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雄师大姚县彝族火把节_第1页
浅谈雄师大姚县彝族火把节_第2页
浅谈雄师大姚县彝族火把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雄师大姚县彝族火把节

云南楚雄是一个多民族的彝族自治州。长期以来,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创造了光明和繁荣的文化,不仅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还继承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既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积,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它历经千百年的沿袭和漫长发展,已成为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这其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就是彝族火把节。1火把节的起源—楚雄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节日习俗火把节是西南彝族的传统节日,因为彝族有众多支系,各支系都有着各自的过节方式,这里就楚雄彝族的火把节做一个表浅的探讨。火把节的日期,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此日期是古代星回节的日期,“只不过由于星回节发展演变为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很自然地成为火把节活动的时间”。(1)楚雄府志《风俗志》中说:“六月二十五为星回节,燃松炬于街衙、酸饮,屯落照田占岁。”在楚雄市彝族聚居区大过口,过六月节是从六月初一(杨梅节)开始,然后初六、十六都过节,一直到六月二十四方才结束。罗武人六月二十四祭祖以后,从六月二十五开始,有两个人戴上假面具,后面跟着一起敲八面大锣的队伍,村里各家各户都要去到,到哪家哪家要酒肉相待。二十七日上山,在山上烧起大火烤羊肉分吃。取掉假面具,分吃羊肉后,众人用脚把火堆踩熄,然后各自回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才算结束。他们认为这样就把祸祟送上山烧掉了,从此人畜不再受难,庄稼不再受灾,太平日子就要到来,所以又叫“太平会”。关于楚雄彝族火把节的起源,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楚雄州大姚县赵家店红山脚下彝族寨子有个聪明美丽贤惠善良的姑娘诺娜和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彝族小伙阿查倾心相爱。可一个叫魔哈的阴险狠毒的山官头人一心妄想霸占山茶般秀美的诺娜为妾。在魔哈的淫威下,英勇的阿查以弱胜强,以精湛的技艺战胜了险恶的魔哈老爷,魔哈恼羞成怒,便用巫术轰裂了土猪梁子,阿查不幸堕落深渊。后经众乡亲搭救才脱险。在阿查遇难的时候,诺娜为免遭贱踏,便越悬崖绝壁,离家逃走,寻找阿查,终因气力耗尽累死在红山悬崖之下,诺娜的身影永远显映在悬崖上,故有“白人崖”之称。阿查得知这一消息后,痛不欲生,找遍了丛山峻岭,最后才发现诺娜留在红崖上的白色身影。想跳崖与诺娜同归。众乡亲前往劝阻,从崖边拉回了阿查,并和他一起商量复仇的办法。次日(六月二十五日),阿查和四山八里的乡亲们高举着上千火把直奔魔哈家,焚烧了魔哈宫殿,烧死了魔哈,为诺娜报了仇,也为众乡亲解了恨。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六月二十五日这天下午,彝族村寨的人们都要点燃松明火把,用这熊熊燃烧的火把去照耀四壁,烧死蚊虫,驱邪除恶,以示吉祥幸福、清洁平安。然后举着火把到田间地头,挥舞引蛾,扑灭害虫。巡游之后,将火把插在田头地角,村前开阔地带,男女青年就围着火把跳起欢快的“左脚”,老人们围坐火塘,打开醇香的白酒,互相敬酒,互祝吉祥。人们还早早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来。节日这天杀猪宰羊,同吃同住以示亲人团聚。这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2火把节的社会价值火把节之所以能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必然有其伦理道德的社会价值。火把节倡扬忠爱、追求光明,正如许印芳《星回节考》所云:“火把之兴,原于服忠武之威,表贞烈之德;历久不废,而逐疫、祈年、祭先、讲武诸事,乘乎其间。”2.1烈地表现出强烈的火文化特点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大部分彝族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离不开火,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表现在过火把节、祭祀火、火禁忌等行为上。在火把节期间,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集中进行,使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得到了集中展示。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祭神祭天、祈年丰收、送邪恶为主要风俗内容。在彝区的各家各户门前都竖一个火把,当夜幕降临时,全村男女老少便端着自己准备的瓜果、酿制的米酒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大家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围着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例如,在楚雄每年都会有政府组织举办的火把节。在节日期间,楚雄州九县一市的彝族都会聚集在这里,载歌载舞。2.3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火把节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它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又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中的、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虽然能促进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无法顾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相对而言,在火把节期间都要举行歌舞竞技比赛等活动,而在准备、表演、宣传的过程中,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达到了教育功能,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为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2.4“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的重要习俗火把节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火把节是一种由彝族先民创造,并不断传承到今天的重要习俗,历史上,它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它无疑已成了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