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文献综述_第1页
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文献综述_第2页
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文献综述_第3页
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文献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文献综述

一、与家长互动美国社会学家h.ga芬克尔等人创建的反常方法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基于一些基本知识和规则的基础。由于混淆了隐藏的知识,并违反了隐藏规则,互动就无法顺利进行。这一理论启示教师,在与家长互动的时候,要全面关心家长,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丰富与家长的“共同语言”,和家长一起遵守“共同语法”,以提高沟通的效益和质量。例如,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家长开展活动的时候,可多围绕着幼小衔接的主题来进行,使每位家长能有事想问,有话可说,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孩子进入小学准备工作的看法。再如,教师在和家长进行面对面地正式交谈的时候,可边对家长说“我把手机关掉,这样我们的谈话就不会被别人所打扰”,边把自己的手机关闭,这样,能暗示家长要遵守交谈的共同规则,把自己的手机也关掉。二、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美国社会学家E.戈夫曼等人创立的印象管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注的是给观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一方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另一方,使另一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反应。人际互动的礼仪主要有四种:(1)表达式礼仪,即问候、恭维和感谢别人;(2)回避式礼仪,即尊重别人的隐私及个人空间;(3)维系式礼仪,即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认可式礼仪,即认同别人的角色和身份。这一理论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和家长互动的时候,教师应给家长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了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教师应运用哪些技巧?教师应如何通过人际礼仪,来维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我们曾围绕着“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命题,对上海市普陀区30位幼儿家长进行了随机访谈,结果发现:30%的家长认为“有爱心”的老师是“好老师”,27%的家长认为“关心孩子”的老师是“好老师”,20%的家长认为“有耐心”的老师是“好老师”;我们又环绕着“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话题,和宝山区小鸽子幼稚园园长一起组织家长展开讨论,结果发现:“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好的教育方法”、“关注孩子”等指标均是家长评价“好教师”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教师应给家长留下热爱孩子、热爱事业、拥有教育责任感、掌握教育方法的良好印象。针对四种人际礼仪,我们也和一些园长、教师、家长进行了个别交谈,结果发现:(1)在表达式礼仪上,家长有些抱怨:他们早晨送孩子来园时,教师对他们不太理睬,不点头微笑。(2)在回避式礼仪上,家长较为满意,他们普遍认为教师能尊重他们及孩子。(3)在维系式礼仪上,家长感到困惑,他们不知道究竟该不该给教师送礼?什么时候送礼?送价值多少的礼?送什么样的礼?是送实物还是现金、购物券、乘车卡?而园长对此的态度则呈两极分化状态:赞同者认为,为了搞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虽然不能向家长索要礼物,但却可以接受家长的主动馈送,每次接受礼物的价值应在200元以下;反对者认为,教师不能接受家长的礼物,即使是家长的主动施与也不行,并定在幼儿园的规章制度里,张贴在幼儿园的公告栏上。但教师对家长送礼却大都持赞成意见,他们认为这能够密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给教师送礼是家长的一片心意,教师一旦收下了家长的礼物,家长就会放心、安心,同时,这些教师也声明他们也会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礼品,回报家长及其孩子的。(4)在认可式礼仪上,家长较为积极,他们大多会在“教师节”等节日时,自己主动向教师表示祝贺,或通过孩子向教师表示祝贺;教师也能通过一些纪念性节日向家长表示祝贺。为了真正融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建议:教师要扮演好幼教机构的“迎宾者”这一角色,对家长实行微笑服务,热情友好地与每一位家长相互作用。我们呼吁:幼儿园要展开“礼尚往来”的大讨论,分析收礼的正面和负面效应,评判是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三、与家长的互动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等人建构的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互动的实质是交换奖赏和惩罚,这主要是通过如下几个命题来表现的:(1)价值命题,即如果某一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该项行动;(2)成功命题,即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越经常得到奖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做出该种行为;(3)刺激命题,即如果某种刺激曾是一个人行为得到奖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类似的行动;(4)攻击-赞同命题,即如果某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期望的酬赏,或受到了未曾想到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被激怒,并可能做出攻击行为;如果某个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料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很高兴,并可能做出赞同行为。这一理论启发教师,在与家长互动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与教师相互作用的重要价值,以激发家长更好地参与园教、援助园教、配合园教。例如,在“家长学校”讲座上,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家园合作共育对儿童健全发展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引导家长讨论,使家长深刻地认识到与教师密切合作确实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要经常奖赏家长与教师相互作用的良好行为,以强化家长与教师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例如,教师在“家园之窗”上公布下一个月的活动主题“我爱吃奶制品”,并“留言”请家中有电脑的家长上网下载有关“国际牛奶日”的一些信息提供给教师,当家长这样去做的时候,教师就应在“家园之窗”上张贴一份“感谢信”,感谢这些家长所给予的及时帮助。再次,要从家长的优势强项出发,以保证每位家长都能不断体验到与教师成功地相互作用的快乐。最后,要对家长重奖轻罚、多奖少罚、只奖不罚,以促进家长的行为从消极转向积极。四、改善家长与家长的交流关系美国社会学家H.海曼等人构建的参照群体论认为,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是社会互动的特殊方面;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作为评价自我和他人的标准;参照群体具有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这一理论暗示教师:在和家长互动的时候,第一,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既可以通过接送孩子来与家长进行直接交谈,也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来与家长进行间接交流。第二,应建立“好家长”群体,并不断扩大“好家长”的队伍,发挥“好家长”这个大集体对每位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第三,应引导家长认识到“好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使每个家长在心理上都能认同“好家长”,激发每个家长“要做个好家长”的强烈愿望。第四,应帮助家长熟悉身边的“好家长”及其特征,使家长能真正明白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好家长能承担教养孩子的责任,好家长能对孩子宽严并济,好家长能对孩子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好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促使家长把“好家长”的特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第五,应指导家长内化“好家长”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知道如何做个“好家长”,并自觉地落实在行动上。第六,应强化家长对“好家长”群体的认同感、在做个“好家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五、丰富、细化的交流方式美国社会学家H.布鲁默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标志,能代表其它事物,在社会互动中具有中介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要理解某种行为,就要对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具体的解释;人的行为的意义是会发生变化的,意义的确立依赖于互动的情境和互动双方的协商;人们通过扮演别人的角色,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解释行为的意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这一理论告诫教师:在与家长互动的时候,需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种符号在交往中的中介作用。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文字、图画等符号与家长沟通,而且还可利用声音、手势、姿态、表情等符号与家长沟通。其次,要深刻分析家长行为所隐含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注意观察家长在幼儿园的各种行为,分析家长行为的特征及成因,探寻家长的教育取向和教养态度。例如,一位爷爷傍晚到幼儿园接孙子回家时,发现孙子正在做“报童”(头戴“报童”帽,手拿一叠《家园小报》),卖报纸;孙子看到爷爷时,就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取下了头上的帽子,要跟爷爷回家;爷爷对孙子说:别急着回家,你的报纸还没卖完呢,你要做个好“报童”,卖完报纸后才能回家,爷爷和你一起卖;爷爷站在孙子旁边,和孙子一起卖起了报纸。由此,教师可以看出这位家长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严格要求孩子,并能对孩子进行说服引导,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再次,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家长全力表现自己。教师既应为家长提供参加园内的开放日活动、助教活动的机会,也应为家长提供参加园外的参观活动、郊游活动的机会,以便在不同的场景中考察家长的行为,分析家长行为的异同点,搭建与家长对话的平台,更好地与家长合作。最后,要以家长为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应把握家长的心态,了解家长的需要,围绕家长的兴趣和关注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此外,要全方位地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教师应善于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看法,对自己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的评论,并加以反思,吸收家长合理化的建议,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六、和家长的互动美国社会学家GH.米德等人构想的社会角色论认为,角色是在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角色是由社会文化所创造出来的,角色表演是依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来进行的;人与人的互动是角色互动,互动的双方都要遵守角色的规范,任何一方角色失调,都会使互动中断;互动有赖于人们扮演别人角色、预测别人反应的能力;角色的扮演是在互动中完成的,没有另一方的参与,角色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角色行为。这一理论明示教师:在和家长互动的时候,第一,要了解家长的文化背景。不仅东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中国内地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地区的文化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应了解家长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尊重来自不同文化的家长,平等地对待拥有不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家长,并试图从家长的文化背景中来理解家长在交流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第二,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时时处处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教师的角色规则行事,既要扮演好幼儿园的迎宾者、家庭隐私的保护者、家长心声的倾听者、家长意见的采纳者等角色,又要扮演好家长施教的合作者、家庭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