:9,将它们单独连入电源电压之比为2:3的电路中,由可得通电时间之比为8:1时,消耗相等的电能,故D正确。故选AD。10、ABD【题目详解】A.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是吸热热量的,但温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B.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是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故B符合题意;C.的冰块放在0℃的房间里,通过热传递温度能够到达熔点,但是由于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会熔化,故C不符合题意;D.水的沸点受到气压的影响,改变水上方的气压,就可以改变水的沸点,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气压高于标准气压,水的沸点就高于100℃,当气压低于标准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所以该种情况可能发生,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三、填空题11、液化4【题目详解】[1]工人向钻头注水使其降温,可以看到钻头周围有“白气”产生,这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2]4℃时水的密度最大。12、B−22.【题目详解】[1]体温计的内部的玻璃管很细,直接观察不易读出示数,利用放大镜的作用,使玻璃管放大,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如图只有在位置B观察,体温计的横截面的中间比边缘厚,才能起放大镜作用,所以中沿B方向观察易于读数;[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示数是−22℃。13、1.656不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题目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小萱同学身高1.65m,他在镜中的像高为1.65m;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小萱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3m+3m=6m;当人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和物体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故答案为(1)1.65(2).6(3).不变【题目点拨】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14、30°60°AB面的左方【题目详解】[1][2]从图中可以看到,CO与EO的夹角是30°,而CO与OF的夹角是30°,这两个角大小相等,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这两条光线是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那么OG是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那么EO是入射光线,OF是反射光线,可知入射角大小是30°,因为FO与OG垂直,那么OG与OD的夹角是即折射角大小是;[3]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B面的左方应该是玻璃,AB面的右方是空气。15、压缩体积汽化吸收【题目详解】[1]气态的氯乙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罐中的。[2][3]当喷出的液态氯乙烷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体,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16、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虚像【题目详解】[1]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日食在物理学中,这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3][4]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可知,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这些看到的都是虚像.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题目详解】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18、【题目详解】由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