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1对中学生piu心理行为的影响高中生是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许多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深深打上了互联网的标签。他们一方面需要适应互联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互联网使用带给自身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日益融入中学生心理发展整个进程中,互联网使用对中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但互联网给中学生心理行为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受到关注。现有研究表明互联网使用可能使中学生的学业成就(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行为活动等受到消极的影响,但这也可能是中学生的其它心理行为问题(如学业失败、情感障碍、自卑等)与互联网使用相互影响所导致的后果。Morahan-Martin与Schumacher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PIU,简称病网使用)的角度探讨互联网作为一种应对资源可能带给个体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因此PIU可以被认为是中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应对现实社会发展或压力的过程中,互联网使用带给使用者心理行为发展消极影响的集中反映。确切地说,PIU是互联网使用给互联网用户心理行为活动带来消极影响的一种行为模式。应对方式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PIU分数较高的个体可能更多使用自己所熟悉的互联网功能或服务来缓解压力,相应地较少采用现实生活中其它的应对资源,因此PIU可能是一种“电子化的物质使用”(substanceuse)。也就是说,严重的PIU可能是类似于物质使用的一种新的心理行为问题。严重的PIU个体或网络依赖者可能更多地使用指向情绪的非适应性应对方式,如发泄、退避、幻想、否认,所以应对方式可能是预测中学生PIU的重要变量。而现有研究尚未证实严重的PIU个体是否更多地使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以及严重的PIU个体与轻微的PIU个体是否在应对方式使用上差异显著,本文拟对中学生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2学习方法2.1被试和上网情况被试为北京市两所中学初二年级与高二年级共12个班的学生,有效被试589人;其中,初二年级259人(男生134人,女生125人),高二年级330人(男生175人,女生155人)。被试年龄为15.07±1.37岁,网龄(第一次上网至今)为23.58±1.33月,上网频率为每周2.48±0.20次,每次上网总量为2.32±0.20小时。86.9%的被试拥有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上网地点主要集中于家里与网吧,父母的受教育水平95%集中于高中以上。2.2统计工具SPSS11.5,Excell2000。2.3学生应对方式问卷本研究使用3个问卷分别测量可能影响中学生PIU的变量。中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问卷主要用来测量中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年级等。其它问卷包括: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由Morahan-Martin与Schumacher编制,问卷共10个项目,各项目主要围绕互联网使用引起个体的学业活动受到伤害、消极情绪、时间管理混乱、耐受性提高(不断增加互联网使用)等问题展开,修订量表的α系数为0.727。验证性因素表明修订问卷具有较好结构效度。采用5点评定,被试得分越高,表明PIU程度越高。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由黄希庭等人编制,包括问题解决、求助、发泄、退避、否认、幻想等维度。本研究中整个应对方式问卷α系数为0.84,问题解决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1,求助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退避分量表的α系数为0.65,幻想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3,忍耐分量表的α系数为0.47,发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53。采用5点评定,被试在某应对方式得分越高,表明越经常使用这种应对方式。3研究结果3.1性别分布性别本研究通过方差分析发现,PIU在性别与年级等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别,F(1,588)=0.747,p>0.05;年级,F(1,588)=0.025,p>0.05)。这表明被试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PIU与性别和年龄两个人口学变量无关。3.2piu程度对全民主义应对方式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在PIU分数的基础上,对各个应对方式进行了分组统计(见表1),以发现高分组与低分组是否在某些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PIU原始分数的偏度指数为0.677(SE=0.101),PIU得分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其分组过程是,先将PIU分数转化成Z分数,第1组下限为Z分数1.5,第2组下限为Z分数0,第3组下限为Z分数-1.5,第4组上限为Z分数-1.5。本研究以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问题解决、幻想与发泄的组间差异显著,但求助、退避以及忍耐的组间差异不显著(见表2)。为了进一步识别各个应对方式在不同PIU程度下的表现特点,本研究通过ONEWAY,利用其中的Polynomial方法,考察了不同PIU程度下应对方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对问题解决而言,随着PIU程度的降低,中学生使用问题解决这一应对策略的倾向显著增长,其线性趋势达到0.05水平的显著性,F=9.229,p=0.02。(2)对求助而言,随着PIU程度的降低,中学生使用这一应对策略的倾向没有显著变化的趋势,F=0.119,p=0.73(3)从退避策略来看,随着PIU程度的降低,中学生使用这一应对策略的倾向也没有显著变化的趋势,F=0.047,p=0.820。(4)从幻想策略来看,随着PIU程度的降低,中学生使用这一应对策略的倾向显著变化,其线性趋势达到0.05水平的显著性,F=4.520,p=0.03。(5)对忍耐策略而言,随着PIU程度的降低,中学生使用这一应对策略的倾向没有显著变化的趋势,F=0.234,p=0.629。(6)从幻想策略来看,随着PIU程度的降低,中学生使用这一应对策略的倾向显著变化,其线性趋势达到0.05水平的显著性,F=7.897,p=0.00(见图1~6)。在该分析中,本研究还利用Scheffe方法对不同PIU组之间在各种应对策略上的特点进行了多重比较,仅发现在问题解决、发泄与幻想三种应对策略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其它应对策略不存在显著组间差异(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到,对问题解决而言,第一组与其它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二组与第三、第四组之间并无差异,可以看出,随着PIU程度的降低,中学生使用问题解决策略显著减少的趋势从第二组开始到达一个质变的水平。从幻想策略来看,显著的变化趋势在第三组达到质变的水平,第二组只与第三组存在显著差异;从发泄策略来看,第一组与第三组存在显著差异,发泄策略的质变发生在第二组。从问题解决、发泄与幻想的线性变化趋势来看,PIU高分组被试较少使用问题解决策略,而可能使用更多发泄与幻想两种应对方式。4讨论4.1情感情感被运用到了piu之中,个体更多使用互联网本研究一个重要发现就是PIU高分组被试与PIU低分组被试在应对方式使用上差异显著。具体看来,PIU高分组被试较少采用问题解决这一应对方式,而更多采用幻想与发泄这二种应对方式。根据Wills和Shiffman提出的“压力-应对模型”(Stress-CopingModel),生活压力与有限的应对资源可能使个体出于调节情绪的目的而进行物质使用(服用烟草、大麻、酒精等)。这在本研究得到证实,某些中学生,尤其是严重的PIU个体,像药物滥用那样使用互联网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严重的PIU可能是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行为问题。幻想(个体采取想象或虚构的形式来摆脱现实的烦恼与苦难)、发泄(把不愉快的经验宣泄出来,以减轻挫折和压抑)是两种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严重PIU个体更多使用这两种应对方式,这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这两种应对方式可能是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时,更多卷入PIU所使用的应对方式。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因为更多使用幻想与发泄两种应对方式,也会更多卷入PIU,这似乎表明互联网使用与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相关,也就是说互联网可能成为他们心理宣泄的工具。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部分任务可能会在互联网使用中完成,进一步说,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可以在互联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完成。应该看到,互联网的某些功能有利于中学生进行幻想与发泄,如在线游戏与网络聊天可以让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理想自我的形式出现于互联网络空间。但是过多互联网使用或不适当使用互联网的这些功能,最终会形成一种使用互联网进行精神宣泄或自我表征的心理依赖,这会增加感受更多PIU的危险性。本研究为此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因为PIU高分组被试在发泄与幻想两种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并且线性变化趋势明显。因此,可以看出,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幻想与发泄)可能是中学生感知到PIU的重要影响变量。中学生使用互联网发泄心中不满,有利于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另一方面因为某些个体可能缺乏互联网使用中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难于控制互联网使用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卷入PIU。问题解决(积极的认知与行为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或消除压力源)是中学生自我调节能力重要表现,这一应对方式可能让中学生更少感知到互联网的消极影响,较少卷入PIU,进而受益于互联网使用。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本研究发现问题解决与PIU间是负相关(r=-0.203,p<0.01),可以看出,问题解决可能对中学生的PIU具有抑制性的保护作用。总之,为了减少个体使用互联网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更多受益于互联网使用,个体应该更多使用互联网来解决现实问题,较少使用互联网进行精神宣泄与自我表征。而问题解决这一应对方式应延伸到互联网使用中,这是信息互联网时代对个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4.2对高校piu研究的展望互联网使用对中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中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任务与互联网使用存在紧密联系。中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处理来自学业、家庭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为缓解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压力提供了空间。本研究虽然表明问题解决、幻想与发泄三种应对方式随PIU分数变化趋势明显,但PIU分数较高的中学生个体是否具有较多心理压力?PIU分数较低的个体是否具有较少的压力源?本研究尚不能明确回答这些问题,这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其次,某些个体是否更容易卷入PIU,或者说某些个体是否具有较多卷入PIU的人格特质,因为有研究者认为PIU或网络成瘾可能存在个体差异,进一步说,中学生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PIU间的关系应该在未来研究得到重视。另外现有关于PIU的研究更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这种研究范式可以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5年SDGs目标实践成效分析
- 江苏省无锡市周铁区联盟2025届八上数学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商河县2024年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造园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外国语大学《西医内科临床能力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职业学院《经济林昆虫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钢琴即兴伴奏(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泛读(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筑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
-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确认方案
- 2024活动委托承办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应知必会知识点提纲(4个模块)
- 2024年全国高考Ⅰ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AQ 1066-2008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正式版)
-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
- QCT957-2023洗扫车技术规范
- 浅析电商短视频平台发展的问题及与对策-以抖音为例
- 【用Zemax设计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浅析7900字(论文)】
- 患者出院随访统计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