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文学传统
1968年,康成因在雪原上的代表作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学情结,尤其是擅长通过女性形象及细腻的心理刻画等来彰显其作品的唯美和纤细风格。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品《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中的女性形象,来探寻川端康成作品中流露出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理念和审美情趣。一、川端康成的成文川端康成的祖辈父辈对汉诗文都颇有研究。幼年时亲人的早逝使川端康成养成孤僻、内向、忧郁的“孤儿性格”。川端康成从小也受到汉学的熏陶,喜爱古典文学,阅读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多部古典名著。其中,川端康成对《源氏物语》尤为钟情,他曾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这样说:“《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心底里的,在《源氏物语》之后延续几百年,日本的小说都是憧憬或悉心模仿这部名著的。和歌自不消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无不都是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不断从它那里吸取美的精神食粮。”《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发表于1926年,也是其唯美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一个高中生在寂寞的旅途中和一个美丽动人的卖艺舞女熏子在伊豆半岛邂逅相遇的故事,表现的是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伊豆半岛美丽的风光和年轻男女情窦初开的恋情交相呼应,让读者身临其境,回味无穷。1935年川端康成执笔中篇小说《雪国》,历经14年才得以完成,是川端康成倾注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被誉为“川端康成作品群中的巅峰之作”。主要描写了男主人公岛村是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他从东京来到多雪的北国小村,从而结识了沦落风尘却自强不息的女主人公驹子,一个性感美丽的乡村艺妓,还偶然认识了小说中的另外一个女主人公:纯洁善良、甘愿为男友付出一切、超脱现实的女孩叶子。文中通过岛村细腻的心理变化和四季为背景的自然描写等,刻画出两位女主人公的美丽形象,并由此展开了人物关系及情感纠葛。二、《爱豆舞女》和《雪王国》中的女性的美丽与哀叹形象(一)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伊豆的舞女》中的卖艺小舞女熏子,不仅具有可人的外貌,还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作品中有段描写熏子形象的语句:我在茶馆门前呆站时,“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了一旁。”我抽烟时,舞女“立即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拿过来,放在我身边”。对于她的外貌描写如:“舞女看上去约莫十七岁光景。她梳理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型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令人感到她活像小说里的姑娘画像,头发特别丰厚”。“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用笑起来像一朵鲜花这句话来形容她,是恰如其分的。”这些都完全符合日本古典美女形象,也充分展现了小舞女熏子的美丽聪颖和善解人意。小说结尾处,描写两人在码头分别的情景。小舞女虽然特地赶来送行,但和“我”一句话也不说,作者对熏子有这样的特写:“舢板猛烈地摇晃着。舞女依然紧闭双唇,凝视着一个方向。我抓着绳梯,回过头去,舞女想说声再见,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然后再次深深地点点头。”由此可见,小舞女熏子以沉默来掩饰对“我”和这段朦胧的初恋的不舍之情,充分彰显了日本传统女性的含蓄和美丽、善良和纯真。(二)完美的爱情之美《雪国》中的驹子热情野性,散发出成熟的女人美。“后领空开,从脊背到肩头仿佛张开了一把白色的扇子。她那抹上了厚脂粉的肌肤,丰满得令人感到一种无端的悲哀。看起来像棉绒,又像什么动物。”作者为了展现她的纯洁,有这样一些描述:“与其说是她的艳丽,倒不如说是她的洁净”,甚至“连脚丫缝都是干净的。”她心地善良,对行男仁至义尽、无私奉献;对岛村的情感也纯洁和炽热。尽管驹子因命运的捉弄沦落风尘,但有情有义、善良纯真、自强坚韧;尽管她渴望完美、纯洁的爱情,但只能活在无法改变的悲伤中,最终她付出的一切也都化为乌有。可以说,这仿若是川端康成内心世界的真实告白:人生不过是一场徒劳。让读者看完小说后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悲哀。《雪国》中的叶子,是川端康成笔下的虚无幻影。她的美是现实世界中不会存在的,是令人悲哀的美。她的登场形象是岛村在火车车窗上看到的神秘的虚幻影像,那是来自遥远虚无世界里的完美纯粹、无与伦比的美丽。她对弟弟细腻周到的关怀,对行男不计报酬的侍奉,每天在行男墓前执著的凭吊。以至于最后,叶子在火海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这种美让人扼腕叹息,心中久久不能平复。“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三、女性气质的变化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都彰显了古典美的境界:美丽纯真、善解人意、多愁善感,抑或说是凄美的。这也充分表达了川端康成的艺术理念——美的东西同时也令人悲伤,而这,也恰恰暗合了日本传统文学中的理念和审美情趣。川端文学的这种悲美风格是继承《源氏物语》中形成的“物哀”精神。《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是当时的—位宫廷女官,小说处处散发出一种女性气质,即在含蓄、感伤、淡雅、纯朴和细腻的氛围中,表现人物内心的悲哀和感动的情绪。正如川端康成说过的:“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所以,“物哀”也可以理解为同情、悲叹、哀伤、爱怜、怜惜等。这种审美精神也逐渐演变成川端文学的美学基调,他的作品中多通过女性(基本是社会底层女性)这一载体来传递这种“物哀”气质,即描写女性的美丽与哀愁、善良与软弱,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日本文学散发的独特气质,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人物命运充满同情、赞赏、怜爱、感动与哀伤的情感。川端笔下的这些女性,无论是《伊豆的舞女》中的舞女熏子还是《雪国》中的艺妓驹子、做过女佣等零工的叶子,都处于社会的底层,是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倍受苦难和欺凌,但她们却有着最美丽的形象和最纯洁的情感,让人不禁哀伤。川端将视角定格于这一阶层,通过展现她们的情感纠葛、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悲惨命运,来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怜爱和对当时社会背景、社会现象的无声抨击与反抗。四、本传统文化的髓本文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个人经历,了解了川端文学悲美底色的渊源,或者说是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