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刈耀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_第1页
莫刈耀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_第2页
莫刈耀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莫刈耀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中医脾胃疾病包括上腹痛、腹痛、腹泻、呕吐、便秘等。它通常常见于西医的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急性胃炎和胃肠神经官能症。导师莫衿耀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在多年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导师治疗常见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胃阴不和则胃也不慢性胃炎,为临床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症状复杂,常以胃脘不适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变,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目前西医对慢性胃炎的病因,大致认为除感染、饮食、免疫等因素外,还以胃酸缺乏,细菌易于繁殖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临床分类主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4种。从胃液分析来看,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的胃酸分泌多在正常或稍低,萎缩性胃炎则减少或缺乏,而肥厚性胃炎多偏高。导师一贯推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太阴阴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的观点,提出该病发生的病机关键在于“阴”。主要是过食辛辣温燥之品,饮食不节,食滞内停,阻碍气机,郁而化热,灼伤胃阴;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灼伤胃阴,造成胃阴不足。胃的生理特性是喜润恶燥,以通为顺,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滋润,才能使胃气平和,升降适度,受纳正常。若邪热犯胃,日久势必耗伤阴津,胃阴不足,不能濡养胃府,胃络失养而发病。故该病患者常见:胃脘隐隐灼痛,口干思饮,纳食欠佳,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质红或红嫩,少苔等。此外,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可见气滞表现,如胃脘胀满不适,嗳气则舒,不思饮食等,此为胃病及肝,是肝的气机受损的缘故。因此,治疗时不能忽视肝。治法为:养阴益胃,兼疏肝理气。常用基本方为金芍益胃汤,由金铃子、杭芍、麦冬、玉竹、石斛、柴胡、苏梗、佛手、延胡索、地骨皮、黄芩、甘草组成。临证时还需灵活加减,如胀满明显者,加厚朴、木香行气消胀;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精神欠佳者,加党参、白术、山楂益气健脾;泛酸者,去麦冬、玉竹,加代赭石、竹茹降逆和胃,这种情况见于少数肥厚性胃炎患者。笔者在跟师期间共治疗慢性胃炎患者278例,其中浅表性胃炎162例、萎缩性胃炎50例、糜烂性胃炎43例、肥厚性胃炎23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8%,尤以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效果更佳。分析基本方发现,全方核心在于补养胃阴,以麦冬、玉竹为君药;辅以石斛、地骨皮生津兼清郁热;柴胡、金铃子、苏梗、佛手、延胡索,理气止痛不伤阴,又使养阴诸药,补而不腻,润而不凉,全方轻灵平和,和畅气机,保护胃阴胃气。黄芩在清热的同时,能对抗幽门螺旋杆菌。2兼见胃郁,涉及肝郁,案型消化性溃疡,即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为常见多发病,是以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为特征,临床上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目前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机理,虽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明确肯定是一个多因性疾病。据观察绝大多数患者,都有进食不定时,饮食不节,冷热失调,饭后立即投入运动等不良卫生习惯,除此,导师还特别强调情志的致病作用。精神活动,是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失去调节的情志活动,稍有外因刺激,可使肝气逆乱,从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在跟师期间,笔者对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症状。其中兼见肝胃不和者41例,兼见肝胃郁热者27例,兼见脾胃虚寒者18例。说明消化性溃疡以脾胃虚弱者占主导,提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机。本组病例中,无论何型,常会反复出现肝气郁滞的现象,如胃脘胀满,嗳气等,但经调理后,肝郁兼证解除,脾胃虚弱的症状又显现出来。提示脾胃虚弱症状,往往被肝郁证掩盖。故脾虚是本,肝郁是标。气虚和气滞常可导致血瘀的出现,导师认为消化性溃疡,往往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血瘀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这已从现代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气虚之人,血液流变学为高粘血症,高外周阻力,低循环血量与微循环时间延长。提示血液流动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大,循环血量不足以及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良。血瘀的产生,使胃肠组织缺血缺氧,局部抵抗力下降,防御功能减弱,促使溃疡发生和影响其组织的修复。这在该病的治疗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制定该病治疗原则,就应以健脾活血,理气止痛,并采用黄芪丹参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丹参、木香、延胡索、金铃子、乌贼骨、浙贝母、杭芍、白及、甘草。兼肝胃不和者:胃脘胀痛明显,嗳气泛酸,善怒太息,加柴胡、苏梗、郁金疏肝理气解郁;兼见肝胃郁热者:胃脘灼痛,烦躁易怒,口干苦,泛酸嘈杂,便秘,加丹皮、栀子、竹茹清肝泻热和胃;兼见脾胃虚寒者:胃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大便稀溏,加炮姜、乌药温中散寒;兼有胃阴不足者,胃痛隐隐,心中烦热,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去乌贼骨、浙贝母,加麦冬、玉竹养阴清热。经以上治疗,86例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痊愈20例,显效47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5%。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益气健脾养胃,以加强上皮细胞再生,调节粘膜的血液循环,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利溃疡的修复。丹参、延胡索、白及活血化瘀,生肌止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氧供应,促进溃疡的愈合。木香、枳壳理气宽中,减低胃液分泌以及游离酸的酸度,解除胃肠平滑肌的痉挛。乌贼骨、浙贝收敛制酸,化湿敛疮。全方补中有泻,散中有收,虚实兼顾。3特殊类型的治疗慢性结肠炎,目前西医尚无明确病因,认为主要与人体免疫功能减退,遗传及细菌病毒感染,精神刺激,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反复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导师认为:外邪感染,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吸收功能障碍,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即“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该病病程缠绵,跟师以来笔者对102例该病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30年。因其特殊的反复性,脾病及肾,《内经》指出:“肾开窍于二阴”,“肾主大小便”。中焦脾胃的功能,依赖于下焦肾阳的温煦,所谓“釜内之热在灶薪,脾阳之根在命门”这进一步证实了该病不离肾虚,即脾肾两虚为本病发展的必然。脾虚水湿不运,湿自内生,夹寒夹热,壅滞肠中,损伤肠络,可见大便带粘液或脓血,终致病情复杂化。总之,脾肾两虚为本,湿邪滞肠为标。102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其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慢性结肠炎64例。由于体质不同,病程长短不一,以及感邪的轻重,临床症状也有差异。早期患者以脾虚症状突出,中晚期患者,多见脾肾两虚,而湿邪贯穿始终。常见证型有:(1)脾虚夹湿型: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和不易消化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益气健脾,行气化湿。方用益肠化湿汤:党参、白术、山药、茯苓、木香、砂仁、苡仁、杭芍、芡实、莲子、甘草。有腹部坠胀,便后脱肛等,脾气下陷者,加黄芪、升麻;夹饮食积滞者,加神曲、山楂;腹胀盛者,加柴胡、金铃子、厚朴。(2)湿热邪毒型:大便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或大便夹粘液,肛门灼热,腹痛,口干口臭,心烦,小便短黄,舌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用清肠解毒汤:党参、白术、茯苓、蒲公英、地丁、野菊花、银花、黄连、苡仁、白蔻仁、杭芍、木香、败酱草、甘草。若热毒伤津者,大便干燥,腹胀,口干,加厚朴、玄参、火麻仁。(3)寒热错杂型:便泻日久,腹痛灼热,倦怠怯冷,口干不思饮,口苦纳呆,神疲消瘦,舌质淡红,苔或黄或白,脉细或虚数。治以温中健脾,清热化湿。方用温中清肠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干姜、吴芋、黄连、黄芩、苡仁、败酱草、甘草。腹痛甚者加延胡、杭芍。大便夹粘液者,加地榆、白头翁。(4)脾肾两虚型:大便泻下日久,腹痛隐隐,部分患者有黎明前肠鸣即泻,时夹粘液,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容易疲劳,饮食欠佳,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以健脾温肾固涩。方用补肾固肠汤: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木香、干姜、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杭芍、芡实、甘草。大便滑脱不禁者,加罂粟壳、诃子。按照以上辨证施治,102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53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为94%。纵观以上各方,均采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苡仁等健脾燥湿,又用芡实、莲子、补骨脂等补肾除湿固涩,以加薪暖脾土,振奋中焦阳气,以治脾肾。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这些药均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提高胃肠抗病能力,改善胃肠血液循环,促进肠愈合。另外,方中的败酱草、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对多种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目前研究证实,慢性结肠炎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