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课件-第一讲_第1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一讲_第2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一讲_第3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一讲_第4页
区域经济课件-第一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学课程考核要求期中+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55%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交流和作业第一页第二页,共80页。学习区域经济学的建议

知识储备: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地理学等

知识拓展:国外相关译著、国内教材、报刊、杂志、实际案例

能力培养:着重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因而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第二页第三页,共80页。本课程学习方法建议问题意识理论意识

传统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梯度转移理论、辐射理论、发展轴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极理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意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第三页3第四页,共80页。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去掌握微观区位理论(企业)、中观区位结构理论(产业)、宏观区位理论(城市、区域结构)、区域增长和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政策、区域经济学理论前沿、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第四页4第五页,共80页。

参考书目吴殿廷《区域经济学》(第二版)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二版)李小建《经济地理学》施祖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安虎森《空间经济学教程》第五页5第六页,共80页。第一章导论要点一、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基础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四、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第六页6第七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西方国家都曾经出现过膨胀区、萧条区、衰落区,我国某些老矿区集中的地区,人口超载地区等不同类型与成因的“问题区域”至今还没有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的区域政策。任何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案的实现,必须以各利益主体合理权益得到保证为前提。第七页第八页,共80页。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第八页8第九页,共80页。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第九页9第十页,共80页。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第十页10第十一页,共80页。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第十一页11第十二页,共80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第十二页12第十三页,共80页。区域的类型匀质区域是源于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形成的一种区域。如气候区、农业区极化区域(结节区域)是指相异性区域通过各要素流动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内聚力的一种区域。如长三角经济区,上海经济区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80页。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的特征:第十四页14第十五页,共80页。区域系统系统含义:系统式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托干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基本属性:——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所组成——系统内部和外部具有一定的结构或秩序——1+1>2第十五页15第十六页,共80页。区域系统系统与环境环境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坚持环境适应性原则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功能是由系统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同时功能对结构具有反作用第十六页16第十七页,共80页。区域系统中国经济区域的层次结构第十七页17第十八页,共80页。朝鲜VS韩国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开放性等方面差异较大。

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80页。区域系统的结构分析区域系统结构分析的内容从区域系统内部的比例关系入手区域系统结构分析的方法要素比例分析——百分比: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外贸依存度恩格尔系数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

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

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第十九页19第二十页,共80页。区域系统的结构分析区位商

Q越大意味着该地区的这个部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率Q>1,表明本区域的该部门相对强于背景区域,因而可能是专业化部门或优势部门第二十页20第二十一页,共80页。区域系统的结构分析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二十一页21第二十二页,共80页。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收入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80页。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9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区域经济学在国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古典区位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日益成熟。目前,区域经济学已成为我国经济学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第二十四页24第二十五页,共80页。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第二十五页25第二十六页,共80页。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非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开放性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第二十六页26第二十七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第二十七页27第二十八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关关系的学科。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为什么)、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第二十八页28第二十九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地理学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产生较晚的学科,它是借助地理学的一些方法论来研究经济问题。区域经济学不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不是区域经济学,但两者是在日益靠拢,日趋溶合,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本身,都很难分清楚。第二十九页29第三十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概念和理论来源;区域概念;地理学基础。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理论相互借鉴;区域的限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第三十页30第三十一页,共80页。2.区域经济学的两个来源区域经济学的地理学来源通过地理学树立区域的概念自从有了区域的概念,才有在此之上的与区域有关的各类学科。所以,我们应当把区域概念的建立作为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起点。第三十一页31第三十二页,共80页。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地理学认为,人类和自然都应属于区域的特征,但在某些地区,例如城市地区,人类的作用可能明显些,在另一些地区,例如极地、高原、海洋等,自然的作用可能更明显。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第三十二页32第三十三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的区位论来源

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

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成为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如:专业化生产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和区域贸易理论等。从区位理论到区域经济学的飞跃,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艾萨德对区位论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出版了《区域科学导论》,标志着区域经济学的正式形成。第三十三页33第三十四页,共80页。3.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第三十四页34第三十五页,共80页。(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生产要素包含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的位置确定之后,或者不能被移动,如土地、森林、矿山、草原等,或者很难移动,如水资源等。社会经济资源当中最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他们的流动虽然是正常的,但必须付出相应的流动成本。所以,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的必要。第三十五页35第三十六页,共80页。(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生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将其均衡地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必须考虑到规模经济和聚集的要求,在条件好的地方,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又带来人口的增加,从而形成城市,成为地区的经济中心。第三十六页36第三十七页,共80页。(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所谓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是指由于距离因素的影响,产品与服务的移动,必须支付相应的运输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流动。而为了减少距离成本,产品与服务生产的地方化就十分必要。

第三十七页37第三十八页,共80页。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应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区域经济学应根据研究的主要问题来界定应把区域经济研究分为区内和区际两个层次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第三十八页38第三十九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部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区域问题。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区域问题的研究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方法和政策。第三十九页39第四十页,共80页。2、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禀赋问题、增长极问题、发展差距问题、区域贸易问题、梯度转移问题。区域经济关系研究。区域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区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区域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第四十页40第四十一页,共80页。区域发展决策和政策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注重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实践,探讨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为此,必须把区域发展决策和政策作为重要研究内容。怎样突出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呢?第四十一页41第四十二页,共80页。3、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在国际上,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而在最近40多年来,基本上围绕三个方向展开:第一,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建;第二,地区发展与区域规划问题研究;第三,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另外,区域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是由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取得的。第四十二页42第四十三页,共80页。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内部的发展问题;区域关系理论以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区域贸易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若干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政策理论以区域发展和区域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方法。第四十三页43第四十四页,共80页。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产生: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是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教授。把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区位决策引入到一般化的经济学当中,探讨在平衡状态下空间经济的一般形态,并进而探讨空间经济的相互依存问题。艾萨德对区域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将纯理论的推导带入到对空间上的区域的各发展阶段的经济分布及其空间结构的研究,并设计出区域分析和应用的模型。这些模型为区域经济学进入主流经济学奠定了基础。第四十四页44第四十五页,共80页。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目前,区域经济学形成了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

1、新经济地理学派

以克鲁格曼、MachaFujita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正是从这点出发,其分析区域问题的模型框架,基本上是经济学的,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

第四十五页45第四十六页,共80页。(1)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集中是规模经济的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某一个部门或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了前提。(2)不完全竞争模型。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当某个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起来之后,形成工业地区,而另一个地区则仍处于农业地区,两者的角色将被固定下来,各自的优势被“锁定”,从而形成中心区与外围区的关系。第四十六页46第四十七页,共80页。(3)运输成本。以保罗·萨缪尔森引入的“冰山”理论的运输成本计算方法为依据,即任何制成品的价值在运输途中都将有一部分丢失。

由这三个基石,设计出区域经济的“中心——外围模型”。第四十七页47第四十八页,共80页。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区域经济学有五大传统,并依照这五个方面向前发展:第一,区位理论。克鲁格曼认为,它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它分析的是厂商的区位决策问题。另一部分是中心地理论,由克里斯塔勒和廖什提出,这个理论分析了制造业和市场营销中心的定位和作用,并认为中心地方论应当是层级的。克鲁格曼认为,“中心地方理论”及其模型化是区域经济学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第四十八页48第四十九页,共80页。第二,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地理学中,人们借助于物理学的公式,来描述城市地理现象。第三,积累因果关系。缪尔达尔、赫希曼等人提出来的一种发展经济学理论。克鲁格曼认为,超发展理论的思想在区位问题中的应用比在发展经济学中更合适。第四十九页49第五十页,共80页。第四,外部经济。聚集——优势——聚集。外部经济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很大,但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它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第五,地租和土地利用。杜能环模型只揭示了从中心到外围的扩散效应,而没有揭示同时存在从外围到中心的聚集效应,这方面也应是区域经济学要研究的重点方向。第五十页50第五十一页,共80页。2、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或者是“区域政策”学派,其研究的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所以,新制度学派的中心是研究区域政策问题。第五十一页51第五十二页,共80页。区域政策的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集中化,因而区域政策的内容包括:(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生产的空间转移。政府可以选定可支持的部门,并由这些部门的分布来影响空间结构,从而提高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改善贸易平衡,发展自身的R&D等。(2)产业和部门规划是区域政策的第二个部分。国家通过制定援助规划,促进某些产业和部门的发展,或是延缓其衰退的过程。(3)缩小区域差距是区域政策的第三部分内容,也是最直接的内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等,实现转移支付,帮助落后区域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或者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第五十二页52第五十三页,共80页。3、区域管理学派区域管理是区域经济溶入管理学的内容后形成的新的学派,对于区域经济学从理论到应用,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区域管理起源于人们对上世纪50~60年代区域发展和区域问题的认识,由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对立,人口大量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而发达地区的产业部门却很难向落后地区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受到阻碍,要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认识到,仅有政策和规划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管理学的方式,把区域作为对象进行管理。如日本的国土开发、美国的区域再开发等,都是著名的范例。第五十三页53第五十四页,共80页。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区域经济发展管理。面对的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面临的两大挑战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第二,区域人口管理。它是区域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适度人口、人力资源开发、人口和劳动力迁移。第三,区域环境管理。第五十四页54第五十五页,共80页。第五十五页55第五十六页,共80页。四、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研究区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对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必然是与时俱进的。第五十六页56第五十七页,共80页。四、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未来的总的趋势是:追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总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提出解决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新理念,形成区域经济学的新理论。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五十七页57第五十八页,共80页。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正好留给研究者相当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是循着两条路径在向前发展:第一,理论经济学的路径。从理论分析、原理推导和模型化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区域经济学体系,其中心内容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分析、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区域经济理论模型等。第五十八页58第五十九页,共80页。第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从实证分析的要求出发,形成一套适应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包括区域经济的影响条件、区域产业选择和优势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关系、区域合作、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政策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仍在构建当中。

第五十九页59第六十页,共80页。2、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到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组织结构和发展过程,其核心内容是运行的机制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增长必须考虑资本积累、劳动投入技术要素和人力资本影响等,这些要素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第六十页60第六十一页,共80页。在所有影响机制当中,体制或制度机制是研究的中心内容。区域发展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研究,由于地方政府实力的加强而显得更为重要。其中心点是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间的互动关系,探索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包括借鉴马歇尔之后的经济学理论的侧重历史过程分析的突进分析思路、康芒斯的法律制度分析方法,并探索从新制度经济学当中为区域经济学寻找新的分析工具。第六十一页61第六十二页,共80页。平壤光复大街第六十二页62第六十三页,共80页。第六十三页63第六十四页,共80页。第六十四页第六十五页,共80页。第六十五页65第六十六页,共80页。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区域之间的合作、冲突与协调。区域分工的产生,带来了区域合作的基础,但区域利益的增加,使区域冲突不可避免,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区域关系,就是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在理论上有所依据,然后才是实践中的应用方法。第六十六页66第六十七页,共80页。区域合作是以横向经济联系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区域之间不同行为主体在某些领域进行联合的一种组织行为和经济行为。是区域经济关系的中心内容。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区域分工协作问题,区域冲突的协调问题和区域贸易问题等。基尼系数第六十七页67第六十八页,共80页。第六十八页68第六十九页,共80页。4、区域经济政策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目前不存在区域经济政策,要构建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体系。所以,应当对区域经济政策概念,范畴进行理论的规范。第六十九页69第七十页,共80页。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应当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区域化。也就是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制定专门的区域政策。整个经济政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经济和产业政策制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区域政策的实施是地方政府对这些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区域化处理和解释。两种观点虽然有很大区别,但都认为中国目前的区域政策尚缺乏理论的基础。第七十页70第七十一页,共80页。5、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区域开发掀起高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对区域开发的研究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是研究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要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