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学问点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一、填空1、石头的样子是〔椭圆形,比〔鸡蛋〕大,有〔黑色斑点,不太〔光滑。2、给石头分类,可以按〔颜色、斑纹、大小〕分,3、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4、泥土可以做〔乌龟〔茶杯〔茶壶〕等很多物品。5〔不沾手〔颗粒大〔粗糙〔沾手〔颗粒小,〔细腻〕.6、沙子渗水〔快,黏土渗水〔慢。7、我们在山脚下,小河边,草地上,都能见到石头。8、石头的用途有:可以用来打水漂,跳房子,拼好玩的图案,在石铺路,做雕塑,还可以加工成项链,手镯等工艺品。9、我们从以下方面观看描述石头的样子:外形,斑纹,大小,颜色,外表是否光滑,轻重等。10、石头的每一个特征都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用它来给石头分类,但是每次只能按石头的一个特征来分类。11、原始人将石头加工成各种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锤。12、筛泥土时,先用筛孔最大的筛子,再用筛孔中等的,最终用筛孔细。13、我们从挖出来的泥土中,可以找到小石子,小树枝,枯树枝,小虫子,沙子,小砖块,碎玻璃,小纸屑,蚯蚓等。二、简答1、石头有哪些用途?答:石头可以修房子,修桥,修路,做装饰,做石像。2、古代人把石头做成哪些工具?答:古代人把石头做成石锤,石斧,石刀。3、怎样筛泥土?子。4其次单元 水一、填空1、生活中,洗菜做饭,洗衣服,浇花,刷牙洗脸等都需要水。2、我们要推断玻璃瓶中的液体时,要充分的运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3、水没有固定的外形,倒入什么外形的容器就呈现什么外形。4、大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5、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摸得着,会〔。6、人们可以借助水的力气做〔浇灌农田〔水力发电。7〔盐〕和〔糖〕〔面粉〕在水中不会溶解。8、组装小水轮需要〔预备器材,依次在胡萝卜中插入铝片和铁丝。9、让小水轮转起来,可以〔用嘴吹,用〔手拨,还可以用〔水二、简答1、有一杯水,牛奶,白醋,糖水,找一找那杯是水?答:一、用眼睛看,分出牛奶。二、用鼻子闻,分出白醋。三、用嘴尝,分出水和糖水。2、水是怎样流淌的?答: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3、生活中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哪些物质不能再水中溶解?答:生活中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有洗衣粉,味精,盐,糖等,不能再水中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油豆子等。第三单元 空气一、填空1、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2、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着的〔气体。3、把盖上盖子的空瓶压入水中,在翻开瓶盖,觉察水中有〔气泡说明瓶中有〔空气。4、在操场上,树林里,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找到空气。5、在塑料袋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感觉有风吹在脸上或有东西拂过脸蛋。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可以听到泡冒出来。这些都可以说明空气的存在。6如棉被里,门窗紧锁的汽车里等。7、水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瓶子里有空气。8、粉笔,海绵,砖块,石块的空隙中有空气,玻璃弹珠里没有空气冒出。9、空气没有固定外形,充气后的气球是什么外形的,里面的空气就是什么外形的。10、空气有以下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外形,透亮,会流淌,看不见摸不着。第四单元 动物与植物一、填空1、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是〔鱼〕2、喔喔喔是〔公鸡〕的叫声,喵喵喵是〔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是〔小狗〕的叫声。3、〔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4、远古时,人类祖先会把〔石块〔木棍〕作为工具,一万多年前,人类学会种小麦和养〔猪,养〔牛,养〔羊。约700年前,人类有了用〔铜〕制成的工具。约5500〔轮子。2300年前,科学家推想地球是〔球〕形的。二、简答1、你生疏那些动物和那些植物?鱼、老虎、狮子等。植物有棉花、荷花、柳树、狗尾草等。2、机器狗是动物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机器狗不是狗。它不会生小宝宝,不会吃东西。3、植物有哪些用?答:植物为我们做家具,吃和水果、蔬菜等。4、人和动物有哪些一样之处?答:1、会吃东西。2、会带小宝宝。3、会喂奶。5、机器人与我们有哪些一样与不同之处?机器人是人吗?答:机器人会运动,会说话。机器人不是人。《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看一瓶水》的根底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争论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究活动;3.研讨沟通。通过观看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确定【学生分析】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试验方法——力气,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比照的方法,观看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能用放大镜观看较小的物体。科学态度目标生疏到可以用比照的方法观看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效劳。【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通过比照的方法,观看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器材预备】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预备:学生试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步骤这学期同学们在科学课中表 现的真棒啊所以教师给咱们同学们能说一说,货物为什么学生依据阅历回教学会变轻呢?它们去哪里了答导入,呢?聚焦 板书课题:它们去哪里了问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学它们去哪里了。

学生兴趣。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阅历进展探查,同时,依据学生的答复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它们去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那们教师就和大家一起看一 学生观看演示实增加学生观看的课,看,盐跑到哪里去了呢? 验 力气对试验的步探究PPT觉察出示盐+水。我们一起来试验把观看到的现象解。一下。说出来。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试验步骤。提示同学们在什么时候观看,〔1〕试验前观看物体。〔2〕物体放入水中时观看现象。搅拌后等待一些时间后。盐哪里去了呢?学生答复。通过演示试验那么这样的现象叫什么呢?让学生对溶解有PPT一个初步的概念失不见的过程叫溶解。那么是不是全部物质在水中学生答复都会发生溶解现象呢?学生答复起来探究事情的真假呢?检验真理的唯一那们教师给同学们预备了糖、盐、小石子。如何知道它们如何在水是是否能溶解呢?所需要的试验器材和材料。学生观看器材并到认证。PPT〔教师讲解〕方法同学们说一说如何去做这个试验呢?骤明确试验步骤PPT学生观看让学生明解试验过程中应如何去做。现在开头试验。教师指导中时的现象。

开头试验3每个小组汇报看到的现象。学生汇报教师总结那么盐和糖到底哪里去了学生答复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