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_第1页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_第2页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_第3页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_第4页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社大食堂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中考专题复习土地改革时间:原因:核心内容:作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使________更加巩固,解放了____________,恢复了_________,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形式: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第一次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农民人民政权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工业化

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

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20-30%90%占有土地比例所占农村人口比例10%70-80%地主农民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1、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第一个五年计划2、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国家所有B、归地主所有

C、归乡镇所有D、归农民所有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典型例题BDD

一位老农民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出谋划策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原因:实质:作用:分散经营,不适应社会化要求,影响农业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______制。

解放了__________提高了农民生产________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二次调整——1953年——1956年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_____________,走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参加农业合作社集体化公有农村生产力积极性1、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标志是()A、土改的完成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新中国的成立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A、家庭承包土地B、农业互助组

C、人民公社D、农业生产合作社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A、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典型例题BDA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北京)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经济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水平的矛盾.当前任务: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多快好省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形式:结果: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_________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_________所有。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58年以后目的: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_________过渡。第三次调整——评价: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_________政社合一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共产主义严重失误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一个米粒煮一锅,一个玉米运一车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赶英超美平常事,踏翻地球顶破天1、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是在()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2、从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延安整风运动C、大生产运动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据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有20﹪,6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激增B、大规模商业性开采C、无计划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的破坏典型例题CDD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词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影响:a.使农民有了生产________,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使农业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第四次调整——背景:_________已经不适应农村生产的发展。

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78年评价:农村制度创新上的伟大变革,伟大的转折自主权人民公社从安徽凤阳小岗村,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城市B、农村C、国有企业D、政府机关2、1979年,中国北方有一个农民家庭正在召开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他们商量的内容可能涉及了()A、农业生产合作社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做法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典型例题BCA新中国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制度创新上的伟大变革,伟大的转折小结你得到什么启示?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则: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中考演练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

B.土地改革,国家稳定

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中考演练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中考演练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右图壁画解说词: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请回答:(1)材料一摘自中国共产党哪一次会议的决议?

(2)材料二应出自哪一运动过程之中?

(3)下列结论与材料二相符合的是____

A、忽视客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